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文学概论》10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第十章

《文学概论》第十章

《文学概论》第十章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题)1.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1)五四以后(2)辛亥革命前后(3)鸦片战争以后(4)新中国成立后2.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1)综合化(2)典型化(3)特征化(4)概括化3.典型塑造的独创性就是它的().(1)真实性(2)新颖性(3)诚挚性(4)蕴藉性4.提出“境生于象外”观点的是().(1)皎然(2)司空图(3)王昌龄(4)刘禹锡5.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是().(1)王昌龄(2)司空图(3)皎然(4)刘禹锡6.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韵味无穷(4)情因景生7.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韵味无穷(4)情因景生8.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韵味无穷(4)情因景生9.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是().(1)王国维(2)刘熙载(3)钟嵘(4)王夫之10.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1)哲理性(2)荒诞性(3)象征性(4)抽象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1.波兰现象学家、理论家把文学本文分为五个层次.2.“阻拒性”、“陌生化”是由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的.3.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4.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审美意蕴层和.5.文学的意蕴层面可分为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和.6.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震撼力.7.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8.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感染力和震撼力.9.审美意象可分为寓言式意象和.10.审美意象可分为符号式意象和.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7题)1.典型2.特征化3.意境4.审美意象5.实境6,.虚境7.典型环境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9题)1.普通话语是外指的,文学话语是内指的.2.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就是指作者的完全虚构.3.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必须做到“合情合理”.4.文学形象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5.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就是作为典型人物只能有一种性格特征.6.文学意境中的实境与虚境的作用平行对等的.7.“无我之境”就是在诗歌的意境画面中没有出现作者本人.8.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一旦被塑造出来就成为确定的了.9.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总是不确定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联想随意想象.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题)1.简述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2.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简述文学意蕴层面的三个层次.4.简述文学典型的特征性.5.简述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6.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7.简述意境的基本特征.8.简述实境与虚境的关系.9.简述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10.简述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4题)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区别.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3.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4.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1)2.(3)3.(2)4.(4)5.(2)6.(1)7.(2)8.3)9.(1)10.(2)二、填空题1.英伽登2.俄3.审美意蕴层4.哲学意味层5.历史内容层6.感染力7.震撼力8.吸引力9.符号式意象10.寓言式意象三、名词解释1.典型: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2.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3.意境: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是我们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4.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5.实境: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6.虚境:虚境:指境界中较虚的部分,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理想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7.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指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四、辨析题1.普通话语是外指的,文学话语是内指的.对.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是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2.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就是指作者的完全虚构.错.文学形象是假定和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实现文学形象假定性和真实性统一的条件是文学形象要假定得合情合理.3.文学形象的假定性必须做到“合情合理”.对.文学形象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有一定限度,必须合情合理,所谓合理,是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理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指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合理还指合乎理想.所谓合情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意向.4.文学形象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对.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形象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如具体可感的、概括的,能唤起美感的艺术世界,这是所有艺术形象的共性.但是,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间接的,因此文学形象与其它艺术的形象相比,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征.5.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就是作为典型人物只能有一种性格特征.错.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包含两个层次:首先,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6.文学意境中的实境与虚境的作用平行对等的.错.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7.“无我之境”就是在诗歌的意境画面中没有出现作者本人.错.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8.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一旦被塑造出来就成为确定的了.错.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所以,文学形象与其它艺术形象相比,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征.9.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总是不确定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联想随意想象.错.文学形象具有不确定性但还必须具有一些确定的因素.五、简答题:1.简述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本文可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文学话语层面,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2)文学形象层面,由文学话语构成的层面,还处于文学作品表层.