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设计优化问题的思考

维普资讯
12 3
重庆 交通大 学学报 ( 社科 版 )
第 8卷
有裨益的。过去 , 由于关起 门来 办学 , 体制 僵化 , 了多年 高教学质量 ( 提 本门课 图表多 ) 和加快教学进度来 看 , 此法 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大学生 自学能力 的 培养 , 收效甚 微。原 因是多 方面 的: 效甚大 。另外 , 由于教学进度得 以加快 , 留有一定时间用 故
人 才综合素质的全 面提高 ” 而课 程 内容 整合 的基 本精 神 ; 则是“ 打破课程间的壁垒 , 注意 知识 的相 互渗透 和融合 , 减
( 现代教 育理念和各高校相互竞争的要求 三)
培养大学生 自学 能 力 和创 新 能力是 各 高校教 育的 主
少重复 , 以有限 的课 程覆 盖培 养 目标 所 要求 的知识 面” 旋律。加强学 生 自学能 力 的培养 对创新 能力 的提 高是 大 。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3期 重 庆 交通大 学学报 ( 社科版 ) 20 0 8年 6月 V 18 N . J U N L O HO G I G JA T N N V R IY Sca Si cs d i ) Jn 2 0 o. o 3 O R A FC N Q N I O O G U I E ST ( oi ce e io l n E tn u・08
车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自1 8 94年我校开设 “ 汽车 发 动机原 理” 课程 以来 , 时
一
、
“ 车发 动机原 理” 汽 课程现 状
( ) 一 课程总学时不断减少 表 1为近十二年来本课程学时的变动情况 。 表1
说 明
间已走过 2 4年。在这 2 4年 中, 教育 理念 、 教学 内容 、 教学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该文介绍了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少学时情况下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所做的改革,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改革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3(a)-0-01“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自2003年我校开设该课程以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育手段的引入,该课程的学时数不断减少。
这就提出了在学时数减少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提倡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达到教学质量要求的问题。
该文结合近年来“汽车发动机原理”的授课情况,对少学时下本科生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1 课程教学现状(1)课时减少。
最初,许多高校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学时数都在64学时左右,后来由于逐渐采用通识教育模式,专业课的课时不断减少,目前大部分已减至48学时[1]。
而我校更是由于采用“3+1”教学模式,将课程减至32学时,并且受实际情况限制还不开设“工程热力学”这门课,这更加深了“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难度。
(2)学习内容却明显增加。
经典的基本理论不能丢,必须夯实;但实际工程中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课程中如不及时反映便会脱离实际。
同时,学生对新事物和新技术的求知欲望很高,仅限于讲清基本理论,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不高。
课时减少,内容增加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吃压缩饼干”[2],何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学生反映“内容多,理解难,记忆难,应用难”。
(4)课堂讲授方式已由原来的“老师写黑板,学生抄笔记”,变为目前的“老师放ppt,学生看电影”。
但教学方法的实质没有变,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方式,甚至学生比以前更容易打瞌睡。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 环节 的特殊 性 , 分组 实验 存在耗 时长 、 所 重 选 用教 材 , 不 断补 充学 科 的 最新 发 展 内 并 致 在一些高校制 定的教学计 划 中, 实践 学时 占
力争使学 生掌握的知 识和技术 处于学科 发 需 实验设 备 多 , 验教 师工作 量大 等原 因 , 实 导 容 ,
性 实验 , 可以 进行 分组 实验 , 就 让学生 自主选
“ 发动机 原理 ” 课程 具有很 强的综合性 、 实 择 汽油 机 或柴 油 机 , 后将 得 出 的数 据进 行 然
自己找 出汽 、 柴油 机的 经济性 和动 教 学 手 段等 进 行精 心思 考 和 设计 , 授课 时 有 践性 和应 用性 。 时社会 的不 断发 展 , 求教 对 比分析 , 同 要
入 。 业 课 、 业 基 础课 学 时 被 大 大 i 减 …。 专 专 1 5 q
《 动 机 原 理 》 一 门 实 践 性 较 强 的 课 发 是
14教学方 法呆板 , 生积极 性不高 . 学 目前 , 用 的教 学 方 法 大多 是 “ 采 教师 讲 ,
程, 课堂 教学 应 当与实验 教学 相结 合 。 实验教
“ 动 机 原 理 ” 汽 车 服 务 工 程 、 辆 所 取舍 , 出重难 点 。 发 是 车 突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各个部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汽油机)、点火线圈(柴油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燃烧过程、排放处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的动态理解,以及各个部件相互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2. 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逐一介绍气缸、活塞、曲轴等主要部件,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3. 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四冲程循环、燃烧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4. 分析各个部件的相互关系:阐述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如何协同工作,完成发动机的工作任务。
5.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发表对汽车发动机的认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发动机的组成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示意图的绘制及其部件作用的说明,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知识测试:通过简答题或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汽车维修技师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经验,增加学生的实践认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整 合 ,形 成综 合化 模 块课 程 ,并 对 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及 考核 方式 进 行 改 革 ,通 过 实践 .效 果显 著 。
