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合集下载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

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1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征税和政府借款在逻辑上是相同的。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模不会发生变化。

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面对税负在时间上的调整,纳税人可以用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付下一期增加的税收。

实际上,完全可以将政府因减税而发行的100元的债券加上5%的利息,作为应付政府为偿付国债本息而增课税收105元的支出。

这样,纳税人原有的消费方式并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政府债券的期限为N年,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政府债券的持有者可以一手从政府手中获得债券利息,另一手又将这些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用以支付为偿还债券本息而征收的更高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用举债替代税收,不会影响即期和未来的消费,等价定理是成立的。

2核心思想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

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

3前提条件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练习题库及考研真题详解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练习题库及考研真题详解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自然失业率【南京大学2012研;厦门大学2009、2013研;东北财经大学2018研;中山大学2019研】【答案】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如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

它是衡量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水平。

经济在长期中将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短期内,一旦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通货膨胀就会加速。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自然率假说【中央财经大学2018研】【答案】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

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了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经 历 了深 刻 的变化 , 由不发 行到 恢 复发 行 , 由政府 被 迫发行 字
政府债务经济效应的理论。现代经济学家就政府 债务对 私人 消 费 的影 响进 行 了深 入 的讨 论 , 成 形
了“ 凯恩斯 主义 ” “ 和 李嘉 图 主义 ” 大 基本 理 论 两 观点 。李 嘉 图等价定 理 的 中心思 想是 在 政府 支 出

定的情况下, 政府的举债行 为不会影响消费者
第2 1卷 第 1 期
矿。 。 。 。 。 。 。 。 。 。 。 。
5 理论经济研究 2
.o .o .o . o .o .o
李嘉 图等价定理及其在 中国的适 用性
赵 秀玲
( 山东财政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 济南 20 1 ) 5 04
[ 摘
要 ]在有关论述政府债务经济效应的理论 中, 李嘉 图等价定理提 出了和 凯恩斯主义不同的观点。通过运
维普资讯
20 07年 2月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 un l fS a d n n t ueo sn s n c n lg o r a h n o gI si t fBu ie sa dTe h oo y o t
Fb 0r e .2 a 7 V0 . 1 No 1 12 .
用理论分析和 实证分析, 对李嘉 图等价定理在我 国是否成立进行 了 分析 , 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 目 前经济转型 阶
段, 尽管李嘉 图等价定理不成立 , 它提醒人们注 意在使用财政赤字政策时, 但 政策工具使用 的限度, 因此李嘉 图 等价定理 对我国的财政政策仍具 有一定 的指导作 用。
a n)
Ab t a t A n e te r b u e e o o c e e t fte p b c d b ,Ria d q i ae c h o sr c : mo g t oy a o t c n mi f c u l e t h h h t o h i cr oE uvln eT e — r i f r i ee t iw on o K y e .T i p p ra a y e e e ia d q i ae c e — e o e sa d f r n e p i t r m e n s h s a e n z swh t rR e r o E v n e T o n v f l h u l h r m a s e u o n r u i g t e r d p st e a a y i.T e c n l so ,i ee o o ct p e s t f s o rc u t ii y, s o y a o i v l ss h o cu in i n t c n mi y e n h n i n s h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悖论: 巴罗提出“李嘉图等价定理”实际上是为
了证明财政政策的无效性。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认为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实现赤字财 政来刺激投资与需求,促进国民收入的增 加;而李嘉图等价定理则认为选择增税或 发行国债都不会影响居民消费和资本的形 成。 那么究竟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呢?

(四)政府的主动性原因 在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起,国债发行规 模不断扩大。从1998年至2005年,中央共发行国 债9 100亿元用于投资,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 稳定发展。可见,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过热阶段,为了 回笼货币、提高利率、抑制通胀压力而增发国债, 还是在经济萧条期间,为了充分利用过剩的储蓄资 源、支持扩张性财政支出以弥补有效需求不足而 增发国债,政府都是将国债作为需求管理的主动措 施来运用的,因而不存在李嘉图等价定理所讲的不 影响需求的问题。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观点: 公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 发行的公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 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根据李嘉图等 价的观点,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能准确地预见到无 限的未来,他们的消费安排不仅根据他们现期收入, 而且根据他们预期的未来收入,为了支付未来因偿 还公债而将要增加的税收,他们会减少现时的消费, 而增加储蓄。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 中性原理: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公债为 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形成(国 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
等价定理的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战后经济发
展的黄金时期的结束,各国纷纷陷入滞胀的困 境。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遭到各种非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判。其中,理性预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 巴罗在70年代中 期通过复活古老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全面 否定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李嘉图等价定理讲解学习

