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段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地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从商周时期的原始贵金属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雏形,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璀璨辉煌,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商周时期:原始贵金属首饰的兴起商周时期,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骨笄、骨梳等发饰为主。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多采用骨、石、竹等自然材料制作,形式简单,工艺粗糙。

然而,这已经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审美追求。

二、春秋战国时期:首饰的雏形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贵金属首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金银为主,形式多样,有笄、钗、环等。

此时的贵金属首饰,已经开始体现出现代首饰的雏形,工艺技术也相对成熟。

三、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与发展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丰富,有金、银、铜、玉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簪、钗、环、钏等。

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

四、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的繁荣与创新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进入了繁荣与创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不仅在材质上更加丰富,而且在设计、制作和装饰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贵金属首饰,以金为主,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体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气象。

宋代贵金属首饰,则以银为主,风格细腻,造型简约,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五、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多样,有金、银、铜、玉、珍珠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有簪、钗、环、钏、手镯等。

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我国古代首饰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总结,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古代银饰的魅力

古代银饰的魅力

古代银饰的魅力在古代,银饰是女性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从西周至战国时期,银饰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流传到了汉代。

而在唐代以后,银饰的制作技艺和风格更加多样化,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喜爱和追捧。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古代银饰的魅力。

一、银饰的历史背景银饰自古便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银饰出现在商代晚期,那时的银饰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当时,银饰的主要形式是耳坠、项链和手镯等,而其使用者主要是贵族阶层和统治者。

在后来的周代,银饰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贵族和统治者使用,普通百姓也开始佩戴。

二、银饰的种类在古代,银饰的种类非常繁多,包括耳环、项链、手镯、戒指、发簪等等。

这些银饰一般都是由纯银、银针、铜丝等多种材料制成,造型独特,样式多样,代表了时代的风尚和文化的内涵。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银饰之一就是“孔雀东南飞”的银饰系列。

这一系列银饰以孔雀为主题,形象逼真,华美精致,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

三、银饰的制作工艺银饰的制作工艺也是十分精湛的。

制作银饰首先要准备工具,如坯银、银量杯、火炉、锤子、刀剪、钳子等等。

接着,要把坯银烤热,直到坯银变成白色,在切割时不易出现裂纹。

然后,将坯银铣成所需的形状,如制作耳环就先铣成圆片,然后在圆片上铣出所需要的图案。

接着,就是打造细节了,边缘要打得毛边平整,用锤子敲打制成银扣。

最后,进行抛光与加工,即把银饰放于清水中洗净,然后在砂纸上反复打磨,最后得到一个光滑美丽的银饰。

四、银饰的文化内涵银饰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银饰在古代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的银饰代表不同的人物身份,有些银饰甚至是专门用来表达恭敬和敬意的。

其次,银饰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银饰所体现的美感和艺术感是人们所追求的。

最后,银饰还是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视角和文化传承。

总之,古代银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浅谈首饰设计的意象性

浅谈首饰设计的意象性



被艺术 家用来表达

色彩视觉感受大致

自然 生 态
人 生经 历 等精
冷暖感


轻重感
软硬感

强弱


明暗感

色彩 本 身维 度 的变化


多个

色彩对 比
也会产生 不
样 的视 觉 感 受
形 态 塑 造与 意 象性表 达 的 关 系
任何 造为主导

当代 美 国 视 觉 艺 术 心 理 学 家布 鲁 墨 ( C a r o

动物皮毛 充满 野性奢 华
谓之 工

又云



巧 饰也
” 。
不 同的

光 彩 夺 目 的钻 饰 当 之 无 愧 地 成 为 现 代 人 首
选 的婚 嫁 首饰

触 摸 起 来 给 人 以 柔 软 温 暖 的感 觉 ;

艺技法

决定不 同 的艺术表现 效 果

对工
木材淳 朴敦 厚 感

疏 密 变化 的纹 理 产 生 节 奏

包 括形 态 塑 造 艺技法等


线的巧妙结合


方 可 产 生 独特 的首饰造
材料选择和 工

都有


定 的意 象 性 存 在 国


20
世 纪 70 年代 以来
在美
日本和西 欧


些 国 家 复 兴 手 工 艺和 民 间
艺 的影 响 下
艺术家们更 加热衷 于 用 丰富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象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玉器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一、天人合一的象征中国古代玉器常被视为天人合一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天地万物是相互连接且不可分割的整体。

玉器的质地瑰丽,通透明亮,被认为是由天地精华凝聚而成。

玉器中常见的图案如云纹、龙纹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自然以及君子之德的追求。

二、吉祥寓意的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玉器中常见的瑞兽、如意、蝙蝠等图案被认为是能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例如,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如意象征着心想事成,蝙蝠象征着幸福和福寿绵长。

