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第1部分 高考化学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精讲精练快冲关】[知能学通]1.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是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例如,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HCl,氧化产物是Cl2。
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2_mol,HCl显示的性质是还原性和酸性。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4.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其前提是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特别是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借助化合价口诀来记忆: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2)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5.(1)常见的氧化剂6.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请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单线桥法请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题点练通]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2)NO2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4)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5)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SO2、CO等还原性气体()(6)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7)NaHCO3+H2===HCOONa+H2O的反应中,NaHCO3被氧化()(8)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水是还原剂()答案:(1)×(2)√(3)×(4)√(5)×(6)√(7)×(8)×2.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数目表示正确的是()解析:选D A 项中转移电子数目错误,应为e -;B 项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Cl 2,且转移电子数目为5e -;C 项中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时不标“得失”。
202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 第二单元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

202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必修部分讲义第二单元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梳理与整合一、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导学诱思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
①TiCl 4+2Mg=====高温2MgCl 2+Ti ②3O 2=====一定条件2O 3 ③2Fe+3Cl 2=====△2FeCl 3 ④2H 2O 2=====催化剂2H 2O +O 2↑ ⑤H 2O +SO 3===H 2SO 4⑥2Na 2O 2+2H 2O===4NaOH +O 2↑ ⑦3N O 2+H 2O===2HNO 3+NO⑧3SiCl 4+4NH 3=====一定条件Si 3N 4+12HCl⑨CaCO3=====高温CaO +CO 2↑ 教材回归1.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有元素化合价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______发生了变化。
(3)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____或____。
2.几种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根据反应中有无____转移或元素______是否发生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四种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①判断氧化还原反应首先要抓住化合价变化,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2O 33O 2。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导学诱思(1)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______是氧化剂,____是还原剂;____元素被氧化,____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____是氧化产物,____是还原产物。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化学 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Br2、F2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4+、Cu2+等。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KMnO4、MnO2、PbO2、KClO3等。 (4)过氧化物:如H2O2、Na2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 (1)金属单质,如K、Na、Mg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3)低价态金属阳离子,如Fe2+、Cu+等。 (4)元素处于低价态的氧化物,如CO、NO、SO2等。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① 等于
失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
合价降低,且化合价降低总值必② 等于 升高总值。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③ 氧化 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④ 还
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
4HCl(浓)+O2
2H2O+2Cl2 ③
在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 是KMnO4、MnO2、O2。①中KMnO4在常温下可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 氧化成氯气;②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③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
要CuCl2作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氧化性:KMnO4>MnO2>O2。 ⑦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
重点难点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含义: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 能力)。 2.常用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判断 a.金属活动性顺序
新高考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精练: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四氧化复原反响考点1 氧化复原反响中的基本观点1.[2020 贵州贵阳摸底考试]以下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 2→Cl -B.I -→I2C.SO 2→SO23-D.CuO →Cu2.[2020 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监测 ]明朝《徐光启手记》记录了“造强水法” :“绿矾五斤(多少随意 ),硝五斤。
