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体现曹操狡诈的故事

体现曹操狡诈的故事

体现曹操狡诈的故事
曹操狡诈之典故
一、曹操与袁绍大战在中国古代,曹操与袁绍大战,双方都力求取胜,曹操比袁绍有着更强的战斗力,但是袁绍的军队数量更多,曹操不得不想办法获胜,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狡诈的计策,他派遣他的谋士郭嘉去招揽袁绍的将领,把他们说服到自己这边,郭嘉果然成功了,袁绍将领张郃等人纷纷投靠了曹操,而袁绍的军队也因此减少,最终曹操赢得了胜利。

二、曹操狡诈发动反董卓大联军另一个典故是曹操发动反董卓大联军。

当时董卓统治全国,曹操想要取而代之,他设法包围董卓,召集各地的诸侯反董卓,其中一个诸侯是刘备,曹操想把刘备说服过来,他先是派他的谋士刘表去说服刘备,但是刘备不相信他,于是曹操派遣他的儿子曹丕去说服刘备,曹丕开玩笑说:“我爹爹曹操有一头野兔,他想要把它嫁给刘备,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他叫我来帮忙。

”刘备信以为真,就同意投靠曹操,最终曹操实现了反董卓的目的。

三、曹操利用魏延设计最后一个典故是曹操利用魏延设计,当时蜀汉与魏国对峙,魏延被曹操派去蜀国,曹操认为魏延是一个有能力的将领,可以把蜀国伤害到根本,于是他找到了一个狡诈的计策,让魏延去招募蜀国的将领,他们都相信魏延是蜀国的,就纷纷投靠他,最终魏延成功了,蜀国的将领也纷纷投效了曹操,曹操也取得了胜利。

以上就是曹操狡诈之典故,曹操是一位狡诈的政治家,他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超越时代,实现自己的目的,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篇1:孟德献刀公元一八九年夏天,汉灵帝病死,向进立太子刘辩做了皇帝。

董卓以剿除宦官司为名,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洛阳。

董卓又收骁勇无比的吕布做干儿子,把刘辩废掉,立九岁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他自己独揽朝廷大权。

董卓非常荒淫残暴。

为了宠络人心,封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并且全身取义,刺杀董卓。

一天,曹操配刀来到丞相府,见董卓坐在床上,董卓见曹操进来,问道:孟德,今天怎么来晚了曹操说:我的马太瘦弱,跑不快。

董卓为了拉扰曹操,就叫吕布挑了一匹西凉送来的好马,送给曹操。

吕布领令出去了。

不一会,董卓感到困乏便朝里在床上倒下了。

曹操一见,这可是好机会,急忙掣出宝刀,哪知,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在拔刀,忙翻身问道:孟德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牵马来到。

曹操惊慌间,把刀举起,跪下说:我有一口宝刀,特带来献给恩相。

董卓接过来一看,这刀有一尺多长,柄上镶嵌着珠宝,刀刃极为锋利,果真是一口宝刀,便递给吕布收下了。

曹操又从身上把刀鞘解下来,交给吕布。

随后,董卓领曹操出来看马。

曹操拜谢说:我想骑上试试。

董卓叫人给马备上鞍辔。

曹操牵马出了相府,狠打几鞭,往东南方向飞也似地逃跑了。

篇2:误杀吕伯奢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

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情势十分险恶。

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

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酒。

曹操坐在前堂,忽然听见后面有磨刀声,顿时起了疑心。

悄悄走到后院,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即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

于是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老少八口全倒在血泊之中,杀到厨房,看见一只猪刚刚被困上司蹄待宰。

这才明白是因为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

曹操和陈宫时又匆匆逃离吕家。

但是在半路上又和兴冲冲、喜滋滋买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满面愧疚,抬不起头。

曹操却在两马相错之机,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陈宫大惊: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现在明知是恩人,却还要杀害,太不像话了!曹操道:吕伯奢到家,一见被杀之人,必定告官,追杀我们!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义了!陈宫道。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精选13篇)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精选13篇)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精选13篇)我们中国的历史很厚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历史名人,他们留给整个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1横槊赋诗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2分香卖履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

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3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

”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篇4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说曹操曹操到的历史典故大全

说曹操曹操到的历史典故大全

说曹操曹操到的历史典故大全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你我面前,是必须要提防的人。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说曹操曹操到的历史典故,希望你喜欢。

说曹操曹操到的历史典故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并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

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卓之后,曾任东郡太守。

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

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

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傕、郭汜来犯,故奏请汉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

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洛阳护驾。

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傕、郭汜领兵来攻洛阳。

说曹操曹操到的来历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生肖属羊的曹操(公元155--220年)已经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人物了,《三国演义》把他的性情刻画得入木三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也塑造了戏剧中阴狠残酷不仁无义、脸白心黑的奸臣形象。

乔玄在曹操年少时就当面指称他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识鉴之精,令人赞叹。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的成语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的成语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以谋略高超、胆略过人、才智过硬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曹操的故事和典故在中国的文学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典故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成语,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曹操相关的典故成语,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典故。

