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微栓子检测的临床研究_刘晓林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作者:王丽颖郭春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2019年本院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的48小时内出现的脑卒中现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在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较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多于24小时后;组間差异明显,(P【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动脉或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形成[1]。
糖尿病则属于一种慢性的内分泌性疾病,其也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2]。
本文将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将本院2018年-2019年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入院后48小时内出现的脑卒中现象进行分组,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2.1±1.4)岁;研究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53.2±1.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平均年龄等一般组成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患者微栓子监测在脑缺血事件预防中的应用

影响 。方 法 对 7 例 无症 状性 颈 内动脉 狭 窄 及 闭 塞 患 者进 行 颈 动脉 彩 色 多谱 勒 检 测 , 别 于 首诊 及 6 2 分
个 月后 行 经颅 动 脉 多普 勒 ( C ) 栓 子 ( S 监 测 , 随 访 。结 果 首检 7 T D微 ME ) 并 2例 , 3例 ME 2 S阳 性 , 年 半
例半年后再次行微栓子监测 , 随访 。 1 3 统 计 学 分 析 采 用 S S . P S软 件 包 进 行 数 据 统 计 分 析 。 计数资料行 y 检 验 。
2 结果
2 1 首检 .
确 诊 颈 内 动 脉 系 狭 窄 > 5 , 符 合 入 组 标 准 , O 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1 0 0年第 3 卷 第 2 1 o期
无 症 状 性 颈 动 脉 硬 化 患 者 微 栓 子 监 测 在 脑 缺 血 事 件
预 防 中 的应 用
陈 旭 姚 晓颖 孙 智颖 崔 秀娟 耿 迎春
【 要】 目的 摘
耿 志伟 何 微
研 究无 症 状 性 颈 动脉 狭 窄及 闭 塞 患 者 的 微 栓 子 情 况 , 栓 子 对脑 缺 血 事 件 发 生 的 微
共 7 2例 , T D 微 栓 子 监 测 , 据 微 栓 子 情 况 , 为 ME 行 C 根 分 S阳
1 1 研 究对 象 .
20 0 9年 7月 起 在 我 院 行 颈 动 脉 多 普 勒 检 查
性 组 , 例 2 例 , 中 5 ~ 6 狭 窄 为 1 病 3 其 O 9 2例 ,O ~ 9 7 9 狭 窄 为 8例 , 塞 为 3 , 年 中 共 发 生 3例 脑 梗 死 , 生 率 闭 例 半 发 约 1 ; E 3 M S阴 性 组 , 例 4 病 9例 , 中 5 ~ 6 狭 窄 3 其 O 9 3
浅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意义

浅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6-04-08T14:00:39.2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作者:段永建[导读] 云南省昆明市精神病院对TCD检测结果的分析主要是对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形态和侧支循环开放状态的分析。
云南省昆明市精神病院 65010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应用,到现在已经右二十余年,从开始简单的血流速度增快及减慢的描述,到现在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诊断颅内外血管的狭窄、评价厕纸循环、微栓子检测与卒中危险性评估、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脑血流检测、危重病患者脑血流改变的检测与预后评价等,TCD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TCD检测结果的分析主要是对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形态和侧支循环开放状态的分析。
判断脑血管狭窄和闭塞的范围和程度以及盗血或供血不足TCD经颞、枕、眼窗可以记录到颅底Willis环动脉的血流速度。
许多病理状态都可导致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改变,影响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最常见情况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鳞状细胞性贫血、血管炎、血栓或栓塞再通、炎症或肿瘤诱导的血管狭窄或延伸等。
研究证实: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闭塞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一项可靠筛查手段。
一、血流速度增快的临床意义1.脑动脉狭窄主要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导致的动脉狭窄。
2.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指在基础性病变如SAH后脑血管发生的严重的收缩痉挛性改变,一般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4—16天。
诊断及检测脑血管痉挛。
SAH后脑动脉痉挛,TCD:血管痉挛时TCD表现为一支或多支动脉全程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伴血管杂音或血流紊乱。
当MCAVm>120cm/s为轻度痉挛;Vm>140cm/s为中度痉挛;Vm>200cm/s为重度痉挛。
TCD分析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变化的TCD分析作者:白雪,王枫, 刘会玲, 林占峰, 赵冬梅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摘要】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
方法:43例CT血管造影(CTA)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
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
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
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
