消防工程学复习知识点
消防工程学复习知识点

消防工程学复习知识点1火灾是失去控制而蔓延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热源和氧化剂(多数情况下为空气)。
2火灾分类:根据火灾发生地点分类:地上火灾,地下火灾,水上火灾,空间火灾,根据燃烧对象分类,可以分为:固体可燃物火灾,液体可燃物火灾,气体可燃物火灾,带电物体火灾(E类),烹饪器具里物质火灾(F类),可燃金属火灾。
3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物质的物理量是闪点,闪点少于28℃的可燃液体物质属于甲类火险物质,例如汽油;闪点大于及等于28℃,小于60℃的可燃液体属于乙类火险物质,例如煤油;大于等于60℃的可燃液体属于丙类火险物质,例如柴油、植物油。
4闪点: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闪然燃的最低温度称作该物质的闪点。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物理量,4爆炸下限:可燃蒸气体与空气组成混合物遇到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5火灾的发生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火灾发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火灾的发生随时代进步而增大。
火灾防治: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建立消防队伍和机构,研制各种防火设备,制定有关防灭活法规,研究火灾机理和规律。
6火灾是一种有害的燃烧现象,火灾过程可分为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熄灭三个阶段。
7可燃物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8可燃混合气体的着火方式有两种,一种称为自燃着火,一种称为强迫着火或点燃9自燃机理(也称谢苗诺夫自然理论):是指在外部热源加热的条件下,使反应混合气达到一定的温度,在此温度下,可燃混合气发生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大于容器器壁所散失的热量,从而使混合气得温度升高,这又促使混合气的反应速率和放热速率增大,这种相互促进的结果,导致极快的反应速率而达到着火。
10自燃温度与什么有关系?(1)当混合气压力增大时,自燃温度降低,混合气热自燃容易发生.(2)自燃温度还与燃料和空气的组分比有关。
11着火反应有以下两个特征:(1)具有一定的着火温度Ti。
消防工程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消防工程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消防工程学概述1. 消防工程学的定义消防工程学是应用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消防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以及火灾灭火技术和火灾预防技术等内容。
通过对火灾的研究,探讨火灾防控的技术手段,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消防工程学的发展历史消防工程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火的利用和对火灾的怀疑之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火灾的频发和人们对生命安全的重视,消防工程学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3. 消防工程学的重要性火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研究消防工程学知识,掌握有效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术,对维护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火灾的基本知识1. 火灾的概念火灾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燃物受热而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光和烟雾的现象。
火灾具有明显的破坏性和危险性,因此需要有效的控制和灭除。
2. 火灾的原因火灾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包括雷击、太阳辐射、地震等自然因素导致的火灾;人为因素包括电气设备故障、用火不慎、违反消防规定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火灾。
3. 火灾的危害火灾对人员的危害主要包括烧伤、窒息、不明原因中毒等;对财产的危害主要包括烧毁、损坏等;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包括烟气、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4. 火灾的分类根据火灾的燃烧物质和燃烧过程,火灾可以分为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和D类火灾。
其中,A类火灾是指可燃固体物质的火灾;B类火灾是指可燃液体或可燃液化气体的火灾;C类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的火灾;D类火灾是指可燃金属的火灾。
三、消防设施1. 消防设施的分类消防设施分为被动式消防设施和主动式消防设施两类。
被动式消防设施包括建筑结构、防火隔墙、防火门、防火窗等;主动式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
2. 消防设施的作用消防设施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工程师重点复习内容

消防工程师重点复习内容消防工程师是负责制定和实施消防预防及灭火方案的专业人员,他们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考取消防工程师资格时,需要学习和掌握一系列与消防相关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消防工程师考试的重点复习内容。
一、火灾的基本知识1. 火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定义:火灾是指可燃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产生明火并伴有火焰燃烧、有热量和火势逐渐扩大的现象。
- 基本特征:明火、热量、燃烧产物、火势扩大。
2. 火灾的分类- 按照燃烧物质分类: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
- 按照火势分类:小火灾、中火灾、大火灾、特大火灾。
- 按照火势特点分类:闪燃火灾、持续火灾、爆炸火灾。
3. 火灾的蔓延方式- 火草蔓延:明火直接引燃可燃物。
- 热传导蔓延:通过固体物体中分子的传导而蔓延。
- 辐射蔓延:火源散发的热辐射线烧焦可燃物体表面引燃其他物体。
- 空气扩散:高温气流中悬浮的可燃物颗粒引发新的火灾。
- 渗透蔓延:可燃气体沿缝隙、管道、通风畅通处进入其他区域引燃新物质。
