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TCD微栓子监测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tcd发泡实验

tcd发泡实验

发泡实验TCD发泡试验是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盐水激发试验方法,诊断心脏右向左分流,而心脏右向左分流主要有卵圆孔未闭造成.有研究证明青年卒中患者约有40%存在卵圆孔未闭。

故TCD发泡实验对卵圆孔未闭所致脑卒中的筛查意义,有利于进一步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治疗.该试验方法让患者在护士的操作下通过非侵入的TCD配合盐水激发试验,配合医师、技师安全、快速、廉价完成检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真正体现了其优越性。

实验方法:(1)患者仰卧于床上,安装栓子监测设备,将探头放在颞窗,采用双通道单深度技术,主要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调节合适的取样容积和探测深度。

(2)准备3支20ml注射器,2支抽9ml盐水和一支抽1ml空气。

用三通开关将一支盐水注射器和空气注射器连接,另一端连接8号或更大的头皮针,在患者的肘静脉穿刺.如果应用止血带,穿刺成功后去掉止血带。

用敷贴来固定针头。

通过三通开关将少量血液抽入1个针管。

(血液的作用是增加气泡在血液中的悬浮时间以确保可探测到)在注射前,应充分振荡盐水(2支注射器来回推注20余次)、空气和血液制成血、盐水和空气的混悬液,制造成激活盐水。

(3)将制作好的激活盐水静脉推注,观察10s内有无微栓子信号.(4)将剩下的一支盐水注射器和空气注射器用上述的方法制造激活盐水在Valsalva动作时进行注射.正常结果:注射手振生理盐水后,微泡将随着静脉血流从肘前静脉流到右心房.当受检病人不存在右向左的分流时,微泡将进入右心室,沿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而不会进入体循环动脉里。

所以TCD显示屏上将不会有频谱的变化。

阳性结果:当受检病人存在右向左分流时,微泡可从右房直接进入左房而不经过肺循环滤过.再从左房到左室进入主动脉,再从主动脉三个分支进入体循环,TCD装置就可在脑部探测到微泡信号。

并可根据微泡的数量判断分流程度。

阳性结果判断标准(1999年威尼斯会议推荐标准):以10s内出现微栓子信号作为阳性标准,根据微栓子数量进行分级:Ⅰ级:无微栓子信号(阴性结果);Ⅱ级:1—10个微栓子信号;Ⅲ级:大于10个但未形成“雨帘”;Ⅳ级:形成“雨帘”。

tcd发泡实验操作流程

tcd发泡实验操作流程

TCD发泡实验,即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是一种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盐水激发实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颅内是否存在栓子,进而对卵圆孔未闭所致脑卒中进行筛查。

以下是TCD发泡实验的操作流程:
1.核对并录入病人信息,确定后开始相应程序。

2.对脑部动脉进行一次完整的TCD检查,确保双侧颞窗可探及大脑中动脉(MCA)信号。

将探头置于颞窗,调节深度至50~60mm以探及MCA信号。

3.护士备好用物,在患者肘静脉上开通一个静脉通路。

抽取9ml生理盐水和1ml 空气,通过三通连接至静脉通路,回抽一滴血后,两个注射器来回抽推以制作气泡混悬液(即微泡)。

4.将制作好的气泡混悬液静脉推注。

借助TCD栓子监测分析系统,观察进入人体静脉的微小气泡运行情况。

此操作在患者平静呼吸时进行1次,并在进行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下重复2~3次。

