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概述骨折是骨力学完整性与连续性的丧失,同时也包括局部软组织与血管的损伤。

骨折愈合是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骨折的愈合过程,最终结局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有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等两种形式,骨折稳定程度决定愈合方式。

一期愈合一期愈合即直接愈合,多见于骨折复位和行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断端在短时间内即通过哈佛系统重建而直接发生连接。

X 线片上并无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逐渐消失,特征为愈合过程中无骨皮质区吸收,坏死骨在被吸收的同时由新的板层骨取代,达到皮质骨间直接愈合。

在骨折断端稳定、对位对线好、断端紧密接合时才能达到一期愈合。

嵌入性骨折、干骺端骨折和椎体骨折由于断端骨面交错造成直接接触,也可发生一期愈合。

一期骨折愈合只发生于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施行坚强内固定使骨折块之间的应变显著减低时,此时骨形成细胞为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间充质细胞的骨原细胞,演变为成骨细胞,极少或全无骨膜反应发生,无骨痂形成。

1、一期愈合模拟图2、一期愈合必备条件无骨痂形成的骨折直接愈合必备的条件是骨折处需绝对稳定。

骨折端加压稳定内固定,达到骨折端及植入物间牢固结合,避免断端间任何移动:①必须将骨折端准确加压固定而获得稳定性,这种加压固定须能承受足够负荷,使骨折端在变形力作用下保持紧密接触。

②骨折直接愈合更进一步决定性要求是骨折局部必须有丰富的血液供给,不仅与骨折本身造成的血管损害有关,依赖于手术过程中对软组织及骨处理。

二期愈合二期愈合又称间接愈合,是骨折愈合最基本方式,是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两种成骨方式结合,有骨痂形成,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是通过二期愈合方式达到愈合的。

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二期愈合分为常见4 个阶段:1、血肿及肉芽组织修复期(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后,进出骨膜的血管、髓腔内血管及骨单位内血管均断裂,大量血液聚集于骨端及周围,形成血肿。

常见骨折临床愈合要多久

常见骨折临床愈合要多久
8 1 周 ~2

般来 说 ,骨折 的临床 愈 合
疗 ,通过 外 固定保 证 骨折 对
位 对线 良好 而达 到 骨折 临床愈 合 以去 除 外 固定 ,但 还 不 能 负重或
48 ~ 周 标 准 为 叩 击 的理 论标 准。 骨折 临床 愈 合后 可 . 无 2局 部无 异常活动 ; .
据《 大众健康报 》
46 ~ 周 情况 下 ,上 肢 能平举 一 公 斤重物 合 后 3 6 月 。  ̄个 8 1 周 达 1  ̄0 分钟 ,下肢能 连续 徒手 步行3
编 辑 / 明 建 赵
内、 外及后踝 部骨折 4 6 ~ 周 分钟 , 不少于 3步。 并 0
— iz o6 yj n 6 . lh a o 连 续 观察 2 ,骨折 处 不 变 E ma : a 13oi @13tm 周
桡 骨远端 骨折
股 骨颈骨 折
46  ̄ 周 痛 :
从 事体力劳动 ,只能进行一些功
真 正达到 骨折愈 合还 需要 一 个很
股 骨转子 间( 隆 间) 粗 骨折
股 骨干骨 折 髌 骨骨折 胫 腓骨 骨折 8 1 周 ~2
3 片显 示 骨折线 模糊 , 连 能锻 炼及 循 序 渐进 的 关节 活 动 。 . X 有 续性 骨痂 通过 骨折线 ; 4功 能测 定 : 解 除 外 固 定 长 的过 程 ,一般 是在 骨折 临床 愈 . 在
出来 的。2 多岁 的年 轻人 , 0 七、 经常 不 由自主地打 哈欠。 许 多 由于 用 电脑 或不 注 意
八 、 由 自主地 常用手托 腮。 走 路 姿 势 而过 早发 生 了脊 不 九 、 习惯 于把脚 放在 椅子 上 柱 问题 。
或者桌子 上。

粉碎性骨折青枝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粉碎性骨折青枝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粉碎性骨折青枝骨折临床愈 合标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粉碎性骨折概述 • 青枝骨折概述 • 粉碎性骨折与青枝骨折愈合标
准比较 • 粉碎性骨折愈合标准 • 青枝骨折愈合标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
明确粉碎性骨折和青枝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为医生提供诊 断和治疗依据。
背景
粉碎性骨折和青枝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它们的愈合标准 ,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和探讨。了解这两种骨折的愈合标准有助于 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4
粉碎性骨折与青枝骨折愈合标 准比较
愈合时间比较
粉碎性骨折
由于骨折碎片较多,愈合时间相对较 长。通常需要数月至一年左右的时间 才能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青枝骨折
骨折端未完全断裂,愈合时间相对较 短。一般只需数周至数月即可达到临 床愈合标准。
愈合质量比较
粉碎性骨折
由于骨折碎片较多,愈合过程中容易出现骨痂形成不良、骨不连等情况,影响愈合质量。
并发症监测
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 栓形成、缺血性骨坏死等。
06
青枝骨折愈合标准
骨折端稳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稳定性评估
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折端是否稳定,有无 明显移位。
移位程度判断
若骨折端有轻度移位,需判断移位程度是否 在可接受范围内,以确保骨折愈合后功能不
临床表现
骨折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可 伴有骨擦音或骨擦感。
诊断依据
X线检查可见骨折部位骨质碎裂成多块 ,骨折线呈T或Y型。
03
青枝骨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青枝骨折是指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的骨折。