因此,中国人在重要的场合如婚礼、寿宴等庆典活动中经常使用玉器,以期带来好运和祝福。

三、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古代中国,玉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玉器在古代帝王和贵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礼物或赏赐的高贵之物。

玉器的珍贵和稀有性使其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统治者的威严和统治权威。

古代帝王常常通过赏赐玉器来表达对臣民的赞赏和嘉奖,同时也用玉器来展现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四、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传承家族文化和财富的象征。

玉器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代表着家族的血脉和传统。

家族成员会将玉器作为重要的纪念品和瑰宝珍藏,并将其代代相传,以期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同时,玉器的贵重也使其成为富贵和荣耀的象征,展示家族的地位和社会声望。

总结:中国古代玉器不仅具备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玉器作为天人合一的象征,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崇拜;作为吉祥寓意的象征,带来幸福和福祉;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展现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作为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宋朝首饰特点

宋朝首饰特点

宋朝的首饰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约洗炼:南宋时期的首饰设计相较于唐代更为简约精炼,线条感觉毫无多余之处,但每处都经过深思熟虑,凝练而精致。

例如,梅花耳坠和双鱼佩饰等首饰,其造型婉转流畅,未加复杂雕饰,便已呈现出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

2. 造型多样:宋代的首饰造型丰富多样,包括龙、凤、鱼、蝴蝶等各种动物造型,以及童子、几何形等各种人物和抽象形状。

这些首饰大多造型繁复且华丽精致,尤其是童子题材的首饰,一般体态圆润饱满,头大身小,憨态可掬。

3. 注重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宋代的首饰设计在符合实用需要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装饰效果。

例如,帔坠的设计为方便佩戴,多数呈上尖下圆的心形,重心在下,既实用又美观。

4. 反映社会审美和风尚:宋朝的首饰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和风尚。

例如,玉饰的素雅之美符合了宋代繁华落尽返归自然简朴的审美,同时也与宋服的风格相辉映,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峰。

总的来说,宋朝的首饰在设计上注重简约洗炼、造型多样、实用与装饰相结合,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和风尚。

这些特点使得宋朝的首饰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们赋予了珠宝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
1. 龙凤图案:龙和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吉祥。

在珠宝设计中,龙凤图案常常被刻制成精美的吊坠或者作为装饰图案使用。

2. 石榴:石榴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繁荣和富贵。

石榴形状的珠宝设计可以看到很多,尤其是耳环、吊坠和手镯上,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3. 花鸟图案:中国传统画中的花鸟图案常常被用于珠宝设计中。

莲花、牡丹、菊花等花卉和孔雀、鹤、麻雀等鸟类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常作为珠宝的装饰图案。

4. 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装饰品,它被广泛运用于珠宝设计中,作为吊坠或者配饰的一部分。

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和幸福,也常常用作祝福的礼物。

5. 琉璃:琉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拥有悠久的历史。

琉璃常常用于珠宝制作中,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给珠宝作品增添了奢华和魅力。

除了以上几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元素也被广泛运用于珠宝设计中,比如中国的传统文人画、京剧脸谱以及古代戏剧中
的角色形象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的运用为珠宝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内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

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其中,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就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宋朝玉器的发展与特点宋朝时期,玉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艺术品市场上的热门商品。

宋代制作的玉器以精细、工艺考究而闻名,以玉石的纹理自然、颜色纯正和雕刻精细为特点。

宋代玉器多以淡绿色或白色的玉石为主,形制大致上以玉璧、玉佩、玉杯、玉瓶等形式为主。

其中,玉璧是一种圆形或方形的器物,一般用于祭祀、宴会等场合。

玉佩则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饰品,多含有祝福、保平安等寓意。

二、宋朝金银首饰的制作与流行与玉器一样,宋朝金银首饰的制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宋代的金银首饰以纯度高、工艺精细而闻名,技艺更加成熟。

宋代金银首饰的款式丰富多样,有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形式。

其中,耳环作为一种常见的首饰,女性在婚嫁等重要场合都会佩戴。

宋代耳环多采用流畅的曲线和镶嵌的宝石来装饰,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而项链、手镯等首饰的制作同样精益求精,不仅注重外观的华丽,还注重佩戴的舒适度。

三、宋朝玉器与金银首饰的鉴赏与珍藏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当时就颇受推崇,远销世界各地。

如今,这些古代艺术品不仅是收藏家们的心头好,还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的热门商品。

鉴赏宋朝玉器与金银首饰时,除了要注意其工艺、材质和纹样外,还要留意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对于收藏家来说,选购时需要确保其版画完整、保存完好,并通过资质鉴定机构对其真伪进行确认。

总而言之,宋朝的玉器与金银首饰在艺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展现了当时中国艺术的繁荣与美丽。