5.如果在患者的脑部监测血管中出现了微小气泡,TCD栓子监测系统会提示栓子信号,说明该患者的心脏存在着由右向左的分流,可能提示存在“先天性心脏卵圆孔未闭”。

6.选择信号清晰的典型图像进行保存。

7.检查结束后,点击冻结按钮以冻结程序,然后点击“报告选择”,选取相应图像,编辑并打印报告结果。

8.清洁并保养仪器,做好记录。

请注意,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

同时,在检查前一天尽量停用神经兴奋及安眠镇静药物,检查当天照常进食,无需空腹。

患者需按照医生指令,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1。

TCD发泡实验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应用的典型病例析课件

TCD发泡实验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应用的典型病例析课件
TCD发泡实验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应用的典型例析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CD发泡实验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应用的典型例析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CD检查时右向左分流分级
计数安静状态下或/和Valsalva 动作后20s 内的 一过 性高信号(HITS),分为6级:
TCD检查时右向左分流级计数安静状态下或/和Valsv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国外近期的一项TCD与TEE对比研究
国外最近对100个病例进行了研究,将多通道的
TCD联合多媒体分析技术的检查仪(PMD100
System)和经胸超声(TTE)、经食道超声(TEE)
TCD诊断PFO的原理
TCD是可以诊断PFO和其他右向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3/12/23
THANKYOUSCE20/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3/12/23
THANKYOUSCE20/1
描述:Valsava动作后3秒,可见20~30个微栓子信号出现 诊断:发泡实验阳性,支持右向左分流
0描述:Valsv动作后3秒,可见2~个微栓子信号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作者:范进, 李倩, FAN Jin, LI Qian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02刊名:医学研究生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年,卷(期):2010,23(9)被引用次数:1次1.Junghans U;Siebler M Cerebral microembolism is blocked by tirofiban,a selective nonpeptide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外文期刊] 2003(21)2.Dittrich R;Ritter MA;Kaps M The use of embolic signal detection in multicenter trials to evaluate antiplatelet efficacy:Signal analysis and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s in the CARESS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r reduction of emboli in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trial 20063.单梅芳;黄志东;黄怀宇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09)4.Poppert H;Sadikovic S;Sander K Embolic signals in unselected stroke patients:Prevalence and diagnostic benefit[外文期刊] 2006(08)5.Orlandi G;Fanucchi S;Fioretti C Characteristics of cerebral microembolism during carotid stenting and angioplasty alone[外文期刊] 2001(09)6.Skjelland M;Krohg-Srensen K;Tenne B Cerebral microemboli and brain injury during carotid artery endarterectomy and stenting[外文期刊] 2009(01)7.Nadareishvili ZG;Beletsky V;Black SE Is cerebral microembolism in mechanical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clinically relevant 2002(04)8.Kofidis T;Fischer S;Leyh R Clinical relevance of intracranial high 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in patients following prosthetic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外文期刊] 2002(01)9.Russeu D The detection of cerebral emboli using Doppler ultrasound 199210.朱武生;刘新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10)11.Wong KS Is the measurement of cerebral micro-embolic signals a good surrogate marker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agents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2005(03)12.Serena J;Segura T;Castellanos M Microembolic signal monitoring in hemispheric acute ischaemic stroke:A prospective study 2000(04)13.王晔;顾慎为经颅多普勒应用于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方法学探讨[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 2007(05)14.Siwka U;Ariane L Prevalence and time course of microembolic signa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外文期刊] 1997(02)15.顾慎为;王晔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经颅多普勒及脑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05)16.Massimo D;Silvia A;Isabella S Microembolic signals with serial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in acute focal ischemic deficit 1997(07)17.Daffershofer M;Ries S;Schminke U High-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18.Markus HS;Tegeler CH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high 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in the detection of emboli[外文期刊] 1995(02)19.Morandi E;Anzola GP;Angeli S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foramen ovale:a new migraine treatment[外文期刊] 2003(01)20.Basic identfication criteria of Doppler microemboli signals 1995(06)21.Babikian VL;Hyde C;Pochay V Clinical correlates of high-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detected on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994(08)22.Thoennissen NH;Allrogggen A;Dittrich R Can Doppler time doman in analysis of microembolic signals discriminate between gaseous and solid microemboli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2005(07)23.Segura T;Serena J;Castellanos M Embolism in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外文期刊]2001(04)24.刘建辉TCD监测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脑动脉内微栓子[期刊论文]-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02)25.van Heesewijk HP;Vos JA;Louwerse ES New brain lesions at MR imaging after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外文期刊] 2002(02)26.Bossema ER;Brand N;Moll FL Perioperative microembolism is not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outcome three month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外文期刊] 2005(03)27.Müller M;Reiche W;Langenscheidt P Ischemia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comparison between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and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外文期刊] 2000(01)28.Ackerstaff RG;Suttorp MJ;van den Berg JC Prediction of early cerebral outcome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in carotid bifurcation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2005(04)29.Crawley F;Stygall J;Lunn S Comparison of microembolism detected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neuropsychological sequelae of carotid surgery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外文期刊] 2000(06)30.Poppert H;Wolf O;Resch M Differences in number,size and location of intracranial micro-embolic lesions after surgical versu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without protection device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外文期刊] 2004(10)31.Marco F;Grendene S;Feltrin G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receiving aortic bioprostheses:A report of clinical and instrumental safety 2007(06)32.朱宗明;张宗军;卢光明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08)33.Lennard NS;Vijayasekar C;Tiivas C Control of emboli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using preoperative tanscranial Doppler directed therapy 2003(02)34.王塑华;李爱云200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微栓子监测[期刊论文]-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03)35.Spencer MP;Thomas GI;Nicholls SC Detection of middle cerebral avtery emboli during carotid endavterectomy us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1990(03)36.李燕;黄怀宇;顾承志10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12)37.Eicke BM;von Lorentz J;Paulus W Serial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38.Gao S;Wong KS;Hansberg T Microembolic signal predicts recurrent cerebral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外文期刊] 2004(12)39.Eicke BM;von Lorentz J;Paulus W Embolus detec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carotid disease[外文期刊] 1995(03)40.吴敏;辛小燕;杨健急性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08)1.朱传英.赵胜利.王敏.ZHU Chuan-ying.ZHAO Sheng-li.WANG Min微栓子阳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微栓子的转归[期刊论文]-中国医药2010,05(9)2.叶斌.刘睿.YE Bin.LIU Rui经颅彩色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进展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解剖与临床2011,16(3)3.伊帅.潘旭东.马爱军.隋艳玲.王琨.YI Shuai.PAN Xu-dong.MA Ai-jun.SUI Yan-ling.WANG Kun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微栓子信号监测[期刊论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6)4.余科.祁风.刘祖佑.韦朝霞.陈小武.陈莉.蔡鸣凡.徐松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微栓子检测及随访[期刊论文]-广州医学院学报2009,37(1)5.袁妙兰.宋志彬.梁干雄微栓子监测与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东医学2010,31(2)6.陈旭.姚晓颖.孙智颖.崔秀娟.耿迎春.耿志伟.何微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患者微栓子监测在脑缺血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7.贾志斌.张秀海.李靖.Jia Zhibin.Zhang Xiuhai.Li Jing脑动脉微栓子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8.李燕.黄怀宇.顾承志.黄志东.周永.刘文华.呙登峻.刘春10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2)9.倪俊.高山.NI Jun.GAO Shan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微栓子信号预测再发脑缺血事件[期刊论文]-中国卒中杂志2006,1(3)10.赵杨.倪秀石.焦东亮.夏煜.ZHAO Yang.NI Xiu-Shi.JIAO Dong-Liang.XIA Yu微栓子的组成和大小与脑缺血性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2)1.林敏.范进.陈光辉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实践与指南[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7)本文链接:/Periodical_yxyjsxb201009023.aspx。

