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
微观经济学部分知识整理

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边际成本 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 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 总成本的增量。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 围和一定时期内成本 耗费的平均水平。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 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 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 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 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 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决策,对我的另一个改变是不再太过于依赖书本,书本的理论、规律
只为我们提供一种参考和指导,旨在培养我们的思维,因此,我们应 该结合实际去思考经济行为。
二.微观部分学习心得
2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单个消费者、 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各方面都是理性人的前提下,都达到自己 目标的最优。这虽然单方面符合了个人的意愿,但是社会各方面的信
技术角度----投入产出分析;经济角度----成本收益分析。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价格机制
是商 品的供给 与需求 同 价格 的相互制 约作用。 供求 的变化, 引起价 格 变动 ; 价格的变动又会引 起供 求的变化。正是 在 这种 联系和变 动中, 供 求趋 向一致, 价格与 价 值趋 向一致。 价格机 制 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案例分析
一个包工式的专门生产工具和铸模的工厂,基本上动用了全部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要
进行一项新的工作通常需要对其进行估计,估计过程包括分析客户的图纸和说明书以决 定所要求的材料和加工步骤以及机加工类型。为了获得所需要的工时数的估计值,需参 照机床加工的作业的标准工时数,将所得工时估计值乘以6美元,加上整个材料成本, 最后再加上15%的利润。6美元的劳动费,实际上由下列两项组成:工人平均每小时的工 资费是4美元,按直接劳动时间的50%计算的间接费用。为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一般 来讲每6个月调整一次间接费用比率。它包括通常的间接费用项目:折旧费、物质消耗、 加班奖金、管理和销售费等。
微观经济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大纲一、引言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经济单位行为以及这些单位如何在市场中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运作机制,旨在解释资源如何在个体之间分配以及价格如何形成。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并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需求与供给(一)需求1、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3、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对价格、收入等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
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二)供给1、供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
3、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衡量的是供给量对价格等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效用与边际效用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二)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1、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2、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及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1.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选择等),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1.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
市场机制亦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方法一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三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一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技术三经济系统的功能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五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一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二均衡分析方法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四经济模型的建立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归纳法与演绎法一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范围二宏观经济学的对象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四对上述划分的反对意见一自给自足经济二计划经济三市场经济四混合经济第四节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五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一市场需求表和市场需求曲线及其特点:需求定理二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需求函数三需求水平的变化与需求量变化的区别第一节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四需求的弹性一市场供给表和市场供给曲线及其特点:供给定理二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供给函数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水平变动的区别第二节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四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均衡价格的决定二均衡价格与实际价格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一货物税对价格的影响二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四节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一效用和效用函数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三消费者均衡的原则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第一节基数效用分析四等边际原理五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六消费者剩余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内容二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三无差异曲线四预算线五消费者均衡六货币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二节序数效用分析七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一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二边际收益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第三节市场需求曲线三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厂商及其技术和投入一厂商的定义和组织形式二利润最大化的假定三技术和投入第一节四短期和长期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的定义和基本类型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第二节四可变投入使用量的合理区间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的特点二等产量线三边际技术替代率第三节四射线、脊线和生产的经济区一规模收益及其变动的三种情况第四节长期和规模收益二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三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四规模收益变动的表示方法一成本的性质和定义二等成本线第五节成本的性质和最佳投入组合三最佳的投入组合一短期的定义二三种短期总成本函数三三种短期平均成本函数四边际成本五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第六节短期成本函数六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几何推导第七节长期成本函数一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二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三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四成本曲线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五投入价格变动与成本曲线一市场、厂商和行业二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标准三完全竞争的内涵及假定条件四厂商和行业所面对的需求曲线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五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一交易期的定义第五章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与产量第二节交易期的价格决定二交易期的供给曲线三市场均衡的特点四交易期内价格的功能一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二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三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一长期内的调整过程二厂商的长期均衡第四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三行业的长期均衡一短期内的调整二长期内的调整第五节资源配置过程三蛛网模型一完全垄断的性质二完全垄断的成因第一节完全垄断的性质及成因三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一获取经济利润时的短期均衡二获取正常利润时的短期均衡第二节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三亏损状态下的短期均衡一短期内存在经济利润时的情况二短期内只获得正常利润时的情况第六章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第三节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一垄断竞争的性质和定义二产品差别和产品集团三垄断竞争模型的假定条件第一节垄断竞争的性质和特征四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二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三需求的多样性和成本的多样性一产品变异二销售费用第三节非价格竞争与厂商均衡三广告的经济学一价格和产量上的差别二效率上的差别第四节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比较三福利上的差别第七章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第五节对垄断竞争理论的批评一寡头垄断的性质:相互依存二寡头垄断的成因第一节寡头垄断的性质、成因和分类三寡头垄断的分类:纯粹寡头垄断和差异寡头垄断一双头垄断模型第二节非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二折断的需求曲线模型一分开的勾结:卡特尔二非公开的勾结:价格领先制第三节勾结性的寡头垄断模型三成本加成定价一市场的相对狭小二资金、设备和技术上的特殊要求三自然资源、专利和政府的限制第四节寡头垄断者的长期行为和进入的障碍四限制进入的价格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二完全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第八章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第五节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三短期亏损时的情况四完全垄断行业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一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二价格歧视的程度第四节价格歧视三价格歧视与行业生存一两种市场条件下的资源利用二价格和产量三垄断和收入分配四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第五节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比较五合并的福利效应:福利三角的应用一边际成本定价二平均成本定价三对价格歧视的管制第六节对垄断的公共管制四对非自然垄断的管制四寡头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第一节博弈论基本概念一上策决策与纳什均衡二寡头市场中的古诺模型第二节纳什均衡与寡头竞争三价格竞争的伯川德模型一逆向归纳法求解纳什均衡第九章博弈论与寡头市场分析第三节动态博弈与先行者优势二先行者优势—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一利润最大化与要素使用量二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单一要素可变第十章要素价格与使用量第一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与使用量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多种要素可变四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五生产要素的供给六要素均衡价格和均衡使用量的决定第二节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一产品的卖方垄断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二厂商在使用多种可变要素时对其中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一使用单一可变要素的买方垄断第三节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二使用多种可变要素时买方垄断的均衡一双边垄断第四节要素市场的卖方垄断二工会对劳动市场的单边垄断一供给量长期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价格:租金第五节固定要素的价格:租金和准租金二短期内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价格:准租金一一般均衡的含义二生产的均衡过程及其条件三消费与交换的均衡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四生产与消费的一般均衡一经济效率的定义第二节竞争性均衡与经济效率二竞争性均衡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一公平的标准第十一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第三节公平和效率二公平与效率的替换一市场势力(Market Power )二信息不完全三外部性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四公共物品一“柠檬”市场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第二节信息不对称问题二道德风险一外部不经济与无效率第三节外部性二外部经济与无效率三外部性的防治一公共物品的含义第四节公共物品二公共物品与经济效率第五节公共决策与政府失灵。
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理论体系

