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组态设计系统使用说明书样本
MCGS工控组态软件实例教程

MCGS工控组态软件实例教程MCGS(Macro Control Graphic Syste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工控组态软件,可用于设计和开发人机界面(HMI)与自动化控制系统。
它提供了直观、易于使用的开发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创建自定义的仪表板和监控界面。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一个MCGS工控组态软件的实例教程,帮助您入门并了解其基本用法。
首先,在您的电脑上安装MCGS软件,并启动它。
在启动界面上,您可以选择创建一个新项目或打开一个现有项目。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从头开始创建一个新项目。
在创建新项目时,您需要选择一个存储位置和一个项目名称。
接下来,您将被带到主界面,在这里您可以开始设计您的人机界面。
第一步是创建一个新的页面。
在主界面的"基本元件"选项卡下,您可以找到各种用于设计界面的元件。
例如,文本框、按钮、图表等。
从中选择一个元件,然后将其拖动到页面上。
接下来,您可以通过双击该元件来设置其属性。
例如,您可以设置文本框的大小、字体、颜色等。
您还可以设置按钮的样式和触发动作。
除了基本元件,MCGS还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和动画元素,以及数据显示和控制元件,如进度条、开关等。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和设置这些元件。
在设计界面时,您还可以使用排列工具和对齐功能来调整元件的位置和布局。
这将确保您的界面整齐、美观。
一旦您完成了界面的设计,您可以通过点击"运行"按钮来查看实际效果。
您也可以在MCGS软件中使用模拟数据来测试您的界面。
除了设计界面,MCGS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您可以通过连接PLC或其他自动化设备来获取实时数据,并在界面上实时显示。
您还可以使用MCGS提供的逻辑控制和算法来处理数据,并进行报警和记录。
当您满意于您的界面设计和功能设置后,您可以将其部署到目标设备上。
MCGS支持多种目标设备,包括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和触摸屏等。
在部署过程中,您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如全屏模式或窗口模式。
系统组态使用手册

AdvanTrol-Pro V2.70系统组态使用手册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声明⏹严禁转载本手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在不经预告和联系的情况下,本手册的内容有可能发生变更,请谅解。
⏹本手册所记载的内容,不排除有误记或遗漏的可能性。
如对本手册内容有疑问,请与我公司联系。
文档标志符定义警告:标示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的信息。
WARNING: Indicates information that a potentially hazardous situation which, if not avoided, could result in serious injury or death.电击危险:标示有可能产生电击危险的信息。
Risk of electrical shock: Indicates information that Potential shock hazard where HAZARDOUS LIVE voltages greater than 30V RMS, 42.4V peak, or 60V DC may be accessible.防止静电:标示防止静电损坏设备的信息。
ESD HAZARD: Indicates information that Danger of a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to which equipment may be sensitive. Observe precautions for handling electrostatic sensitive devices注意:提醒需要特别注意的信息。
ATTENTION: Identifies information that requires special consideration.提示:标记对用户的建议或提示。