读者在这种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的艺术世界.文学意蕴层面,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2.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简述文学意蕴层面的三个层次.第一是历史内容层;第二是哲学意味层;第三是审美意蕴层.4.简述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包含两个层次:首先,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5.简述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6.简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他又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相互依存的.7.简述意境的基本特征.第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第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第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8.简述实境与虚境的关系.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9.简述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一、文学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二、文学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三、文学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四、文学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10.简述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第一,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第二,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话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第三,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普通话语具有自动化现象.六、论述题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区别.(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普通话语是外指性的,是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2)普通话语侧重运用指称功能,而表现功能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文学话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普通话语具有自动化,作家们总是设法把普通话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话语.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他又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相互依存的.3.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第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第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第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4.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文学概论》第十一章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题)1 .“故事”在汉语中的本意是().A“过去的事”B“现在的事”C“将来的事”D“正在发生的事”2 .中国早期的叙事文学中最成功的典型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的().A历史大事记B历史评论C帝王轶事D传记文学3 .在古希腊时代,已经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专著是().A贺拉斯的《诗艺》B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C亚里士多德的《诗学》D布瓦洛的《诗的艺术》4.提出“境生于象外”观点的是().A刘禹锡B毛宗岗C脂砚斋D张竹坡5.《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的作者是().A列维-斯特劳斯B普洛普C格雷马斯D布雷蒙德6.“小说界革命”的提出者是().A梁实秋B梁启超C严复D康有为7.世界文学中最古老最常见叙述方式是().A顺时序叙述B停顿C逆时序叙述D顺时序叙述和倒时序叙述8.西方文论中的典型更多地关注人物特征的().A性格魅力和思想特征B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自创性C历史文化根据和社会背景的真实性D个性特色的真实性9.在中国传统的叙事观念中,人物的魅力在于().A表现人物行动和思想的一致性B表现人物同环境的和谐关系C表现人物性格的独特性D表现出真实生动的性情气质,给人以感觉上的亲切逼真10.到了20 世纪,叙事文学创作的一种创新形式是().A对叙述声音的重视B对叙述声音和叙述时间的重视C对叙述对象的重视D对叙述者的细心关注11.不同的时距意味着不同的().A叙述时间长度B故事时间长度C叙述速度D前后顺序12.人物标记可出现于().A标题B序跋C绰号D回目13.文法是一种().A动态结构观念B静态结构观念C叙述句法观念D叙述逻辑观念14.提出把故事中行动的功能区分为三组六个行动素的学者是().A普洛普B布雷蒙德C杰姆逊D格雷马斯15.作者的“第二自我”指的是().A隐含的作者B隐含的接受者C叙述者D读者16.在叙事活动中().A讲述什么重于怎么讲述B怎么讲述重于讲述什么C讲述什么和怎么讲述同等重要D怎么讲述和讲述什么都无关紧要17.在叙事学的研究中().A叙述内容重于叙述语言和叙述动作B叙述语言重于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C叙述动作重于叙述内容和叙述语言D叙述内容、叙述语言和叙述动作同样重要18.在叙述语言中对叙事影响最大的().A是叙述时间,而不是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B是叙述视角,而不是叙述时间和叙述标记C是叙述标记,而不是叙述时间和叙述视角D是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19.读者阅读故事所依据的时间是由().A故事的时间顺序决定的B文本的时间顺序决定的C故事时间顺序和文本时间顺序共同决定的D故事时间顺序和文本时间顺序以外的因素决定的20.在叙述时间所包含的两个概念中().A故事时间不等于文本时间B故事时间等同于文本时间C故事时间长于文本时间D故事时间短于文本时间21.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是().A作者从自己感情倾向出发组织过的世界B被大众接受心理习惯认可的观念模式C一种简化了的世界图式D一种被歪曲了的世界图式22.“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说这句话的人是().A费尔巴哈B克罗齐C黑格尔D克莱夫·贝尔23.叙事作品结构的最小单位是().A疑问句B感叹句C判断句D叙述句24.故事中的行动从根本上说就是().AX与反X 之间的冲突BX与非X 之间的冲突C非X与非反X之间的冲突D反X与非X之间的冲突25.在叙述动作中叙述者就是().A真实的作者B隐含的作者C真实作者的代言人D隐含的作者的代言人26.在作品文本中实际存在的是().A真实的作者B隐含的作者C叙述者D真实作者的代言人27、在叙述活动的参与者中,与叙述者相对的是().A接受者B隐含的读者C真实的读者D真实作者28.在叙述活动的参与者中,与真实作者相对的是().A隐含的读者B真实读者C隐含的作者D接受者29.在叙述活动的参与者中,与隐含的作者相对的是().A叙述者B隐含的读者C接受者D真实读者30.“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正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说这话的人是().A毕达哥拉斯B贺拉斯C亚里士多德D布瓦洛二、填空(每空1分,共30题)1.叙事就是用()虚构生活事件过程.2.叙事的()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3.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话语,文学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也制约影响叙事的形式.4.“叙事”一词包含三方面的涵义:叙述内容、叙述()、叙述动作.5.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场景等.6.()是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7.叙述动作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8.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9.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10.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11.金圣叹说《水浒传》“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性格,都写出来”,他注重的是人物的().12.清代李渔强调传奇首先要有奇事,可见他重视的是叙事作品的().13.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是()与角色.14.人物特征造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和独立性就是().15.()是情节的动因,决定着人物“做什么”,而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16.