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责任和承诺,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下面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保护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污染物排放、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而生态文明建设正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等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承载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为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呼吁日益高涨。
而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与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控制和恢复重建,建设美丽中国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
这既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思想观念,也是逐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增强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开展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福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生态环境的良好和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动力支撑和优越的社会环境。
物质生产和生态系统发展的相互关系表明,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可持续性密切相关。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才能使得经济更加健康、可持续得发展,进而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社会。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提供科学的规划体系。
我国规划体系日益完善,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提供了科学的规划理念和手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建立环保法律制度。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建立一套完备的环保法律制度,是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三)加强生态治理。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关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管控,加强生态修复,加以防范和治理生态灾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特制定本纲要。
第二条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三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全局观念,统筹兼顾区域和全球生态环境,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第五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循环利用,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发展。
第七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严格执法,保护环境资源。
第八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民主参与,加强公民环保意识,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多元化治理格局。
第九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提倡绿色旅游,促进绿色出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第三章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第十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第十一条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第十二条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违法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第十三条推动生态修复,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治理,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十四条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生态治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二、促进绿色发展与循环利用第十五条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能源消费革命,提高能源效率。
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什么是生态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到目前为止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
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做自然的奴隶。
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或称农耕文明。
铁器的出现是农业文明的根本标志,这一时期,人类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虽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某些破坏,但程度较轻,依靠自然的力量往往都能恢复。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
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不过三百年,但这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史却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人类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却因为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的索取而制造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这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
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
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
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
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从而让人们有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2.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
更加稳定的基础,此外,生态文明构建还可以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步伐,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
3.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有效解决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
活环境,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种资源,建
设生态文明可以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可以与世界上
其他国家分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综上所述,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在新时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要
条件和重要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
1
2.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l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的反思。
上权利均等。
即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要的自然资源。
代际公平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每一代人应该为后代人保存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二是每一代人都应该保证环境的质量,在交给下一代时,不比自己从前一代人手里接过来时更差。
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已经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定胜天”的盲目自大的发展观念。
我们坚定地认识到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持续发展作者:郭秀清来源:《鄱阳湖学刊》2012年第06期[摘要]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具体战略部署,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本质;中国道路;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2)06-0025-06[作者简介]郭秀清(1971—),女,法学博士,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部队政工系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上海 200433)Title: Strengthening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nsuring Socialist Modern Roa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uthor: Guo Xiuqing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17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great strategic thought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as proposed. In the report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stressed again the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d made concrete strategic plan for strengthening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us socialism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rows into an overall plan for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and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of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eco-civilization; socialist nature; China Roa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决策,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保护和改善人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要求。
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
在政策制定上,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同时,还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重视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其次,要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强化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要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那些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要采取恢复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使其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服务功能。
此外,要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
环境污染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
要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污染源,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时,还要鼓励和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另外,要推进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加强青少年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要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环境议题的讨论和制定。
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漾月街道是2013年12月师宗县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后新成立的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绿色漾月、和谐漾月、法治漾月”这个主题,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始终坚持整治、防控与循环发展并重,从基础工作做起,严格执法检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打造绿色漾月,促进资源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由于过期长期以来忽视了空气、森林、水源对我们的重要性,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类疾病频繁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每个人身边。
近年来,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漾月街道刚成立,就定下了以“绿色漾月、和谐漾月、法治漾月”为主题的发展目标,及时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二、强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开展
(一)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加大巡查管护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各类违反《森林法》各项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三是制止毁林开荒工作实行辖区责任制、属地管理。
各村委会(社区)负责人作为制止毁林开荒的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落实措施不到位发生严重毁林开荒案件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依靠群众,建立群众举报制度,壮大队伍建设。
(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围绕“绿色漾月”建设,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重点加强县城周边重点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
今年共种植50万株川滇桤木及柳杉,造林面积达2000余亩,。
(三)打造城郊绿色键身场。
西华寺片区至清水沟片区是广大市民的天然运动场,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片区环境,一是完成西华寺片区环山路行道树的移栽,采用胸径不小于10厘米的红花木莲、滇朴、雪松等观赏型树种,共移栽600余株。
二是发动清水沟片区群众退耕还林,种植以鲜果和干果为主的经济林木,目前已完成 800余亩。
通过两个片区的绿化建设,逐步建成县城的森林公园,形成师宗县天然氧吧。
(四)加大林政执法力度。
严厉查处毁林开荒,围坟圈地、占地行为。
目前共刑拘4人,1人正在调查取证中,处罚罚款4万余元(按照村规民约0.5元每平方米),处罚罚金用于该区域的林业建设。
收取造林保证金18000元,待下年检查验收合格后退还。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现有森林地管理力度。
一是依法严厉惩处毁林开垦、乱砍滥伐、围坟圈地等行为。
二是实行林地保护管理责任制。
强化林地保护管理的法治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是县城周围10公里范围内不允许审批森林采伐指标,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方式、采伐审批手续。
(二)加快新林地建设步伐。
一是加大对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围坟圈地等行为造成的山地进行林业植被恢复。
二是加大对石湖公园、三中片区、文笔公园、西华寺至清水沟片区的植被再造工程。
三是对市区建设,比如:人行道路、小区内部等的绿化工程建设。
(三)通过部门联动,提高综合执法力度。
一是对乱排乱放、违法生产的企业,该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该经济处罚的给予经济处罚,绝不姑息;二是对胆大妄为、非法生产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取缔,绝不手软。
(四)提高市区内污水排放处理水平。
通过科学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设计,逐步改善市区内雨污排放面貌。
(五)广泛深入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媒体等多种形式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经常性环保教育;二是在交通要道和醒目地方制作宣传碑牌、刷写宣传标语、张贴宣传单等方式广泛进行政策法规宣传。
三是制定城市文明公约,逐步树立文明意识,提升城市品位。
以上发言,如有不妥,请多多包涵!
周红飞
2014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