无论是玉器的精细雕刻,还是金银首饰的华丽装饰,都彰显了宋朝人对于工艺美术的不懈追求。

对于今人来说,鉴赏和收藏这些艺术品,既能体验宋朝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珍视历史的长河,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珠宝科普

古代珠宝科普

古代珠宝科普
(原创版)
目录
1.古代珠宝的定义和分类
2.古代珠宝的制作工艺
3.古代珠宝的文化内涵
4.古代珠宝的价值和收藏
正文
一、古代珠宝的定义和分类
古代珠宝,顾名思义,是指古代人们佩戴和珍藏的具有观赏和装饰价值的物品。

珠宝的种类繁多,根据材质和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玉器、金器、银器、珍珠、翡翠、琥珀等。

这些珠宝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人们寄托情感和祈求福祉的信物。

二、古代珠宝的制作工艺
古代珠宝的制作工艺堪称精湛,各种金银镶嵌、琢玉、雕琢等技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中,琢玉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琢玉技术。

此外,金银器制作工艺也在古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花丝镶嵌、錾刻等技艺,都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三、古代珠宝的文化内涵
古代珠宝不仅仅是美的装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我国古代,珠宝往往寓意着吉祥、如意、福寿等美好寓意。

例如,玉器象征着高尚、纯洁,金器代表着富贵、尊贵,珍珠则寓意着美满、圆满。

这些珠宝制品通常还雕刻有各种图案,如龙、凤、蝠、鹿等,都具有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四、古代珠宝的价值和收藏
古代珠宝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材质的珍贵和工艺的精湛,更在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因此,古代珠宝备受收藏家们的青睐。

在收藏古代珠宝时,除了关注其材质、工艺、品相等方面,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和收藏古代珠宝。

总之,古代珠宝既是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的范畴,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模式和造型方法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探索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首饰设计方法的途径之一。

从首饰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主题、造型及材质、装饰方式出发,通过分析、比较最能体现传统意象审美特征(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的典型首饰作品,探讨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表现特点。

关键词:意象意象美审美意象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艺术正文:1、概述1.1意象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所谓意象就是指认知的主体在接触过客观事物后,根据感知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把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加工,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并不同于思维。

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图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件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文学艺术上的对意象的解释与上述解释有一定出入。

文学艺术上认为,意象即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且不同时代对意象的解释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正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他们认为,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综上所诉,不管是从中国古代文论术语还是从文学艺术上讲,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讲,意象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

1.2审美意象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创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单字解释:审美,亦称“审美活动”,指的是人所进行的一切创造和欣赏美的活动。

是构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满足。

全词解释:审美意象就是对象的感性形象与产生心意的事物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含于胸中的具体形象。

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学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传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该词原为哲学概念。

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康德曾指出,“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指引起人联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也就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即审美意象是抽象的。

审美意象的分类: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1.3意象美意象美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也是传统艺术精神的最直接体现。

是人的精神需要的实践、心理活动。

是理智与直觉、认识与创造、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

意象美指在以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为指导的造型过程中感受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的体验审美角度讲,意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可以是一种整体感觉,是超出于客观事本身的、加入了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个人情感的感受,因此,它具有总体性特征,即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

但需要区别的是,我们常说的某件艺术作品具有雄浑粗犷或是清远空灵的整体特性,是指它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强烈感受,是更高层次的意境美意境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体现,意象美是意境美形成的基础。

意象虽是审美范畴的词汇,但在艺术创作中必然是通过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得以体现。

意象造型指抽离、提炼出客观事物形态中的最主要部分或最基本结构再结合主观精神的造型方式。

它是介于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之间的表现形态。

可以说,意象造型是中国乃至东方主要的造型观念,而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则分别是西方古代和现代造型艺术主要的造型观念。

中国古代首饰艺术从新石器时代装饰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至清代,已成为了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也必然受到意象审美的影响。

本文通过概述意象和意象美,指出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是意象美的总体特征。

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意象美特点的典型首饰作品,从首饰艺术的主题、造型及材质、装饰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意象美的具体表现。

2、意象美在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中的运用2.1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中国古代首饰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表现的主题包括动植物、人物以及日常生活中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物件、宗教人物、图腾及大量的民间吉祥图案。

这些题材从3个方面体现意象造型;一是运用抽象、精练的造型语言描绘具体的形象;二是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纹样组合;三是强调各组成元素的关联性。

形象勾勒精炼传神。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

从礼制盛行的商、西周伊始,不论是贵胄人家还是寒酸布衣,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在追求首饰与自身想象的形似和神似,简而言之,就是寻求所见饰品的生动形象。

首饰造型甚至出现很多世界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如图一所示的凤钗,寄托着古代人民对生活美好的希冀。

即使自然界没有这样的实物,他们也一如既往的描绘心中那些对生活,生命,精神上,肉体上美好的期盼,甚至把它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情感的宣泄。

