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看世界资料.
《放眼看世界》课件

启发创意
通过欣赏世界上的人文景观和 自然奇观,我们能够获得灵感 并开拓创造力。
世界地图与国家信息
地理位置
了解世界地图和各国的地理位置, 为后续内容提供参考。
国家特征
国际都市
探索各国的历史、人口、语言和文
介绍世界各地的国际都市,如纽约、
化等特征,了解不同国家的多样性。 东京等,探寻其独特之处。
人文与自然景观
1
世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
探索世界遗产,如长城、埃菲尔铁塔等,欣赏其文化与历史价值。
2
自然奇观
了解壮丽的自然奇观,如大峡谷、南极冰川等,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
3
建筑与艺术
纵览世界各地的建筑和艺术品,如古罗马竞技场、梵高的画作等,领略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大国
了解全球经济大国,如美国、中国等,探索它们的发展和影响。
古迹遗址
探访世界各地的古迹遗址,如埃及 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等,感受 历史的厚重。
结论与总结
通过这个课件的学习,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与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景观、经济、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开启探 索的旅程吧!
《放眼看世界》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全球各地的人文、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大 家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这个世界吧!
目的与意义
拓宽视野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 息,帮助我们拓展眼界,提升 全球意识。
促进交流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 也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 交流。
创新科技
介绍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如硅谷的科技企业、日本的机器人技术等。
社会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思想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思想归纳总结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睁眼看世界”实质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一)背景1、鸦片战争前,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思想2、随着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
3、鸦片战争中,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开始瞩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之道。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深对外侵略扩张。
(二)实质: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三)代表人物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设立译馆(2)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3)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1)进步性: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局限性:影响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中间,尚未付诸实践。
拓展:鸦片战争后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姚莹:《康輶纪行》揭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建议清政府注意提防徐继畬:《瀛寰志略》完整介绍世界各地史地情况,这部书对开阔中国人视野知道西方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起一定作用。
3、抵抗派思想特点: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思考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有保留封建纲常色彩。
4、评价(1)进步性:其思想和实践,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及对后来的洋务派有重要作用(2)局限性: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也不可能冲破封建束缚;虽提出学习西方,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因而不可能使中国强盛。
开眼看世界-----------作文

开眼看世界-----------作文有的近代史作品,称道“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总把林则徐、魏源并提,还有人干脆说魏源才真正开始“睁眼看世界”。
那依据,来自魏源(1794-1857)本人透露的消息。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六月间,被皇帝下令发配伊犁充军的林则徐,赴戍途中在镇江会晤旧友魏源。
据魏源《江口晤林少穆制府》诗二首之一自注,说林则徐将在广东两年多辑集的《四洲志》资料付给他,“属撰《海国图志》”。
时过年余(1843年初)魏源的《海国图志》五十卷本成书,自叙虽也提及“一据”《四洲志》,却强调全书曾遍征中外史志及“近日夷国夷语”,乃新“作”,并特别声明,己作“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当然包括《四洲志》、《澳门月报》等林辑诸书—引者)?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
”其时上距道光帝批准丧权辱国的清英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仅四个月,满清朝野上下多半懵于“夷情”,有的大臣甚至不知英吉利为何物。
如今突然冒出一部《海国图志》,作者自称“以西洋人谭西洋”,而且宣称握有“筹海三策”,无论针对英吉利的“攻夷”、“款夷”或“制夷”,都应对有方,怎不引人注目?又有几人去追究其主意与倒霉的林则徐的世界认知的联系?于是,《海国图志》甫出就行时,“作”者魏源也放手大抄续出译著,在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两出增补本,篇幅增至六十卷到一百卷;他本人也名声大噪,乃至时过一个半世纪,竟在大陆近代史界跃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谓匪夷所思。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襄助周予同先生编注《中国历史文选》,选注《海国图志》“筹海”二篇,已从书中发现魏源明征暗引林则徐著译,远不止《四洲志》,还有林则徐奏稿及其编译的《华事夷言》、《澳门月报》全稿。
文革后我修订这部教材,对林、魏著述再研究,越来越感到魏源不老实。
一个疑点,便是林则徐从未提及会见魏源“属撰《海国图志》”一事,而且林氏由这年到复出而去世凡十年,在遗存文献中竟无只字道及魏源其人其书,怎么回事?这使我重新考察《海国图志》初刊五十卷本的成书过程,却吃惊地发现,魏源在“海夷就款江宁之月”,即清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九(1842年9月13日)之前,正忙于编写颂扬满清征服全国的《圣武记》。
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两个代表人物

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两个代表人物魏源的《海国图制》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最负盛名。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
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
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
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
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
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
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
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资料.

