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现场采样及实验室生物安全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学采样

液体
具,将大约200ml液体食品转移至塑料袋
或广口瓶中。
剩余米饭的采集
取出采样用具(长柄勺),并将勺灼烧灭菌。 待勺冷却。
从剩余米饭的上、中、下三层,各层不同部 位共采300g,置于无菌袋中。(要注意所取 样品不要掉落或接触袋口外侧)
食品工用具样品
用生理盐水浸湿 拭子,然后擦拭 器具的接触面, 再将拭子置于生 理盐水中。
尿液标本
尿液标本是化学中毒毒物检测的重要标本。
留取病人尿液 300ml~500ml, 冷藏,若长时间 保存或运输应冷 冻。
尿液标本
尿杯
现场采样流程步骤
无菌操作准备 1
2
样品采集操作 样品采集收尾
3
样品采集收尾流程
1 2
3
贴上标签,标签上记录样品名称、编号、 采样人、采样日期,填写样品采集记录 表。 熄灭酒精灯,将样品袋竖放于4℃样品 箱待送检。 将产生的废弃物连同台布装入生物安全 袋,放在指定地点。
采样原则
采样物品准备
样品与标本的种类 采样流程与方法
样品与标本的种类
食品样本
生物样本
环境样本
食品原料 可疑食品
从业人员 病人
工具器皿
食物中毒现场卫生采样
采样原则
采样物品准备
样品与标本的种类 采样流程与方法
现场采样流程步骤
无菌操作准备 1
2
样品采集流程 样品采集收尾
3
样品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1
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病毒检验
寄生虫 检验
新鲜大便5g,按1份粪便对3份防腐剂的比例加入 防腐剂溶液(10%福尔马林)在室温条件下储存 和运送。
用于细菌检验的粪便的采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

事件数
2475 1657 410
37 48 138 6 6 1 0 38 134
发病数
111129 76047 12657
208 583 924 141 148
5 0 7351 13065
死亡数
543 272 148 51 34 28
0 2 0 0 7 1
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前十省事件汇总表
6、连琐反应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会产生心理危机, 引起恐慌情绪。加之社会各种因素联系密 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从而产 生“涟漪现象” 。1986年10月英国的疯 牛病导致公众对牛肉的恐慌;2003年 SARS抢购米、面、油等生活用品;2005 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出现抢购水风波。
7、国际互动性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国际互动 性。经济全球化,人员、物资大流通的 同时,也带来了疫情传播的全球化。
死亡数 543 96 59 15 33 16 32 31 22 10 24
事件数 1657 218 150 166 3 92 80 101 68 66 82
传染病 发病数 76047 5084 14168 7375
38 4818 2411 3011 2948 2343 5057
死亡数 272 74 9 9 1 6 15 27 5 7 7
食物中毒
事件数 发病数 死亡数
410
12657
148
23
754
15
43
1302
31
24
564
2
12
411
2
29
902
8
35
1073
12
2
55
卫生防疫(食物中毒、传染病等)应急预案

卫生防疫(食物中毒、传染病等)应急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传染病事件的危害,保障项目部全体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项目部稳定和经济发展。
提高项目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防疫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项目部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项目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食物中毒、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危害程度分析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表现为原因分布、食品种类分布、季节性和地区性分布方面的特点。
传染病即是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由于传染病能够通过相互传染对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国家规定,有35种传染性疾病被列入监测管理。
最常见的如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乙肝、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流感等传染性强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病一般要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几个阶段。
2 卫生防疫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2.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项目部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职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防疫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防疫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防疫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2.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项目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对口负责为主的应急卫生防疫管理体制,在各党小组领导下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2.4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防疫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

5 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06 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
现场调查与处理---现场通气会
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 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
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 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 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现场调查与处理---核实疫情