将矾炒去 ,约折五分之一。
将二味同研细 ,听用。
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 ,而锅亦坏矣。
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
以下有关解说错误的选项是()A. “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此时获取的产物为FeSO 4·4H 2OB.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C.“惟黄金不化水中 ,加盐则化”的原由是加入 NaCl 溶液后氧化性加强D.“强水用过无力”的原由是“强水”用过此后,生成了硝酸盐3.[新素材 ][2020 安徽合肥调研检测改编 ][双选 ]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氯气能发生反应 :Na 2 S2 O3 +4Cl 2+5H 2O2NaCl+6HCl+2H 2 SO4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氧化产物、复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B. 若 0.5 mol Na 2S 2O 3作复原剂 , 则转移 8 mol 电子C. 当 Na 2 S2 O3过度时 ,溶液能出现污浊D. 硫代硫酸钠溶液汲取氯气后,溶液的 pH 降低4.[2020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氧化复原反响在平时生活中有着宽泛的应用,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化学反响方程式有关说法A H2S+4O 2 F2 SF6 +2HF+4O 2 氧气是氧化产物 ,O 2F2既是氧化剂又是复原剂B Cl 2+2Br - 2Cl-+Br2 ,Zn+Cu 2+ Zn2+ +Cu 均为单质被复原的置换反响C 4Fe 2+ +4Na 2 O2 +6H 2 O4Fe(OH) 3↓+O 2↑+8NFe(OH) 3是氧化产物 ,O2是复原产物a +D HCNO+NO x N2+CO 2 +H2O 若 NO x中 x=2, 则 1 mol NO 2在反响中转移 4N A个电子考点 2 氧化复原反响规律的应用5.[2020河北石家庄摸底考试]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 3溶液完好反响后,再加入 K 2Cr 2 O7溶液 ,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响 :① SO2 +2Fe 3+ +2H 2 O SO42- +2Fe 2++4H +② Cr2O72- +6Fe 2+ +14H + 2Cr 3++6Fe 3++7H 2 O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SO 2发生氧化反响B.氧化性:Cr 2O27->Fe3+>SO24-C. 每 1 mol K 2 Cr2O7参加反响 , 转移电子的数量为6N A(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 如有 6.72 L SO 2 (标准状况 )参加反响 , 则最后耗费0.2 mol K 2Cr 2 O76.[2020 辽宁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式、高效、多功能水办理剂, 工业上采纳向KOH 溶液中通入氯气 ,而后再加入Fe(NO 3) 3溶液的方法制备K 2FeO 4 ,发生反响:①Cl2+KOH KCl+KClO+KClO 3 +H 2O(未配平);② 2Fe (NO3 )3 +3KClO+10KOH2K2FeO 4 +6KNO 3+3KCl+5H 2 O。
了解化学中的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化学中的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一、引言化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则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与其他离子或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离子或化合物的过程。
离子反应通过离子间的结合和解离来进行,常见的离子反应包括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置换反应。
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两种溶液中的离子相互反应后形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
其中一种离子通常是阳离子,另一种离子则是阴离子。
例如,将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即可生成银氯化物沉淀。
这一反应可以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身观察到沉淀物的生成过程。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这一反应中,酸溶液会释放H+离子,而碱溶液则会释放OH-离子。
当H+离子与OH-离子结合时,就会生成水。
学生可以通过酸碱溶液的混合实验来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3.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离子取代另一个离子的过程,其中一个离子会从其化合物中脱离出来,被另一个离子所取代。
例如,铁离子可以取代铜离子,使得铜离子从硫酸铜溶液中析出,而铁离子溶解于溶液中。
这类反应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溶液中离子的互相影响。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失去电子,另一个物质则被还原获得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反应。
1.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典型代表。
例如,将铜片与硫粉反应,铜片失去电子氧化为Cu2+离子,硫粉则获得电子还原为S2-离子。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铜片颜色的变化以及气体的释放。
2. 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还原剂是指能够氧化自身而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而氧化剂则是指能够还原自身而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高三化学专题测试】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版)

专题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被还原B.维生素C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亚硝酸盐与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相同【解析】亚硝酸盐将Fe2+氧化为Fe3+,所以亚硝酸盐应被还原,故A正确;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则维生素C可将Fe3+还原为Fe2+,维生素C作还原剂,故B、C均正确;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与亚硝酸盐使人中毒原理不同,故D错误。
【答案】D2.某离子反应涉及H+、Bi3+、MnO-4、BiO-3、Mn2+、H2O六种微粒。
其中c(MnO-4)随反应进行逐渐增大。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Bi3+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C.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D.若有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解析】根据题意c(MnO-4)随反应进行逐渐增大,这说明MnO-4是生成物,则Mn2+是反应物,即锰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7价,Mn2+作还原剂,则BiO-3是氧化剂,铋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3价,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Bi3+,A项正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B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4H++5BiO-3+2Mn2+===5Bi3++2MnO-4+7H2O,因此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减弱,C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有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D项正确。
