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补液原则

合集下载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烧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外伤情况,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烧伤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

对于烧伤小儿的抢救处理,补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烧伤的抢救过程中,补液的原则和计算公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原则。

烧伤小儿因为烧伤面积大、渗出液多、代谢亢进等因素,导致水、电解质和蛋白质丢失过多,特别容易发生脱水和休克,所以及时进行补液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根据烧伤小儿的体征和生理状态,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快速进行补液:烧伤小儿在短时间内会失去大量的液体,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休克等情况。

因此需要尽快进行补液,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2. 补充足够的水分:由于烧伤小儿大量失水,所以在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补充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3. 补充适量的电解质:除了水分外,还需要根据烧伤小儿失去的电解质种类和数量,适量补充电解质,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4. 调整补液速度:根据烧伤小儿的年龄、体重、烧伤程度等因素不同,补液的速度也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补液速度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如果补液速度过慢,会延迟病情的改善。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烧伤小儿补液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抢救过程中,通常根据烧伤小儿的体重、失液量、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计算补液的量,以确保烧伤小儿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下面就介绍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常用计算公式:1. 根据体重的计算公式:烧伤小儿的体重A(kg)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4A,即每1kg体重对应补液4ml。

3. 根据全身烧伤面积的计算公式:全身烧伤面积D(%)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D×300,即全身烧伤面积乘以300即为补液的量。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烧伤小儿补液的合理量,以帮助烧伤小儿尽快恢复体力和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病情的变化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具体补液方案的制定。

外科补液计算

外科补液计算

外科补液⑴ 补多少 ?第一天 = 日需量 +1/2 已失量 第二天 = 日需量 +1/2 已失量 + 日失量① 生理需要量 : 一般成人生理需水为 2000~2500ml/d ;小儿 50~150ml/kg,年龄和体重愈小需要量愈大。

② 累积损失量 ( 已失量 ):? 等渗性脱水按缺水程度 ?高渗性脱水可按比例或按血钠计算 : 补液量 =( 血钠测定值- 142)mmol/L kg 常数 (男 4 ,女 3 ,婴儿 5) ? 低渗性脱水须补钠,钠盐需要量 (mmol)=(142 -血钠测定值 ) kg 0.6( 女性为 0.5)( 氯化钠 1g 相当于 Na+17mmol) 。

? 另外,烧伤补液量 =(Ⅱ + Ⅲ) kg 1.5 。

③ 额外丢失量:额外丢失量 ( 继续损失量,又叫日失量 ):指前一日因呕吐、胃肠吸引、体腔引流、气管切开 (1000ml) 、大量出汗 (湿透衬衣裤时约 1000ml ,体温 38℃ 以上,每升高 1℃ ,从皮肤丢失 3~5ml/kg)、腹腔暴露 : 增加 0.5L/2-3h等额外丢失的体液量。

可通过查护理记录出入量表得知。

④ 当尿量 40ml/h 以上时可补钾 3~6g 。

⑵ 补什么 :原则上缺什么补什么。

高渗性脱水首选 5%GS,等渗性脱水首选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低渗性脱水应补充高渗盐水 3~5%NaCI…常用制剂 : 表见课本⑶ 怎样补 :原则 “ 三先三后,两早一防 ” 。

具体是 : 先 快 后 慢, 先 盐 后 糖, 先 晶 后 胶, 交替 输 注, 纠 酸 补 碱, 尿 畅 补 钾, 酌 情 调 整, 早 期 碱 化, 早 期 利 尿,预防并发症。

⑷ 补得怎样 ( 疗效观察 )a 记录液体出入量b 保持输液通畅c 观察治疗反应 : ? 精神状态好转 ? 脱水征象纠正 ? 生命体征平稳 ?辅助检查正常 : 尿量尿比重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心电图 CVP心肺监测输液反应。

外科术后补液

外科术后补液

术后补液应按三部分计算1、生理需要量:完全禁饮食情况下一般按2ML/ (Kg.h)计算,其中以等渗电解质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补充,其余以葡萄糖液补充。

2、当日丢失量:各引流管及敷料的丢失量,此部分应根据丢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一般以平衡盐液补充。

3、累积损失量: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判断术前、术中的累积损失量,酌情分数日补足。

就本病例而言,如果每天补液超过3-4L则提示严重的蛋白质丢失,应补白蛋白。

临床补液分析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 —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

量:lo根据体重调整2o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 —5ml/kg。

3o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瘦;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

质:lo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5g,250ml: 12.5g, 500ml: 25g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 10g, 250ml: 25g, 500ml: 50g)2o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镭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 0.9g, 250ml: 2.25g, 500ml: 4.5g) 3。

钾,一般指氯化钾,3- 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 lgo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

还要注意:lo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o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外科补液

外科补液

临床病例分析
六、制定补液方案 (一)确定补液顺序:该病人为等渗性脱水,应先补含
钠溶液1000ml左右,随后间隔输以葡萄糖液。碳酸氢 钠宜早补。 (二)确定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的原则,前8小时输入 液体的一半,=78(滴/分),后16小时为39滴/分。 (三)尿畅补钾:尿量每小时超过40ml,将 10%KCl30ml分次加入10%GS液中输入(小于60滴/ 分)。 (四)酌情使用抗菌药物:一般是:头孢4-6g+甲硝唑 1g,将头孢分组加入液体中输入。
当日补液量=生理需要量+1/2已丢失量+继续损 失量。
二、确定液体种类(补液性质)—补什么
根据体液平衡紊乱的性质,决定补充什么种类及性质的 液体。其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宁少勿多”。一般可选 用电解质、非电解质、胶体、碱性或酸性液体。
(一)判断脱水性质,确定水钠比例——根据临床表现及 血清钠浓度进行判断:一般是,等渗性:水:钠为1:1;高 渗性:水:钠为2:1;低渗性:水:钠为1:2。
三、确定补液方法——怎么补
(四)尿畅补钾:脱水常伴缺钾,要求成人尿量 40ml/h补钾,以防高钾或肾衰。注:严重创伤或大 手术后,因组织细胞破坏,大量钾离子自细胞内移 出,可不补钾。
(五)液种交替:不能长时间只补充某种液体。
四、疗效观察
在外科补液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注意 不良反应,了解补液效果,调整补液方案。
外科补液
甘孜卫校副校长 冯华云
外科主任医师

