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中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1.失眠症: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调整脾胃功能,安神助眠。

2.便秘:通过中药泻下和推拿手法,改善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3.高血压:采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4.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针刺和中药调理,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5.冠心病: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6.慢性胃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

7.脑卒中: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促进脑细胞再生,恢复运动功能。

8.哮喘:采用推拿手法和草药调理,舒展气管,减轻病情。

9.慢性肾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调理,缓解腰痛,改善脊柱功能。

11.风湿关节炎: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能力。

12.痛经: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调节血气,缓解痛经。

13.月经失调: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改善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14.慢性咽炎:通过食疗和中药调理,减少咽炎发作,缓解症状。

15.肝炎:使用中药调理和针刺,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6.乏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按摩,补气养血,增加体力。

17.子宫肌瘤: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缓解瘤块,改善月经。

18.肺结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抗菌排痰,促进康复。

19.白血病:采用中药调理和针刺,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恢复。

20.胃溃疡: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少酸性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除了上述疾病,中医还有更多护理方案,如肺痨、脑瘤、溃疡性结肠炎、甲亢等,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具体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的。

这些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中医的诊疗思想、草药知识以及针灸操作技术等,能够调理身体的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摘要】当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指导方案不规范、患者宣教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以及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等改进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中医护理在优势病种中的应用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中医护理服务质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完善这些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关键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临床应用、问题、解决思路、改进措施、师资培训、指导方案、患者宣教、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在特定病种的诊疗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理论及中医护理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随着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中医护理指导方案缺乏统一规范、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较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推广,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护理技能;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制定详细的护理步骤和操作规范;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和接受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医疗体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改进措施,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指导方案,以及加强患者宣教和管理等措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4 中药调护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缓解症状。
冠心病中医护理方案
情志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减少心脏负担。
饮食调护
遵循中医食疗原则,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食物 ,保持心脏健康。
运动保健
根据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 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
辨证施护策略应用
辨证分型,因人而异
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 等因素进行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施护灵活,随证而变
在护理过程中,中医护理强调随证而 变,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 理方案,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预防性护理措施实施
未病先防
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的理念,通过饮食调养、情志护理、 运动保健等方法,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成功案例
选取典型的成功案例进行分享,如某 患者通过针灸推拿和中药熏洗敷贴等 综合治疗,成功缓解了腰痛症状。案 例中需详细描述治疗过程、效果评估 及患者反馈等信息。
经验总结
对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提炼出有 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经验。同时,针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 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褥疮
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受压 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
发。
坠积性肺炎
因长期卧床导致肺活量减小, 肺功能降低,痰液积聚而引发

尿路感染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摘要】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专业护理人员不足、操作不规范、团队合作不足以及缺乏多学科协作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建立规范的操作指南、加强团队合作以及开展多学科协作等途径来改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

未来,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问题、解决思路、培训、操作指南、团队合作、多学科协作、临床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由于中医护理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复杂,部分医护人员对其中医护理方案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缺乏规范的操作指南和标准化流程,容易导致操作不规范、效果不稳定。

团队合作和多学科协作不足也会影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和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和质量。

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建立规范的操作指南、加强团队合作和开展多学科协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中医护理方案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问题意识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目前部分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方案操作不规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中医护理效果的发挥,还可能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缺乏专业培训和规范的操作指南也是当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的重要问题。

由于中医护理是一门需要丰富经验和技能的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果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容易导致操作不当或误诊,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我们迫切需要解决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医护理的水平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治疗效果。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优势病种护理方案护理部目录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1)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32)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37)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42)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92)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96)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101)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15)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121)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23)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优势病种护理方案护理部目录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1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32 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7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42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92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96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101 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15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121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23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与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喘,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喘促气急,痰黄质稠。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胸胁膨满。

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

苔薄,脉弦。

(五)痰热郁肺证:常因起居不慎或因食甘肥诱发,患者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夹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为表现,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2013年二月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

2013年二月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

2013年一月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分析本月按《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完成了各项中医护理质量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一)结合中医护理评价标准,强化培训护士掌握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完善补充健康教育资料,落实中医健康教育。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掌握好的人:王二平、庞玉莲。

(二)存在问题:1.个别护士对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掌握不全。

2.辨证施护病历存在问题:(1)护理措施无辩证饮食。

(2)诊断与证型不符,记录无中医术语。

(3)病历未按时交。

3.中医健康宣教未落实。

二、原因分析1.个别护士未能很好地掌握护理常规,理论和实践运用未能相结合,未找到掌握方法。

2.分管护士未按时检查督促病历的收集与记录情况,护士中医知识欠缺,未能运用中医术语记录。

3.护士长对健康教育工作欠重视,责任护士未按工作要求开展中医健康教育指导。

三、改进措施1、继续强化培训中医优势病种护理常规,护士长要指导护士结合实践。

找到掌握方法和技巧,做到人人掌握,并切实落实常规,推动中医护理的发展,要做到不定时提问,反复考核。

2、充分发挥分管护士的职能,认真做好病历收集和检查工作,护士及时检查落实。

下发常用中医术语,指导护士工作。

3、指导护士对照科室健康教育内容,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和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应全面,具体,应及时评估患者了解程度,适时宣教。