TCD与CTA从不同角度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Analysing the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by TCD ExaminationBAI Xue, WANG Feng , LIU Hui-ling, et 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 , Hebei Chengde 06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the changes of intracranial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70% or occlusion by TCD examination.Method:We evaluated the changes of 43 cases intracranial hemodynamics examined with TCD, who were diagnosed a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with CTA.Result: The mean velocity and pulsatility index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 MCA than those in normal group.While it was lowest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 P<0.05 ).The opening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 internal and outernal carotid artery was 58.14%,48.84% and 44.19% respectively in collateral circulation.Conclusion:The examination of TCD and CTA proved the relation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with decrease of blood volume in the same side with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Key words: TCD; CTA;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or occlusion; The second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好发于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因为侧支途径的存在,临床体征表现多样。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徐翔【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9(12)8【摘要】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患者均接受TCD微栓子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2组TCD 监测结果、治疗前后2组微栓子数量变化情况。
结果 4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微栓子阳性10例(21. 74%),其中右侧3例、左侧5例、两侧2例;微栓子阴性36例(78. 26%);治疗前,2组微栓子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微栓子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灶侧微栓子阳性显著低于颈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病灶侧微栓子阳性(P <0. 05)。
结论采用TCD监测微栓子可作为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通过准确、及时、有效的监测,可促进临床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104-106)【作者】徐翔【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2.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监测微栓子技术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3.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应用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价值评价4.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应用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价值评价5.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CD的临床应用及报告解读

向出现在频谱中 • 尖锐的噼啪声
2) TCD 应用于神经介入
•介入治疗前的血流储备评价:如自动调节功能、血 管舒缩反应性等 •术中的微栓子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护 •支架术后的随访观察 •术后血管痉挛的监测,预防术后高灌注并发症。 •术后长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当颅窗,建立了经颅多普勒(TCD),目 前已发展 到第四代,可进行微栓子监测; • 1989国内引进。
1.2 原理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应用和B超 一样的物理原理为基础,以发生超声波 的装置为能源的一种检查方法。
• 血流中主要是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被 看做散射体,反射回来的散射波是多普 勒频移信号的主要组成部分。
• 受患者颅骨声窗穿透性的影响较大:老年、 女性(>60岁)由于骨质增厚可能颞窗探查 失败;
• 躁动、不能配合的病人不适于TCD检查;
• 房颤、严重心律失常者不适于。
1.5 TCD检查示意图
多普勒探头
• 2MHz:检测颅内动脉环血流动力学 • 4MHz:颅外段颈部血管和四肢血管 • 16-20MHz高频微小型连续波探头:主要用
频谱形态 (血流形态)
正常层流
狭窄下游紊乱的血流
2.2 常规检查: 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
动脉狭窄部位典型的涡流紊乱频谱
颅内血管狭窄的TCD诊断标准
轻轻度度狭狭窄窄::狭狭窄窄程率度202-0-303%0%
• Vm 90-120cm/s,或双侧流速不对称大于 30%
• Vp 120-150cm/s(>60岁);140-170cm/s (<60岁)
一份完整的TCD诊断报告:
第一页:图表 第二页:数字 第三气体和血流之间存 在声阻抗的不同而导致 气-血界面有超声散射, 当一个气泡从血流中通 过时可以接收到短暂的 超声增强信号。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颅脑MRA的对比分析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颅脑MRA的对比分析侯俊霞;黄姱姱;陆国云;廖新龙;叶林峰;陈建东;黄财城【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10【摘要】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ghy,MRA)的对比分析,探讨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边续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TCD检查,1周内行MRA检查,以MRA为诊断标准,计算TCD诊断各血管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共收集符合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25例,TCD检出狭窄动脉499条,其中大脑中动脉(MCA)216条.