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验方秘方大全
中药土方治疗胃炎的秘方

中药土方治疗胃炎的秘方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等。
中药土方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独特治疗方法,它以自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药材为基础,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来治疗疾病。
在治疗胃炎方面,中药土方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土方治疗胃炎的秘方,希望能为胃炎患者提供一些帮助。
1.土茯苓黄耆汤【药材】土茯苓、黄耆、白术、茯苓、陈皮、甘草。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3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温服,每次服用100毫升,连续服用7天。
2.芦荟金银花汤【药材】芦荟、金银花、菊花、甜菜根。
【制法】将芦荟剥皮切小块,金银花、菊花、甜菜根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2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次服用150毫升,连续服用10天。
3.茵陈蒿菊合剂【药材】茵陈、蒿菊、荆芥穗、薄荷。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4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三次温服,每次服用100毫升,连续服用5天。
4.杜仲熟地夜交藤煎剂【药材】杜仲、熟地、夜交藤、川断、鹿角胶、羊肚菌。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6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温服,每次服用200毫升,连续服用14天。
5.乌梅迷迭香汤【药材】乌梅、迷迭香、柴胡、茯苓、甘草。
【制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煎煮5小时,取出药渣,留取药液即可。
【用法用量】每天一次,分两次温服,每次服用150毫升,连续服用7天。
以上是几种中药土方治疗胃炎的秘方,各个秘方的制法和用法用量都已详细介绍。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在采用中药土方治疗胃炎之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慢性胃肠炎中药效验方4首

慢性胃肠炎中药效验方4首处方一:五香丸。
组成:五灵脂60克,香附子60克,黑丑30克,白丑30克,醋面糊适量。
用法:上药研粉末,用醋面糊调和药粉制成小丸药,每次服3-6克,日服2-3次。
按语:煮熟的麦面糊中加点米醋即可做成醋面糊。
《本草求真》:“米醋,酸主敛,故书多载散瘀解毒,下气消食。
且同木香磨服,则治心腹血气诸痛,……面涂以散损伤积血及杀鱼肉菜荤诸毒。
至醋既酸(收),又云能散痛肿者,以消则内散,溃则外散,收处即是散处故耳。
”小麦粉甘凉无毒,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炒面和服断下痢。
五灵脂甘辛、温,散瘀止痛,治瘀血诸痛,胃痛腹痛,经闭经痛,崩漏。
香附子辛苦、平,理气解郁,活血止痛,治胃痛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痛肿疮疡。
黑白丑苦寒有毒,泻水、下气、杀虫,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
功效:此五香丸治疗慢性肠炎、胃炎,伴便秘有极好疗效,深受老百姓欢迎。
处方二:白芷15克,柴胡6克,枳壳、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杏仁、陈皮、黄芪各10克,元胡、焦山楂各1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
功效:主治顽固性胃痛。
医案:一位患者患胃痛20多年,因溃疡或慢性胃炎引起,久治不愈,用本方2个疗程治愈。
处方三:五灵脂、蒲黄、元胡、枳壳、牡丹皮、厚朴各12克,青皮、砂仁各10克,乌药20克,山楂20克,甘草6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和胃降气。
主治顽固性胃痛。
处方四:生花生米10-18粒。
用法:生嚼吃下。
功效:主治反胃吐酸。
3分钟内即感舒服。
注意:胆囊切除人,少吃花生。
本文选自《中医特效处方集》声明:本书由北京亲仁书屋出版发行,可登陆亲仁书屋淘宝店、微店订购。
请大众认准正版,不要购买容易出现缺字少页、字迹模糊等印刷质量问题的盗版书。
一则药方有误后患无穷!王宝林大医访谈录(上集)王宝林大医访谈录(下集)《中医特效处方集》是师徒两代人义务行医百年的心血结晶,书中的所有药方都是作者及其师父百年来临床验证过的有效处方。
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窦炎,急慢性肠炎的民间妙方秘方

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窦炎,急慢性肠炎的民间妙方秘方学习妇科偏方胃肠篇方一1. 鸡蛋壳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鸡蛋壳30个,炒脆磨成粉末,一次10克,早晚饭前用白糖水冲服,一般一剂可愈,病重者需两剂。
忌酸辣。
2. 胃窦炎、胀气吐酸:大蒜头(最好用独头蒜)一两,干桔皮*半两,萝卜籽*2钱,煎一碗汤加红糖一次服下,一日三次,饭前空服,用5天可愈。
忌酒、辣、冷食。
3. 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4. 瓦楞子.治胃溃疡:瓦楞子150克,甘草150克。
将瓦楞子煅后研细末,甘草焙干后亦研细末,两药混均匀。