现场调查与处理---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开展卫生救援,协助救治病人,怀疑为传 染病时,应对尚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者)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必要时,对易感(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服药、 应急接种,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 预。
现场调查与处理---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在现场及周边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必要时实 行日报、零报。
现场调查与处理---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
对发现并核实后的每一个病例都应及时地进 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完整地逐项地填写 个案调查表。
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然没 有列入,但在调查中发现有流行病学意义的 内容(线索)应进行详细追问和描述,特别 要注意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
现场调查与处理---流行病学调查--专题调查
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 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 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
进程报告要有连续性,可有多次。
现场调查与处理---撰写现场工作报告--阶段报告
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 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 结报告。
感性高的病例定义。
4 在病因研究阶段应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与处理---搜索病例
食品安全事故的现场调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现场调查
各致病因子食品卫生学调查重点环节
致病因子 环节 致病微生物 有毒化学物 动植物毒素 真菌毒 素 其他
原料
配方 加工人员 用具、设备 加工过程 成品保存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指该环节应重点调查,“+”指该环节应开展调查
调查结论
事故分级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I级) 危害严重、扩散性强、社会影响大,事态复 杂,对本省或部分区域食品安全、社会经济秩序 和政治稳定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需要组织全省 各有关单位进行紧急控制和处理,并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病患人数100人以上并且出现死亡病例的; 2.出现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3.涉及2个以上市(州)范围,超出市(州)政府 处置能力的; 4.省政府认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故。
现场调查
(2)搜索病例 A.可疑聚餐引起的,收集聚餐者名单; B.工厂、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收集缺 勤记录、卫生所(室)晨检记录; C.收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 D.媒体公布信息,督促病例就诊。
现场调查
(3)个案调查 所有可疑病例都应个案调查,特 别是应详细询问首发、末例病例。 个案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 病就诊信息、饮食史和其他高危因素 等。 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背景、特 点不同,所选用调查表有所不同。
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现场采样跟实验室生物安全文档

(5)标本运输:
• 样本运输时须进行三层以上的包装。样本 采集后加无菌外包装,置于专用密闭盒 (金属或硬塑料材质)内,用具有吸水性 和柔软的物质填充固定,置于保温箱内; 由2人以上专人专车运送;短途(市内)运 送加冰保冷即可;长途运送需加干冰保冷; 空运需符合民航总局检疫部门有关传染性 物质运输的规定。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24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则应尽快在-70℃以下 保存。
• (2)现场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防护眼镜、符号“N95标 准的防护口罩、鞋套、白大衣、隔离衣、洗手液、75%酒 精等消毒液等。
• (3)采集患者样本一式三份,其中两份分别送两家有人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同时进行平行检测, 一份样品备复核;
• (4)实验标本的采集: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疑似病例、病例和密切 接触者调查的标本包括鼻咽拭子或含漱液、血清以及死亡 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
• 传染病分类:按人接触的传播途径不同分 • 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经肠道传播的传染病、经虫媒传
播的传染病、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 • (一)呼吸道传染病标本的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 •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
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 疾病。(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
d、下呼吸道样品(适用于气管插管病人):收集气管吸取 液或支气管灌洗液5—10ml放入无菌、带垫圈的50ml螺 口塑料管中,立即密封。
d、 血清:采集5—10ml 全血放入带垫圈的螺口管中,不加 抗凝剂,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放置到-20℃以下 冰箱冷冻保存,血凝块经灭菌处理后弃掉。采集时间:
• 第一份血清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 发病后10—14天采集;第三份血清应在发病后22—28天 或出院当天采集。
传染病防治要求问题

2、门诊日志登记内容不全、不规范,科室未建立传染病 登记本。这个问题在检查中存在比较多。
违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 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 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 染病疫情登记簿”的规定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 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项“执 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的规定。