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17.叙事作品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即历时性向度和().18.()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19.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20.()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因而是叙述内容实现的根本途径.21.叙事作品中时间的特征是它的二元性:一个是本文时间,一个是().22.本文时间和故事时间的矛盾关系,形成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主要体现于时序、()与频率中.23.()是本文时间序列和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24.时长指一段连续时间的长度,()的时长确定,文本时间的时长则不确定.25.故事时间的时长和文本时间的时长,两种时长关系的变化,对叙事速度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运动形式:()、概括、场景、休止.26.叙述频率:指叙述作品中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27.()也称聚焦,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28.()即叙述行为本身,其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读者的态度和评价.29.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也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30.叙述是个双向活动,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时,心目中必然要有一个潜在的叙述().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5题)1.叙事2.情节3.叙述标记4.故事5.结构 6 .叙述功能7.符号矩阵8.本文时间9.故事时间10 .叙事视角11.隐在叙述者12.场景13.显在叙述者14.扁平人物15.叙述频率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15题)1.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小说比电影和电视叙事影响更大.2.叙事的基本意义就在于所讲的故事内容.3.时间的长度是由叙述语言的长度决定的.4.任何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5.一部叙事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有场景.6.叙事学是研究叙事艺术的学科或理论的统称.7.述时间就是讲述故事所用的时间.8.标记指的是作品的标题.9.故事的叙述中必须要有情景.10、扁平人物就是表意型人物11、分析表层结构首先应确定最小叙述单位.12、叙事者必须有自己的叙事声音.13、读者阅读故事所依据的时间是故事时间顺序.14、文本时间的长度是由故事语言的发展决定的.15、讲故事就是叙述过去发生的事.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2题)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3、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4、是叙述的频率?5、暗含标记在作品中有哪些表现形式?6、如何区分事件在故事进展中的不同作用?7、简述场景描写的重要性.8、在叙事内容中、符号矩阵分析与深层结构分析有什么不同?9、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关系如何?10、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叙事作品的结构?11、布雷蒙德把一般故事行动逻辑分为哪几种形式?12、简述叙述者和隐含的作者的差异.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6题)1、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系列.2、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3、举例说明叙事的层面.4、试论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5、试分析圆形人物.典型人物与性格人物的异同.6、试说明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C4 A5 B6 B7 A8 C9 D 10 A 11 C 12 C 13 A 14 D 15 A 16 B 17 B 18 D 19 B 20 A 21 A 22 C 23 D 24 A 25 D 26 C 27 A 28 B 29 B 30 C二.填空题1 话语2 内容3 内容4 话语5 人物6 叙述话语7 本身8 故事9 情节10 性格11 性格12 情节13 行动元14 角色15 行动元16 场景17 共时性向度18 结构19 叙事文本20 行动21 故事时间22 时长23 时序24 故事时间25 省略26 重复关系27 叙事视角28 叙述动作29 叙述者的声音30 接受者三.解释名词1.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2.情节: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也就是把表面上看来偶然地沿着时间先后顺序出现的事件使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和重组.3.叙述标记: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4.故事:是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5.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叙事作品中的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6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叙事功能的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来的.7.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式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8.本文时间:是叙事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事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9.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10 .叙事视角:也称聚焦、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事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是四种: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11.隐在叙述者: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12.场景: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13.显在叙述者: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倾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14.扁平人物:是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15.叙述频率:指叙述作品中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包括事件的重复(即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的重复(即对一个事件反复叙述)两种重复关系.四.辨析问题1.错.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电影和电视叙事比小说影响更大、以至于许多小说是通过电影或电视的改编形式而扩大其影响的.在这种情况下、影视文学又称为比小说更大众化.更具社会影响的叙事文学形式.2.错.叙事的基本意义就在于所讲的故事内容、这只是一种误解.因为重要的不是行动和事件本身、而是对行为.事件如何发生的过程.形态所做的独特的描述.于是如何讲述的问题就比讲述什么显得更为重要了.3.错.故事时间的长度不是由叙述语言的长度决定的.因为故事时间是虚构的、只存在于作品中世界的时间关系、所以、它的长度是通过故事内容的发展决定和显示出来的.4.错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真正的故事情节只是出现在人物遭遇挫折或不幸的时刻.因为、作为情节、必须有行为之间的冲突、而人物命运的幸与不幸就系于人的行为同外界的矛盾冲突及其后果上.因此、情节不仅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5.对.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故事的进展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及其环境、显示为生动.个别的形象.没有场景的作品尽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但却无法产生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6.错.叙事学顾名思义是指研究叙事艺术的学科或理论.但过去从未以“叙事学”的名称来确定一门专门研究叙事理论的学问、因此叙事学这个概念就是专指现代叙事学、主要是指20世纪在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学理论.7.错.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讲述故事所用的时间是文本时间、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8.错.意图标记是作者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的标记.作品的标题通常是最明显的标记、但还有另外一些意图标记是醒目句段或包含在叙事文本之中的评论等.。

