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执法的危害大不大
关于执法民警遭遇暴力抗法的几点思考

关于执法民警遭遇暴力抗法的几点思考作者:叶梦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01期摘要: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二字已经成了当今的主题。
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社会纠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国家执法民警的介入,但是在民警介入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往往会发生一些暴力抗法等有违和谐主题的事件。
关键词:执法民警;暴力抗法;思考一、暴力抗法的定性(一)暴力抗法的概念暴力抗法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民警执法工作中的暴力抗法,即:是指民警在进行执法活动过程中遭到被管理者的辱骂、殴打、集体起哄、围攻、强行夺取被扣没物品等行为。
情节性质严重的将直接构成妨害公务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暴力抗法的危害暴力抗法是对国家法律的公然蔑视和挑衅,具有较大的社会负面效应,既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人民群众失去安全感,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执法人员的士气,减损执法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暴力抗法的危害一是违法性,暴力抗法是一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行政相对人不接受执法人员依法管理,还以暴力的方式阻碍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这行为本身就具有“妨害公务罪”的性质。
加之,暴力抗法的结果往往是给执法人员造成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伤害,这又使抗法具有了“故意伤害罪的特征”。
二是突发性,暴力抗法事态发展速度快,参与人数多,暴力手段逐级上升。
暴力抗法执法之初,多数是某一个或几个人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不理解和不接受,进而发展到对执法人员进行推搡、拉扯等,最后甚至发展到几十人、几百人聚集阻拦执法人员。
二、暴力抗法的原因分析一是社会公众“仇警”心态严重。
从部分暴力抗法事件来看,相当一部分当事人起初的行为只是涉嫌(轻微)违法,也不存在袭警意图,但随着民警执法过程的展开,特别是意识到开脱无望,可能会受到一定处罚时,部分当事人立即转向到民警的对立面,其对自身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一味的指责民警,认为其针对性执法,故意刁难,平白无故对执法民警产生一种敌对情绪。
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及路径分析

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及路径分析一、城管暴力执法的危害1、加重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暴力执法,会带来暴力抗法。
”由于城管执法的对象主要是下岗工人、无业市民和农民等为生计而从事“违法”经营的摊点商贩,这些人一般素质较低,且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所以暴力执法的直接逻辑结果便是暴力抗法,以及社会大众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不满甚至愤懑。
这种以暴制暴的执法方式,一方面会导致执法对象的暴力抗法,引发一系列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另一方面,会引起全社会对城管部门执法工作的不支持,给执法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这将严重威胁一个城市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
2、削弱法律权威,损害政府形象。
城管本是法规的捍卫者,是国家和城市的执法者。
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犯法,动辄挥舞“执法”大棒予以惩戒,更有的执法者的行为严重偏离正常轨道,私自扩大执法范围,将野蛮的执法方式、专制落后的执法理念贯穿到城管执法工作中,这既有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有违法律的初衷,城管的暴力执法和不文明施法会严重削弱法律在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权威。
另一方面,城管部门的执法工作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其工作质量的好坏、文明与否不仅代表执法者本人的素质,还关系到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城管的暴力执法会严重削弱法律在社会大众中的权威,也会损害政府的形象。
二、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一)城管执法制度上的缺陷是根源首先,城管执法制度使城管执法处于不利地位。
城管执法中行使的是一种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由城管局统一行使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而有关行政机关则不再行使这一职权。
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对城管执法机关履行职责的活动,原来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
但是在实际的城管执法过程中,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原归属其管辖的违法现象不闻不问,市城管执法得不到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
暴力执法的后果是什么