厚德尚行
具体地:
一、经济模型
家庭效用最大化
经 济 人 假 设
厂商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行为理论 产品消费决策 要素供给决策 要素市场局部均衡
要素需求决策 产品供给决策 生产者行为理论
产
品
市
场 局 部 均 衡 分 析
一 般 均 衡 分 析
厚德尚行
二、均衡价格
需求函数
需求 需求曲线
均
需求规律
衡
价
格
供给函数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利润理论
厚德尚行
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 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也称为价格机制,其基本要素是需求、供给和 均衡价格。从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 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 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 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运用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 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 如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的 配置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竞争市场次之,寡头市场再次 之,垄断市场最差。
市场信号
厚德尚行
Q f K,L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扩展线
规模报酬递增: f K,L Q
规模报酬递减: f K,L Q
规模报酬不变: f K,L Q
厚德尚行
五、成本论 成本的概念
基本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要素是否变动
长期成本、短期成本
成 本 短期成本曲线 论
微观经济学框架

微观经济学框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我们在超市购买食品,到企业决定生产何种产品,再到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市场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经济学的框架,探索其中的奥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需求与供给。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
这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中调节着资源的配置。
以苹果手机为例,当新款苹果手机发布时,如果消费者对其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有限,那么价格就会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规模扩大,供给增加,如果需求没有相应大幅增长,价格就会逐渐下降。
这种价格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影响了生产者的生产计划。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商品的价格、自身的收入以及个人的偏好等因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逐渐减少的。
比如,当你非常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但当你吃了很多个面包之后,再吃一个面包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大大降低。
消费者会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来实现效用最大化。
假设你有一定的预算,要在苹果和香蕉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苹果的价格较高,而其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对较低,你可能会选择购买更多的香蕉,以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最大的满足。
生产者行为理论则关注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决策。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以及成本等因素。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个体、企业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作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解释市场上商品定价的原理。
根据供需理论,当市场上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将上涨,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
相反,需求下降时,价格将下降,供应量也会减少。
供需理论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解释了市场定价的动态过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选择和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边际效用、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件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受,需求曲线则是描述了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则是指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所作的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生产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率。
生产成本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在给定的投入条件下,企业通过调整产出和成本来实现最大利润。
四、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大量的小企业,没有企业能够单独决定价格。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其他市场结构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五、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了市场无法有效运行时的情况,其中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正外部性)或是负向的(负外部性)。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内容梳理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家庭(具体到每个消费者)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为此,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单个物品市场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厂商的生产决策,以及市场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1、 理性人假设:即参与市场交易的人们都是理性的,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意味着人们都是按照边际进行经济决策的,作为消费者,只有在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等于边际成本时,才会购买该物品,同样作为生产者,只有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会生产和提供该物品。
2、 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一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每一个消费者都充分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价格,准确地知道一定的商品数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购买数量。
而每一个生产者都能准确地了解自己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物品需求量(即了解自己面临的需求曲线),从而能够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
涉及概念: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拓展一、消费者如何进行购买决策?1、需求的定义:一种物品的需求量是消费者愿意支付和能够购买的物品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嗜好以及消费者的预期。
3、 需求曲线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描绘物品价格的变动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符合以下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必须减少。
这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价格代表着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支付意愿(即消费者对购买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评价是多少,这个评价反映了一单位物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支付意愿,那么消费者将不会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