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实验的条件

合集下载

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稳定性试验方案

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稳定性试验方案

食品加速破坏性试验、稳定性试验方案本文给出了基于温度条件的加速破坏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的设计要素,供食品生产企业参考。

在确定食品的保质期时,可选择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也可以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一、试验原理加速破坏性试验通过将食品样品置于一个或多个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外界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促使样品在短于正常的劣变时间内达到劣变终点,再通过定期检测、收集样品在劣变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经分析计算后,推算出食品在预期贮存环境参数下的保质期。

温度是最关键的食品劣变影响因素。

设计加速破坏性试验时,常将温度作为关键因素,甚至作为唯一因素。

1、通常情况下温度每上升10°C则劣变反应速度加倍。

将温差为10°C的两个任意温度下的保质期的比率定义为Q10,见式(1)。

式(1):Q10=θs(T1)/θs(T2),Q10为加速破坏性试验条件下,温差为10°C的两个温度(试验温度T2和T1)下的保质期的比率;θs(T1)为在T1温度下进行加速破坏性试验得到的保质期;θs(T2)为在T2温度下进行加速破坏性试验得到的保质期。

2、实际贮存环境参数下的保质期与加速破坏性试验温度下的保质期呈以下关系,见式(2)。

式(2):θs(T)=θs(T1)xQ10△Ta/10,θs(T)为实际贮存温度T下食品的保质期;θs(T1)为在T1温度下进行加速破坏性试验得到的保质期;△Ta为较高温度(T1)与实际贮存温度(T)的差值(T1-T),单位为摄氏度(°C)。

将试验数据代入式(1)计算出Q10,再通过式(2)可计算出实际贮存温度下的保质期θs(T)。

二、双试验温度法双试验温度法的优点是简便和节约试验时间,缺点是误差较大。

其中T1、T2均应高于实际贮存温度。

1、在任意两个相差10°C的试验温度T1、T2下分别进行加速破坏性试验,根据需要在每个考察时间点对设定的指标进行考察直至劣变终点。

食品加速试验保质期试验

食品加速试验保质期试验

破坏性试验,检测保质期目前国内省级疾控中心是这样做的:将产品放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质量卫生指标每月测一次,如果三个月各项指标稳定,则产品的保质期可定为三年.培养条件:温度约37,湿度约75%.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质量卫生指标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你可以适当缩短检测周期.相应产品保质期可以推算在做饮料保质期实验时,一般设置三个温度,即将样品分别存放于5度、25度、37度三个恒温箱中,5度的样品作为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25度的样品作为模拟货架上的样品,37度的样品作为环境破坏性样品。

每隔5天左右对37度条件下的样品进行品评,品评时与5度的样品进行比较。

当37度下的样品出现与5度的样品有较大差异或出现不能被接受的差异时,37度条件下的样品停止实验,那末在37度条件下样品存放的时间乘以3得到的时间即为产品的大致保质期。

25度条件下的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当25度下的样品也出现与5度条件下的样品相比不能接受的差异时,25度条件下的实验也停止,其保存的期限作为产品的实际保质期。

饮料的保质期试验应分成三块:微生物、外观、口感,应分别设计试验来比较。

微生物预测较简单;外观主要是发现变色、沉淀、分层问题,试验者首先要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经验预期会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无色饮料的变黄、有色饮料的退色,奶类的沉淀加剧及分层,用37℃与冷藏样来预测沉淀分层问题,50℃与冷藏样来预测变色问题。

口感要分是否柑橘属、是清淡还是浓郁风味,模拟市场销售环境来预测。

这主要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方法是大同小异的,但应用起来还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加速试验(也就是破坏性实验)一般都会做,和温度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酸奶中做37度保温试验一星期,证明市场上可保持半个月。