4、科室每月按中医特色评价表内容进行检查,通过访谈患者和护士,了解评价中医护理落实情况。

康复科2013年一月2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中风中医护理常规中风因素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一、护理评估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2、辨证:中脏腑证(风火闭窍、痰火闭窍、痰湿闭窍、元气衰败);中经络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二、一般护理要点1、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

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

3、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病情危重者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3、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

五、情志护理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六、辨证施护1、高热者,冰袋冷敷头部。

2、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遵医嘱艾灸。

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七、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2、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新鲜(含纤维素多)的蔬果、豆制品,忌吃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3、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4、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检查。

5、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肢体功能锻炼。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圆翳内障中医护理常规圆翳内障是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晶珠失养所致。

以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位在晶珠,与肝肾脾有关。

一、护理评估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

2、评估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视物模糊症状、眼部检查情况。

3、辨证:肝肾不足证、脾虚气弱证二、一般的护理要点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与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病室内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偏暗,避免强光直射。

3、眼睛应充分休息,忌看电视,少阅书报,尤应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阅读。

4、协助医生进行视力功能检查,患者出现眼胀、头痛、眼压高时,报告医生。

5、需手术者,术前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及二便情况,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多食含硒、锌的食物,有利于患眼的恢复。

2、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

五、情志护理1、嘱咐患者安心静养,勿恼怒。

2、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六、辨证施护1、术后指导患者在1周内应减少头部活动及弯腰用力动作。

2、实施人工晶体植入者,散瞳应慎重,遵医嘱执行。

七、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

以控制或减缓晶体混浊的发展。

时机成熟,遵医嘱施行手术治疗。

2、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3、注意饮食调护,宜食益气、补血之品,忌辛辣煎炸食物。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绿风内障中医护理常规绿风内障是因肝胆火盛,情志过敏,气郁化火,痰郁化热,痰火郁结所致。

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瞳神,与肝、脾、肾有关。

一、护理评估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

2、家族史,发病诱因。

3、眼部剧烈胀痛,畏光流泪,视力不清或视力骤降,恶心、呕吐及全身症状。

4、心理社会状况,眼部检查、房角镜检查结果。

5、辨证:风火攻目证、痰火郁结证、气火上逆证。

二、一般护理要点1、按照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遵医嘱按时测量眼压。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如出现以下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做好配合,眼压突然升高、眼球坚硬如石时;视力急剧下降、黑睛雾状混浊时;剧烈的眼胀痛、头痛或伴恶心、呕吐时。

4、手术患者按内眼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5、对年老体弱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6、不宜在暗室停留,看电视不应连续超过1小时,周围环境要适当照明,以防眼压升高。

三、给药护理1、遵医嘱给药,做好护理记录。

2、保守治疗者,按时滴缩瞳药和其他降眼压药,以保持眼压稳定。

3、匹罗卡品溶液滴眼后,压迫泪囊2-3分钟,以免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

4、患者手术前严禁散瞳。

四、饮食护理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五、情志护理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嘱患者心情开朗,安心静养,勿忧思恼怒,以防眼压升高。

2、需要手术者,应预防其情志过激及情志抑郁,积极配合手术。

六、辨证施护1、头眼剧烈胀痛、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服降眼压药。

2、烦躁、焦虑、情绪紧张者,可遵医嘱耳针或药物镇静。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或灌肠。

七、健康指导1、嘱患者防止情志过敏,安心静养,减少诱发因素。

2、按时服药,定时测量眼压。

3、禁烟酒、浓茶及辛辣等刺激食品。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视瞻昏渺中医护理常规视瞻昏渺是因气血不足,目失濡养所致。

以眼外观无异常、视物昏朦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视衣、目系,与肝脾肾有关。

一、护理评估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

2、视物昏朦或视物模糊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眼部检查、房角镜检查结果。

4、辨证: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瘀血阻络证。

二、一般护理要点1、按照中医眼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物品放置有序,地面防滑,以方便视力不佳患者活动。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视力与视野的变化;观察患者肢体感觉有无异常,有无运动障碍,做好护理记录。

三、给药护理1、遵医嘱给药。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做好护理记录。

四、饮食护理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甘甜、生冷、辛辣之食物。

3、戒烟酒。

五、情志护理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消除患者思想负担。

2、嘱患者心情开朗,安心静养,配合治疗。

六、辨证施护1、气血不足者,加强营养及饮食调理。

七、健康指导1、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可适当地工作于学习。

2、注意眼部卫生,不得久用眼力,避免过劳及熬夜。

3、太阳辐射、强光等均可致黄斑损伤,外出做好防护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胸痹胸痹是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按照病人入院评估表进行评估2、疼痛发作时间、部位、性质,是否有辐射,伴随症状及缓解的方法。

3、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痰浊内阻证、心气虚弱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边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3、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⑴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辐射的部位。

⑵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⑶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⑷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发现尿量减少,报告医师。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2、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四、饮食护理1、少量多餐,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

2、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五、情志护理1、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

2、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六、辩证施护1、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注意防寒保暖,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可予热敷、热熨。

2、心血瘀阻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茶饮。

3、疼痛时,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解除疼痛的药物。

4、喘促不得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5、心跳骤停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七、健康指导1、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屛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病情突然变化时的简易应急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眩晕眩晕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一、护理评估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⑴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⑵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五、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要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六、辩证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七、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