暴力执法的后果是什么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指导方针的提出,给我国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但当下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诸多矛盾,有的表现还相当激烈,尤其在城管执法领域,执法人员与被执法者之间的冲突屡屡发生,暴力执法频频出现。
1、暴力抗法愈演愈烈。
城管执法人员使用暴力执法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相对人对暴力进行暴力抗法的行为。
特别是一些将小摊贩作为唯一经营生存方式的相对人,为了获得一丝的生存,不计后果的秉着“你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好过”的理念,造成暴力抗法的行为。
在这种“以暴制暴,以暴抗暴”的暴力循环过程中,暴力便愈演愈烈。
2、执法成本越来越高。
在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某些地方政府还动用了财政资金为城管人员配备了防暴警察才配有的保护装备,比如说防刺背心、钢铁头盔、防割手套等。
这些装备费用价格都不菲,而这些费用的来源均为纳税人的纳税钱,也就是说最终受到拖累的还是百姓。
3、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伤。
城管人员是法律法规的捍卫者,在执法的过程中代表的就是政府的形象、法律的权威。
然而在暴力执法的过程中,百姓看到的不是宣扬的“以人为本”“依法执政”,而是城管“施暴”与“受暴”的过程,给政府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损伤。
4、阻碍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在暴力执法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中的非正义因素就会加剧,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现象就会更加疯狂,给公民对自身安定的生活环境合理预期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样不仅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形象会受损,百姓也会有诸多怨言,从而使得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解析、防控及自我保护

城管执法中暴力抗法的解析、防控及自我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管理“排头兵”的城管执法队伍,平时需要应对各类执法工作,执法任务日益艰巨。
在执法过程中,暴力抗法现象也随之增加,变得屡见不鲜,今年北仑“7.28事件”鲜血淋漓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如何破解“暴力抗法”已成为目前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最大的“瓶颈”之一。
暴力抗法事件的屡禁不止,不仅助长了违法犯罪者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挫伤了执法人员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使执法人员承受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阻碍了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事实上,违法违规者以暴力抗拒城管执法绝非个别现象,而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全国各地城管队伍无一例外的都遭遇过暴力抗法事件,暴力抗法已成为阻碍执法工作顺工利开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痛定思痛,加强对暴力抗法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挖掘暴力抗法产生的深层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解决普遍存在的暴力抗法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城管执法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暴力抗法的基本现状城市管理执法涉及面广,执法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因下岗、失业等原因失去了经济来源,以做小买卖维持生计,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他们认为就是断其“活路”,往往拼命阻拦,甚至暴力抗法,希望通过自己的抗法行为来逃避法律制裁。
而普通群众在执法人员正常执法时又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违法当事人产生同情感,盲目的帮助他们逃避法律,无形中成为了抗法事件中的行为人,他们很少从维护法律的实施,保护大多数群众的合法利益、保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去考虑问题。
而且,在抗法者之中还存在着“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当他们身处围观群众之中时,就采取起哄、煽动、编造虚假事实等方式,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一起参与抗法行为,使得他们彼此之间的一体感增加,盲目感增强,认为有恃无恐、法不责众,存在“要抓也不会抓我一个”的侥幸心理来对抗执法活动。
暴力执法总结

暴力执法总结引言执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执法行为可能会演变为暴力行为。
暴力执法不仅会损害个人的人权,也会削弱人们对执法机构的信任感。
本文将就暴力执法的定义、成因以及解决办法展开讨论。
定义暴力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使用过度的武力或采取过激的行动,对个人或群体造成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违背了执法的原则和规定,是一种滥用职权的行为。
成因1. 行政压力执法人员由于在工作中面临各种压力,例如工作量大、目标考核等,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在执法过程中过度使用武力。
为了解决问题,一些执法人员可能会选择采取暴力手段,以显示他们的能力和效率。
2. 培训和素质不足一些执法机构对员工的培训和素质教育不够完善,导致执法人员缺乏正确的执法理念和技巧,难以应对复杂和紧急的执法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可能会过度使用武力,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3. 个人情绪和态度问题执法人员也是普通人,他们可能有个人情绪和态度问题。
当他们面对挑战或者遭遇不合理的要求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愤怒、焦虑等情绪,进而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4. 不当的制度和规章一些执法机构的制度和规章可能存在漏洞,或者存在一些容易引发冲突的规定。
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执法人员在执行执法任务时产生误判或误解,从而采取过度的行动。
解决方法1. 提高执法人员培训质量着重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工作技能培训,使其更加了解执法原则和规范。
此外,培训中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执法人员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2.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独立的执法监督机构,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监督机制可以通过收集投诉信息、进行随机抽查等方式来发现和解决暴力执法问题。
3. 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鼓励公众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社会公众的参与可以有效地监督执法人员的行为,减少暴力执法的发生。
4. 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对执法人员的权力和行为进行明确规定,防止滥用权力和产生暴力行为。
暴力执法申论范文

