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液原则

合集下载

新生儿补液原则

新生儿补液原则

新生儿补液原则
1. 个体化原则:补液量和速度应根据每个新生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这包括考虑新生儿的体重、生理状况、孕周、疾病状态和代谢需求等因素。

2. 渐进式补液: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补液应该逐渐增加,避免一次性给予过多的液体。

可以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脱水程度,逐步增加补液量。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新生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的液体应包含适当的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等,以满足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 监测和调整: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体重、尿量、血液电解质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补液量和速度。

5. 选择合适的液体: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液。

常用的补液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水、林格氏液等。

6. 注意并发症:补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肺水肿、心衰、电解质紊乱等,并及时处理。

7. 喂养与补液相结合:在补液的同时,应尽量保证新生儿的正常喂养,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补液原则可能会因个体差异、疾病状况和临床医生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新生儿补液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状况,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如果你对新生儿的补液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儿科专家。

完整版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

完整版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

完整版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小儿补液是指在小儿发生失水或液体缺乏时,通过给予适量的液体来维持水电解负平衡的状态,以保持水电解负平衡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小儿补液的目的是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维持组织灌注和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可以通过张力计算来确保给予合适的补液量。

小儿补液的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考虑实际的液体需求,需要考虑到患儿的临床情况,如年龄、体重、病情等。

2.补充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体的失去。

3.根据患儿的胃肠功能、尿量和静脉输液的可行性,合理选择补液途径。

张力计算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计算出补液的具体量。

一般使用的公式有以下两个:1.临床估计法:补液量=(体重x每日失水量)/液体摄入时间其中体重以kg为单位,每日失水量根据患儿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可按临床经验参考以下值:轻度脱水为80-100ml/kg/24小时,中度脱水为100-150ml/kg/24小时,重度脱水为150-200ml/kg/24小时。

2.等电子平衡法:补液量=体重x错乱度x预计补液总量其中体重以kg为单位,错乱度为相应补液容量的100ml的脱水治疗所需时间(小时),预计补液总量为计划24小时内给予患儿的总液体量,常为120-150ml/kg/24小时。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以及临床观察和监测参数(如尿量、心率、血压等)的变化,以及临床经验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水钠平衡情况,避免发生低钠血症等并发症。

总之,小儿补液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和体征、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

通过合理估算补液量以及注意观察监测指标的变化,可以确保小儿得到合适的液体补充,并维持水电解负平衡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小儿补液治疗的一些原则:
1. 早期、快速、足量:在患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尽早开始补液治疗,以快速纠正脱水症状。

补液的速度和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2. 补充生理需要量:除了补充脱水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外,还需要补充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

3. 个体化治疗:补液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4. 补盐和补糖:在补液过程中,应同时补充钠离子和葡萄糖,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能量。

5. 逐渐减少补液量: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补液量,避免突然停止补液导致再次脱水。

6. 监测病情变化: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以便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补液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补液或补液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儿童补液的原则

儿童补液的原则

儿童补液的原则
1.及时补液:儿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补液,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和感冒、发热等情况下更应注意及时补液。

2.选择合适的液体:儿童补液应选择含有适量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盐水、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

应注意不要选择含有太多糖类的饮料。

3.量力而行:儿童补液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确定补液的量和速度,避免过多补液导致水中毒。

4.分次补液:儿童补液时可以采用分次补液的方式,每次补液的量不宜过多,分几次逐渐补充。

这样可以减少肠胃负担,防止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5.注重口感:儿童往往对药味、味道敏感,对于口感不好的盐水等液体,可以适量加入一些糖或果汁,增加口感,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6.注意卫生:儿童补液时需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孩子,应随时注意观察其病情,必要时及时就医。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儿静脉补液是指给儿童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液体,以维持或调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小儿感染、失水、中毒等病情,通过静脉补液可以快速有效地纠正体内缺液、缺盐、酸碱平衡紊乱等问题,以促进儿童康复。

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是基于儿童生理特点和病情需求,结合专业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正确的补液原则可以确保补液安全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治疗过程中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我们将概述儿童静脉补液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适应症、补液种类、静脉通路选择等内容。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静脉补液的要点,包括补液速度、补液量、补液温度等方面的考虑。

最后,我们将总结小儿静脉补液的相关要点,强调正确补液原则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获得关于小儿静脉补液原则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引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

同时,家长和照料小儿的人也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保障小儿的健康。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讨论和阐述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三个要点,即小儿静脉补液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将会详细阐述其对应的原则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每个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将能全面了解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并在实践中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原则。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补液已经成为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静脉补液的原则对于小儿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儿静脉补液的原则,希望能够给医务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提高小儿静脉补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定量定性定速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轻度缺水:90~120ml/kg中度缺水:120~150ml/kg重度缺水:150~180ml/kg②定性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③定速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

5×体重;稀释成1。

4%的溶液(1ml 5%NaHCO3 =3。

5ml 1。

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

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

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1:2液1/3张0。

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

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

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小儿补液是指为满足儿童正常机体代谢和疾病需要而使用的给药形式,一般都是针对儿童部分或全部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或缺乏,通常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

因小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组成与成人不同,所以小儿补液的原则也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儿补液的5个原则。