简述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简述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简述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X线特征:骨折图案及缝合情况及骨折片联合闭合程度,可见骨折线及线节点痊愈状态,是否出现骨质化或骨质坏死,及骨质恢复情况。

二、临床感觉检查:发现收缩、碎裂痛及指压痛,并可触及骨折片,诊断骨折定型。

三、运动功能检查:检查运动范围及力级,诊断骨折活动程度及收缩情况,诊断椎体复位情况及功能恢复程度。

四、疼痛检查:通过慢性疼痛的变化,确定骨折的愈合程度。

五、对比检查:对比检查可以检测骨折处的组织及细胞的变化,以及关节及肌腱的复位性。

以上几方面是评价骨折愈合的关键,包括X线特征检查,临床感觉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疼痛检查和对比检查,需根据具体病例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及早期恢复功能。

骨性愈合标准

骨性愈合标准

骨性愈合标准骨性愈合是指骨折愈合的过程,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多种生物学和机械因素的协调作用。

在骨性愈合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来保证骨折部位的愈合质量。

骨性愈合标准是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愈合质量进行评估的标准,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指导治疗和康复。

首先,骨性愈合标准包括骨折愈合的时间。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的时间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例如,简单的骨折通常需要6-8周的时间来愈合,而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医生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来评估骨折的愈合时间,以指导患者的康复计划。

其次,骨性愈合标准还包括骨折愈合的质量。

骨折愈合的质量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和临床评估来进行评估。

X射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包括愈合的程度和愈合的位置。

临床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情况,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可以判断骨折的愈合质量,指导患者的康复治疗。

此外,骨性愈合标准还包括骨折愈合的稳定性。

骨折愈合的稳定性是指骨折部位的稳定程度,它可以影响骨折的愈合质量和时间。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的稳定性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以及治疗的方法。

例如,开放性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骨折的稳定性,以促进愈合。

因此,医生可以通过评估骨折的稳定性来指导治疗和康复计划。

总的来说,骨性愈合标准是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愈合时间、质量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的标准。

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指导治疗和康复。

因此,对于骨折患者来说,了解骨性愈合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骨折愈合的挑战,促进康复。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五条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五条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五条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损伤。

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了解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对于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的五条内容。

1. 骨折愈合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是指从骨折发生到骨折愈合完成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时间与骨折的类型、位置、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简单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而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骨折愈合程度。

骨折愈合程度是指骨折部位的骨头是否完全复原。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通过X 光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骨折愈合程度。

完全愈合的骨折表现为骨头连续、骨皮质结构完整,而未愈合的骨折则表现为骨头断裂、骨皮质结构不完整。

根据骨折的愈合程度,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或者调整康复方案。

3. 骨折功能恢复情况。

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骨折功能恢复情况是指患者在康复训练后,受伤部位的功能是否得以恢复。

一般来说,骨折功能恢复情况可以通过患者的活动能力、疼痛情况、关节活动度等指标来评估。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4. 骨折并发症情况。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等。

骨折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情况,甚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骨折并发症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 骨折后的功能评估。

骨折愈合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等情况。

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在骨折愈合后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同时,功能评估也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帮助其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总结,了解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对于骨折治疗至关重要。