纸巾在54度下半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若在37度下保温一个月,证明可保持一年.我知道有一种实验数学的方法,可使实验次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优的结果;即优选法(又称黄金分割法);或称0.618法;此法为做实验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在证券分析中也经常使用!早在六、七十年代由数学家华罗庚推出,当时即被普遍使用;具体地讲,即您在做各项试验时,比如:假设您在做酸奶37度保鲜试验时,如果保温一个月后早已变质;此时您可以用30乘0.618的天数,即18.5天重新做此实验;结果如果仍已变质,则用18.5天继续乘以0.618,即约11.5天进行实验;而如果在18.5天还没有变质,则您可用30天减18.5天后的数乘以0.618再加上18.5天,即约25天做此实验,如此反复;就可以以最少的实验次数,取得最佳的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出您的食品的实际保鲜数据;运用此实验法也可用于食品配方的研究工作;98年我曾用此法帮一个朋友进行过“采石茶干”配方的实验;只做了六次实验,用了不到六十斤黄豆(还是因为磨浆机较大,一次最少即需用10斤)即取得了最佳的配方数据;做出来的茶干较市面上的不论是韧劲还是口感均有大幅度的提高;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及其应用摘要:利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改变储存环境来缩短食品储存期,从而在短时间内可得到长寿食品(一年以上)的储存期,以及应用于食品稳定性的测试,确保食品的商业储存期。

产品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方案

产品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方案

文件制修订记录鉴于目前国家尚无出台食品添加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9001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根据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性考察计划,结合XXX产品特点和公司总部要求,现拟定XXX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方案。

1、目的:在加速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目的是通过加速产品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考察市售包装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稳定性,为产品设计、包装、运输、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

加速试验所用包装应采用模拟小包装,但所用材料与封装条件应与大包装一致。

2、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市售包装XXX产品。

3、责任:质量部经理负责稳定性考察加速试验方案与报告的起草和批准,QC 人员按照本方案完成实验并报告检验结果。

4、质量标准依据与考察项目:5.1考察批次及样品数:本产品市售包装成品规格为25千克/铝箔袋,选择连续生产的三批模拟市售包装小袋(50g/铝箔袋)产品,每批次10袋,三批次共30袋。

5.2考察方法5.2.1贮存地点:XXX公司稳定性试验室。

5.2.2试验条件: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在试验期间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考察项目检测。

在上述条件下,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订的质量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下即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情况下(可用Na2Cr04饱和溶液,30℃,相对湿度64.8%)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个月。

样品留样管理人员应在检测日的当天将样品取出交给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在样品接收后立即安排进行测定,并将检验结果报告QC主管。

5.2.4合格标准5.2.4.1按照该稳定性考察方案完成所有测试,测试结果合格;5.2.4.2没有偏差,或者偏差的调查结果和产品质量无关。

6、产品稳定性考察报告6.1试验报告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产品考察指标与合格标准、考察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处理情况、数据统计、考察结论、附表(实验数据)。

医疗器械管理-医疗产品可靠性试验-加速实验

医疗器械管理-医疗产品可靠性试验-加速实验

医疗产品可靠性试验-加速实验1、加速试验概念加速试验是指在保证不改变产品失效机理的前提下,通过强化试验条件,使受试产品加速失效,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必要信息,来评估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可靠性或寿命指标。

通过加速试验,可迅速查明产品的失效原因,快速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2、加速试验的目的与特点进行加速试验的目的可概括如下:(1)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2)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产品投入市场;(3)满足用户预期的需要。

加速试验是一种在给定的试验时间内获得比在正常条件下(可能获得的信息)更多的信息的方法。

它是通过采用比设备在正常使用中所经受的环境更为严酷的试验环境来实现这一点的。

由于使用更高的应力,在进行加速试验时必须注意不能引入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发生的故障模式。

在加速试验中要单独或者综合使用加速因子,主要包括:更高频率的功率循环;更高的振动水平;高湿度;更严酷的温度循环;更高的温度。

3、加速试验分类加速试验主要分为两类,每一类都有明确的目的:(1)加速寿命试验--估计寿命;(2)加速应力试验--确定(或证实)和纠正薄弱环节。

这两类加速试验之间的区别尽管细微,但却很重要,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作为试验的基础的基本假设、构建试验时所用的模型、所用的试验设备和场所、试验的实施方法、分析和解释试验数据的方法。

表1 对这两类主要的加速试验进行了比较。

4、加速试验的产品层次要明确进行加速试验的产品层次(级别)是设备级还是零部件级,这一点很重要。

某些加速方法只适用于零件级的试验,而有的方法只能用于较高级别的总成(设备),只有少数方法同时适用于零件级和总成(设备)级。

对零件级非常合适的基本假设和建模方法在对较高级别的设备进行试验时可能完全不成立,反之亦然。

表2 列出了在两个主要的级别(设备级和零部件级)上进行试验的信息。

5、先进的加速试验过去,大多数加速试验都是使用单一应力和在定应力谱进行的。

包括周期固定的周期性应力(如温度在规定的上下限之间循环,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以及温度的变化率是恒定的)。