TIP:Identifies advice or hints for the user.目录系统组态 (1)1 概述 (1)2 系统组态步骤 (1)3 组态界面介绍 (2)3.1 组态界面启动 (2)3.2 组态界面整体介绍 (2)3.3 组态树的基本操作 (3)3.4 菜单命令 (4)4 系统总体组态操作说明 (6)4.1 主机设置 (6)4.2 全体编译 (11)4.3 备份数据 (14)4.4 组态下载 (15)4.5 组态发布 (17)4.6 控制站信息 (21)4.7 报警限上载 (21)4.8 配置DP组态、DP组态下载、查看控制位号 (23)4.9 组态调试 (24)4.10 下载记录查看 (25)4.11 系统组态结果信息打印 (25)5 系统总体设置 (26)5.1 报警文件设置 (26)5.2 趋势文件设置 (27)5.3 操作记录设置 (28)5.4 报警颜色设置 (28)5.5 用户设置 (30)5.6 区域设置 (31)5.6.1 概述 (31)5.6.2 操作步骤 (31)5.7 策略设置 (34)5.7.1 概述 (34)5.7.2 网络策略的设置 (35)5.7.3 单张策略详细设置 (36)6 控制站组态操作界面说明 (37)6.1 数据转发卡组态 (37)16.3 I/O点组态 (39)6.4 模拟量输入信号点参数设置 (40)6.5 脉冲量输入信号点参数设置 (43)6.6 PAT信号点参数设置 (44)6.7 模拟量输出信号点设置 (45)6.8 开关量输入/输出信号点参数设置(及SOE输入设置) (45)6.9 电量输入信号点参数设置 (46)6.10 I/O点趋势组态 (46)6.11 I/O点报警组态 (47)6.12 I/O点分组分区设置 (51)6.13 I/O点语音报警设置 (51)6.14 自定义1字节变量组态 (52)6.15 自定义2字节变量组态 (54)6.16 自定义4字节变量组态 (55)6.17 自定义8字节变量组态 (56)6.18 自定义回路组态 (57)6.19 常规控制方案组态 (58)6.20 自定义控制方案组态 (60)6.21 折线表定义 (61)6.22 SOE编辑 (64)6.23 位号区域划分 (65)6.24 位号统计信息 (68)7 操作站组态操作界面说明 (68)7.1 操作小组设置 (68)7.2 总貌画面组态 (69)7.3 趋势画面组态 (72)7.4 分组画面组态 (75)7.5 一览画面组态 (76)7.6 流程图组态 (76)7.7 光字牌组态 (79)7.8 报表组态 (82)7.9 自定义键组态 (83)7.10 弹出式流程图组态 (86)7.11 二次计算组态 (86)7.12 语音报警组态 (88)7.13 画面跳转组态 (102)27.15 Web发布 (106)8 资料版本说明 (106)3系统组态1概述系统组态是指对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的软、硬件构成进行配置。
图形组态虚拟控制实验指导书

图形组态控制系统实验软件第一节序言本组态软件采用Windows界面操作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使用简单方便,而且十分实用。
此组态软件包括两套软件——学生机软件和教师机软件。
通过此组态软件可以模拟现场的控制系统进行模拟调试,特别是具有安全性,并且在网络中教师机可查看学生机的组态效果。
第二节软件的使用组态模块说明书是对组态模块测试软件的使用说明,主要对组态模块软件的界面、操作命令的使用方法、软件的主要应用范围,作一详细的讲解说明,并对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操作加以列举、说明和具体分析。
最后结合一个实际的例子对此软件的具体操作进行介绍。
1、2.1运行组态软件教师机软件与学生机软件只是在启动时略有不同,操作方法完全相同。
学生机启动时,提示输入登录教师机的号码,如学号。
如果网络中教师机软件没有运行,则提示“没有找到合适的服务器”,接下来可进入下面的操作主界面。
教师机软件直接进入操作主界面,只是在菜单中多出一项“网络”,用来选择教师机所要查看的已登录的学生机的组态情况。
从程序菜单中打开组态软件执行程序,启动组态软件出现组态软件启动画面。
2、2.1.1认识操作主界面启动画面之后组态软件的主界面就会出现在面前,主界面是Windows标准界面。
3、2.1.2认识菜单栏◆文件菜单主要是一些关于文件的操作,如文件的建立、打开、关闭、保存以及退出应用程序等操作.图 2 文件菜单◆编辑菜单用于对模块、后面板、信号源的操作,如插入、修改、撤消、删除操作。
图3编辑菜单◆视图菜单用于工具栏和参数列表的显示,方便使用过程,便于参数查看。
图4视图菜单◆窗口菜单用于显示趋势曲线窗口和当前组态的名称。
图5窗口菜单◆通讯菜单用于查看网络登录的学生机的组态情况。
◆图6通讯菜单◆帮助菜单用于版本和系统信息。
◆图7帮助菜单4、2.2 认识工具栏一些命令除通过菜单栏可以实现以外,还有一种快捷方式,这就是工具栏。
工具栏和Windows 工具栏格式一样,列出了常用的操作命令。
组态应用操作手册.