每次服6克,日3次,一周为一疗程。
5 . 人丹治胃病:(陕西省:王瑞石).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6. 大蒜治胃痛、吐酸、胃下垂、胃窦炎:大蒜头一次一两连皮烧焦,再加一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空腹食用,一日二次,连用7天可根治。
7. 生猪肚治慢性胃炎、胃寒、胃下垂:半斤,洗净切片,加白胡椒*半两,老生姜半两,油盐少许,煮烂,一次吃完(胡椒、生姜不吃),一日两次,饭前食用,连吃一星期,可治多年胃病。
8. 胃痛、腹痛(成人腹痛同):用一片桔皮敷在肚脐上。
再用半斤盐炒热(不要太烫),敷在桔皮上,可立即止痛。
9. 胃疼秘方:(四川中医院)大红枣7个去核,每个放入百胡椒7粒,用线扎口,放锅内蒸7次。
第一次蒸30分钟,不要取出再蒸,每次蒸5到6分钟即可,共团为丸,如绿豆大小,开水服用,一日一次,一次7丸,轻者1到2次即好,重者服完。
10. 海蜇、大枣.治胃溃疡方:海蜇、大枣各500克,红糖250克,将它们熬成膏状即可,每日2次,每次1匙。
11. 高良姜治胃寒痛方:高良姜90克,香附120克。
共研成细末。
每次3共研成细末。
每次3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冲服。
12. 十二指肠溃疡方:鸡蛋壳粉90克,陈皮30克。
将鸡蛋壳洗净微炒,陈皮微炒,共研成细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大家都知道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造成的,因此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首先要从饮食方面和生活方面的调理开始,除此这些下面就来介绍几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医偏方,希望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一些帮助。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一)【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二)【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
【组成】金铃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实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3克,吴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缘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董建华方。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三)【辨证】中焦湿热互阻。
【治法】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
【方名】清胃健中汤。
【组成】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慢性胃炎的治疗偏方介绍:以上介绍了三种治疗慢性胃炎的偏方,希望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有所帮助,如果患者对以上的偏方不够了解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复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秘方胃炎——楂梅益胃汤(廖金标方)【组成】沙参30g,麦冬10g,玉竹10g,生地黄10g,木瓜10g,山楂15g,石斛12g,山药15g,甘草6g,乌梅12g,白芍12g。
【功效主治】酸甘化阴,养阴益胃。
主治脾阴不足、胃土燥热之证。
症见胃脘嘈杂,似饥似辣,似痛非痛,食已即饥,一食即饱,口干舌燥,舌少苔、无苔或花剥苔。
多见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窦炎等。
【加减】对于胃脘胀痛者,加调气不伤阴之佛手片、代代花、萼梅花等;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瓜蒌子、黑芝麻;疼痛偏气分者,加川楝子、香附;疼痛偏血分者,加延胡索、丹参;萎缩性胃炎是胃的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或胃中完全无游离酸,重用乌梅、山楂、木瓜、白芍之类以酸敛养胃;在胃镜中发现合并胃黏膜糜烂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合并胃息肉者,应软坚散结,加千金子霜、山慈菇、黄药子;在病理检查中发现肠上皮化生者,当防癌变,可酌情加半枝莲、石见穿、石打穿、荠菜、蛇莓;病延食管,络损瘀结者,加威灵仙、天仙子、急性子、千叶白槿花。
忌大苦大寒、燥热刚烈之品。
【方源】张季林.廖金标经验方3首简介.江西中医药,2000,31(3):3胃炎——清中消痞汤(李寿山方)【组成】太子参15g,麦冬15g,制半夏7.5g,柴胡6g,生白芍10g,炒栀子7.5g,牡丹皮7.5g,青皮10g,丹参15g,甘草6g。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2煎沸后文火20分钟。
煎好后2煎混匀,总量以200ml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2小时温服。
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1天。
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他中西药物。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养阴益胃,清中消痞。
主治浅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舌苔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