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后期: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
骨折愈合的标准
(一)临床愈合标准
1.骨折部无压痛及沿肢体纵轴无叩击痛。
1.2 原始骨痂形成期
外骨膜对这类骨折的愈合起重要作用,通过形成桥梁骨痂有稳定骨折端的能力。骨折后24h内,骨折端附近的外骨膜开始增生、肥厚,以后骨膜血管网弯曲扩张,新生血管长入骨膜深层开始膜内化骨。外骨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增殖较快,在几天之内,外骨膜深层细胞在靠近骨折线处形成明显的环状物,并牢固地附着于骨折断端活的或死的骨皮质上,这便是骨膜骨痂(大鼠骨折第3天开始形成骨膜骨痂)。骨膜骨痂继续生长大约到第8-9天停止,等待着软骨的成熟。在第3天,肉芽组织中的间充质细胞沉着在已剥离了骨膜的骨折断端上,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为软骨细胞,第5天开始形成胶原,随着毛细血管的萌发生长,穿透骨膜纤维膜进入软骨,开始了软骨内骨的形成,最后在骨折断端形成桥,骨膜骨痂只是这个桥的桥台(abutment)。与此同时,骨髓和内骨膜通过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形成内骨痂。随着血肿的机化,纤维组织经软骨骨化使内外骨痂相连,完成初步愈合。
外骨膜成骨细胞增殖,在软组织丰富区较明显,特别在肌肉附着处,因为这是骨痂血运的来源。在胫骨骨折时前侧无外骨痂,后侧和其他部位有外骨痂,正是这个原因。骨痂血管造影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外骨痂血供,绝大部分起源于骨膜外组织,特别是骨折端周围的肌肉。外骨痂的生成量取决于骨膜损伤程度和完整性。充填于骨折端和被剥离的骨膜下的、由血肿机化而形成的纤维组织大部分转化为暂时性的软骨,最终被骨代替。软骨细胞经增生、变性、骨化与成骨的过程,称之为软骨内骨化,这一过程与骨骺生长板的软骨内骨化过程相似。软骨细胞也经过4个发育时相,Robert对新西兰家兔骨折模型不同时期的骨痂进行形态学分离,分为未分化的肉芽组织、增生的纤维组织、软骨骨痂和钙化骨痂。对这4种形态的组织进行生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生化活性方面这4种组织也与生长板中的4个带类似。

何为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简答题

何为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简答题

何为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简答题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是指骨折在治疗过程中的恢复状况和达到愈合的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疼痛控制:骨折治疗过程中,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临床愈合标准要求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2. 活动能力恢复:骨折治疗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需要逐渐恢复,临床愈合标准要求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3. 骨折稳定性:骨折治疗后,需要评估骨折的稳定性。

骨折愈合标准要求骨折部位恢复稳定,能够承受正常的压力和负荷。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

愈合标准要求骨折部位形成均匀的骨痂,骨折线消失或明显减弱。

5. 临床症状消失:骨折愈合标准要求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如肿胀、疼痛等。

总之,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是指通过疼痛控制、活动能力恢复、骨折稳定性、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等方面的评估,判断骨折是否恢复正常功能,并达到愈合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有哪些?
答: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①局部无压痛及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反常活动;③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向前平举l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哪些骨折一般不出现骨折之专有体征?
答: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无移位骨折。

试说开放性骨折的分度?
答:按软组织损伤程度分三度:
第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

第二度:皮肤被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肉中等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骨折治疗的原则有哪些?
答:①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②固定:是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③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以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复习要点
▪骨折定义
▪骨折的特有体征
▪复习要点
骨折愈合过程中,由软骨内化骨而分别形成何种骨痂: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

▪复习要点
骨折愈合过程中,由膜内化骨而分别形成何种骨痂:外骨痂和内骨痂。

▪复习要点
开放性骨折的清创原则:清除创面创口内异物、切除创面创口内坏死组织、保留游离的碎骨片。

▪复习要点
骨折晚期的局部并发症有: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

▪复习要点
骨折复位有几个标准:二个,解剖复位、功能复位。

▪复习要点
骨盆耻骨部骨折引起尿道破裂,
尾骨骨折引起直肠破裂,均为:
▪A、开放性骨折
▪B、闭合性骨折
▪C、病理性骨折
▪D、嵌插性骨折
▪E、稳定性骨折
▪复习要点
外伤性骨折的形成原因中哪一项为不正确:
▪ A.直接暴力
▪ B.间接暴力
▪ C.积累性劳损
▪ D.肌肉的收缩拉力
▪ E.骨髓炎(慢性)外伤
▪复习要点
下列类型的骨折中,最不稳定的是:
▪ A.嵌插骨折
▪ B.斜行骨折
▪ C.青枝骨折
▪ D.横行骨折
▪ E.裂缝骨折
▪复习要点
1、骨盆骨折出血
2、股骨干骨折出血
3、胫骨骨折出血
4、前臂骨折出血
5、肱骨骨折出血
▪A、100~800ml
▪B、100~1000ml
▪C、500~5000ml
▪D、300~2000ml
▪E、50~400ml
▪复习要点
骨折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骨折的特有体征包括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
▪B、检查可疑骨折病人时,应尽量诱发骨擦音或骨擦感的出现,以明确诊断
▪C、骨折可以没有骨折专有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
▪D、只要发现骨折专有体征的其中一项,即可作出骨折的明确诊断
▪复习要点
骨折的常规X线片的要求:
▪A、损伤部的正侧位片
▪B、损伤部及健侧相应部位的对比X线片
▪C、损伤部的正侧位片,包括邻近关节
▪D、特定位置的X线片
▪E、根据损伤部位采用不同的摄片方法
▪复习要点
男性,53岁。