所以古代首饰中大量出现并持续留传如此令人惊叹的异于真实的自然界的生物图案和关于信仰的图腾,如,龙,凤,饕餮等生物。

并且这些生物不只是单单的凭空捏造,而是结合了生活中一些真真切切存在的生物,把它们的形象特征加以揉合、改造、想象,赋予它们一些祥瑞、吉利、辟邪驱鬼、荣华富贵的象征意义。

而恰恰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经过人们的模拟现实事物局部特征,加入自身的联想、想象创作的,这也恰恰是意象造型的表现方式。

图1 凤钗无论是从礼制严谨的商周时期到大一统的秦汉时代,以及盛极的唐代,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首饰造型经历了从远离现实到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且越向明清等中国近代发展就越倾向于世俗生活情趣,倾向于大众化,平民化。

从历史发展来看,不论朝代更迭,时代变化,不论怎样的天翻地覆,始终都还延续着描绘形象的神似,始终存在着对生产生活的美好期盼。

中国古代首饰越向明清发展首饰的花样,材质等就越加丰富,制作工艺也在倾向于炉火纯青的完美。

当然更主要的是首饰的主题更加倾向于世俗生活,更加强调对世俗生活情调的追求简而言之,就是更倾向于民间生活,更加大众化。

如果把商周时期的首饰比作一个点,那么盛唐以后的时代的首饰就已经发展壮大成一个相当可观的面了。

不论是上层阶级还是生活在底层的人都能与首饰有紧密的接触,需求越来越广泛,宽泛。

特别是发展到后来的明清时期,首饰更加深入人心,平民化,全面化。

因此,祈盼生活幸福安宁、吉祥如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呼声越来越高,祈盼生活幸福安宁、吉祥如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观念在民间文化中显得越来越浓重。

人们也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生物图案以及那些图腾,因此,在这种民俗民风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表达吉祥如意的图案和文字,并将有谐音或约定俗成的吉利的事物组合,共同表达不同阶层的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这种凭借约定俗成的形象组合来表达特定的象征意义、形成意象的方法是中国古代首饰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代首饰的一大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娴熟,到后来,小小的金银铜等不同材质的首饰上可雕琢塑造出极为丰富的内容,除了麒麟凤凰、花果飞禽之类,还竟然设计出庭园小景、池塘莲花,甚至融入诗情画意、人物故事等复杂的主题。

那些相互呼应的情景或对话场景,所表达的意象美也越来越浓烈,那些自然需要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技艺方能完成,令人惊叹艺匠的卓越创造和艺术品位。

如图2,关于仙鹤、蝴蝶、并蒂莲等的组合来表达一种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以及祝愿,表达人们内心的渴求,对长寿的祝福。

图2 组合头饰康定斯基在《点·线·面》一书中提到了构图结构的不同导致内在张力的变化,曾深刻指出时代、民族的精神气质甚至个性的精神内涵都决定内在张力朝什么方向发生变化口。

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含蓄内敛的性格决定了在首饰造型艺术中各个元素的内在张力表现为“互为牵制、互为消解”。

通过康定斯基这样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古代首饰在这一方面的具体表现,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元素与次要元素间没有绝对的主次,都同时作为表现主题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为了突出其整体性而相互存在,不是具体的对立关系,是相互帮衬、相互融合的,缺一不可,而这样的首饰的意象美正是在对其整体性有所把握的前提下产生的;二是首饰在造型上、结构上所呈现的模糊性、多义性。

中国古代首饰在结构上,除了有秩序、有层次、图案式的排列以外,还有很多造型更是较为抽象地表达主题,单单强调整体的形似,很多时候从其单个元素看似乎为不规则的,就好似很随意的摆放,但是这些事物之间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换言之,就是它们由内在张力牵引,通过各个元素之间的力相互消解熔融、渗透,最后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来表达创作者所要不得的意象美。

这样的造型结构促使审美主体在相互制约中去体会其内在张力,在不明确的方向中去判断力的方向,这一主观思考的过程决定了意象美的生成。

这样每个人所看到的意象美就迥然各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描述这样的情形的。

图3,层层叠叠的花和凤凰,以及祥云和一些字就是对美好希冀的最好诠释。

诸如此类的制作表现,还有蝶恋花,仙鹤与松树等。

图3 组合饰件2.2中国古代首饰以线造型中国古代首饰除了勾勒具体和抽象形象以外,以线造型也是古代首饰表现形式最重要的特征。

正如大家所见,传统首饰工艺中的掐丝、垒丝、錾花等工艺都是针对线造型的技艺。

古代首饰中线的形态主要表现为阴刻线、阳刻线、轮廓线、花丝、镂空、自由线条等。

花丝、镂空等工艺形式中的金线、银线等经过繁杂而有秩序的排列形成多个层面,通过线自身的粗细曲直疏密对比形成面的虚实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