组态知识应用操作指导书1硬件组态1.1 创建系统(创建工作平台)方法一:由双击快捷键,进入以下画面。
方法二:由开始/所有应用程序/Triconex/TriStation 1131 进入。
进入以下画面,按File/New Project按钮。
选择你要创建的系统,按OK按钮。
给出文件路径,起文件名,按保存按钮。
1.2项目命名原则:1.2.1 Tristation 1131项目名称文件的命名(project name)---如何建立工程项目文件名(T/C)--(N/T)----(XYZ)---(ABCD)T-----美元合同C-----人民币合同N-----tricon控制系统T------trident控制系统XYZ---表明由本公司工程部和售后服务部亲手做的项目,以主机架为单位。
ABCD---表明合同部每年管理的项目号,A为年,BCD为该年的项目号。
1.2.2 位号命名约定:I/O符号说明:w—未被标定的模拟量输入(DINT)a---定标模拟输入(REAL)v---未被标定的模拟量输出(DINT)y---定标模拟输出(REAL)d---数字量输入(BOOL)c---数字量输出(BOOL)t---温度输入(DINT)p---脉冲输入(REAL)1.2.3 内部信号符号说明:r---内部模拟量(REAL)i---内部模拟量(DINT)e---内部读写模拟量f---内部只读模拟量g---内部读写数字量(Read/Write)k---固定常数(Real/Bool)t---时间常数(TIME)m---报警信号(BOOL)n---连锁记忆位形成1131的数据库。
进入控制面板更换主处理器:双击现有的主处理器,弹出画面如下:按Replace MPs钮,弹出画面如下:选中3008,按OK。
出现画面如下:置换成功。
2.2 组态通讯卡2.2.1 将NCM4329卡件由C1移出,见下图,按Remove按钮。
如:安装在C1S7,则选中此槽位。
cjk-8500系统图形组态使用说明书(v1.20版)

XJ GROUP CORPORATION
CJK-8500 变电站监控系统主站 使用说明书(V1.20 版)
总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系统概述 CJK-8500系列版本安装说明书 CJK-8500系统在线监控使用说明书 CJK-8500系统数据库维护使用说明书 CJK-8500系统图形组态使用说明书 CJK-8500系统报表维护使用说明书 CJK-8500系统电压无功自动控制使用说明书 CJK-8500系统一体化五防使用说明书 CJK-8500系统程序化控制使用说明书 CJK-8500 系统小电流接地选线使用说明书
4.页面常规布置.................................................................................................................................. 14
4.1 主画面 .....................................................................................................................................14 4.2 主接线图 .................................................................................................................................15 4.3 网络结构图.............................................................................................................................15 4.4 电压棒图 .................................................................................................................................16 4.5 光字总图 ................................................................................................................................16 4.6 光字分图 .................................................................................................................................17
组态操作说明

用户授权管理组态操作步骤用户授权管理组态的目的是确定DCS操作和维护管理人员并赋以相应的操作权限。
不同的用户管理对应不同的权限。
如,用户管理:工程师,对应的权限:退出系统、查找位号、PID参数设置、重载组态、报表打印、查看故障诊断信息等等。
在此,将创建一个特权级用户,用户名称为“系统维护”,用户密码为“SUPCONDCS”。
创建步骤如下:1.点击命令[开始/程序/AdvanTrol-Pro/用户权限管理],弹出图1所示对话框。
对话框中的“用户名称”为系统缺省用户名“SUPER_PRIVILEGE_001”。
图1登录对话框2.在“用户密码”中输入缺省密码“SUPER_PASSWORD_001”,点击“确定”,进入到用户授权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
图2用户授权管理界面3.在用户信息窗中,右键点击“用户管理”下的“特权”一栏,出现右键菜单如图3所示。
图3用户列表区内的右键菜单4.在右键菜单中点击“增加”命令,弹出用户设置对话框,如图4所示。
图4用户设置对话框5.在对话框中输入以下信息:用户等级:特权用户名称:系统维护输入密码:SUPCONDCS确认密码:SUPCONDCS点击对话框中的命令按钮“授权设置”,用户设置对话框将改变如图5所示。
图5用户授权设置6.在对话框中点击命令按钮“全增加”,将“所有授权项”下的内容全部添加到“当前用户授权”下,如图6所示。
(也可选中某一授权项,通过“增加”按钮授权给当前用户)图6授权结果7.点击“确定”退出用户设置对话框,返回到用户授权管理界面。
在用户信息窗的特权用户下新增了一名“系统维护”用户,如图7所示。
图7用户添加结果8.点击“保存”按钮,将新的用户设置保存到系统中。
9.可重复以上过程设置其它级别的用户,然后退出用户授权管理界面。
系统总体结构组态操作步骤系统总体结构组态是整个系统组态过程中最先做的工作,其目的是确定构成控制系统的网络节点数,即控制站和操作站节点的数量。
浙大图形化组态说明书

2-
图形化制作软件
概述
到所要查找的位置。可在当前程序段或当前整个工程中逐个替换或全部替换所 选择的变量、常数、位号、模块; i) 提供图形缩放察看功能; j) 位号和变量不用关心具体物理内存; k) 在每个编辑器中可以使用系统已定义的基本功能模块(EFB)和用户自己定义 的功能模块(DFB);极大的提高了程序的重用性,减少编程工作量; l) 用户可以用 EFB 和 DFB 再组成新的 DFB;方便二次开发; m) 可以使用工程的导入导出功能重用功能模块; n) 用户可通过数据类型编辑器生成自定义的数据类型; o) 功能块编辑器(FBD)、梯形图编辑器(LD)、顺控图编辑器(SFC)、ST 语言编 辑器集成在一起,可相互嵌套调用,具有强大的功能扩展性; p) 具有在线调试功能; q) 具有在线帮助功能;
在区段内 EFB 或 DFB 的执行次序是由区段中间的数据流来决定的。在 FBD 区段内 输入只连接变量、位号或常数、;LD 区段输入只连接变量、位号、常数或左汇流条;SFC 区段中的起始步,都被称为区段的起始模块。区段内有多个起始模块时,在图形区域中 显示位置最上的模块称为启动模块。区段的执行就从启动模块开始,按数据流要求逐步 进行。
在段落管理对话框中按导入按钮可以从文件中导入段落到工程。
2-4
图形化组态制作软件
工程管理
图 2.3-7 段落导入