加速实验的条件

加速实验的条件

加速实验的条件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中药在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为中药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2)中药制剂的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丸剂应在10000g或10000丸左右、片剂10000片左右、胶囊剂10000粒左右,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口服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

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中药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中药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6)由于放大试验比大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大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1、加速试验此项试验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加速中药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中药的稳定性,为中药审评、工艺改进、包装、运输及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

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相对湿度±5%,并能对真实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

在试验期间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各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

在上述条件下,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订的质量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下即温度30℃±2℃,相对湿度60%±5%的情况下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个月。

加速法测定药物的有效期

加速法测定药物的有效期

实验四:加速实验法测定药物的有效期实验学时:4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分光度计法测定药物有效期一、实验目的1. 应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加速实验法测量不同温度下药物的反应速率,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药物在常温下的有效期。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测量原理及应用。

二、实验内容1. 加速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药物反应速率。

2. 根据动力学方法计算药物在常温下的有效期。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四环素在酸性溶液中(PH<6),特别是在加热情况下易产生脱水四环素。

四环素脱水四环素在脱水四环素分子中,由于共轭双键的数目增多,因此其色泽加深,对光的吸收程度也较大。

脱水四环素在445nm处有最大吸收。

四环素在酸性溶液中变成脱水四环素的反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属于一级反应。

生成的脱水四环素在酸性溶液呈橙黄色,其吸光度A与脱水四环素的浓度呈函数关系。

利用颜色反应可以测定四环素在酸性溶液中变成脱水四环素的动力学性质。

按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0ln c kt c(1)则01ln c kt c(2) 式中:c 0为t =0时反应物的浓度,mol.L -1c 为反应到时间t 时反应物的浓度,mol.L -1设x 为经过t 时间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因此,有c =c 0-x ,带入式(2)可得:lnc xktc(3)在酸性条件下,测定溶液吸光度的变化,用A 表示四环素完全脱水变成脱水四环素的旋光度,tA 代表在时间t 时部分四环素变成脱水四环素的吸光度。

则公式中可用A 代替c 0,()t AA 代替(c 0-x ),即 lntA A ktA(4)根据以上原理,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生成物的浓度变化,并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k 。

实验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 值。

依据阿伦尼乌斯公式,ln k 对1/T 作图,得一直线,将直线外推25℃(即129815.K处)即可得到该温度时的速率常数k 值。

据公式:092501054..t k (5) 可计算出药物的有效期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根据实验室可以提供的实验仪器条件,有两种方式组织实验。

与卢卡斯试剂反应快慢的依据

与卢卡斯试剂反应快慢的依据

与卢卡斯试剂反应快慢的依据卢卡斯试剂是一种用于鉴定醇和酮的试剂,由无水氯化锌和无水乙醇组成。

与醇反应时,卢卡斯试剂会形成相应的氯代烷,从而鉴别出醇的结构。

卢卡斯试剂的鉴定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可以用来判断醇的结构和性质。

以下是关于卢卡斯试剂反应快慢的依据的分析。

一、醇的结构对反应快慢的影响碳链长度:一般来说,醇的碳链越长,其反应速度就越慢。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由于碳链增长会增加分子的体积,使得醇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面积变小,从而降低了反应速率。

取代基类型:醇中的取代基类型也会影响其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速率。

例如,在相同碳链长度的醇中,叔醇的反应速率通常比伯醇和仲醇慢。

这是因为叔醇分子中存在三个取代基,它们会占据反应位点周围的空间,阻碍反应的进行。

此外,具有较大空间位阻的取代基也会降低反应速率。

立体结构:醇的立体结构也会影响其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速率。

例如,具有空间位阻的醇可能无法与试剂充分接触,从而减缓反应速率。

此外,一些具有光学活性的醇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速率,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手性因素。

二、环境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温度:环境温度是影响卢卡斯试剂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提高温度会加速反应过程,因为更高的温度可以增加分子的动能和碰撞频率,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因此,在较高的温度下,醇与卢卡斯试剂的反应速率会相应增加。

溶剂:卢卡斯试剂的反应通常在乙醇中进行。

乙醇作为一种溶剂,可以影响反应物的扩散速度和相互作用。

在合适的溶剂中,反应物质的浓度可以提高,同时溶剂的极性或酸性条件也可以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浓度可以优化反应速率。