暴力执法申论范文在咱们的社会里,执法本应该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一道坚实防线。
但有些时候却冒出了“暴力执法”这个不和谐的音符,就像一锅好汤里掉进了只苍蝇,让人感觉特别不是滋味儿。
咱们先来说说这暴力执法都有啥表现。
你看啊,有些执法人员那态度,就跟吃了炸药似的,对着群众大喊大叫,完全没有耐心去解释个啥事儿。
就好比有小商贩在街边摆个小摊,可能是初犯,也没碍着多大事儿,结果执法人员上来就把人家东西一股脑儿地给扔了,这多粗暴啊!还有些更过分的,直接就动手推搡群众,这哪里是执法,简直就是在欺负人嘛。
这暴力执法的危害可不小呢。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心里可委屈了。
本来大家都是想好好过日子的,可能就是不小心犯了点小错,却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就感觉自己的尊严被人踩在脚底下了。
时间一长,老百姓对执法人员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像一堵墙,把执法者和群众隔得远远的。
而且这种事儿要是被传出去了,整个执法队伍的形象都被抹黑了。
大家一提到执法的,就先想到那些不好的画面,而不是执法人员为大家保驾护航的正面形象。
那为啥会出现暴力执法这种现象呢?我觉得这里头原因还挺复杂的。
一方面,有些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就不过关。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手里有点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有序、更和谐,而不是单纯地去惩罚别人。
另一方面,有些执法部门的管理也存在问题。
他们没有给执法人员足够好的培训,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就好比放羊似的,让执法人员自己去干,也不管他们干得好不好,合不合理。
要想解决暴力执法这个问题啊,咱们得对症下药。
得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就像给他们好好上上课,讲讲执法的艺术。
要让他们明白,对待群众要有耐心,要像春风化雨一样,多做解释工作。
比如说,在执法的时候,告诉小商贩哪里可以摆摊,哪里不可以,而不是上来就砸场子。
再就是要加强执法部门的管理。
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让执法人员不断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
同时呢,还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
暴力执法申论范文