【关 键 词】汽 车发 动 机 构造 与 维修 ;课 程 改 革 ;高职 院校
[中图 分类 号 ]G 423.07
[文献 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167l一4806(2008)03—0072—04
cbe教育理论实施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过程电气4rl课程中与汽车发动机有关的内容进行重题组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06871l班选择该课作者简介王凤军1969一男辽宁抚顺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工学硕士
维普资讯
2008年 6月 第 8卷 第 3期
无锡 商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Jun..20o8 Vo1.8 No.3
《汽车发动机构造 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 凤 军
(无锡 商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工 程系 ,江 苏 无 锡 214153)
作 技 能 。
(2)避 免 了过 去学科化 课程 中教学 内容 的重复
I收 稿 日期】2008—03—31 【基 金项 目】无 锡 商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高职 教 研课 题 (sygzj070l6) I作者 简 介】王凤 军(1969一 ),男 ,辽 宁 抚 顺入 ,无锡 商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机 电工 程 系 副 主任 ,副教 授 ,工 学硕 士。
随着我 国加入WTO,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发展 、
该 课 程是 汽 车 专业 职 业技 术课 中三 个 主要 专
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

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本次课程将以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化项目为背景,从发动机原理、结构、工作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项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项目目标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相关术语和概念;2. 研究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对其优劣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市场和应用领域的需求和趋势;3. 熟悉发动机的检查与维修技术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发动机故障问题;4. 具备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拆装活塞组件、检查曲轴和连杆、调整气门间隙等操作,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该项目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内燃机的燃烧过程和燃烧室、缸盖、气门等零部件的作用和构造;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燃气、混合动力和电力车),并对其优劣进行评估和比较;3. 汽车发动机的检查与维修:讲解常见的发动机故障和诊断方法,包括检查活塞、钢杆和气缸衬等组件的质量和状态,如何调整气门间隙,如何清洗和更换燃料喷嘴以及数字化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4. 汽车发动机的实践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和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拆装和调整活塞和气门间隙的技巧,加深他们对汽车发动机行业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通过课堂授课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发动机的原理和结构,让他们深入理解汽车发动机整体的构造和工作方式,并理解不同市场和应用领域的需求和趋势;2. 实践操作和案例演示:在实验室中提供实际的发动机拆装和检查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和参与案例演示,进一步加深其对汽车发动机行业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3. 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帮助,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置与实训教学的改革

多 个 环 节 。通 常按 照 汽 车 的 构 造 、原 理 、检 修 进 行 分 类 ,形 成 汽车构 造 、汽车 电气 设备 、发 动机 原理 与 汽车 理论 、汽 车维 修 、汽车诊 断 与检测 技 术 、汽车 电控 装 置 结 构与 检修 等六 门专业 主干 课程 。这 样 的课程 设置 。较 好 地强 化 了学生完 整 的理论 知识框 架 ,理论 教 学效 果 明 显 。然而 ,在 汽车技 术不 断更 新 与发 展 的背景 之下 。传 统 的课 程设 置对学 生实 践能 力的培 养无 法 起到 积极 的推 动 作用 。以 汽车发 动机 系统 为例 。混 合 动力 、节油 系 统 等 新概 念和新 技术 的 出现 ,使发 动机 构造 和运 行原 理 都 更 加复 杂 。如果继 续沿 用分 段式 的课 程设 置 ,会影 响 学
发 动机是 汽车 的心 脏 ,如果 出现 故 障 ,后 果会 十 分
严 重 。在 汽 车专业 的教 学过 程 中 .汽 车发 动机 的相 关课 程 一直 被视 为教 学 的重点 内容 ,其 目的是让 学生 熟悉 发 动 机 的构造 与原 理 ,并 将这 些知 识熟 练 地运用 到 未来 的 实 际工 作之 中 。此 外 ,汽车 发动 机 的构造 与维 修 是一 门 实 践性 极强 的课程 ,故 障检 修 能力 、诊 断能力 及 实 际操 作 技能 对学 生 同样 重要
生 对理 论知 识 的理 解 ,且与 实践 能力 脱 节 。不 合理 的课
程 设置 ,造 成了部 分教 学 内容重叠 ,增 加学 生负担 。 二 、汽 车发动 机构 造与 维修课 程设 置 改革 1 . 及 时更新 教材 ,改 革课程 体系 汽 车专 业 的教 材更 新与 课程 改革 要 打破传 统 分段 式 课 程 设 置 的观 念 .将 过去 六 门 主干 课 程 的 内容 重 新 整 合 ,形 成模 块化 的课程 。按 照循 序 渐进 的原 则细 分教 学 过程 ,首先 。将公 共基 础课 、职业基 础 课 和职业 技术 课 作 为学 科 课 程 设 置 的基 础 ,保 证 知 识 框 架 的完 整 和 坚 实 ;然 后 ,按照汽 车构 造特 点 ,将 职业 技术课 程 分 为汽