李嘉图等价定理讲解学习
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调整经济结构,不能只依赖房地产业或者其他单一产业。
3、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第三个条件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不存在完全的竞争市 场。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由于拥有征税权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 利,政府债务没有或违约风险极低。因此政府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最 低的。
而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个人,如果想在金融市场上借钱,支付的利率肯定会超 过公债利率。所以,政府减税产生的财政赤字为这些人提供了成本更低的资 金,这些人将感觉到境况改善了。另外,个人将以比政府债券利率高的利率 去贴现未来的税负。因此,他们未来税负的贴现值比减税收入的价值低,结 果他们的福利也提高了。
这一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人口不随时间而变化 ,政府决定对每个人减少现行税收(一次性总付税)100元,由此造 成的财政收入的减少,通过向每个人发行100元政府债券的形式来弥 补(再假定债券期限为一年,年利息率为5%),以保证政府支出规 模不会发生变化。减税后的第二年,为偿付国债本息,政府必须向每 个人增课105元的税收。
4 、 一次性总付税政府通常不可能依靠一次性总付税来实现他们的庞 大收入。
如果开征的不是总付税,后人就能调整他们的行为以便减少增税的冲 击,而正经历减税的当代人将对此有所考虑。特别是,父母没有理由 以当期预算赤字所暗含的将来征税的全部现值来增加他们的遗产。他 们既然知道孩子们会设法减少将来应纳税的税款,就会增加自己的消 费。
但是...等价理论成立是有条件的
1、不存在无限债务
理性预期的纳税人不会因为税法的变化而改变消费,因为他们仅仅把这种变 化当作在总的现值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现在和将来的税收义务的时间安排而 已。
2、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的条件之二是眼界无限,即生命有限不一定就意味着 眼界规划有限。如果每一代人的效用都进入其前一代人的效用,那么每个主 体都会把整个后代的效用和预算约束纳入他关于消费和遗产规模的决策当中。

李嘉图等价定理述评

李嘉图等价定理述评

李嘉图等价定理述评论文关键词:李嘉图等价:举债:征税论文摘要:在研究举债和征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西方经济学家围绕“李嘉图等价定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因其严格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但却提供了一个估计财政政策效果的有用框架。

正确理解李嘉图公债理论,对于研究政府举债与征税的关系及两者对经济的影响,对于研究政府财政政策的选择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和公债的财富效应1974年,美国宏观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在其发表的《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的着名论文中,采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视角,通过深奥的数学推理发现,赤字融资的补偿陆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在政府支出既定的条件下,发债和征税的经济效应是一样的。

发债实质上是延期征税,理性消费者会预期到:在政府支出既定时,目前由于赤字融资而导致的税收减少,会使未来的税收更高,而且未来税收增加额的现值会等于目前税收的减少,居民不会因为购买公债而增加消费。

强调了政府筹资是通过征税还是举债的方式,对消费没有任何影响。

这种思想的政策含义极为深远,如果人人都认识到他们的纳税只是被推迟了,那么,政府借人债务的任何增加都将被私人储蓄的等额增加所抵消,结果国内总储蓄不变。

既不存在消费扩张,也没有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挤出也不会发生,当然未来的一代人也就不会承担由于举债而使资本减少的负担。

经济活动同政府预算平衡时完全相同。

这样,巴罗的思想就否定了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举债在短期内影响总需求,长期内可能通过“挤出效应”影响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巴罗的以上观点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1976年詹姆斯,布坎南在其发表的题为《巴罗的(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中,首次将巴罗的上述观点命名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巴罗关于上述税收和公债等价的思想,最初应该归功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

李嘉图认为政府举债和征税对经济影响的性质是相同的,即两者都会减少国家的生产资本。

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17章中说:“一个国家为筹划战争费用或政府一般支出而课征的税,都是从该国的生产性劳动中取得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 名词解释

李嘉图等价定理 名词解释

李嘉图等价定理名词解释李嘉图等价定理(English:Ricardian equivalence)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9世纪提出的。

