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造型表现》专题讲座感想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小学美术课堂分成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四大块。

由于美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造型·表现”在美术课堂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有这样的说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根据其标准,怎样更好地实施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问题。

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是儿童的天性。

在教学中,由游戏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绘画造型手段,去表现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是唤起他们心中所喜爱的、渴望拥有的、印象深刻的事物的情感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再一次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内心情感需要的外化,也是是一种愉悦的作画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把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去,从教学过程中看来,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1. 游戏内容贴近生活与教学。

以游戏为载体,以初步形象为基础,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教师可尽可能多地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引用他们常看的动画片里面一些题料,可以加强学生的兴趣。

通过游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大胆地自我表现和创造,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美术作品的美感才是游戏结合教学的目的。

2.准备丰富有趣的工具材料,让美术活动游戏化。

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学生既能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要求低年级学生准备纸团让学生压印,准备弹子让学生滚画、准备毛线让学生进行线拖画等。

六年级美术线与造型课后反思

六年级美术线与造型课后反思

六年级美术线与造型课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堂关于线与造型的美术课,感触颇深。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作,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线与造型的关系。

首先,我让学生们观察了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让他们了解线条的种类和特点。

接着,我引导他们想象这些线条和形状能够组成的画面,并尝试用画笔表现出来。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画面。

在课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对于线条和形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此外,我还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应该更加注重美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总的来说,这堂美术课让我收获颇丰。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完善,学生的美术素养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同时,我也期待未来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美术教育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上好《造型_表现》课的一点心得

上好《造型_表现》课的一点心得
另外有的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用数码相机甚至摄像机,现场将学生作业拍下来展示在电视中。这些做法无疑是在对学生作品进行充分肯定,对学生的激励发展会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
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上能够明确到以上教学目标要求与实施教学中的方法策略,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一定能够在教学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同事与学生的肯定。
1、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克服学习障碍。所谓学习障碍,指的是人们对已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
5.充实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
6、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头脑中的创作素材不够丰富,制约了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同时,学生创作活动需要有充分的资源进行支撑,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资源。
作业要求:职初教师(或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举例分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提交作业。
教材教学疑难问题分析
执教年段
初中(√)小学()
执教学科
美术
举例分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上好《造型·表现》课的一点心得
我在聆听了专家《初中美术疑难问题解析》讲座后,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造型·表现”这一领域不好上。“造型·表现”领域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广、分量重的学习领域,可以说,这一领域的学习相对于其它几个领域的学习更有奠基的作用,是学生最常用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之一,当然也是很多人将美术课称为画画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学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锻炼自己的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外貌特征和结构形态,从而能够进行准确的表现。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景物、人物等,让他们用心去观察,认真去感受。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树木、花草、昆虫等,或者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通过实地写生或者图片资料的观察,让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观察之后,就需要通过绘画、造型等手段进行表达。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现。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素描、水彩、粘土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原理和构图规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的作品更加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重点。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观察、表达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创作活动,或者是组织学生进行联想性创作训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绘画和造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审美情感和批判精神。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知识,让他们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造型表现的教学策略体会

造型表现的教学策略体会

2014年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
—造型·表现的教学策略体会
教师:宋智霞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通过观摩学习,我深刻的知道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儿童期的小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并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科学科中。

美术课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情感的学科,也是陶冶艺术情操、锻炼意志、启迪心灵的大课堂,特别是其中“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由于注重与生活、社会联系和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培养等特点使它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

辽宁省沈阳市卢晓丹老师再讲授的四年级《大师画我也画》时,授课开始教师用自画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将自己的正面、侧面不同五官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了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让学生观察体会,紧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的自己自由拼组,体验,在体验之后教师总结,最后一起欣赏毕加索是如何创作的。

每个环节都是经典,每个环节设计的都十分的巧妙,把枯燥的、难以的立体派绘画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感受立体派绘画的创作过程。

听完本课后我认为的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兴
趣、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素质。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面的教学设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造型表现的前提,只有观察到真实的事物形态,才能进行准确的描绘。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界和人-made物品,让他们仔细观察并理解物体的形状、线条、纹理、色彩等元素。

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房屋、花草、动物等的观察与描绘,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细节,学会用准确的线条描绘物体的外形。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造型表现中的灵魂,它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绘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鼓励他们观看各种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绘画,让他们想象一个自己独特的主题或场景,并进行绘画表现,通过自由的发挥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造型表现的核心,它要求学生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独创性的表达。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创作课程,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创作,如绘画、雕塑、拼贴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如利用不同的材料、形式和风格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表现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造型表现能力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进行。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思考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现水平。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造型表
现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促进他们全面
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素描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素描是一种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通过对物体形态、结构和比例的观察和把握,学生能够培养细腻的观察力和准确的绘图技巧。

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实践,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
的造型表现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雕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雕塑是一种三维的造型表现方式,通过塑造和组合材料,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在雕塑教学中,我们可以
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和创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工操作能力。

通过雕塑
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造型表现的技巧和要点,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现能力。

除了上述的方法,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
通过开放性的任务和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创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造型表现能力。

造型课程感悟总结范文

造型课程感悟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完成了这学期的造型课程。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在实践操作中锻炼了自己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在此,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作积累经验。

首先,造型课程使我明白了审美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色彩、构图、比例等基本要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外表的华丽,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其次,造型课程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

在课程实践环节,我们接触到了多种造型手法和技巧,如立体造型、绘画、雕塑等。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我相信,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再次,造型课程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现实。

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种动手能力将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造型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这使我认识到,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关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与他人沟通,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造型课程让我明白了艺术的价值。

艺术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通过艺术创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正能量。

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我会牢记这一信念,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和感染他人。

总之,这学期的造型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为我国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在造型课程中的几点感悟:1. 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关注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培养创新意识,勇于突破自我。

3. 锻炼动手能力,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4. 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淡化“专业”色彩,重视备课与造型之“道”
我始终认为,专业水平体现着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越高,自然对教学越有利。但我们不能把专业素养与水平等同于授课水平,而轻备课!许多老师就片面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造型表现领域更倾向于表现,以自己的专业水平,给“小不点们”上好这样的课,绰绰有余了,甚至于放弃了认真备课的态度。我想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强调的恰恰是要教师有意识的削弱造型领域的专业性特征,使其更加趋向于教育功能和普遍性!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性内容,加上课时设置又少,如果我们不用心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规律,简单地用专业化角度面对造型表现的课堂,无疑是步入了歧途。
浅谈学习讲座《造型表现》领域感想
黄炎洪
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对不同领域在设定分目标中不同的设定,有一定的感想,“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在这一学习领域,课标对于学生在感知造型元素、造型形式原理、造型表现力、培养造型乐趣等方面都做了系统、严谨的界定和要求,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强调学生自由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念。因此我认为,造型表现领域绝不是单纯的“术”课,他是强化了的“术”与“道”的结合体。基于这一点认识,我认为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三、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他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便于我们开展丰富多中学会取舍,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教无定法,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驾驭课堂,我们都不能忽视教育的本体——学生。要让学生们喜欢我们的课堂,能够自由的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念,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造型表现”时间不够了或者没有了,究其原因,我们还是对“术”太不放心,讲不完是绝不会“放手”的。因此,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学会取舍,还学生于本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其创作和表现的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