慢性胃炎处方

治疗法则: 清热化湿。
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本方药:(1)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15克、滑石30克、黄芩10克、藿香10克、连翘12克、白蔻仁6克、木通6克、半夏l0克、厚朴10克、菖蒲6克。
本方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2)燃照汤加减:黄芩10克、桅子10克、滑石30克、省头草1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白蔻仁6克、通草10克、黄连6克、吴茱萸6克。
本方宜凉服。
能清热化湿,辟秽泄浊。
(3)中满分消丸加减:黄芩10克、黄连6克、知母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滑石30克、甘草6克。
本方能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脘腹痞闷,口苦纳呆,身重,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者,用方(1)加黄连6克、栀子10克、芦根15克以燥湿清热。
亦可吞服甘露消毒丹,每服5~10克,日服两次。
若腹大坚满,面目身黄者,用方(3)加茵陈30克、大黄10克以清利湿热;若腹水量大者,尚可暂用甘遂末,每次吞服0.5~1克(分装于胶囊内),每日1~2次;或用二丑粉,每次吞服2.5~3克,每天1~2次;或用九头狮子草根(京大戟)洗净晒干微炒研末,分装胶囊,每粒0.3克,成人每次服13~16粒,于早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服后稍有腹痛、恶心,半小时后腹泻数次,隔3~7天再服一次(服法同前),至腹水基本消退,再予调理。
呕吐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宜方(2)加蚕砂15克、木瓜12克以舒筋活络,苡仁15克以利湿;如一时汤药难备,或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为干霍乱,是霍乱的危候,急服玉枢丹以辟浊解秽,利气宣壅,并针刺十宣、委中出血或采用刮痧的方法以急救。
霍乱吐泻之后,大量失水,津液耗伤,筋失所养出现转筋拘挛,属严重证候,必须顾及津液,可配合补液疗法。
【慢性胃炎:名家秘验方4首】

【慢性胃炎:名家秘验方4首】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网 2022-04-11 08:08金延香附汤(董建华)【组成】金铃子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陈皮6克、枳壳10克、大腹皮15克【功效】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症见胃脘痞塞满闷,胀满与疼痛并重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方解】金铃子行气中之血滞,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香附入肝理气解郁止痛,主入气分,行气时兼行气中血滞,为气中血药。
上述三药配合,既能活血止痛,又能理气宽中。
陈皮理气和胃化湿,与金铃子、延胡索、香附为伍,既能活血止痛和胃,又能舒肝理气,配合枳壳、大腹皮,取其下气消胀除满,通利大小肠。
【加减】如气血郁久,化热化火,伴见灼痛或烧心、反酸者,可加黄连、吴茱萸清火解郁行气,煅瓦楞子化瘀止酸。
若见胃脘胀痛,喜温畏寒者,可加用高良姜、肉桂、甘松以行气散寒止痛。
如见心烦喜呕、舌红苔黄者,可加山栀、黄芩以清热除烦。
【按语】上消化道疾病常见胃脘部痞塞满闷,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久之多兼有胀痛,灼痛,或刺痛诸症。
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董师认为其总的病机是以气机停滞,脾胃升降失常,以“滞”为重点。
因此治疗强调以通降为法,顺应胃的生理特征。
又胃为多气多血之府,外邪内积,郁于其中,气血必受其阻。
一般初起在气,日久病由气入血,导致气血同病。
气滞则血行不利,血行迟缓而形成血瘀。
董师常采用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之法进行治疗。
所拟金延香附汤舒肝理气,活血和胃,针对病机,每获良效。
柴芍和胃汤(张镜人)【组成】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水炙甘草6克、生白术10克、桔梗10克、平地木10克、徐长卿10克、连翘10克、八月札10克、制香附10克【功效】调肝和胃,健脾运中。
【主治】慢性胃炎。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连续服药3个月为一疗程,症状好转或消失者,仍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巩固疗效。
【方解】张老拟定的柴芍和胃汤乃宗《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和剂局方》的香苏散、《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散。
慢性胃炎中药处方有哪些

慢性胃炎中药处方有哪些
引言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感到胃痛、消化不良和恶心等症状。
中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处方,供参考。
中药处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处方,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