这一理论主张,无论国家政府是通过减税还是通过借债来增加支出,对于个人来说,最终的经济效果是相同的。

根据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在增加支出时,如果通过减税来融资,个人会感到实质上的减负,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因此会增加消费。

然而,如果政府通过借债来融资,那么人们会预期未来将需要通过增税来偿还这笔债务,因此会减少当前的消费。

这意味着无论财政政策如何进行,个人的消费决策都会受到影响,但最终的总消费金额不会发生变化。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基础是假设人们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

如果人们相信政府通过借债融资会导致未来的增税,他们会在当前减少消费,以应对未来的负担。

这一理论的另一前提是,公共债务的负担最终将由公众承担,而不是政府。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财政和货币政策。

对于财政政策而言,该理论暗示着减税并不一定会刺激经济增长,因为个人可能会将通过减税获得的额外收入储蓄起来,而不是消费。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该理论暗示着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因为人们会调整其消费和储蓄决策,以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增税风险。

然而,李嘉图等价定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人们的预期可能并非总是准确的,所以他们在面对政府政策时可能会做出不完全理性的决策。

此外,李嘉图等价定理也没有考虑到政府支出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其他影响,例如公共投资可能带来的产出增长。

因此,这一理论在解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时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尽管如此,李嘉图等价定理仍然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来理解政府支出对个人决策的影响,并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研究

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研究

李嘉图等价定理实证研究作者:肖盛勇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02期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Marinheino认为,如果政府的财政政策能够影响私人的消费和储蓄,那么财政政策会有一个稳定的效果,这个效果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待国债为净财富的程度。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把国债看成净财富,因此国债代替税收会对私人的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但私人与国家储蓄的减少会使实际利率上升,进而会使国债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长期的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的长足发展。

李嘉图等价定理却反映了另外一种不同的观点,其核心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

李嘉图等价认为,消费者是有完全理性的;政府今天通过发行的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一、检验理论与方法概述我们主要集中于对消费函数进行研究,消费函数的方法有两类:简化形式的消费方程与Euler方程。

本文侧重于简化消费方程下的李嘉图等价的分析,Kormendi法是简化消费函数的代表方法。

国内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不多,大多从理论假设与中国国情出发是否能找到相冲突的地方,进行适用性分析。

也有少量的学者进行过实证研究,基本沿用国外的最基本方法,且对中国的样本数据没有进行深入的考究。

Feldstein和Elmendolf“Kormendi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支持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它同时也给了Seater在李嘉图等价定理争论中的核心地位。

Kormendi主张用联合方法去代替标准方法进行研究消费行为。

标准方法又即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认为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私人财富包含了国债。