外国语学院2012-13第一学期课程表

外国语学院2012-13第一学期课程表

《社会语言学》本学期期末开,请同学正常选课
《语义学》顺延到下学期开
《第二语言习得》顺延到下学期开
《美国后现代主义研究》本学期开,具体上课时间另行通知,请同学正常选课《课程设计》本学期开,具体上课时间另行通知,请同学正常选课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本学期开,具体上课时间另行通知,请同学正常选课
外国语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课程
2012级的《日本社会语言学》顺延到下学期
2012级的《日本文学概论》顺延到下学期
外国语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课程
外国语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课程
外国语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课程
外国语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课程
外国语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课程
《基础口译》顺延到下学期开
外国语学院2012-2013年第1学期课程。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的总结和研究。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以下是文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文学的特点包括:言之有物、情感质朴、艺术创造性、意义的开放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内容、体裁、创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按照体裁可分为史诗、小说、散文等;按照创作语言可分为汉语文学、外国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时代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四、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五、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解读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常用的解读方法包括人文主义解读、传统批评解读、结构主义解读和心理批评解读。

六、文学名著欣赏文学名著是每个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选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等。

七、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是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反映。

文学作品中常包含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八、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文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有助于提高个人情商和审美能力,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的总结和研究。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了解到文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分类以及与社会、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文学概论全文

文学概论全文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国开期末考试《文学概论》机考试题及答案(第10套)

国开期末考试《文学概论》机考试题及答案(第10套)

国开期末考试《文学概论》机考试题及答案(第10套) (试卷代号:2848,整套相同,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客观题一、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1、没有完整的语言表意系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文学文本。

(√)2、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3、道德教化批评是指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

(√)4、暗示性可以说是表现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X)5、在基本的文学观念上,文学实用论与表现论是相互冲突的。

(X)6、批评家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还需要掌握进步的学术思想。

(√)7、所谓虚实相生,并不是一位求虚而舍弃实境。

(√)8、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在于审美方面。

(√)9、小说叙述中的时空情境来源于自然时空,因而是一种真实的时空。

(X)10、作者角色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投入论”,另一类是“回味论”,强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对象化,学会做清醒的超然旁观者,这是“投入论”。

(X)主观题二、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作品分析题: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1、必须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2、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诗歌评析感谢汪国真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散文评析感谢遗憾王文曾听过一位哲人讲的故事。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

A. 社会性B. 艺术性C. 思想性D. 历史性2.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A. 威廉·莎士比亚B. 弗朗茨·卡夫卡C. 列夫·托尔斯泰D. 詹姆斯·乔伊斯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

A. 文学的形式B. 文学的内容C. 文学的传播D. 文学的创作过程4. 诗歌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 抒情性B. 叙事性C. 议论性D. 音乐性5.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是()。