- 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调理胃肠功能。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2. 六君子汤六君子汤
- 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调理胃肠功能,解痉止呕。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3.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 组方: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大枣、生姜、甘草。
- 功能:疏肝解郁,调理脾胃功能,消炎止痛。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4. 益胃汤益胃汤
- 组方:砂仁、白术、茯苓、陈皮、甘草。
- 功能:健脾开胃,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痛。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5. 大建中汤大建中汤
- 组方:黄芩、黄连、人参、白术。
- 功能:清热解毒,健脾胃,改善胃肠不适。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结论
中药处方在治疗慢性胃炎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使用中药
前应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此处所述中药处方仅供参考,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验方秘方大全
一、寒证1、岳美中:延年半夏汤
其临床应用指征:①凡见胃部时有剧烈之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于左侧胸部及肩胛部;②凡见患者喜屈其上体抵压疼痛之部位,以冀图减轻疼痛者;③疼痛时发时止者;④多嗳气欠伸,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均可投用本方。
半夏12克槟榔6克桔梗3克枳实3克前胡6克鳖甲9克人参3克吴茱萸3克生姜3克水煎温服,可获神效。
2、吴伯平:寒气凝阻,胃痛骤发,痛势较剧,喜热贸,喜热饮,宜用厚朴温中汤。
厚朴30克干姜21克陈皮30克赤茯菩草豆蔻木香炙甘草各15克共为粗末。
每服15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3、孙咸茂:益中活血汤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茱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二、热证1、张震夏:胃脘时痛,嘈杂纳少,口干欲饮,五心烦热,舌尖红,脉细数。
麦冬12克南沙参12克川石斛12克半夏4.5克炒川楝9克太子参12克玉竹9克竹茹12克白残花9克水煎服。
2、朱小南:治顽固性胃脘痛方地丁散,为先君手订的
家传方之一,临床上用于肝部化火伤津而久年未愈的胃脘痛有确效。
公丁香2.4克鲜生地30克白术4.5克陈皮6克姜川连2.4克厚朴花4.5克党参1.8克麦冬4.5克五味子2.4克乌梅3克甘草节2.4克三、虚证1、宋善安:荣胃散西洋参60克金钗石斛60克白木耳60克香蘑菇60克灵芝60克共为细末,装入胶囊。
每日3次,每次3~4粒。
四、实证1、万潜斋:家秘祛痛散,治诸般心气痛,或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小肠吊疮,及妇人血气刺痛。
青皮五灵脂川楝子穿山甲大茴香各3.6克良姜(香油炒) 元胡索没药槟榔各4.5克沉香3克木香3.6克(2味不见火研) 砂仁少许上咀,用木鳖子仁3.6克,同前药炒令焦燥,去木鳖仁不用,共为细末。
每服6克,加盐一星,用酒或滚水送下。
此散加入七制或九制香附末6克更妙。
2、虞持:祖传方加味枳术丸,治清痰、食积、酒积、茶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及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脾疼等症,其效如神。
白术90克枳实(麸炒黄色) 苍术(米泔浸二宿,焙) 猪苓(去黑皮) 麦芽面(炒黄色) 神曲(微炒黄色) 半夏(汤泡透)各30克泽泻(去毛) 赤茯苓(去皮) 川芎黄连(陈壁土炒,去土) 白螺蛳壳(煅)各2l克缩砂仁草
豆蔻黄芩(陈壁土同炒) 青皮(去白) 莱服子(炒) 干生姜各15克陈皮(去白) 香附米(童便浸) 瓜蒌子厚朴(姜汁制,炒) 槟榔各9克木香甘草各6克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15克,热月7.5克;久病挟虚,加人参、白扁豆、石莲肉各15克;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30克、煅牡蛎15克。
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70~100丸,清米饮送下。
3、王建勋:治胃痛实证,脘痛而大便不畅,腹痛拒按、少腹坚满,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苔白脉实。
熟军咀10克焦三仙各10克焦槟榔6克厚朴6克鸡内金6克炒枳壳10克青皮6克木香6克女贞子10克
[食疗方] 1、赵学敏:莲花肚,治脾寒而痛,痛在心之下左右也。
(寒证) 肚子1个莲肉30克红枣30克肉桂3克小茴香9克白糯米30克将肚子洗去秽气,入药煮烂,1次顿食,蘸甜酱、酱油食之;如未饱,再用饭压之,而痛如失。
肚子入药之后,必须用麻线将口外扎紧,清水煮之。
2、陈修园:黑枣胡椒散,治心口胃脘痛。
用大黑枣去核,每个中间入胡椒7粒,仍将枣包好,炭火上假黑存性,研末。
每服1.2克,陈酒送下三四服必愈。
(寒证)
3、忽思慧:荜茇粥,治脾胃虚弱,心腹冷气绞痛,妨闷不能食。
(寒证)
荜茇30克胡椒30克肉桂15克上3味为末。
每用9克,水3大碗,入豉10克,同煮令熟,去滓,下米60克作粥,空腹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