二、消防设施与设备1. 灭火器材及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A、B、C类火灾,使用时按压把手喷射粉末。
-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A、B类火灾,使用时按压把手喷射泡沫。
-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B、C类火灾,使用时按压喷嘴喷射二氧化碳。
- 水基灭火器:适用于A类火灾,使用时按压喷嘴喷射水。
2. 消防水系统-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喷淋系统、泡沫系统等。
-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水池、水泵等。
3. 自动火灾报警系统- 点型烟感探测器:能够探测到烟雾并发出报警信号。
- 线型烟感探测器:能够沿一定长度监测烟雾情况。
- 火焰探测器:能够探测到明火并发出报警信号。
-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人工按压触发报警信号。
三、消防安全管理1. 火灾防控措施- 防范火灾:加强火源管理、防止违规用火、禁止吸烟、禁止乱扔烟蒂等。
- 疏散逃生:建立合理的疏散通道、设置疏散标志、定期组织演练。
消防工程全面复习

1、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热源,氧化剂多为空气。
2、火灾的分类1)根据火灾发生地点分类,地上火灾和地下火灾、水上火灾、空间火灾。
2)根据燃烧对象分类。
a类火灾即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即液体或可融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及气体火灾。
d类火灾即金属火灾。
e类火灾及带电火灾。
f类火灾及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如动植物油脂。
3)根据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火灾等级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4)根据起火原因进行分类。
分为电器生活,用火不慎,违反安全规定吸烟玩火纵火自燃其他,不明原因。
3、火灾损失是以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作为标准。
4、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5、闪点是评价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火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7、建筑分类与防火规范中,按建筑物的用途分类。
1)民用建筑。
a)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称为单多层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称为高层住宅建筑。
b)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不超过24米者为单层或多层建筑超过24米者为高层。
c)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2)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是指供人们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分为仓库和厂房。
8、建筑高度的计算。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建筑高度h等于1/2,h1+1/2h2。
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是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9、火灾的衰减阶段是其室内平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80%。
10、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的标志是轰然。
11、烟气有毒害性和减光性。
12、耐火极限的概念:建筑物中的构件按一定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开始到结构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热的作用时止。
消防工程师复习重点整理

消防工程师复习重点整理一、概述消防工程师是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员,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责任。
为了确保消防工程师复习的重点准确,下面将对消防工程师考试的复习重点进行整理。
二、消防管理1.消防法律法规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火灾风险评估与控制4.工业企业火灾防控管理三、消防设施1.消防设施设计规范2.建筑构造与防火分区3.消防设备与器材的选择与配置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消防给水与消防水源6.消防电源与应急照明7.室内消防工程施工与验收8.建筑物防烟排烟系统四、火灾科学与灭火技术1.火灾的危害与发展过程2.火灾烟气控制与疏散逃生3.灭火剂与灭火方法4.消防通风与烟气控制五、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历史重大火灾案例分析2.火灾事故调查与鉴定3.事故案例中的错误与教训六、消防安全评估1.建筑消防安全评估2.场所消防安全评估3.物流与堆场消防安全评估4.特种行业消防安全评估七、灾害应急与救援1.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2.火灾现场救援与处置3.火灾致灾因素与预防4.紧急疏散与救援方案制定八、消防宣传教育1.消防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2.群众疏散与自救互救常识3.火灾逃生与自救方法九、专业技术知识1.消防材料与建筑材料2.防火构造与防火涂料3.火灾报警设备与系统4.灭火器、消防水炮等器材的使用与维护十、消防工程实务1.消防工程施工管理2.消防工程质量与验收3.消防工程合同与造价总结:以上是消防工程师考试复习的相关重点整理。
在复习过程中,应结合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深入理解关键概念和原理,并注重实际应用。
同时,还应通读相关法规和制度,了解消防工程实务的实施要求。
通过系统的复习,掌握重点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消防工程师考试的挑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贡献。
消防工程师所有知识点总结