【答案】C3.向暗红色CrO3固体表面喷洒酒精会剧烈反应,生成绿色固体Cr2O3,同时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生成。
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一、选择题1、取软锰矿石(主要成分为MnO2)116g跟足量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 ↑+2H2O,制得22.4L Cl2 (标准状况)。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种软锰矿石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75%B.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4molC.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146gD.被还原的M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2、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通常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汞的含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以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Cu2HgI4中,Hg的化合价为+1B.CuI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Hg与Cu均发生氧化反应D.Cu是还原产物3、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引发了镁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灭火器欲灭火,却被实验老师及时制止。
原因是CO2可以支持镁燃烧,发生反应:2Mg+CO22MgO+C,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A.Mg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所以MgO是还原产物B.由此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CO2>MgO,还原性:Mg>CC.CO2作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发生氧化反应D.Mg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等于氧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4、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5、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5O2===4NO+6H2O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①2Na+2NH3===2NaNH2+H2↑②2NH3+3CuO===3Cu+N2+3H2O③4NH3+6NO===5N2+6H2O④3SiH4+4NH3===Si3N4+12H2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 + 3ClO-+ 4OH-===2RO+3Cl-+5H2O。
则RO中R的化合价是( )A.+3 B.+4C.+5 D.+67、下列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是( )A.Zn+H2SO4===ZnSO4+H2↑B.C+2H2SO4(浓) CO2↑+2SO2↑+2H2OC.Cu+2H2SO4(浓)===CuSO4+SO2↑+2H2OD.S+O2点燃,SO28、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高中化学之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问题

高中化学之相互竞争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反应物间一对多的化学反应常有“平行反应”和“竞争反应”两类,平行反应主要指多个反应相互间没有影响可同时进行;而竞争反应是指由于反应能力不同,多个反应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次进行。
竞争反应主要包括两种基本题型:一是一种氧化剂(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反应,如把Cl2通入含I-、Br-、Fe2+的溶液中,按照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I-优先反应,其次是Fe2+,最后是Br-;二是一种酸(碱)与多种碱性(酸性)物质反应,如把盐酸逐滴加入到含有NaOH、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按照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NaOH优先反应,其次是Na2CO3,最后是NaHCO3,此类竞争反应的先后顺序即是其有效顺序。
在实际问题中有部分看似平行的反应,由于物质的性质而出现了“有效”和“无效”两种可能性,准确地确定有效反应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法1.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假设NH4+与OH-先反应,则生生NH3ˑH2O,而Al3+又与NH3ˑH2O反应生成NH4+和2Al(OH)3,故认为是Al3+和OH-先反应。
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存在NH4+、Al3+与SO42-,当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后,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OH-则既可与Al3+结合又能与NH结合,它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竞争的反应。
由于在含有Al3+的溶液中滴入NH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l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4+结合OH-的能力,OH-优先与Al3+结合生成Al(OH)3,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9·全国卷Ⅲ)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水中的NO-3、SO2-4、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A[A项,由题图可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Ca2+、Na+、Mg2+交换为H+,由电荷守恒知,阳离子总数会增加,错误;B项,由题图可知,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后,NO-3、Cl-、SO2-4被除去,正确;C项,通过净化处理后,水中的导电离子种类与浓度降低,水的导电性降低,正确;D项,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正确。
]2.(2019·全国卷Ⅱ,节选)立德粉ZnS·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
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焰色反应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亦可定性鉴别某些金属盐。
灼烧立德粉样品时,钡的焰色为________(填标号)。