一、依据病情选择补液种类小儿补液的种类因病情不同而不同。

输入的补液种类应基于孩子缺失的电解质和水分种类进行选定,此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生理状况和病情判断所需补液种类以及剂量。

例如,轻度失水的孩子可以通过口服含盐分的液体、果汁和鸡汤来恢复,而严重失水需要经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氯化钠液等,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对于治疗、缓解病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注意长期补液的电解质平衡饮食、代谢、排泄等过程都会影响小儿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长期补液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电解质平衡,可能导致电解质的紊乱。

如鉴别定量的输入维生素、矿物质等,会对小儿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为了保障小儿电解质平衡,应该连续检测电解质指标,及时调整补液种类和剂量。

三、补液过程的掌握补液过程,必须掌握孩子的血压、心率、尿量、呼吸等指标,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按要求进行液体或者盐分的补充。

在补液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如果孩子耐受受损程度过大,随时要注意额外的系统的支持,及时给予临床支持。

四、注意补液渠道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补液方法,一旦选择此种补液方法,需要注意补液的渠道,以保障小儿安全。

需要寻找补液的血管,因为在补液过程中,血管被占据的时间将决定补液的速度,对于需要快速补液的情况,应选择大颈静脉等容易插入的血管。

五、综合评价儿童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输入和输出液体量和剂量。

因此,只有综合评价儿童的病情特点,以及信息获取、体检、检查数据等方面,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实现我们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儿补液有5个原则,分别是依据病情选择补液种类、注意长期补液的电解质平衡、补液过程的掌握、注意补液渠道、综合评价儿童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小儿补液的原则

小儿补液的原则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小儿补液就是儿科医生得基本功,尤其就是基层医院,腹泻得小儿特别多,更就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就是困扰大家得一个问题,特别就是经验不足得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现有得补液资料,及其自己得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得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得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 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得判断标准就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 患儿得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得判断标准: 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 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得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得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就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得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得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得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 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就是由三部分组成得: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补液原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要想学会补液,首先题目出来了就要弄懂是什么程度的脱水,如下图:
2.弄懂什么样的缺水后就要知道缺水的类型:
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补1/2张液体
高渗性脱水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
3.还要知道液体的配置方法:
①等张液:2:I液=0.9%氯化钠液:1.4%NaHC03(或1/6M乳酸钠)
②2/3张液:4:3:2液=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NaHC03(或1/6M 乳酸钠);l:1加碱液=0.9%氯化钠液lOOml+1O%葡萄糖100m1+5%NaHCOa10ml ③1/2张液:2:3:1液二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l.4%NaHC03(或1/6M 乳酸钠)
④1/3张液:2份0.9%氯化钠液:6份10%葡萄糖:1份1.4%NaHCO3
⑤维持液:10%葡萄糖100ml+5%NaHC035m1+10%KCl2ml。

4.补液的方法:
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

第1天补液三定:定量、定性、定时。

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
镁。

定量: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婴幼儿重度脱水约150—180ral/(kg·日),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日),轻度脱水约90—120ml/(kg·日),学龄前儿童各度补液量应少补1/4,学龄儿童则少补1/3。

定性:溶液种类有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首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低渗性脱水若血钠浓度<120mmol/L,可补高张液,常用高张液为3%氯化钠溶液。

定时: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

补液速度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扩容阶段:恢复有效循环量。

对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s,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②纠正脱水阶段:补充累积损失量。

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溶液(扣除扩容量)继续静滴。

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可直接从本阶段开始补液。

本阶段(8一12小时)滴速宜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

⑧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

12~16小时把余量滴完,一般每小时5ml/kg。

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各度的输液时间大约分别为24、20、16小时。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简称代酸):①轻度代酸患儿不另加碱性药;②重症代酸可静脉缓慢推入5%NaHCO35ml/kg,必要时可重复1次;③已知C02结合力,可按下式计算;(40-CO2V01%)X 0.5X体重(kg)=所需5%NaHCO3液ml数:④已知血酸碱度,可按下式计算:(BE绝对值一3)X 0.3X体重(kg)所需碱性液数(mmol,lmmol含5%NaHCO3液1.7ml)。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补充;①补钾:低钾病人一般采用10%氯化钾溶液,口服较安全,200~300mg/(Kg·日),最好分6次,每4小时1次,或配成0.15%~0.3%浓度
的液体(一般在尚未输入的液体中每lOOml加10%KCl液2m1)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患儿有尿则开始补钾(有低钾血症的确切依据时,无尿亦可补钾)。

又有报道,补钾必须待有尿后进行,否则易引起高血钾。

短时快速由静脉给钾可致心跳骤停,必须绝对禁忌。

体内缺钾完全纠正常需数日,待患儿能恢复原来饮食的半量时,即可停止补钾。

②补钙:佝偻病患儿在输液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每次0.5g,每日3次。

补液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lOml,稀释后则静脉缓慢推入,如多次用钙抽搐并不缓解,则考虑低镁血症。

⑧补镁:测定血清镁,如低镁,可深部肌注25%硫酸镁液0.2~0.4ml/(Kg·次),1日2次。

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1天补液后,脱水和已基本纠正,主要是补充生理需要量和异常的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

如果第2天还必须静脉补液时,一般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1/5张含钠液补充。

异常继续损失量是丢失多少补充多少,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