消防工程师所有知识点总结一、消防法律法规1. 国家《建筑法》2. 《消防法》3. 消防部门相关规定及标准二、火灾防控理论1. 火灾的形成和发展2. 火灾防控理论3. 火灾风险评估三、建筑消防系统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 消防报警系统3. 防排烟系统4.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5. 气体灭火系统6. 消防维保四、消防水系统1. 消防给水系统2. 消防水泵系统3. 消防水箱系统4. 消火栓系统5. 室内消火栓栓系统五、消防材料和设备1. 阻燃材料2. 防火涂料3. 灭火器材4. 灭火器具5. 灭火毯6. 防火门窗六、灾害应急处理1. 火灾应急预案2. 火灾逃生演练3. 火灾救援技能4. 煤气中毒应急处理5. 电气火灾应急处理七、消防安全管理1. 建筑消防设计审查2. 消防施工图设计3. 消防设施验收4. 消防设施维护5. 消防隐患排查6. 消防宣传教育八、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 电气火灾事故2. 酒店火灾事故3. 商场火灾事故4. 工厂火灾事故5. 住宅火灾事故九、消防科技发展趋势1. 智能化消防系统2. 无人机灭火技术3. 大数据在消防应用4. 5G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以上就是消防工程师所有知识点的总结,消防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法律法规、火灾防控理论、建筑消防系统、消防水系统、消防材料和设备、灾害应急处理、消防安全管理、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和消防科技发展趋势。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消防工程师才能够胜任其职业,并且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重点复习消防工程师必备知识点

重点复习消防工程师必备知识点消防工程师是在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专业人员。
为了胜任这个职位,他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重点复习消防工程师必备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一、消防工程学基础知识消防工程学是指在消防领域进行实践和研究的学科,是消防工程师的基础知识。
它涵盖了火灾科学、火灾动力学、火灾控制、火灾防护等多个方面。
了解消防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消防工程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 火灾科学火灾科学研究火灾的成因、蔓延规律、烟气生成及性质等。
消防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火灾的特点,例如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
同时还需要了解火灾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灭火方法。
2. 火灾动力学火灾动力学研究火灾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火灾蔓延的机理。
理解火灾的燃烧反应、传热过程和燃烧产物对火灾扩展的影响对于消防工程师来说是必要的。
3. 火灾控制火灾控制包括灭火和火灾扑救的方法,以及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的原理。
消防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剂及其使用方法,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灭火系统。
4. 火灾防护火灾防护是指通过建筑结构、防火门窗、防火涂料等手段,减少火灾蔓延的速度和程度,保护人员和财产免受火灾损害。
消防工程师需要了解火灾建筑设计的原则,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
二、建筑消防设施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早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适当的措施。
消防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器及其原理,以及报警系统的布置和联动控制。
2. 喷淋灭火系统喷淋灭火系统通过喷洒灭火剂,将火灾控制在早期阶段。
消防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喷淋灭火系统,包括干式、湿式和预动作系统,并学习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原理。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最常见的灭火设备之一,它通过喷水冷却燃烧区域,降低火势。
消防工程师需要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运行原理、设计规范和安装要求。
消防工程知识点

消防工程知识点消防工程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类三四类。
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
2. 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
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m2。
3.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6-9米。
4. 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高层建筑安全处口或疏散口必须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
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 消防设施和器材: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6. 家庭和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室内装修装饰不宜采用易燃材料。
7.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8. 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以上是消防工程的主要知识点,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防工程学复习知识点1火灾是失去控制而蔓延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
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热源和氧化剂(多数情况下为空气)。
2火灾分类:根据火灾发生地点分类:地上火灾,地下火灾,水上火灾,空间火灾,根据燃烧对象分类,可以分为:固体可燃物火灾,液体可燃物火灾,气体可燃物火灾,带电物体火灾(E类),烹饪器具里物质火灾(F类),可燃金属火灾。
3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物质的物理量是闪点,闪点少于28℃的可燃液体物质属于甲类火险物质,例如汽油;闪点大于及等于28℃,小于60℃的可燃液体属于乙类火险物质,例如煤油;大于等于60℃的可燃液体属于丙类火险物质,例如柴油、植物油。