1. 大义灭亲(字面意思:为了大义而消灭亲人)这个成语源自于曹操与他亲生儿子曹丕的故事。

曹操原本计划让曹丕继承他的势力,但汉献帝却希望曹操的侄子曹植继位。

曹操面临着独裁统治被质疑的危险,但他选择了大义灭亲,继续支持自己的儿子。

最终,曹丕继位成为魏国皇帝,曹植反而深受打击。

这个典故表明了曹操的公正和忠诚,也可用来形容为了大义而牺牲个人私利。

2. 以逸待劳(字面意思:以轻松的状态等待疲劳的对手)曹操在三国时期经常使用战略手段,以逸待劳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前进,但刘备和孙权通过联军的方式,在等待曹操疲劳之后发动了攻击。

这个成语意味着充分利用对手疲劳和敌人的虚弱点,以期取得优势。

3. 抱残守缺(字面意思:捧住残缺不放手)抱残守缺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古代传说中的故事。

据说曹操有一次攻打壶关,忍受了很大的伤害。

在撤退之际,曹操遗留下了自己的战靴并在东北方向撤退,而东北方向是敌人最不会猜测到的。

这个典故表达了保护自身重要物资或利益的决心和意志。

4. 乐不思蜀(字面意思:乐在忘掉蜀地)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自于曹操攻打刘备的故事。

曹操在攻打刘备的时候,一次听到刘备的女儿刘禅在演唱《蜀道难》时,对音乐的迷恋和开心到忘记了攻打蜀地。

这个成语形容对某种事物过于陶醉,乐忘掉了本应该忧虑的事情。

5. 秋水共长天一色(字面意思:秋天的水和长天一样颜色)这个成语的典故是曹操的《龟虽寿》诗中的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诗意味着无论在何处,无论风景如何,秋天的水是蓝色的。

曹操的历史典故【精彩6篇】

曹操的历史典故【精彩6篇】

曹操的历史典故【精彩6篇】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典故篇一白门楼事件之后,吕布被勒杀,曹操带着刘关张三兄弟回到了许昌,当时因为忌惮刘备,曹操是一个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人,听闻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要是以后谋事就会出师有名。

在谋臣劝说杀了刘备的建议下,曹操动了试探刘备的心思。

摆宴席那天,天色暗沉,风云突变,曹操指着将有龙卷风形状的云问刘备,云腾出海,这是有真龙要出世,那么刘备认为这个英雄人物是谁呢?就是看他对这个天下格局的看法,如果刘备眼光犀利,还有仁义之名传扬天下,那么刘备是留不得了。

刘备心里一咯噔,他现在实力根本没有办法跟曹操抗衡,最好的就是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他最不希望曹操把他看成了对手。

因此刘备开始胡扯,把当时实力最雄厚的两派拿出来说事。

要是其他人也许会被刘备糊弄过去,但是这是曹操。

曹操深知袁绍、刘表是不可能为天下主的,争霸一方也许有可能,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争霸天下,这些庸庸碌碌之辈,怎么能入得了曹操的眼。

于是他对刘备说,这个天下如果有英雄,也只会在你我之间出现。

刘备顿时收到了惊吓,恰巧这时候一声惊雷,刘备灵机一动,将勺子掉到地下,做出恐慌的样子,麻痹了曹操,躲过这一劫。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篇二曹操是个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艺术典型家,作为一个阴谋家,他具有无穷的权势和贪欲,与“仁义"的刘备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交织在阴险。

奸诈。

暴虐。

多疑的性格中,大权在握,则为所欲为,与诸葛等人的形象是鲜明的反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汗献帝成了他的傀儡,故此被对手骂为"名为汗将,实为汗贼"。

但他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其形象虽不为人喜爱,但也深刻的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环境!,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

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

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

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导读: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

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行刺张让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

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

”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迎回文姬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横槊赋诗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绝妙好辞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

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

关于曹操的历史典故
曹操是一位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属性的人物,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呢?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曹操的经典历史典故,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公元一八九年夏天,汉灵帝病死,向进立太子刘辩做了皇帝。

董卓以剿除宦官司为名,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洛阳。

董卓又收骁勇无比的吕布做干儿子,把刘辩废掉,立九岁刘协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他自己独揽朝廷大权。

董卓非常荒淫残暴。

为了宠络人心,封曹操提升为骁骑校尉,但是曹操看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并且全身取义,刺杀董卓。

一天,曹操配刀来到丞相府,见董卓坐在床上,董卓见曹操进来,问道:“孟德,今天怎么来晚了?”曹操说:“我的马太瘦弱,跑不快。

”董卓为了拉扰曹操,就叫吕布挑了一匹西凉送来的好马,送给曹操。

吕布领令出去了。

不一会,董卓感到困乏便朝里在床上倒下了。

曹操一见,这可是好机会,急忙掣出宝刀,哪知,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在拔刀,忙翻身问道:“孟德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牵马来到。

曹操惊慌间,把刀举起,跪下说:“我有一口宝刀,特带来献给恩相。

”董卓接过来一看,这刀有一尺多长,柄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1
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2
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

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
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3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

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

”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4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

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5
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

石碑的
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

”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

”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

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纳)五辛的器具)。

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6
谯水击蛟
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

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
1.有名的历史典故
2.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
3.曹操有名历史典故
4.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八则
5.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8则
6.有关曹操的历史典故「精选」
7.有关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
8.有关酒的历史典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