OBE教学理念在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OBE教学理念在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顾国荣 马国清 李东青 许艳梅烟台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5摘 要: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到机械工程、工程热力学、高等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内容抽象、逻辑性和理论性强,上课与学生互动少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通过将OBE教学理念引入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多样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关键词:发动机原理 OBE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我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由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工程专业认证充分体现和应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论“OBE原理”,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高标准毕业要求达成度”为评价手段,以“持续改进”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向[1-9]。
高等院校在培养工程教育人才过程中,主要以专业课程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只有通过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的专业知识、工程能力以及其他素质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确定的相关课程,只有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和培养素质能够达到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及效果,学生才能最终达到毕业标准要求。
在此背景下,在车辆工程专业领域,《发动机原理》作为核心课程,越来越受到汽车相关专业的重视。
然而,现行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所指导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少实践与实验环节,而且实训所用设备有限等原因都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 OBE教学理念概述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
它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
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核心是反向设计,以最终目标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雷朱坦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5期
【摘要】课程教学的职责就是培养人才,而教学方式就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我国以工程、机械或汽车等学院为主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培养汽车及交通工程行业的人才,填补我国这方面人才的空缺。
本文将从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概述以及国内外的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探究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本科及高职院校等毕业生的增多,人才市场正趋于饱和,为了能在毕业后的求职大军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为了能被越来越主动实践能力和个人特长的企业顺利录取,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掌握专业性知识,学校的责任也就是尽全力培养出各行各业的人才。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改革,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增添实际经验,为之后从事汽车及交通工程类行业奠定基础。
1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及其教学现状
1.1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与汽车及交通工程有关的专业性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有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提高性能的有效方法、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及其特性等。
此课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汽车工作原理的了解,也是为了学生能在更深入了解提高汽车工作效率相关途径之前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此课程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设置实践课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积累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
1.2 国外教学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创新素质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在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中主要是开设自主讨论课时以及实践课时,其实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就特别重视自主讨论,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位于美国的常春藤名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就设有七十多节学生自主讨论课。
所以国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创类活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会使得汽车发动机原理这一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顺利高效地进行。
1.3 国内教学现状
我国汽车及交通工程方面领先的高校均设有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部分院校的这类课程已发展成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例如我国公路及交通类强势的“211”工程院校——长安大学的汽车发动机原理就是省级精品课程,该校的汽车学院全部专业均有开设。
但由于我国教学的局限性,一般院校开设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效果并不如意。
首先就是教学内容,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加上没有及时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现代的发动机技术,使得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有用武之地,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单方面授课,学生只能坐在下面听,导致教学质量不够高,大多院校也没有重视实践教学方面,学生只要通过期末考试就万事大吉了。
与此同时,很多院校也在逐渐减少该课程的课时,这更加不利于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直接影响该方面人才的培养,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加受阻。