大脑前动脉(ACA)92条,大脑后动脉(PCA)102条,颈内动脉虹吸段(CS)56条,椎动脉(VA)63条,基底动脉(BA)72条.MRA检出狭窄动脉446条,其中MCA 184条.ACA 39条,PCA 85条,CS 49条,VA 38条,BA 51条.TCD诊断MCA、ACA PCA、CS、VA、BA各组血管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2.75%、89.32%,79.53%、75.21%,82.64%、80.27%,97.32%、95.37%,96.27%、91.58%,94.20%、70.35%.结论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规初筛检查方法.【总页数】3页(P191-193)【作者】侯俊霞;黄姱姱;陆国云;廖新龙;叶林峰;陈建东;黄财城【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TCD与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比较 [J], 谢小晓2.TCD、MRA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37例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 郭晓倩3.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TCD、MRA诊断对比研究 [J], 苏跃康;李勤4.TCD、MRA及与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J], 王化强; 刘颖娜5.TCD与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J], 陈艳羽;陈石伙;郝敬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6 5
经颅 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缺 血性卒 中的临床研 究进展
李 芸 王慧玲 ( 内 蒙古医科大 学第三附 属医院/ 内 蒙古 包钢医院 神经内 科 包头 0 1 4 0 1 0 )
摘要 : 目 前, 经颅 多普勒( 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 o p p l e r , T C D ) 微栓子监测技 术在 缺血性卒 中发病机制的研究 中已 得到 广泛应 用。而且 . 大 量临床观察表明 , 这项技 术在探讨缺 血性卒 中的临床 分型 、 预 测缺血事件 的发生、 评价 治疗效果及判 断顸后 等方面均可提供 客
B a o G a n g Ho s p i t a l , B a o t o u 0 1 4 0 1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C u r r e n l t y , 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o p p l e r( T CD) mi c r o e mb o l i m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i s c h e mi c e v e n t s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e t c . He r e i s t o r e v i e w 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 Ke y wo r d s : T r a n s c r a n i l a D o p p l e r Mi c r o e mb o l i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nscranial coppler monitoring the microemboli of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cranial doppler(TCD)monitoring the microemboli of patients with asympto-
matic carotid stenosis.Methods The following persons were
measure their effect on inflammatory and apoptotic gene ex-
pression in an Aβplus ibotenic acid-infused rat model of Alzhei- mer's disease[J].Brain Res,2011,11(1 400):1-18.
我们的实验也存在某些局限,首 先 姜 黄 素 的 低 水 溶 性 对
实验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可以采用姜 黄 素 类 似 物 解 决 溶 解 度
问题;其次是设立 的 姜 黄 素 浓 度 组 较 少,对 姜 黄 素 的 最 佳 浓
度缺乏进一步 研 究;最 后,如 果 有 miR-106a促 进 剂 的 加 入, 能够促进姜黄素的作用,将更能表明姜黄素在 AD 中对 miR- 106a的调节作用,增强姜黄素治疗 AD 的说服力。
【摘要】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微栓子以识别无症状性(ACS)颈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中 需 要 治 疗 的 高 危 患 者 。 方 法 收 集 本 院 神 经 内 科 常 规 体 检 人 员 ,经 多 普 勒 超 声 检 查 发 现 颈 动 脉 狭 窄 ≥50% ,而 未 发 生 缺 血 症 状 或 至 少 在 12 个 月 内 无 症 状者,应用 TCD 检 查 微 栓 子,每 月 1 次,连 续 随 访 2a。 结 果 入 选 213 例 患 者,23 例 (10.8%)初 次 检 查 发 现 微 栓 子 (TCD +),190例(89.2%)没有发现微栓子(TCD-)。随访1a,TCD+组2例(17.4%)发生卒中,而 TCD- 组 5 例(2.6%)发 生 卒 中;2a时 TCD+组1例(4.5%)发生卒中,TCD-组3例(1.6%)发生卒中。结论 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TCD 检查微 栓 子 阳 性 者 卒 中 发 病 率 高 ,应 给 予 药 物 或 相 应 的 手 术 治 疗 ,预 防 卒 中 发 生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1月第18卷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Jan.2015,Vol.18No.2 · 43 ·
组(P<0.05)和anti-miR-106a组 明 显 增 加 (P<0.01),姜 黄 素组 APP 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共 同 作 用 组 与 模 型 组 相 比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见 图 3。
and without ischemia symptomatic or asymptomatic at least 12months.Results There were 23cases of patients with microem- boli at initial examination (10.8%,TCD+)and 190cases of patients without microemboli(89.2%,TCD-).Followed up 1 year,there 2cases of TCD+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5cases of TCD- patients with stroke.Followed up 2year,there 1cases of TCD+ patient with stroke and 3cases of TCD- patients with stroke.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ste- nosis have higher positive TCD microemboli,which should be treated with medicine and relevant operation therapy to prevent incidence of stroke.