临床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失调的外科病人,除积极 治疗原发疾病外,均应进行液体疗法,即外科补液。外科补 液在临床工作中甚为重要,在医疗实践中,尤其是基层医院, 往往因补液不当给病人造成极大伤害。因此,我们需要掌握 正确的补液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补液。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范文
小儿补液原则指的是在儿童发生脱水时,通过输液的方式补充体内缺
少的液体和电解质。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超过摄取量,
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情况。

脱水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
问题,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尿频等。

小儿补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脱水程度选择补液途径:轻度脱水可以通过口服液体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2.补液的速度和量要适度:轻度脱水时可以按照平时的饮水量进行补液,中度到重度脱水时,可以先用大量液体快速补液,然后再以较慢的速
度继续补液。

3.补液要准确计算:补液时需要根据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量进行计算,以确保补液的准确性。

具体计算方法包括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计算总补液量,然后根据时间分配补液速度。

4.补液要注意电解质平衡:在补液过程中,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要
注意补液中电解质的平衡,包括钠、钾、氯等电解质的补充。

补液时,要
根据儿童体内缺失的电解质种类和量进行适当的补充。

5.积极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补
液效果,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

如果补液效果不理想,需要调整补液
的速度和量。

6.注意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的水分需求量和电解质丢失量与成人有所不同,补液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液计划。

总之,小儿补液原则包括选择适当的补液途径、准确计算补液量和速度、注意电解质平衡、积极监测补液效果、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等。

补液过程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补液效果。

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

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iv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补液原则(精讲)

补液原则(精讲)

补液的原则〔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丧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外科补液

外科补液

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

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

(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 类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液速度
(1)补液遵循以下原则: 1)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2)两个步骤:补充累计损失量、维持补液。 3)三个确定:定性、定量、定步骤和速度。 4)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 整。 (2)累计损失量应为8-12h内补充足8-10ml(kg.h)。 (3)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首先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 (2:1液或生理盐水)以扩充血容量。一般按20ml/kg,总 量不超过300ml,于30-60min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4)日常维持量为5-6ml(kg.h)。
临床 常见张力液的配置
• • • • • • 名称 盐( 9%NaCl) 糖 1:1液 1 1 2:1液 2 2:3:1液 2 3 4:3:2液 4 3 1:4液 1 4 碱 (1.4% NaHCO3 ) 1 1 2 张力 1/2 1 1/2 2/3 1/5
补液方法

小儿外科的补液通常由累计损失量、额外丧失量、生理 需要量组成。 • 1.累计损失量 累计损失量指原有脱水和电解质丢失程度。 根据脱水程度及性质补充。轻度脱水为30-50ml/kg;中度 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通常对 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补1/3-1/5张含钠液。 • 2.额外丧失量 额外丧失量指补液开始后继续损失的液体 量,如胃肠减压引流液如发现患儿心率加快、 呼吸急促、咳嗽、肺部有湿罗音,应立即停止输 液或减慢输液速度。 • (3)观察患儿有无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发现 输液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 (4)观察患儿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的变化。 • (5)使用输液泵的患儿要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及 时处理仪器报警,保证补液按计划进行。 • (6)补液期间应检测患儿生化指标的变化,遵医 嘱抽取血液标本。
小儿外科补液原则
• • • • •
常用溶液 1:非电解质溶液 5%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 2:电解质溶液 (1)生理盐水(0.9%NaCl):为等张溶液。 (2)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格林纳注射液):等张溶 液。 • (3)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常用的10%NaCl,10%NaCl溶 液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 (4)碱性溶液:NaHCO3注射液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 首先药物,可直接增加缓冲碱。5% NaHCO3为高张液
3.小儿水分的生理需要量的计算
• • • • 体重 第一个10kg 第二个10kg 第三个 10kg 每天需液量 100 50 20
• 例: • 新生儿体重4kg,生理需要量应为: • 4kg×100ml/(kg.d) =400ml
• 婴儿体重12kg,生理需要量应为: • 10kg×100ml/(kg.d)(第一个10kg)+2kg (第二个10kg) ×50ml/(kg.d)=1100ml • 儿童体重26kg,生理需要量应为: • 10kg×100ml/(kg.d)(第一个10kg)+10kg ×50ml/(kg.d) (第二个10kg) )+6kg ×20ml/(kg.d) (第三个10kg)=1620ml
小儿补液注意事项
• (1)护士应该掌握患儿病情,根据患儿的年龄、脱水程 度合理调节补液滴速。补液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如每小时 尿量达到下表参考值,说明补液是恰当的,如低于表中参 考值,应加快速速度,如尿量过多,则应减慢输液速度。 • 年龄 每小时尿量 • <1岁 8-20 • 1-4岁 20-24 • 4-7岁 24-28 • 7-12岁 28-33 • 成人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