脑血流及微栓子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监测分析

脑血流及微栓子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监测分析

30 min,术中监测时间均自体外心肺循环开始至心包腔闭合、 主动脉瓣开放 10 min 后结束。 3. 监测指标及判断标准:(1)脑血流观察:TCD 仪自 动记录双侧 MCA 的血流速度,MCA 平均血流速度(Vmean, Vm)取双侧均值,单位以 cm/s 表示。体外循环中因灌注流 量设定是一个恒定值,故记录的 MCA 血流速度为固定值。 (2)MES 识别标准:短时程、高强度信号(高于背景血流 强度 9 dB 以上); 单方向出 现在血流 流速曲线 内;2 个 不 同深度间存在时间差;伴有尖锐的哨鸣音 [2]。 二、结果 3 例患者术前 均未监测到 MES。术中 脑血流与 MES 的 监测结果见表 2。3 例 患者体外心肺循环期脑动脉血流 恒定 保持在较 低水平, 血流流速 曲线均 呈低平、稳 定的带 状, 波峰基本 消失,无明 显收缩 峰特征,表 现为无波 动血流信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 电子版 )2013 年 8 月 第 10 卷 第 8 期 Chin J Med Ultrasound(Elect ronic Edition), August 2013, Vol.10, No.8
· 645·
号(图 1)。心 脏复 跳后 脑动脉 血流 逐渐 增加,直 至恢 复 到术 前;心脏 复跳 时均 监测到 栓子 雨(图 2),其 后栓 子 数量逐 渐减 少(图 3)。术 后 24 h 例 3 监测 到 2 个栓 子, 其他患者均未监测到栓子。 3 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依据凝血检查结果调整用药, 3 个月后随访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 2 术中 MCA 的平均血流速度与 MES 监测结果
主动 脉置 管
体 外循 环中
心 脏复 跳时
复跳 10 min 时
手 术结 束时