4闪点:能引起可燃物质发生闪然燃的最低温度称作该物质的闪点。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物理量,4爆炸下限:可燃蒸气体与空气组成混合物遇到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5火灾的发生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火灾发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火灾的发生随时代进步而增大。
火灾防治: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建立消防队伍和机构,研制各种防火设备,制定有关防灭活法规,研究火灾机理和规律。
6火灾是一种有害的燃烧现象,火灾过程可分为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熄灭三个阶段。
7可燃物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
8可燃混合气体的着火方式有两种,一种称为自燃着火,一种称为强迫着火或点燃9自燃机理(也称谢苗诺夫自然理论):是指在外部热源加热的条件下,使反应混合气达到一定的温度,在此温度下,可燃混合气发生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大于容器器壁所散失的热量,从而使混合气得温度升高,这又促使混合气的反应速率和放热速率增大,这种相互促进的结果,导致极快的反应速率而达到着火。
10自燃温度与什么有关系?(1)当混合气压力增大时,自燃温度降低,混合气热自燃容易发生。
(2)自燃温度还与燃料和空气的组分比有关。
11着火反应有以下两个特征:(1)具有一定的着火温度Ti。
当反应系统达到该温度时,反应速率急剧增大,气体压力急升,并伴有放热、发光等着火现象。
(2)在着火温度达到之前有一个感应期,即着火延迟时间。
在着火延迟时间内,反应速率极慢,可燃混合气体浓度变化很小。
12强迫点火和自燃着火的不同:第一:强迫点火仅在混合气体的局部(点火源)附近进行,而自燃则在整个可燃混合气体中进行。
第二:自燃过程必须使全部可燃气体在一定的环境温度To下。
第三:强迫着火过程包括在可燃混合气中形成局部火焰,以及火焰在混合气中传播两阶段,因此强迫着火过程比自燃过程复杂的多。
13闪点是表示蒸发特性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越易蒸发,反之则不易蒸发。
14液滴的燃烧速度由蒸发速度来决定。
15阴燃向有燃燃烧的转变:在一定的条件下,阴燃可转化为有焰燃烧。
当灼热燃烧区的温度增加时,热解碳化区的温度也随之增加,热解速度加快,烟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增加,当遇到明火时,课着火燃烧;即使没有明火,当温度继续升高,也可以使之着火,产生火焰。
16阴燃发生的条件:(1)可燃物在受热分解后必须能产生具有一定刚性结构的多孔碳(2)发生阴燃需要一个适当的供热源。
17当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就形成了预混可燃混合气,一旦着火燃烧,就形成了气体可燃物的火灾蔓延。
18当液体温度低于闪点时,火焰蔓延速度较慢;当液体温度大于闪点后,蔓延速度急剧加快。
19含可燃液体的固面火灾蔓延因素:1):可燃物体的闪点2)地面沙粒的直径20固体可燃物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1 固体的熔点2 材料的特性和环境因素3外部环境4 火焰传播方向21烟气的产生:由于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由三种类型的物质组成:气相燃烧产物、未燃烧的气相可燃物、未完全燃烧的液、固相分解五和冷凝物微小颗粒。
22烟气的危害:1毒害性:1)首先由于燃烧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得烟气中的量往往低于生理上所需的正常数值。
2)其次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而且这些气体的含量有的已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正常生理所允许的最低浓度,从而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3)此外,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这对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
2减光性:由于烟气中含有固体和液体颗粒,对光有色散和吸收作用,从而使得火场能见度大大下降。
23火焰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最下面的是连续火焰区,中间的是间断火焰区,最上面的是无火焰热烟气区24在火灾中羽流上升撞击顶棚后,沿顶棚以下水平运动,形成顶棚射流。
25在多数情况下顶棚射流的厚度为顶棚高度的5%~12%,而在顶棚射流内最大温度和速度出现在顶棚以下顶棚的高度1%处。
这对于火灾探测器和灭火喷头的安装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它们被安装在上述区域外,则其实际感受到的烟气温度和速度就会低于预期值。
26室内火灾发展的三个过程:起火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熄灭阶段。
27起火阶段的特点:特点1)火灾范围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2)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3)火灾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过程中,火势不稳定;4)火灾发展时间长短因点火源、可燃物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的影响而差别大。
由起火阶段特点可见,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
28轰然:是室内着火最显著地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
29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最高温度的80%时则认为火灾进入熄灭阶段。
30中性层:在垂直地面的某一高度位置上必将出现室内外压力差为零,即室内外压力相等的情况,通过该位置的水平面称为该着火房间的中性。
31烟囱效应:这些竖直通道就好像一座座看不见的烟囱,当建筑物内外存在着温差时,这些竖直通道中就将发生工业烟囱中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因此人们称它为烟囱效应。
32正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部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由于浮力的作用,在建筑物的各种竖直通道中,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往往存在一股上升气流这种现象称为正向烟囱效应。
33反向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部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在建筑物的各种竖直通道中,往往存在一股下降气流这种现象称为反向烟囱效应。