当在 段落管理 对话框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段落导出时,用户要指定导出段落存放的 文件名。图形编程软件先检查所有的段落,如段落中包含未被选择的 DFB,则图形编程 软件自动追加这些 DFB 段落。然后检查所有段落中包含的变量的数据类型,若发现其 中的数据类型是由自定义数据类型派生而来,图形编程软件将自动追加这些自定义数据 类型。导入时,选择已生成的导出文件,工程中将添加所包含的数据类型、段落。当导 入时,发现段落名冲突,将提示用户是替换或保留或用新名导入。
XCU图形组态软件使用说明书范文OnXDC20版

XCU图形组态软件使用说明书范文OnXDC20版某CU图形组态软件说明书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9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 ...11.某CU软件概述............................................................. .............................................................12.某CU软件层次结构............................................................. .....................................................1第二章功能块图形组态............................................................. ..............................................31.遵循的标准............................................................. ............................................................... .32.某CU离线组态和在线组态............................................................. .........................................33.组态页............................................................. ............................................................... .........34.某CU控制策略组态............................................................. .. (4)4.1启动组态软件............................................................. ...............................................44.2打开组态工程............................................................. ...............................................44.3连接某CU、在线组态和对某CU操作............................................................. .......64.4页的增加、删除和页属性编辑............................................................. ...................84.5页编辑............................................................. ...........................................................84.6功能块的增加、删除和参数修改............................................................. ...............94.7取消和重复............................................................. .................................................114.8功能块输入输出间的连接............................................................. .........................114.9功能块和连线的选中与编辑............................................................. .....................114.10在线修改和调试............................................................. .......................................124.11查找功能............................................................. ...................................................134.12其它实用工具............................................................. ...........................................135.数据的类型............................................................. ............................................................146.属性的三个参数说明.........................................................................................................147.报警优先级............................................................. ............................................................148.某CU组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警告............................................................. .....................148.1某CU管理操作............................................................. ............................................148.2某CU组态............................................................. ....................................................158.3某CU 运行维护............................................................. .. (15)第三章算法功能模块............................................................. (16)1.1.加(SUM).......................................................... .............................................211.2.