TCD在神内重症病房中的应用学习课件

TCD在神内重症病房中的应用学习课件
TCD在神内重症病房中的应用
Page 1
神内重症病房常见脑血管病病种
1、重症脑出血或脑梗塞患者。 2、需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 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TCD的功能和优点
1、可快速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
2、可动态无创监测颅内压改变
3、可快速了解是否存在严重血管痉挛
MBF>120cm/s 多支血管 动态观察
4、脑死亡辅助诊断
注意事项:
1、患者外周收缩压小于90mmHg主要判定血管,后循环以基底动 脉为主要判定血管。 3、间隔30分钟,需第二次判定。 4、结果判读参照前述3种改变,任一血流频谱均可。
• 头部MRI:1.双侧顶叶皮层下、双侧放射冠及双侧基底节区新发腔隙性脑梗死 。2.双侧小脑半球、脑干区新发脑梗死。3.脑白质病;脑轻度萎缩。4.上颌窦慢 性炎症。5.MRA提示:左侧椎动脉硬膜内段、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闭塞 。
病例 2
患者,女,67岁,病程2+小时。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2+小时入院。入 院体查: 140次/分,律不齐,:神志嗜睡,体查合作,言语嗜睡,颈 软,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0级,左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5 级。辅助检查:急诊(本院):头颅CT、血常规、凝血功能:未见明 显异常。急诊予r-Tpa 60mg静脉溶栓治疗,TCD:左侧大脑中深度 52-65mm正常,40-45mm流速减慢。
病例 4
患者,女,65岁,因头痛10余天,发热2天入院,专科检查:神志模糊,吐 词基本清晰,反应迟钝,右鼻唇沟稍变浅,嘴角向左侧歪斜,伸舌稍偏右,颈抵抗 可疑阳性双上肢肌力4-5级,右下肢肌力3-4级,左下肢肌力4-5级,四肢肌张力正
常,双侧克氏征可疑阳性,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左侧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CT平扫:脑白质病变,脑萎缩。脑沟裂变窄,提示脑水肿及脑肿 胀可能。建议结合临床。腰穿外观微黄,压力不高,脑脊液常规生化:潘氏实验阴

TCD简述

TCD简述

Siphon A 100~120 VA & BA 80~100
右侧颈内动脉狭窄
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伴有频谱紊乱、涡流 和杂音。 狭窄前后血管血流改变。 侧支循环开放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未探及确切右侧颈内动脉血流。
左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闭塞前后血管血流速度及频谱改变。 侧支循环的建立。
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 40岁)
临界值(cm/s)
Vs MCA ACA Vm
诊断值(cm/s)
Vs >160 >120 Vm >100 >80
140~160 80~100 100~120 60~80
PCA
80~100
50~70
60~80 50~70
>100
>120 >100
>70
>80 >70
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
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 卢宝全
临床应用
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检

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的检测
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检测 微栓子监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原理
经颅多普勒超声原理:
反射和散射,红细胞直径与超声波波长相比很小,可 以被看作散射体。
正常脑血管的检查和识别
颅外颈部动脉:CCA、ICA、ECA、SubA、 VA-pro、VA-atlas 颅内动脉:MCA、ACA、TICA、PCA、OA、 VA、BA 辅助方法:压颈试验、睁闭眼试验、过度换 气
颅内外主要动脉
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的TCD 诊断
诊断血管狭窄的指标
直接指标:1、血流速度增快,颈部大动脉狭窄时 Vs>120cm/s,颅内动脉狭窄时前循环Vm>120cm/s, 后循环Vm>100cm/s。 2、频谱紊乱,可闻及杂音