A.黄色B.红色C.紫色D.绿色(2)以重晶石(BaSO4)为原料,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①在回转炉中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钡,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CO 2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的“还原料”,会逸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且水溶性变差,其原因是“还原料”表面生成了难溶于水的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沉淀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常见元素的焰色反应,可知钡元素的焰色为绿色。
(2)①由流程图中的原料重晶石和焦炭粉经回转炉、浸出槽后得到净化的BaS 溶液,可判断重晶石(BaSO 4)与焦炭粉反应生成BaS 和有毒气体CO ,根据电子守恒法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BaSO 4+4C =======900~1 200 ℃BaS +4CO ↑;CO 与水蒸气反应得到的清洁能源气体为H 2,另一种产物为CO 2,则CO 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CO 2+H 2。
②潮湿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跟“还原料”中的硫化钡反应生成的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H 2S ,水溶性变差是因为发生了反应BaS +CO 2+H 2O===H 2S +BaCO 3↓,由此可知难溶于水的物质为BaCO 3。
③硫化钡溶液与硫酸锌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立德粉(ZnS·BaSO 4),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 2-+Ba 2++Zn 2++SO 2-4===ZnS·BaSO 4↓。
[答案] (1)D (2)①BaSO 4+4C =======900~1 200 ℃BaS +4CO ↑ CO +H 2O===CO 2+H 2 ②BaCO 3 ③S 2-+Ba 2++Zn 2++SO 2-4===ZnS·BaSO 4↓ 3.(2018·全国卷Ⅰ,节选)1840年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 2O 5。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
[解析] 氯气与硝酸银反应生成N 2O 5,氯气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氯化银,又硝酸银中氮元素、银元素已经是最高化合价,则只能是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气体氧化产物为O 2。
[答案] O 24.(2016·全国卷Ⅱ)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 3、Al(OH)3B .AgCl 、NaHCO 3C .Na 2SO 3、BaCO 3D .Na 2CO 3、CuSO 4C [A 项,NaHCO 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错误;B 项,AgCl 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错误;C 项,亚硫酸钠和碳酸钡加入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和水,正确;D 项,Na 2CO 3、CuSO 4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错误。
]5.(2016·全国卷Ⅱ,节选)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0.1 mol·L-1FeCl3溶液混合。
分别取2 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Fe2+的检验方法,向溶液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若生成蓝色沉淀,则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故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碘易溶于CCl4,在CCl4中呈紫色,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为可逆反应。
[答案]Fe2+Fe3+可逆反应6.(2016·全国卷Ⅰ)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
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1)由化合价规则知,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3。
(2)由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SO2、H2SO4、NaClO3为反应物,ClO2、NaHSO4为生成物,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出化学方程式为SO2+H2SO4+2NaClO3===2ClO2+2NaHSO4。
(3)粗盐水精制时除去Mg2+通常用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除去;除去Ca2+通常用Na2CO3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除去。
电解时阴极为得电子极,因此产物的化合价应降低,即生成NaClO2。
(4)由信息“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知,反应物之一为ClO2,再由生产工艺流程图知,用的吸收试剂是NaOH、H2O2,由生产工艺流程图知产物之一为NaClO2,由ClO2生成NaClO2,Cl的化合价由+4变为+3,化合价降低,ClO2为氧化剂,则H2O2为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再由电子守恒得,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O2。
(5)由信息知,要求出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先求得1 g NaClO2变为Cl-转移的电子数为190.5×4N A(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再设x g Cl2的氧化能力与1 g NaClO2的氧化能力相当,列方程得190.5×4N A=x71×2N A,解得x≈1.57,即为有效氯含量。
[答案](1)+3(2)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 (3)NaOH溶液Na2CO3溶液ClO-2(或NaClO2)(4)2∶1O2(5)1.57离子反应(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1.牢记四种离子反应类型3.“四项基本原则”突破离子推断(1)肯定性原则:根据现象推断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常见有色离子)。
(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变化、水的电离情况等)。
(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4)进出性原则: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1.(2018·江苏高考)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饱和Na 2CO 3溶液与CaSO 4固体反应:CO 2-3+CaSO 4CaCO 3+SO 2-4B .酸化NaIO 3和NaI 的混合溶液:I -+IO -3+6H +===I 2+3H 2OC .KClO 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 -+2Fe(OH)3===2FeO 2-4+3Cl-+4H ++H 2OD .电解饱和食盐水:2Cl -+2H +=====通电Cl 2↑+H 2↑ A [B 项,电荷不守恒,错误;C 项,碱性条件下,不能生成H +,错误;D 项,离子方程式电解对象H 2O 不能拆为H +,错误。
]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1)MnO 2与浓盐酸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Cl 3与过量NaOH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l 2(SO 4)3与过量氨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