汽车撞伤3小时入院。

检查:骨盆骨折,左股骨骨折及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入院后首先应密切观察的是哪一种并发症:
▪A、休克
▪B、创伤性关节炎
▪C、尿路感染及结石
▪D、创口感染
▪E、坠积性肺炎
▪复习要点
前臂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感觉局部剧痛,手指麻木,活动不灵活,其最多见的原因是:▪A、神经损伤
▪B、动脉受压
▪C、筋膜间隙高压
▪D、静脉受压
▪E、静脉栓塞
▪复习要点
骨折愈合的第三期是:
▪A、血肿机化演进期
▪B、原始骨痂形成期
▪C、骨痂改造塑形期
▪D、膜内化骨吸收期
▪E、软骨化骨吸收期
▪复习要点
下列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中,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骨折已满3个月,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B、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C、局部无反常活动
▪D、连续观察2周,骨折不变形
▪E、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复习要点
骨折急救的主要方法是:
▪A、骨折固定
▪B、骨折复位
▪C、恢复功能
▪D、解除疼痛
▪E、消除肿胀
▪复习要点
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是:
▪ A.止痛
▪ B.防止骨折断端再发生移位
▪ C.防止再损伤
▪ D.便于伤员搬运
▪ E.以上都是
▪复习要点
关于清创缝合错误的是:
▪A、清除伤口污物和异物,切除失去活力的组织
▪B、清创术最好在伤后6-8小时以内实施
▪C、面部头颈部的伤口超过14小时,清创后应尽可能缝合▪D、关节、大血管或神经暴露的伤口清创后不缝合
▪E、污染严重的伤口,清创后不缝合
▪复习要点
对开放性骨折最基本而重要的处理原则是:
▪A、早期复位及内固定后缝合伤口
▪B、早期复位及缝合伤口后外固定
▪C、早期彻底清创缝合及适当固定
▪D、早期复位及内固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E、早期彻底清创缝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复习要点
下列哪项不是切开复位的优点:
▪A、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
▪B、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
▪C、使手法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D、损伤小,不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E、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减少肌肉萎缩
▪复习要点
男性,28岁,车祸致左小腿受伤1小时,一般情况尚可。

查体:左小腿中段皮裂伤14CM 长,可见胫骨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挫伤较重,伤口污染重且出血。

有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1、在进行X线征检查前,应进行的处理是
▪ A.行简单的外固定及局部包扎
▪ B.立即送进手术室
▪ C.行气囊止血带止血
▪ D.吸氧
▪ E.石膏固定
▪复习要点
男性,28岁,车祸致左小腿受伤1小时,一般情况尚可。

查体:左小腿中段皮裂伤14CM 长,可见胫骨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挫伤较重,伤口污染重且出血。

有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2、X线显示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胸片及左股骨X线片正常,血压75/65mmHg,脉搏110/min,左足背动脉扪不清,此时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 A.清创缝合
▪ B.清创术,石膏外固定
▪ C.清创术,小夹板外固定
▪ D.清创术,跟骨结节牵引
▪ E.清创术,骨折复位,骨折固定
▪复习要点
男性,28岁,车祸致左小腿受伤1小时,一般情况尚可。

查体:左小腿中段皮裂伤14CM 长,可见胫骨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挫伤较重,伤口污染重且出血。

有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3、此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清创时对骨片的处理原则是:
▪ A.去除骨片
▪ B.保留骨片
▪ C.保留大的骨片,去除小的骨片
▪ D.保留有骨膜连系的骨片,去除游离的骨片
▪ E.保留有骨膜连系小骨片和大骨片,去除游离的小骨片
▪复习要点
男性,28岁,车祸致左小腿受伤1小时,一般情况尚可。

查体:左小腿中段皮裂伤14CM 长,可见胫骨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挫伤较重,伤口污染重且出血。

有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4、手术后病情平稳,术后低热,并逐渐上升,左小腿肿胀,第10天体温39.5℃,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左小腿红肿部位有波动,血白细胞15*109/L,中性89%,处理方法最佳是:
▪ A.大量有效抗生素
▪ B.伤口切开引流
▪ C.取出胫骨内固定物
▪ D.伤口穿刺抽脓,冲洗后注入抗生素
▪ E.加强理疗,继续观察
▪复习要点
男性,28岁,车祸致左小腿受伤1小时,一般情况尚可。

查体:左小腿中段皮裂伤14CM 长,可见胫骨骨折端外露,软组织挫伤较重,伤口污染重且出血。

有骨擦感和反常活动。

▪5、术后7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可见,两骨折端被浓密的骨质封闭。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骨折延迟愈合
▪ B.骨折不愈合
▪ C.缺血性骨坏死
▪ D.骨折畸形愈合
▪ E.损伤性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