乘(MULT)......................................................... ............................................221.3.除(DIV).......................................................... ...............................................231.4.开方(SQRT)......................................................... .........................................241.5.绝对值(ABS).......................................................... ......................................251.6.五次多项式(POLYN)........................................................ ...........................261.7.多数运算(SUM8)......................................................... .. (27)I1.8.查表(F(某))........................................................ .............................................291.9.指数/对数/模(P/L/N)........................................................ ............................311.10.三角函数(TRIGON)....................................................... ..............................331.11.热力计算(STMTB)........................................................ ...............................341.12.高低限(HLLMT)........................................................ ..................................361.13.限速率(RTLMT)........................................................ ...................................381.14.超前滞后(LEADLAG)...................................................... .............................411.15.纯滞后(DELAY)........................................................ .....................................431.16.微分(DIFF)......................................................... ..........................................461.17.数字滤波(FILTER)....................................................... ................................481.18.N次平均(AVER)......................................................... .................................491.19.模拟量选择(A某SEL)........................................................... ........................511.20.模拟量统计(A某STA)........................................................... ........................522.1.与(AND).......................................................... .............................................552.2.四输入与(AND4)......................................................... ................................562.3.或(OR)........................................................... ...............................................582.4.四输入或(OR4).......................................................... ...................................602.5.非(NOT).......................................................... ..............................................622.6.异或(某OR)............................................................ ........................................632.7.八输入或(QOR8)......................................................... .................................652.8.RS触发器(RSFLP)........................................................ ..............................672.9.D型触发器(DFLP)......................................................... .............................692.10.定时器(TIMER)........................................................ ....................................702.11.计数器(CNT).......................................................... ......................................732.12.方波(PULSE)........................................................ ........................................752.13.首出(FSTOUT)....................................................... ......................................772.14.按位计算(BITCAL)....................................................... ...............................792.15.比较器(CMP).......................................................... ......................................822.16.