因此,这个简化的消费函数中的私人部分太含糊而不能解释国债对将来税收的影响。

Kormendi的联合方法是基于私人部分和公共部分合理联合而进行改进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斯蒂芬 ·D· 威廉森: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李嘉图等价:图解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假定当期税收减少,因此 ∆t < 0。
政府为了弥补减税的资金缺口,就必须当前多举债,而为了 偿还增加的债务,未来就必须增税。 消费者对此有预见,且按减税量增加储蓄,因为他们必须多 储蓄,以缴纳未来所面临的更高的税收。 在信贷市场中,消费者储蓄的增加,与政府的举债增加正好 相对应,所以对消费者之间的借贷行为不会产生影响,从而 对市场实际利率也不会产生影响。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图 9.17 中,给定当期和未来之间特定的税收时间,画出曲 线 S1p (r)。政府的信贷需求是 B1,即政府在当期发行的、 外生供给的债券。信贷市场出清的均衡实际利率是 r1。
Figure: 图 9.17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定理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减税不是免费午餐。
尽管当期减税可以给所有消费者留下更多的当期可支配收 入,这看上去像是一件好事,但消费者为当期减税所付出的 代价就是,未来承担更高的税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前面在分析消费者当期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当期消费的影 响时断定,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平滑化动机,可支配收入的一 部分增量会被储蓄起来。
因此,可支配收入的暂时性增加导致的当期消费的增加达不 到 1 : 1 的比例。
实际上,每个消费者的总储蓄或信贷供给增加,增加的数量 正好是信贷供给曲线向右移至 S2p (r) 的数量 B2 − B1(对于 任一 r)。 因此,均衡实际利率保持不变,仍为 r1,私人储蓄增加,增 加的数量就是政府储蓄下降的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下面我们分析一个实验: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而政府的预 算约束在利率为 r 的情况下继续成立。
换句话说,每个消费者的当期税收都变化 ∆t,而未来税收变 化 −∆t (1 + r)。
这样,政府的预算约束继续成立。
于是,给定 r,等式右端的消费者一生财富不变,原因是 N 、 G 和 G′ 都不受影响。
G+
= Nt +
1+r
1+r
(Equation 9.24)
得到
t′
( 1
G′ )
t+
= G+
1+r N
1+r
(Equation 9.25)
表明,单个消费者的税收现值是该消费者所分摊的政府支出 现值。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在分析李嘉图等价定理时,忽略了现实中的税收政策会 引起许多复杂的问题,必然会在人口中引起税收负担分配的 变化和政府债务负担分配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因此,Friedman 的永久收入假说似乎意味着,税收的暂时 性变化使得当期消费的变化非常小。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李嘉图等价定理将这种逻辑更深入一步,考虑了当期税收变 化对未来税收的影响。
这样,我们就阐明了,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对均衡消费或 实际利率不会产生影响:由于每个消费者在改变征税的时间 安排前后都面临相同的预算约束,因此,所有消费者的境况 并不会因税收变化而改善或恶化。
因此,我们证明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两时期模型中成立。
尽管征税的时间安排对消费、财富或市场实际利率没有影 响,但它对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会产生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李嘉图等价:图解
假定消费者最初的当期税收和未来税收分别是 t∗ 和 t′∗。下
图中,消费者的禀赋点为 E1,并选择消费束 A。消费者仍 会选择图中的 A 点。所变化的是禀赋点 E1 会变为 E2。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将税收现值代入消费者的一生预算约束,可以得到
c+
c′
=y+
y′
( 1 − G+
G′
) (Equation 9.26)
1+r
1+r N
1+r
现在,假定给定实际利率 r,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每个消费者分别选择当期消费 c 和未来消费 c′。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我们在这里要论述的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结论,称之 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这个定理表明,政府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是中性的。
所谓中性,指的是在均衡中,当期税收的变化从现值来看正 好可以被等量的、变化相反的未来税收所抵消,但对实际利 率或单个消费者的消费没有影响。
李嘉图等价:图解
第一个重要假设是,当税收变化时,其数量变化在当期和未 来对所有消费者都一样。
第二个重要假设是,政府发行的债务在政府举债时活着的人 的有生之年内偿还。
第三个重要假设是,税收是一次总付税。
第四个重要假设是,存在完全信贷市场,也就是说,消费者 在其一生预算约束下,可以随心所欲地借款和贷款,而且借 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由于消费者的一生财富未受影响,给定 r,消费者便会作出 同样的决策,即选择同样数量的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
每个消费者都是这样,因此,给定 r,总消费 C 也是一样 的。所以,仍然有 Y = C + G,信贷市场出清。
. .. . . ..
总而言之,在新的征税时间安排和实际利率不变的条件下, 每个消费者都实现了最优,政府现值预算约束也成立,信贷 市场出清,r 仍然是均衡实际利率。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Figure: 图 9.16 当期减税的李嘉图等价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1 李嘉图等价定理
2 李嘉图等价:图解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现在,如果政府对每个人都等量减少当期税收,会导致政府 增发债券,从 B1 上升至 B2。
事情尚未结束,因为每个消费者的储蓄行为会发生变化。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与信贷市场均衡
李嘉图等价:图解
在我们上述解释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模型中,债务负担由消费 者平摊。
然而,实践中,财政政策的许多问题,都是围绕着政府的债 务负担在当代人之间或各代之间如何分摊。
为了讨论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解释在分析李嘉图等价定理时 四个重要假设所起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由于在 N 个消费者当中,每个人的当期和未来总税负都相 同,即 T = N t 和 T ′ = N t′。
代入政府现值预算约束,有
G′
N t′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图解
9. 两时期模型:消费-储蓄决策与信贷市 场 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2018/11/05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宏观经济学” 2018-2019 学年第 1 学期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私人总储蓄是 Sp = Y − T − C,政府储蓄是 Sg = T − G,只要改变征税的时间安排,增加当期税收,就 会减少当期私人储蓄,且等量增加政府储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