酸碱环境:卢卡斯试剂的反应涉及到氢离子的转移过程。

在酸性条件下,氢离子的转移会受到促进,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然而,过强的酸性条件可能导致醇的质子化,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在碱性条件下,醇可能会形成相应的醇钠盐,使反应速率降低。

保质期加速试验记录

保质期加速试验记录

保质期加速试验记录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是一种食品产品,其保质期为60天。

3.实验方法3.1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材料组织好,包括所需试验设备和原料食品。

3.2实验设计将原料食品分成多个样品,每个样品的重量和包装方式与实际市售产品的相同。

将这些样品分成几组,每组分别设置不同的试验条件。

3.3加速条件设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环节,确定加速试验的条件。

本次实验采用了以下三种加速条件:(1)温度加速:将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温度设定为35℃,保持时间为30天。

(2)湿度加速:将样品置于高湿度环境中,湿度设定为85%,保持时间为30天。

(3) 光照加速:将样品置于强光照射环境中,照射强度设定为5000 lx,保持时间为30天。

3.4实验操作将不同条件下的样品分别置于相应的试验设备中,并设置好相应的加速条件。

每隔一定时间,取出部分样品进行质量评估。

3.5质量评估每隔一定时间,对取出的样品进行质量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口感、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等。

4.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温度加速条件下,样品的外观和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更加暗淡。

气味也变得不新鲜,口感变得差。

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湿度加速条件下,样品的外观和颜色变化不大,但气味变得不新鲜,口感变得差。

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光照加速条件下,样品的外观和颜色变化较小,但气味变得不新鲜,口感变得差。

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5.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度、湿度和光照都对食品产品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加快了其质量变化的速度。

(2)温度是影响食品产品质量变化最为显著的因素,其次是湿度和光照。

(3)在正常存储环境下,该食品产品的保质期应为60天。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食品产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保证其质量持久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就是考察中药在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为中药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试验包括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2)中药制剂的供试品应就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丸剂应在10000g或10000丸左右、片剂10000片左右、胶囊剂10000粒左右,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口服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倍。

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容器与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中药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中药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6)由于放大试验比大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大规模生产时,对最初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

1、加速试验此项试验就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就是通过加速中药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中药的稳定性,为中药审评、工艺改进、包装、运输及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

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相对湿度±5%,并能对真实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

在试验期间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各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

在上述条件下,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订的质量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下即温度30℃±2℃,相对湿度60%±5%的情况下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个月。

合剂、糖浆剂、搽剂、酒剂、流浸膏剂、注射液等含水性介质的制剂可不要求相对湿度。

加速试验,建议采用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20~60℃)。

箱内放置具有一定相对湿度饱与盐溶液的干燥器,设备应能控制所需的温度,且设备内各部分温度应该均匀,并适合长期使用。

也可采用恒湿恒温箱或其她适宜设备。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中药制剂,预计只能在冰箱(4~8℃)内保存使用,此类中药制剂的加速试验,可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6个月。

合剂、糖浆剂、搽剂、酒剂、酊剂、浸膏剂、流浸膏剂、软膏、眼膏、膏药剂、栓剂、气雾剂、露剂、橡胶膏剂、巴布膏剂、洗剂、泡腾片及泡腾颗粒宜直接采用温度30±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她要求与上述相同。

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的中药制剂,如塑料袋装溶液,塑料瓶装滴眼剂、滴鼻剂等,则应在相对湿度20%±2%的条件(可用CH3COOK·1、5H2O饱与溶液,25℃,相对湿度22、5%)进行试验。

2、长期试验长期试验就是在接近中药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就是为制订中药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供试品三批,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取样进行检测。

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由于实测数据的分散性,一般应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有效期。

如三批统计分析结果差别较小,则取其平均值为有效期限;若差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

数据表明很稳定的药品,不作统计分析。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中药制剂,长期试验可在温度6℃±2℃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按规定继续考察,制订在低温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

此外,有些中药制剂还应考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药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就是指考察药包材与药物间就是否发生迁移或吸附等现象,进而影响药物质量而进行的一种试验。

广义来说就是指药包材与药物间的相互影响或迁移,它包括物理相容、化学相容、生物相容。

选用对药物无影响、对人体无伤害的药用包装材料必须建立大量的实验基础上。

一、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的目的药包材对保证药品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药用包装材料将直接影响用药的安全性。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就是药品的一部分,尤其就是药物制剂中,一些剂型本身就就是依附包装而存在的(如气雾剂等)。