8
4、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但 不能正常运转。
不符合《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
9
5 、未指定专门部门或者专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
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 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三)项“建立或 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工作”。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 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等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 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 依法吊销有关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 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 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 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消 毒管理办法》第五条也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 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七篇)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社会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霍乱的现场采样和现场检测用品准备
霍乱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 为特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条例 》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目前引 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为O1、O139群。霍乱弧菌经水和食物传播,引起大流行的规律目前尚 不十分明确,在我国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
(2)标本的采集
采集的标本包括:粪便、呕吐物、肛拭子和血清等。
对病人接触的可疑食品、水体等,应规范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
方法:
a 、粪便:水样便以吸管吸取1—3ml,成型便采集成人拇指大小的便量,置 于灭菌管内或经增菌后送检。任何容器均应加橡皮塞或将螺旋盖旋紧。采集 肛拭子标本,以直肠拭子用保菌液或生理盐水湿润后,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 5cm处采集,转动取出,插入保菌液或无菌试管内送检。粪便标本应在2小时 内尽快送检,否则标本放入Cayr-Blair运送培养基中。
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现场采样及实验室 生物安全
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洪丽云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采样
传染病概念:传染病是指具有传染性的致病性微生物或生物,如细菌、病毒、 立克次体、寄生虫等侵入人体,致使人体健康发生某些损害,并能危及其他不 特定人群的生命和健康,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
(2)现场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防护眼镜、符号“N95标准的防护口罩、鞋 套、白大衣、隔离衣、洗手液、75%酒精等消毒液等。
(3)采集患者样本一式三份,其中两份分别送两家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同时进行平行检测,一份样品备复核;
(4)实验标本的采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疑似病例、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调查的标本 包括鼻咽拭子或含漱液、血清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现场采样和现场检 测用品准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概述:是由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在人群中所引起 的疾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随病毒亚型不同而异。至今已发现能感染人的禽 流感病毒有:H7N7 H7N2 H7N3 H5N1 H9N2亚型毒株。1981年美国和 英国就已相继报道禽H7N7亚型能直接感染人,因仅是个别偶发病例没有引起 人们的重视。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发生人禽H5N1禽流感18例,其中死亡6例 。2004年初至2005年5月,越南和泰国共发生人禽H5N1流感60余例,其中 死亡40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引起全世界瞩目,尤其水禽被认为是甲 型流感病毒基因的贮存库,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被认为可能与禽流感病毒 密切相关。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现场采样和现场检测 用品准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概述: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21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新发吸道传染病。它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 。 SARS以发热、肺部进行性炎症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一定条件下传染 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呈医院和家庭聚集性,病 死率高,人群普遍易感;SARS以显性感染为主,潜伏期(1—12天)内未发 现有传染性。目前研究表明,SARS冠状病毒来源于动物,果子狸等可能是主 要的载体之一,但病毒的原始来源及流行规律尚未完全清楚。目前SARS尚无 特效治疗、预防药物和疫苗。
(2)现场个人防护口罩、鞋套、白大衣、隔离衣、洗手液、75%酒精等、消毒液等 。
(3)采集患者样本一式三份,其中两份分别送两家有SARS检测认 定资格的实验室同时进行平行检测,一份样品备复核;
(4)实验标本的采集:
SARS预警病例、疑似病例、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标本包括血液、 鼻咽拭子或含漱液、粪便。