同榜之谊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因鸦片战争 清政府的失败而成为替罪羊发配伊犁。潘锡恩,曾任江南河道总 督兼漕运总督。晚年晋封太子少保,去世后赐谥号“文慎”。嘉 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开科取士后,林则徐赫然列居放榜单 中第二甲九十二名进士中的第四位,潘锡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 进士后两人都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后潘锡恩在任会试同考 官后的第二年(1817年)大考中名居第一,其所写的《澄海楼赋》 一文深受嘉庆皇帝的欣赏。潘锡恩是位水利专家,主持治(黄) 河工程,不仅有治河方面的奏疏,而且还写过《畿辅水利》等专 著。因为这些原因,林则徐对潘锡恩的学问和人品很是钦佩,两 人交情深厚。这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是同榜也是知己,在清朝嘉 庆、道光时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 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 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 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 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 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 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 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 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 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 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 “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 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 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 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 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 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 查办海口。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机械10班 邓昊然2014216611 丁祥峰2014216635 傅昱玮2014216599
初中历史知识 睁眼看世界 他们早就走在林则徐之前素材

睁眼看世界:他们早就走在林则徐之前百多年来,林则徐一直以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光辉形象,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在中国的对外关系领域,被竖立为标志性的转折点。
但放眼中国历史的悠悠长河,林则徐这样被迫兼主动的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实真的还有不少。
只是他们都不曾有希望获得林则徐的历史地位。
被迫走出去的代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动去看外面世界的人,汉朝使节张骞的壮举,让人赞叹。
但他的主动出击,实际上蕴含着太多的无奈。
一方面是汉朝本身对于外部世界的无知,另一方面则是匈奴在西北各地的控制,形同封锁。
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对中原以外的世界基本只有最模糊的概念。
他的出使目标,也是已经西迁不知到何处的潜在同盟月氏。
这次失败的远行,自然被控制河西走廊的匈奴人,一举捣毁。
张骞本人也在匈奴控制区,花了10年时间,才得以出逃。
最终在误打误撞中,张骞成功穿过西域,进入了位于今天费尔干纳地区的大宛,最终抵达阿富汗北部的月氏控制区。
从功利外交角度来看,张骞的出使是失败的。
获得中亚更为富庶土地的月氏人,根本没有东征贫瘠土地的意愿。
他的回程同样艰辛无比,一直到公元前126年,才辗转返回长安。
在此期间,汉武帝治下的大汉王朝,早已开始对匈奴势力的一系列反击。
张骞的努力,在他的有生之年来看,都是可有可无的。
张骞的第二次出使,结局同稍有改观。
但这是汉朝军队攻克河西走廊的成果,而不是他外交努力的结晶。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真正的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从刚刚集成东亚腹地的汉文明区域而出,一路领略匈奴-草原、斯基泰-伊朗、月氏-吐火罗、希腊化-大夏的不同文明风格。
只是在流传至今的记录中,我们很难发现汉朝当事人对于这些文明的总体直观评价。
剖去那些情有可原的失误,我们依然能在历史的脉络中察觉长安朝廷对于外面世界的不削。
除了实践虽远必诛口号的几次失败尝试,已经对西域地区不成功的殖民。
张骞的努力,其实大部分都化为虚无。
他最大的成绩,无疑就是在匈奴势力被驱逐后,告诉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人,有一家中间商被取消了代理资格。
睁眼看世界