微栓子监测研究进展

微栓子监测研究进展

窄患者 ( P< 0 . 0 5 ) ; 经 治 疗 后 微 栓 子 明显 减 少 ; 7 3例
患 者 进 行 随 访 6个 月 , 1 2例 ( 1 6 . 4 ) 缺 血 性脑 血 管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是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的 重 要 危 险
因素 , 多项研 究 表 明微栓 子与 动脉狭 窄密 切相关 。 在 中 国人群 中, 颅 内 动 脉 狭 窄 或 闭 塞 较 颅 外 动 脉 多见 , 最 常见 为大 脑 中动 脉 狭 窄 。高 山等 [ 1 ] 对 栓 子 来 源 进 行 鉴 别 并 对 大 脑 中 动 脉 狭 窄 的患 者 进 行 微 栓 子监 测 , 研究表明, 2 2 的患 者 微栓 子 阳性 , 重 度 狭窄 ( 4 8 ) 患 者 较 轻 中度 狭 窄 患 者 ( 1 5 ) 微 栓 子
出 现 频 率 较 轻 中度 狭 窄 患 者 更 高 , 头 核 磁 出现 多 病 灶 的患 者 微 栓 子 阳 性 率 较 单 一 病 灶 患 者 更 高 。 余 科 等[ 6 ] 对 7 5例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合 并 椎 基 底 动 脉 狭 窄患 者进行 经颅 多 普 勒检 查 及 脑微 栓 子 检 测 , 结
3 微 栓 子 检 测 与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关 系
Ma r k u s等 l 2 ] 对 7 O 狭 窄 以 上 的 无 症 状 颈 动 脉
狭 窄患 者进 行微 栓 子监 测 , 微 栓 子 阳 性 患 者 2年 内
同侧缺 血性 脑 血管病 发生 率 为 7 . 1 3 , 而 微 栓 子 阴
阳性率 高 , 随访 观 察 , 其中 l 2 .2 患 者 再 次 出 现 缺 血 性脑 血 管病 。经 回归分 析后 , MES是 再 发 缺 血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TCD 微栓子监测的方法和临床应用高山栓塞,最初是病理诊断高山心源性主动脉弓源性高山颅外大动脉源性颅内大动脉源性高山通过间接证据,然后推测------TCD 监测微栓子信号,提供相对更直接的栓塞证据查心脏结构和节律查主动脉弓查颈部动脉查颅内动脉高山Spencer MP et al. Stroke.1990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用TCD 监测大脑中动脉栓子1990年,Stroke高山有时压CCA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回病房术中常规监测偶尔偶尔TCD 监测(同侧MCA )恢复室CEA 术中TCD 监测高山第一幅图是移动探头时的伪差100cm/s1s信号最强是在基底部,且与基线相连高山第二幅图是两个典型的气栓能明显区分的栓子频率,像“鸟鸣”一样的声音,出现栓子时增益自动降低了(背景信号很弱)100cm/s1s高山100cm/s100cm/s第三幅图松开CCA 钳夹时的两个气栓在收缩晚期出现流速相对高栓子持续时间短在舒张期出现流速低栓子持续时间长因为栓子强度超过背景血流信号40dB ,栓子信号出现了混叠现象混叠效应(aliasing )混叠效应(aliasing )1s1s高山第四幅图松开CCA 钳夹后持续15秒的气栓松开CCA 钳夹第15秒最后一个气栓高山第五幅图让作者推测以下信号有可能是固体所组成Formed-element embolusSolid embolus后来高山作者根据什么猜测这可能是固体信号呢?第一个猜测可能是固栓信号是手术结束12分钟后在恢复室记录到的叫醒的最初神经功能正常,后逐渐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及失语术后床旁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通畅,但TCD 在同侧MCA 持续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病人被送回手术室,进行二次手术二次术中持续TCD 监测仍然有固体信号,直到再次夹闭CCA 后固体信号消失二次打开CCA 后,在第一次夹闭的CCA 部位发现了撕裂的内膜并有轻微夹层,在该部位粘附着一个大的血小板血栓,病变延伸到颈动脉内膜剥脱的近端例105,无症状LICA 狭窄90%行CEA夹闭CCA 后,LMCA 血流速度从78/25下降至50/23cm/s ,残端压50mmHgCCA 夹闭时间26分钟,未行分流松开CCA 钳夹时仅在 1.5秒内记录到气栓信号高山二次术后,CCA 钳夹松开后,以及此后两天内未再监测到固体栓子术后即刻头颅CT 未发现梗死灶手术48小时后复查头颅CT ,左侧MCA 分布区的颞枕分水岭区梗死,但未累及底节给予了抗凝及康复治疗,5周后出院时仅遗留找词困难,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很明显,这个病人的卒中是因为CCA 形成的血栓反复脱落,成为固体栓子,流过MCA ,并最终进入到它的分布区尽管这个病人术中未行分流,但卒中不可能由低灌注所致,因为夹闭CCA 期间的残端压和同侧MCA 血流速度都提示灌注充分气栓也不大可能是导致卒中的原因,因为松开CCA 钳夹后出现气栓累计持续时间仅2.3秒作者结论性地说:TCD 能够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并解释了卒中发生的原因高山第六幅图让作者更加确定这些信号应该是固体所组成的压了一下CCA放大100cm/sCEA 手术还没开始!高山CEA 手术过程中松开颈外和颈总动脉TCD 在同侧MCA 监测到栓子信号7例病人观察到此现象作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开放ICA 后,MCA 记录到更多栓子Spencer MP et al. Stroke.1990说明气栓可以通过眼动脉反向进入大脑中动脉高山病例190一侧单眼黑蒙症状侧MCA 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在术前一天,在术前即刻同侧ICA 闭塞,眼动脉血流反向切开颈动脉分叉,发现斑块深部有两处溃疡,一处在CCA 末端,另一处在狭窄的ECA 起始。