火灾蔓延方式:火焰接触、延烧、导热、热辐射、热对流。
34火灾负荷:一般把火灾范围内单位地板面积的等效可燃物的木材的数量可定义为火灾负荷。
35矿井火灾的风流紊乱现象:风流逆转、烟流逆退和烟流滚退36建筑材料高温下的性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燃烧性能、力学性能、发烟性能、毒性性能和隔热性能37钢的分类:碳素钢和合金钢。
38在活在高温条件下,混泥土的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上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比抗压强度大10%~15%39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不燃性建筑材料、难燃性建筑材料、可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性建筑材料。
40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组成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41我国把建筑材料分为:不燃性材料、难燃性材料、可燃性材料、易燃性材料。
4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构件在标准耐火试验中,从受到火的作用到起到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隔火作用),这段抵抗火作用的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一般以小时计。
43研究耐火极限的意义: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研究构件的耐火极限,可以为正确的制定和贯彻建筑防火法规提供依据,为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降低防火投资,减小火灾损失提供技术措施,也和火灾烧损后建筑物构造加固补强工作直接相关。
44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有三:即稳定性、完整性和绝热性45划分防火分区的面积的根据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消防队控制火灾的能力及使用建筑物的人员疏散要求。
目的:对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严格控制,主要是为了在允许的时间内把火扑灭(一般不超过20min),确保建筑物及人员疏散安全。
46防火分隔物:具有阻止火势蔓延,能把整个建筑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建筑构件称为防火分隔物。
可分为两类:固定式,开启和关闭式47防火门:是具有一定的耐火极限,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门48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因素: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有很多,如热辐射,风向,风速、外墙上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开口面积大小,室内的可燃物的种类及数量,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室内消防设施情况、着火时的气温和湿度,消防车到达的时间及扑救情况等,规范中规定的防火间距是为了考虑防止热辐射作用造成火势蔓延,满足消防扑救火灾时消防车最大工作回转半径的要求,消防扑救的影响作用以及节约用地的原则。
49防烟分区的划分方法:按用途划分、按面积划分和按楼层划分50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为了避免建筑内部人员因火烧,烟气中毒及建筑构件倒塌破坏而造成伤害,为了给消防指战员迅速扑救火灾及抢救与遇险人员提供方便条件。
51影响允许疏散时间的因素:轰然、高温烟气及缺氧对人员的威胁、建筑构件的倒塌破坏。
52安全出口:凡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法规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面的门都是安全出口53疏散楼梯:具有一定防火、防烟能力且作为竖向紧急疏散使用的楼梯,称为疏散楼梯54根据灭火机理不同,灭火剂大体可分为物理灭火剂和化学灭火剂。
55化学灭火剂主要有:卤代烷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等56水的灭火作用机理:1、冷却作用。
水的热容量和汽化热很大。
水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高并汽化,就会大量吸收燃烧物的热量,降低火区温度,是燃烧反应速率降低,最终停止燃烧。
2对氧气的稀释作用。
水在火区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汽,降低了火区的氧气浓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体积浓度达到35%时,燃烧就会停止。
3水流冲击作用。
从水枪喷射出的水流具有速度快,冲击力大的特点,可以冲散燃烧物,是可燃物相互分离,使火势减弱。
快速的水流,带动空气扰动,使火焰不稳定,或者冲断火焰,使之熄灭。
57灭火剂有两大类型,即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灭火剂两大类。
58空气灭火剂种类繁多,根据发泡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数泡沫、中倍数泡沫、高倍数泡沫灭火剂。
低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在20倍以下,中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一般在20~200倍之间,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在200~1000倍之间。
59泡沫灭火剂的灭火作用机理主要有:(1)由于泡沫的相对密度较小,可漂浮于可燃液体表面,或者附在可燃固体的表面,形成泡沫覆盖层,是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离。
(2)泡沫层可以阻挡火焰对燃烧物表面的热辐射,降低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或固体的热分解速度,使可燃气体难以进入燃烧区。
(3)泡沫中的水分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进入燃烧区有降低氧气浓度的作用。
60干粉灭火剂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1)普通干粉(2)磷铵干粉(3)以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钡,碳酸钾等为基料的干粉。
61灭火器分类:1)按所充装的灭火剂类型分为:水性灭火器(包括清水灭火器、酸碱灭火器);泡沫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