2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蒸蒸日上,对主修汽车发动机原理这类专业的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今教学内容却落后于新兴技术,所以在课程改革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改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及时补充新的知识。
补充知识后的教学内容需要能让学生在毕业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入到此行业的建设中,例如可补充汽车发动机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而不是陈旧落后没有用武之地的旧知识。
教学内容也应适当地被精简,突出主修内容,注重专业课知识的培养,主要围绕发动机展开教学,但需要突出发动机这一主体。
2.2 教学方式改革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局限于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基本都不需要动脑筋,只需听着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这样很容易走神。
虽然很多教师在尝试PPT形式等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还是很难提高,究其根本还是未能将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地改革,教师单方面教学的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教学方式的改革方向应是趋于学生自主研讨,自主研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学方式的改革还应增加实践课时,实践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之后的工作生活积累实践经验,我国教学在实践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要不就是很少安排实践,要不就是实践活动进行地很敷衍,没能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所以教学方式改革时应紧抓实践课时的设置,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也能在从事相关行业前增加经验。
2.3 考核方式改革
我国大多数院校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都是考试,而这考试,基本都是以笔试方式进行的期末考试。
笔试考核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至今,而我们也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在接触,笔试考核确实有一定效果,不然也不会经久不衰,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笔试
考核显然是不够的。
笔试考核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学生依靠考试月的突击很容易通过,但一旦通过了考试,学生能记得的考核知识内容恐怕连30%都不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的部分将会越来越多,显然这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是不利的。
院校应结合各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平时作业成绩、章节检测成绩、实践作业成绩及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互占一定的合理的比例,而且也需考虑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以及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这样的综合考核定会比单一的期末笔试考核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要求更高,有助于学生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学习。
2.4 开展双语教学
随着我国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国外语言如英语等逐渐有了必要性,虽然我国大多数院校都要求学生参与并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但是这显然不能满足汽车及交通工程类学生的就职需求。
汽车发动机原理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就算是以中文形式出现,其他专业类学生也未必能够读懂,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自然也不会涉及这些知识,所以就需要专业的英语教学。
开展双语教学能让学生掌握这些专业术语,提高英语水平,在日后的工作中就能与国外企业接触并作为企业代表出面洽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双语教学能对汽车发动机原理的相关英语有所掌握,就能在翻阅资料时查看国外的原文书籍,他人翻译书籍时很容易带入自己的情绪和看法,翻译过后的专业性书籍内容及含义可能与原文产生偏差,所以需要开展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出翻阅外语书籍的能力,增加对知识获取的范围。
2.5 开设网络课程
课堂教学通常都很短暂,学生也未必能完全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果开设网络课程就能让学生课下自主地学习,不仅能复习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还能对需掌握的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而且汽车发动机原理这一课程涉及的知识有很多抽象的不能以书面语和简单图画表达出的知识,网络课程则可通过网络视频将抽象的知识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同时还可增加网络模拟操作,有些实践活动比较大型难以展开,也有可能因为学校资金及设备的缺乏无法实施,网络模拟操作虽然不能完美地弥补这些不足,但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因为这些不足而产生的教学方面的损失。
3 结论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汽车发动机原理这一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帮助学生更好吸收实践知识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汽车及交通工程类的人才。
教学改革后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能为我国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才是教学的目的,这才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荣福,齐晓杰,鲍宇等.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243-243,244.
[2]胡云萍,刘文婷.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7):180.
[3]黄金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电子世界,2014,(1):2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