那么,是不是仅仅气栓可以通过眼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在CCA 分叉处形成的固体栓子不仅能够通过ECA 进入眼动脉导致一过性单眼黑蒙,还能进入到大脑中动脉。

高山有时压CCA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回病房术中常规监测偶尔偶尔分析了91例磁带TCD 监测(同侧MCA )气栓(松开CCA 钳夹)35例(38%)固栓24例(26%)恢复室总体结果TCD 监测了196例TCD 能够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且与卒中发生相关高山这是一项什么类型的临床研究?位于研究等级的最下端常常是进入一个医学新领域时首先进行的研究高山这是发现TCD 能够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的第一个临床研究1990年但这并不是发现TCD 能够监测到栓子信号的第一个研究1986年,就有作者报道19例CEA 术中TCD 监测,放置分流管时17例发现监测到一些高强度信号,作者认为应该是分流带进了微气泡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意义也不大Padayachee TS . Br J Surg.1986动物实验证实微小气泡可以通过脑血管床进入静脉Spencer MP et al. Stroke.1990高山2002年1990年,Stroke但Spencer 在这篇文章中并未对其推测进行验证,即颗粒成分组成的栓子是否确实能被TCD 探测到?推测:TCD 可以监测到固体颗粒成分组成的栓子这在人体做不到2001年我在美国的第25届神经影像学年会上遇见Spencer 。