miRNA 的缺失可导致散发性 AD 患 者 脑 组 织 BACE1 和 Aβ 表达增加,直接通过毒 性 Aβ的 形 成,参 与 AD 的 发 病 机 制。 由 此 可 见,AD 的 发 病 与 异 常 表 达 的 miRNA 密 切 相 关。 如 果某种药物能够有 效 调 节 正 常 人 中 miRNA 的 表 达,或 是 调 节 AD 患 者 miRNA 的 表 达 趋 于 正 常,将 对 AD 领 域 的 预 防 或治疗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ease:progres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to therapeutics[J]. Science,2002,297(5 580):353-356. [2] Patel N,Hoang D,Miller N,et al.MicroRNAs can regulate human APP levels[J].Mol Neurodegener,2008,3(1):1 016. [3] Hébert SS,Horré K,Nicola L,et al.MicroRNA regulation of Alzheimer's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expression [J].Neuro- biol Dis,2009,33(3):422-428. [4] Zong Y,Wang H,Dong W,et al.miR-29cregulates BACE1 protein expression[J].Brain Res,2011,13(1 395):108-115. [5] Wang Y,Yin H,Wang L,et al.Curcumin as a potential treat- 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hippocampal expression of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J]. Am J Chin Med,2013,41(1):59-70. [6] Ahmed T,Gilani AH.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rcuminoids to
steang yan,Zhang Yuzhen,Wang Zhe,Zhang Hui,Wang yunliang ﹡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148th Central Hospital of PLA ,Zhoucun255300,China
△ 通 讯 作 者 :王 运 良 ,主 任 医 师 ,教 授 ,研 究 生 导 师 ,现 任 济 南 军 区 神 经 内 科 中 心 主 任 ,研 究 方 向 为 脑 血 管 病 的 基 础 和 临 床 ,
examined to monitor the microemboli by TCD once a month, followed up for 2 years:routine medical examination persons,
本实验着重于对姜黄素作用的 研 究,实 验 室 前 期 已 完 成 姜黄素干预 AD 动物模型的实 验[5],发 现 姜 黄 素 能 够 调 节 海 马 内 小 胶 质 细 胞 标 记 物 、胶 质 纤 维 酸 性 蛋 白(GFAP)以 及 调
4 参 考 文 献 [1] Hardy J,Selkoe DJ.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
【Key words】 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Transcranial Doppler;Endarterectomy;Microemboli;Ischemic stroke
对颈动脉狭窄>70%伴临床缺 血 症 状 的 患 者 来 说,颈 动 脉内膜切除有明显的益处,但对轻中 度 狭 窄 且 无 临 床 症 状 的 低危患者,是 否 行 颈 动 脉 内 膜 切 除 还 没 有 定 论[1]。 研 究 显
E-mail:wangyunliang81@163.com
patients with carotid stenosis of ≥50% by doppler ultrasound
· 44 ·
中 国 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015 年 1 月 第 18 卷 第 2 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Jan.2015,Vol.18 No.2
3 讨 论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是 老 年 痴 呆 发 病 率 最 高 的 疾 病 ,预 计 2050
年以后,全球阿尔 茨 海 默 病 的 患 病 率 是 目 前 的 4 倍,严 重 危 害老年人 身 心 健 康,也 给 家 庭 和 社 会 带 来 沉 重 负 担 。 在 对
AD 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许多 miRNAs参与了 APP 和淀粉样 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 达 的 调 节,在 AD 患 者 脑 中 含 量降低。尸检 分 析 显 示,AD 大 脑 中 BACE1 表 达 上 调 是 在 蛋白质水平,而 不 是 在 mRNA 水 平[3]。 转 基 因 小 鼠 过 表 达 miR-29c可减少 BACE1蛋白的水平[4]。这些发现对 miRNA 的表达与 AD 发 病 因 果 关 系 提 供 了 支 持,不 难 想 象 特 异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