但也是一年的学校季节,也是一年的军事训练。
学生可能对军事训练很可恶。
这不仅是因为军训更累,重要的是燃烧的??太阳会是白色的皮肤黑色。
俗话说,丑陋的盖子,和军事训练,掩盖了首都的丑陋的最后一点,要灭亡。
我在军训上被嘲笑,这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体育锻炼,而是军训越来越成为一个面子工程。
军事训练的一般过程如下:第一天早上在操场上举行仪式,其实,学校领导按照岗位水平轮流,内容空洞无聊。
然后开始了所谓的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的主要任务是练习军事姿势,Junzi对下脊柱压力非常大,容易脚眩晕,长时间直接站在昏迷状态。
这是假期的懒惰是悲惨的。
而且学校不在乎这些,他不会给你一个适应的过程。
军事训练一般需要半小时,之后军事训练的天数会增加。
站在军事姿势一步一步地继续练习,是步行,左转到左边,一个练习是一个时期,一个简单的过程循环是疯狂的。
第二天的军事训练,第三天,第四天...直到最后一天的内容和第一天可能是一样的。
军事训练的最后一天是最令人兴奋的。
学生们兴奋地说,军事训练终于结束了,学校领导很兴奋的任务终于完成,教练不再兴奋太阳。
这一天一般将邀请一些县领导(否则成为一个屁股在裤子 - 没有政治意义),电视也将邀请几个,赞美这个摇摇欲坠的神的伟大的成就。
这一天学生将以班为单位,其次是领导从前(由于学生的素质,跑步不是太整洁,所以在军训中跑步不是)。
县领导阅读学生的精彩表现,非常满意,轻拍屁股离开。
学校领导阅读学生的精彩表现,也很满意他的脸上突然有很多光,倾倒衣袖回办公室。
学生很难强迫,绊倒进宿舍的帽子。
这真是成千上万的学生从早期的秋天的黑色身体和头脑累了只寻求领导的微笑。
军训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有人说你错了,军训有很多好处。
它会磨砺学生愿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想说的是,如果工作是由于困难和暴露,中国农民和工人可能是中国最大的意志和爱国主义。
中国的教育是最快的成功,高中的父母和老师通常会对学生说:困难三年,大学要打得好。
《睁眼看世界》微课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林则徐和魏源“睁眼看世界”的 根本目的是什么?代表了谁的利益? 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全 面吗?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评价林则徐 和魏源的新思想?
中国引进国际法的开山著作,更新了中国人的 法律观念,为晚清法制注入了现代化的意识。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睁眼看世界”
二、代表人物: 1、林则徐编译西书
①《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②其他军事技术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甘米力治”号木船(英制)(模型20:1)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林则徐“看世界”的军事作为: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睁眼看世界”
二、代表人物:
1、林则徐编译西书 ①《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②其他军事技术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师夷长技以制夷
1学习的对象是谁? 2“师夷”说明了什么问题? 3“师夷”的内容是什么? 4“师夷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1:西方的先进国家。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睁眼看世界”
一、背景(原因):
国内: (1)制度腐朽,国势日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埋首书册远离社会现实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妄自尊大 国外: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镇江一夜
与 君 相 对 塌 , 三 度 两 翻 苹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睁眼看世界”
二、代表人物: 1、林则徐编译西书
①《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②其他军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资本主义不可抵挡
顺乎世界之潮流
睁眼篇
一、背景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 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严—重—的龚自统珍治《已危亥机杂诗》(1839)
该诗反映的清王朝面临怎样的问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无有”
2、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
世界的第一人?
最先冲破 “贵华夏、贱夷狄”
(1)收集西方国家的信 息
的思想藩篱, 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设驿馆,编译西方
书报,如《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
(3)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二)、魏源
魏源(1794—1857)名远达,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著名学者,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道光进 士,官至知州。学识渊博,著本义》、《圣武记》、《元 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1、人物简介
2、核心思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反映了作者
的什么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含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长处 制夷——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器物
意义:
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C )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
3、林、魏的新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着眼于西 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无法真正使中国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 道路(地主阶级)
四、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一)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二)口号
由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含义:
中
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
师夷长技以制夷
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 也是对传统心态 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 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三、思考: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
1、林则徐、魏源是当时封建士大夫中有识之士的杰出代表, 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 国人
2、他们的新思想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服务,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开端
学
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
为
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
体
以求富国强兵
请回顾洋务
,
运动的主要活
西
应用: 指导了洋务运动
学
动及结果
为 评价:
用
意义——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
务运动的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局限——依旧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涉及政
治制度的层面
牛刀小试
1.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是( A)
A、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D、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2.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
级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在( C )
A.社会制度方面 B.思想文化方面 C.军事技术方面 D.经济科技方面
3.“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 外夷袭之”,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
材料反沉映了浸怎于样的天思朝想?上由国此清的王迷朝采梦取,了怎样 的闭外关交政锁策国?带,来对了怎世样界的后大果势? 一无所知
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 民族危机的加深惊醒了有识之士
睁眼看世界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
(一)林则徐
1、人物简介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 谥号:文忠。福建侯官人。 近代中国的禁烟领袖、爱 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编 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 资料,开创近代中国学习 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史学 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 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