A. 《百年孤独》B. 《追风筝的人》C. 《动物农场》D. 《了不起的盖茨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 描述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3. 阐述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3. 讨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四、作文题(共20分)以“文学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C5. A二、简答题1.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对个人情感的强调,对自然的崇拜,对社会和政治现状的批判,以及对超自然和神秘事物的兴趣。

它倾向于表现个人理想和追求,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常常表现出对传统规范的反叛。

2.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用以代表或暗示其他意义的手法。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3. 文学批评的作用在于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它还能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通过批评和讨论,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和思考,同时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三、论述题1. 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关于文学的基础课程,涉及到众多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从客观完整的角度出发,对文学概论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概论的相关知识。

1. 文学: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文字创作的艺术形式,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

它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2. 文学史: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品、作家和流派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通过研究文学史,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发展脉络、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思潮变迁。

3.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的学科。

它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批评方法和理论,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研究和思考的学科。

它探讨文学的定义、功能、分类等问题,涉及到形式美学、意义美学、接受美学等多个理论分支。

5.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时期、地域或文学风格上具有相似特征的文学作品的集合。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6. 文学传统:文学传统是指一代作家对前人作品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风格和思潮。

每个文学传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如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美国现代派文学传统等。

7.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语言文字创作的艺术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

它们反映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读者。

8.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作家用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特殊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文学语言追求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9. 文学意义:文学意义是指作品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它可以是关于人生、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也可以是对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的反映和批判。

10. 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它包括对作品艺术形式、内涵意义的欣赏和理解,旨在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考启示。

文学概论读后感

文学概论读后感

文学概论读后感《文学概论》是一部深入浅出的文学理论著作,作者通过对文学的定义、分类、特点、风格等方面的探讨,为读者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和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也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中对文学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艺术地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产物,是一种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

这一定义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小说、诗歌等传统的文学形式,而是将文学视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总称,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各种形式。

其次,书中对文学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将文学分为史诗、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等几大类,并对每一类文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各种文学形式的介绍,我对文学的多样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欣赏每一种文学形式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此外,书中还对文学的特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指出,文学具有言之有物、形象生动、意蕴深刻、审美情趣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文学在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同时,书中还对文学的风格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

通过对这些风格的介绍,我对文学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每一种文学风格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文学概论》,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欣赏文学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人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文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更加热爱和欣赏文学艺术,让文学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文本:2.陌生化:3.期待视野:4.原型: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

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①真实性②科学性③新颖性④诚挚性⑤蕴藉性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①实事求是②客观公正③艺术民主④批评作家⑤炒作作品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2.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文学风格及其成因,并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题材、意境、语言、美和形态上的区别。

04年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a)答案要点一、概念题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3.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

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

5.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1.悲剧、喜剧、正剧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 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 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 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7. 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8. 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9. 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10. 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11. 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12. 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13.有我之境、无我之境14.美学观点、历史观点15.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7.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18.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19.言、象、意20.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三、选择题1.②④ 2.①②③⑤ 3.①②④4①②③⑤ 5.①②③ 6.②③④7.④ 8.①④⑤ 9.①④⑤10.①②③四、简答题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

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五、论述题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它制约着风格的形成;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只能通过具体的话语情境表现出来;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之中,是特定文化精神的修辞表达。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在题材上,一为重大事件,一为日常生活;在意境上,一为雄浑壮阔,一为优雅妩媚;在语言上,一为劲健有力,一为婉转曲折;在美感上,一为崇高振奋,一为从容自在;在形态上,一为动态粗犷,一为静态细腻。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2.艺术真实:3文学性:4叙述频率:.5.文学消费: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①文学性②陌生化③本体论④细读法⑤主体论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①主体心灵②作家经历③个性气质④读者反应⑤艺术天才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

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通过对具体文学形象的分析,请描述一下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并指出该典型在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04年本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b)答案要点一、概念题1.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

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

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1.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2.世界、作家、作品、读者3.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4.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5.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6.科学主义、人文主义7.有我之境、无我之境8.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9.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10.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11.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12.声音、画面、情感经验13.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14.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1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6.论文、点评、随笔、序跋17.话剧、歌剧、舞剧18.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19.美学观点、历史观点20.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三、选择题1.①②③2.①②③⑤3.④4.①②③④5.①②⑤6.①②③⑤7.②④⑤8.①②④9.①②③10.①②③⑤四、简答题1.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