由于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组成配方、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不恰当的材料引起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与容器管理办法》、《药品包装、标签与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二个局长令,以切实从根本上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

这就要求在为药品选择包装容器(材料)之前,必须检验证实其就是否适用于预期用途,必须充分评价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评定其在长期的贮存过程中,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光线等),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如与药物接触反应,对药物的吸附等)、容器(材料)对药物的保护效果与本身物理、化学、生物惰性,所以在使用药包材之前需做相容性试验。

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应充分考虑包装与包装对内容物(药物)的影响,以及内容物对包装的影响。

鉴于此,必须进行旨在支持新药或者销售最终药品的包装的相容性研究。

一个完整的相容性研究计划,应该作出在各种贮存条件下对包装与内容物的全面评价,其中包括在已知浓度的天然的或人工的光照射下的反应。

二、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的原则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提供的就是一种试验方法,就是一种试验信息的反映,并不单纯作为实验结果的评判,它对于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形式)起指导作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暂行)已将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资料列为必备资料。

(一)、药物在选择药包材材料、容器时,应首先考虑其保护功能,然后考虑材料、容器的特点与性能,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形态学等性能。

(二)、药包材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的迁移性、阻氧、阻水、抗冲击、无生物意义上的活性、微生物数在控制范围内、与其它包装物有良好的配合性、适合于自动化包装等。

(三)、在评价之前药包材与药物应分别符合相应标准。

(四)、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包装单元时,各包装物应有良好的配合性。

2.药包材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耐受特殊处理的能力(如钴60消毒等)。

3.同一包装单元中,首次至末次使用期间药物的一致性。

4.对恶劣运输、不同贮存环境的抵抗能力。

(五)、所有样品均为上市(对新药可采用拟上市)包装。

(六)、所有试验均应至少取3个不同的批号药品及包装材料或容器。

三、药包材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的应注意的问题(一)、密闭容器及物理相容(二)、温、湿度变化、光照变化(三)、贮存温度、不同气候带的影响(四)、降解或分解产物(五)、材料中的添加剂四、各种制剂类型与药用包装材料相容性试验的设计要求药用包装材料与药品稳定性(药用包装材料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就是在一个具有可控的环境内,选择一个实验模型,使药用包装材料与药物互相接触或彼此接近地持续一定的时间周期,考察药用包装材料与药物就是否会引起相互的或单方面的迁移、变质,从而证实在整个使用的有效期内,药物能保持其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并能使药物的纯度继续受到控制。

试验第一部分:实验条件1.响因素试验本试验就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列的条件下进行,以探讨药物固有的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或发生物质迁移的途径与迁移物质,为药物生产工艺、包装材料的选择、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1)高温试验将供试品于40℃温度下放置10天,与第5天与第10天取样,按本试验所设计的药品及药包材相应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若供试品有明显变化的话,则宜在25℃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若40℃无明显变化,可不再进行25℃试验。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预计只能在冰箱中(4~8℃)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2)湿度试验将供试品置于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2)℃、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与第10天取样,按本试验所设计的药品及药包材相应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供试品的重量,以考察供试品的吸湿、潮解的性能。

必要时,可在(25±2)℃、相对湿度(20±2)%的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3)强光照射试验将供试品置于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装置内,于照度为4500lx±500lx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与第10天取样,按本试验所设计的药品及药包材相应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特别要注意供试品的外观变化。

此外,根据药物及药包材的性质,必要时可设计试验,探讨迁移、富氧及其它条件对产品的影响,着力研究分解产物的分析方法。

2。

加速试验此试验就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在试验期间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取样一次,按本试验所设计的药品及药包材相应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对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注射液可不要求相对湿度。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预计只能在冰箱中(4~8℃)条件下保存的药物制剂,可在(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时间为6个月。

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滴眼剂、栓剂、气物剂、泡腾片及炮腾颗粒宜直接采用温度(30±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时间为6个月。

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的药物制剂,如塑料袋装溶液、如滴眼剂用塑料容器、滴鼻剂用塑料容器等,宜在相对湿度(20±2)%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时间为6个月。

3.种贮存条件与长期试验长期试验就是在药品包装材料、容器包装药物后,在模拟药物的实际贮存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以考察药用包装材料对药物的保护功能,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的质量。

试验时,取供试品于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按本试验所设计的药品及药包材相应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取样进行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