暴力执法申论范文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执法者就像是维护秩序的“裁判”,他们的存在本应让社会这个大赛场井井有条。
可有些时候,这“裁判”却突然变了脸,搞起了暴力执法,这可就成了大问题,就像好好的一场比赛,被人恶意搅局一样。
咱们先来说说这暴力执法是啥样儿的。
你看啊,在街头巷尾,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执法人员对待小商贩那叫一个凶啊。
小商贩可能就是在街边摆个小摊儿,卖点针头线脑、小吃啥的,虽然这可能不符合一些规定,但也不犯啥大错啊。
结果呢,有些执法人员上去二话不说,直接就把人家的东西给砸了,或者把人推来搡去的,那小商贩多可怜啊,就靠着这点小生意糊口呢。
这就好比你在自己家院子里种了点小花小草,虽然没种在该种的地方,可有人上来就把你的花草连根拔起,你心里能好受吗?再说说那些检查小店铺的情况。
有些执法人员进去就像大爷似的,颐指气使。
稍微有点不合规的地方,也不先好好说怎么改进,上来就开罚单,还大声呵斥店主。
人家店主也是辛辛苦苦开店,谁不想规规矩矩的啊,可能就是一时疏忽,你这么一搞,人家心里得多委屈啊。
这就跟客人到你家做客,一进门就挑你家毛病,还没等你解释就开始骂骂咧咧的一样,谁能受得了啊?为啥会出现暴力执法这种事儿呢?我看啊,一方面是有些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就不咋地。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穿上那身制服就了不起了,可以对老百姓吆五喝六的。
他们根本就没有把老百姓当成需要服务的对象,而是当成了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
另一方面呢,也有管理上的问题。
有些执法部门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就不到位,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督机制。
就像一群羊没有好的牧羊人,那可不就乱了套了嘛。
暴力执法的危害可不小啊。
它损害了老百姓的权益。
老百姓本来是信任执法者的,结果被这么粗暴对待,心里肯定会对执法者、对政府有怨气。
这就像在两个人之间扎了一根刺,关系就很难再融洽了。
而且啊,这对城市的和谐形象也有很大的破坏。
一个城市要是老是传出暴力执法的事儿,谁还愿意来这里生活、旅游、投资啊?这就好比一个饭馆,服务员老是对顾客发脾气,那这饭馆迟早得关门大吉。
城管暴力执法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梁 莹 毕 娟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城管暴力执法,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背离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本文将以当前的城管暴力执法问题为研究背景,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有关经验,试图对城管暴力执法产生的危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为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提供合理的对策依据。
关键词:城市管理;暴力执法;弱势群体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070-01近年来,城管“暴力执法”屡次将城管执法推上风口浪尖。
“暴力执法”,负面影响极大,城管执法部门必须转变施政思路,改变执法方式,努力探索一条文明、高效、和谐的城市管理新途径。
一、城管暴力执法的危害(一)导致暴力抗法城管工作多种多样、任务繁重,工作人员身心焦虑。
而他们的工作对象,都是被人们同情的弱势群体,如果执法行为影响了其生存,势必会引起强烈地抵制,如果暴力执法,冲突就在所难免。
而公众的同情心必然使暴力执法者成为非议的主角。
(二)损害城管威信暴力执法案件使部分群众对城管存在误解,他们不再将城管综合执法部门看作是城市秩序的捍卫者、法规的执行者。
加之一些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法,更有甚者肆意妄为,严重偏离了执法范围,不仅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违反了依法行政原则,更与我国的依法治国理念背道而驰。
(三)加剧社会矛盾暴力执法会加剧政府执法生态的不平衡,并诱发出社会的各种暴力案件,破坏我国和谐发展的大局。
同时,城管部门本应是城市秩序的维护者和法规的执行者,但由于暴力执法现象屡见不鲜,俨然已逐步演变为市民眼中的城市秩序破坏者,加之媒体舆论的刻意放大,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威胁到社会和谐发展。
二、解决城管暴力执法问题的对策(一)转变城市管理理念为了消除我国目前存在的暴力执法现象,首要的任务就是确立新的城市管理理念。
而建立新的管理理念首先要秉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原则,并把这一原则作为城管执法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力执法的危害大不大
由于城管认为自身有权有势,不愿低头与民沟通,加之城管执法对象是弱
势群体,社会地位低下。
城管的职责是美化城市与维护秩序,保证民众高质量
生活;而流动商贩的利益却是维持生活所需,解围家庭困境,没有心思考虑城
市整体利益,如此两者利益不一导致冲突,升华过后必有大打出手。
当然大了,暴力执法固然简单直接,但看起来的“见效快”,背后却是极
高的公信力成本。
前些日子在地方采访时,当地干部的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
老百姓接触不到更高层的领导,基层干部是什么样,老百姓眼里的党和政府就
是什么样。
由此可见,基层执法者暴力执法,对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该有多大。
中央一再强调,要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
问题拖成大问题。
应该说,随着公众的权利意识大大增强,无论是拆违还是禁摩,我们面临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
对拆违行动组织不力、对风险评判不够、
对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海口市委对辞职的秀英区区长所犯错误的判定,道出
了执法过程中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问题。
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
芽状态,需要更多的方法与技巧,绝不能戴上头盔、拿着棒子粗暴行事。
在当前情况下,即便是依法行事,也需要更多考虑社会影响;更不能把
“依法拆违”变成殴打群众,这不仅让自己陷入被动,更会付出公信流失的代价。
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是靠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这样的一批批
好干部,以数十年之功换来的。
这样的信任,不能在三五个执法者的暴力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