a 、SARS病例或密切接触者采样登记表 b 、采血用品:10ml外螺旋带密封垫圈螺口塑料管、医用5ml或10ml一次性注
射器针管或5ml真空针管、2ml螺口血清管、带有冰排的冰壶或冰包、止血带、 棉拭子、酒精; c、采集鼻咽拭子用物品:鼻咽拭子保存管(套装)或15ml螺口管、3—5ml样 本运送液(常用pH7.4—7.6的Hank,s ,Eagle, s或水解乳蛋白或MEM)或等 渗盐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15ml螺口管、棉拭子; d、粪便、痰液、尸检组织保存管:50ml外螺旋带密封垫圈螺塑料管; e、其他:油性记号笔、一次性纸杯、一次纸漏斗、冰壶;污物袋;样品编号标 签或条码纸。
第一份血清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10—14天采 集;第三份血清应在发病后22—28天或出院当天采集。
f、 全血: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集5—10ml 全血放入已加抗凝剂、带垫圈的 螺口管中,在4℃条件下立即送至有关实验室。
g、 粪便样品:采集5—10g粪便放入无菌塑料瓶内,在4℃条件下立即送至有 关实验室。
2003年1月,广东省首次报告SARS病例,截止 2003年6月,中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出现了SARS 病例或局部暴发, 2003年12月—2004年1月广东 省再次出现4例社区感染SARS病例,2003年9月— 2004年4月间,新加坡、中国台湾、北京分别发生
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
(1)现场检测用品准备:
a、鼻咽拭子:将棉签平行于上颚插入鼻孔,保持几秒钟,吸收分泌物。
b 、口咽拭子:适度用力用棉签拭子拭抹咽后壁和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 入无菌、内装3—5ml样品运送液带垫圈的螺口塑料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 管盖并密封。
c 、 气管分泌物:收集气管吸取液或支气管灌洗液5—10ml 放入无菌采集带垫圈的50ml螺口塑 料管中,立即密封。
(二)肠道传染病标本的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
肠道传染病概述: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 一类疾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 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 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传染病。引 起这些感染的病原体中,细菌性病原体包括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 和副伤寒杆菌、空肠弯曲菌、非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等,病毒性病原体包括脊髓灰质炎 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等,寄生虫性病原体包括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肠道传染病通常表现的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有时引起脱水、毒血症等并发症,严重会 造成死亡。一些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会导致系统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引起发热及肝脾肿 大、甲肝病毒引起肝炎、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弛缓性肌肉麻痹等。
d、 血清: 5—10ml 全血放入带垫圈的螺口管中,不加抗凝剂,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放 置到-20℃以下冰箱冷冻保存,血凝块经灭菌处理后弃掉;采集时间:第一份血清应在入院 后24小时内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14—28天或出院当天采集。
e、 尸检组织样本:病人死亡后应尽早进行解剖,采集肺、气管、心脏、脾、肝、脑、肾和淋巴 结等重要器官样本,采集每一部位时都应更换消毒器械,每种组织应多部位采集,每份样本 应采集20—50g,淋巴结2个,分别置于50ml螺口塑料管中$立即置于%70℃以下或冷藏 送至有关实验室。
(1)现场检测用品准备: 标本采样记录表、标本采样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
维拭子和塑料棒)、吸管、带盖可密闭的塑料管、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 笔、装有运送培养基密闭试管、空培养皿和装好选择性(包括强性和弱性)培养基的培养皿 、增菌培养基和装有增菌液的培养瓶(当现场有实验室和培养条件但不具备培养基时)、标 准诊断血清和鉴别诊断用试剂、其他实验室需要的试剂与耗材。
h、 尸检组织样本:病人死亡后应尽早进行解剖,采集肺、气管、心脏、脾、 肝、脑、肾和淋巴结等重要器官样本,采集每一部位时都应更换消毒器械 ,每种组织应多部位采集,每份样本应采集20—50g,淋巴结2个,分别置 于分别置于50ml螺口塑料管中,立即置于-70℃以下或冷藏送至有关实验 室。
(5)标本运输:样本运输时须进行三层以上的包装。样本采集后加无菌外包装,置于专用密闭盒(金 属或硬塑料材质)内,用具有吸水性和柔软的物质填充固定,置于保温箱内;由2人以上专人专车运送 ;短途(市内)运送加冰保冷即可;长途运送需加干冰保冷;空运需符合民航总局检疫部门有关传染 性物质运输的规定。
传染病分类:按人接触的传播途径不同分 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经肠道传播的传染病、经虫媒传播的传染病、经血液
传播的传染病 (一)呼吸道传染病标本的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 呼吸道传染病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
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包括飞沫、尘埃、 气溶胶等传播方式)
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肺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肺炭疽、肺 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法定管理的传 染病,以及军团病、普通感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水痘等等非法定管理的但较为常见的传 染病,上述传染病在某种情况下均可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标本运输:
样本运输时须进行三层以上的包装。样本采集后加无菌外包装,置于专用密闭盒(金属或硬塑料材质 )内,用具有吸水性和柔软的物质填充固定,置于保温箱内;由2人以上专人专车运送;短途(市内) 运送加冰保冷即可;长途运送需加干冰保冷;空运需符合民航总局检疫部门有关传染性物质运输的规 定。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则应尽快在-70℃以下保存。
a、 鼻咽拭子:将棉签平行于上颚插入鼻孔,保持几秒钟,吸收分泌物。 b、 口咽拭子:适度用力用棉签拭子拭抹咽后壁和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