他听了我的发言,戏称我是“栓子制造者”。

高山超声多普勒检测注入兔子动脉内的栓子1991年,StrokeRussell D . et al. Stroke.1991 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kg ,氟烷麻醉经肾动脉置入一导管至肾动脉与主动脉弓汇合处慢速泵入制作好的栓子进入主动脉弓(直径2.0-2.5cm ,与人体MCA 直径相似)EME-TC2000仪器的2-MHz 探头监测主动脉弓,取样容积15mm ,深度15mm 栓子成分数量原料、重量和大小血栓栓子382h 新鲜血栓,重0.08-6.0mg ,宽0.4-1.8mm 2236h 陈旧血栓,重0.07-3.08mg ,宽0.4-1.5mm 富含血小板栓子14<6h 血小板>99%血栓,重0.22-1.24mg ,宽0.6-1.1mm 粥样物质栓子8<6hCEA 斑块,重0.17-1.34mg ,宽0.5-1.1mm 脂肪栓子30<4h 兔子皮下脂肪,重0.11-3.51,宽0.5-1.5mm空气栓子13体积:0.1-6.0 ul ,直径:0.3-1.1 mm被注入的125个栓子的详细资料高山Russell D . et al. Stroke.1991注入的125个栓子全部都被监测到富含血小板粥样物质新鲜血栓脂肪气体15dB结论:所有这些成分的栓子都能被TCD 监测到高山那么,不同成分组成的栓子在TCD 上有什么不同吗?不同成分组成的栓子在TCD 上都能被监测到换句话说,TCD 是否能鉴别不同成分的栓子?这项研究有以下印象:•栓子强度与体积成正比,越大,强度越强•脂肪和气体栓子的强度大于颗粒成分的栓子高山1993年,StrokeMarkus HS et al. Stroke.1993体外循环注入各种不同成分栓子体外模型用TCD 检查不同成分栓子的特性注入的栓子有:•新鲜血栓20个(人凝血酶加入人的新鲜血液)•富含血小板的聚集物15个(人凝血酶加入人富含血小板血浆)•粥样物质20个(取自人体尸检的主动脉弓,24 h 内)•脂肪20个(取自人体尸检的肠系膜脂肪,24h 内)TCD-2MHz 探头高山Markus HS et al. Stroke.1993栓子直径TCD检测到栓子的强度dB mm结果:各种成分栓子的强度均与尺寸成正比,越大,信号越强结论:监测病人时,因栓子的大小是未知的,也就不能判断其成分高山•描述微栓子信号的参数:–强度–持续时间–方向–声音TCD 微栓子信号几个重要参数的介绍高山微栓子信号的两种表示方式Post-FFT spectrum (快速付里叶转换后频谱)Pre-FFT time domain signal (快速付里叶前时间框)或者称声窗高山声窗内纺锤型信号生成的原理高山•组织的超声衰减?•因此: 直接测量栓子的强度是不可能的•栓子強度(dB)用相对强度增高来表示–栓子強度/背景血流信號強度栓子的强度: 相对強度增高高山栓子强度与什么有关?22dB5dB机械性心瓣膜病ICA 狭窄•同样大小时: (动物试验)–固体栓子较气体和脂肪栓子強度低•材料相同: (体外试验)–栓子大小与強度成正比传统的采用FFT 方法的TCD 仪器无法识别栓子组成成分与大小和组成成分都有关高山是一个真正的栓子还是伪差﹖栓子﹕单方向出現在频谱中栓子伪差伪差﹕双向出現在基线两侧高山微栓子持续时间5 ms11.5 ms栓子持续时间与流经时被监测血管的血流速度有关高山微栓子的“声音”清脆的“鸟鸣”但有时“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两个栓子信号时间窗重叠50%(信号不会丢失)沒有重叠(信号丢失)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图像和声音都出现现在的机器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高山近端通道远端通道双深度探头10mmPre-FFT time domain signal大脑中动脉高山在两深度同时出现两深度间有时间差近端远端用双深度探头区别栓子信号和伪差栓子伪差高山起源于心脏的栓子起源于颈内动脉狭窄处的栓子双深度检测到微栓子信号例子﹕高山做研究时,参照以下两个微栓子的基本诊断标准和微栓子监测标准高山微栓子自动监测软件不同设备有其自身独特的微栓子自动监测软件,都不同如果未来想做栓子监测方面的研究,就要充分了解你所使用仪器自动监测软件的设置,以及其所能提供的参数有些TCD 仪器可能没有微栓子自动监测软件,购买的时候要注意尽管在做研究时微栓子自动监测软件是必须有的,但识别微栓子信号的金标准不是仪器,是经过培训的医生其实,微栓子信号没有那么神秘,常规检查时就可能会看到微栓子信号高山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常规检查时的微栓子信号高山降低增益高山降低增益高山在颅内某一条动脉监测到微栓子信号时,就要思考这个微栓子信号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识别栓子源高山单通道单深度探头(一次只能监测一条血管的一个深度)可能的栓子起源部位:•心脏•主动脉弓•CCA •ICA•Siphon A •MCA不能区分栓子来源,只知道有微栓子信号高山双通道单深度探头(同时监测两侧血管)如果双侧MCA 均检测到---来源于心脏或主动脉弓仅出现在一侧MCA ---MCA 、ICA---不排除主动脉弓、心脏高山单通道双深度探头(同时监测两个深度)两大作用:1.区分伪差和栓子2.帮助识别MCA 狭窄栓子起源起源于狭窄的MCA起源于狭窄MCA 之前高山双通道多深度探头(同时监测两侧血管的两个以上不同深度)高山高山急性缺血性卒中栓子监测CEA 和CAS 围手术期监测颅内外动脉狭窄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脏疾病心脏疾病术中监测血栓前状态(SLE 、PRV )其他:脂肪栓塞Alice King and Hugh S. Markus.Stroke. 2009高山病例•男,74岁•就诊当天早晨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持续2-3分钟•后反复出现答非所问,右侧肢体无力,持续10-15钟•至下午4点共发生5次•急诊查:BP160/90mmHg•有HT 病史,但未服用阿司匹林•急诊头颅CT 正常高山LMCA治疗:短期双抗+长期强化他汀Vs=25cm/s大量MES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栓子,而抗凝药物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