高低报警(HLALM)........................................................ ..............................842.17.速率报警(RTALM)........................................................ ...............................875.18.慢信号保护模块(SLWPRT)....................................................... ..................892.19.开关量选择(D某SEL)........................................................... ........................912.20.状态统计(D某STA).......................................................................................933.1.二选一(TWOSEL)....................................................... .................................963.2.三选一(THRSEL)....................................................... ..................................993.3.偏差计算(DEV).......................................................... ................................1023.4.比例积分(PID).......................................................... ..................................1053.5.比例积分2(EPID)....................................................... ..........................1073.6.二路平衡(BAL2)......................................................... ...............................1103.7.八输平衡(BAL8)......................................................... ...............................1133.9.伺服模块(SERVO)........................................................ ...............................1163.10.模糊控制(FUZZY)........................................................ .............................1183.11.模拟量设定(KBML)......................................................... ..........................1213.12.开关量设定(D/MA)......................................................... (123)IIIII某CU图形组态软件使用说明书第一章总概述1.某CU软件概述某CU即为新华控制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态软件设计系统说明
一、配置运行环境
1.1安装tomcat服务器及axis插件
首先需要安装Tomcat服务器(作为web容器, 主要是解析和运行jsp), 在安装Tomcat之前, 先要确定主机上是否有java环境, 如果没有则应该先安装jdk( 这个能够直接在网上下载到) , 根据安装提示安装完Tomcat之后, 要确认是否安装成功, 即启动Tomcat, 然后在网页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8080( 注意这里的8080是在安装过程中所选择的端口号)如果出现Tomcat主页, 则说明安装成功。
在网上下载个axis插件axis.war 文件, 放在Tomcat安装路径的webapps子文件下, 重启Tomcat, 同时将服务文件iPowerGraph.aar文件复制到webapps/axis2/WEB-INF/services下。
将整个工程iPowerGraph文件拷到webapps子文件下。
新建一个环境变量, 变量名: CATALINA_HOME
变量值: D:\Program Files\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Tomcat 6.0\webapps( 即电脑上安装Tomcat的路径)
改完环境变量后重启电脑, 将iPowerGraph文件拷到Tomcat安装路径下的webapps子文件下, 同时将服务文件iPowerGraph.aar文件复制到webapps/axis2/WEB-INF/services下, 重启Tomcat即可。
1.2安装火狐浏览器( 4.0以下版本)
由于当前各种浏览器对svg矢量图的各种属性支持程度不一致, 在综合考虑之后, 最终选择火狐浏览器作为运行平台。
当前实际应用的版本是火狐
3.6.23, 同时firefox浏览器有个插件firebug, 能够对js脚本进行调试。
1.3运行图形组态软件设计系统
在火狐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8080/iPowerGraph, (其中8080是在安装Tomcat过程中所选择的端口号), 即可进入图形组态软件设计系统的主页面, 即工程列表页面。
二、组态软件设计系统的功能介绍
整个组态软件设计系统分为工程管理, 数据库管理, 设备管理, 窗口管理和模型组件五部分。
2.1工程管理页面
显示当前用户的工程列表, 能够新建, 修改, 删除工程。
选中工程,在页面左侧能够查看当前工程下的窗口列表和控件列表, 在工程属性一栏能够修改工程的名称和描述。
如下图所示:
左侧控件列表中有些控件属于系统公共控件, 不能删除, 其它的能够删除, 窗口列表中可实时部署窗口页面, 也可删除该窗口。
新建工程操作: 点击”添加”按钮, 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其中路径一栏指的是新建的该工程存储路径(相对路径), 手动指定, 路径指的是相对于tomcat安装路径下webapps文件夹下的路径, 添加工程该过程需耗费一定时间, 后台在复制模板工程文件到指定的路径, 故需要等待几秒时间完成工程的创立, 添加工程需填写该工程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和密码用于该工程运行系统的登录使用。
删除工程操作: 选中工程名, 点击”删除”按钮, 在弹出的提问下点击确定就将所创立的工程文件删除。
2.2数据库管理页面
点击最上面”数据库管理”导航项, 跳转到数据库管理页面, 该页面主要是完成数据库的组点管理。
如下图所示:
一个组对应着多个点。
能够添加数据库组, 修改组信息(可修改组名和组描述信息, 组ID不可更改), 删除组(会同时删除改组下的所有点)。
修改组弹出框如下:
点击”点管理”按钮, 进入点管理页面如下图所示:
在点管理页面列出了当前数据库组中的所有点, 分页显示, 每页15条记录, 在上图中输入要跳转到的页数, 按回车即可。
点管理页面可完成点的添加, 修改, 和删除, 点的添加流程如下所示:
需要填写的项有如下这些:
基本: 点名, 点来源, 点类型
告警: 量程上限, 量程下限, 告警上上限, 告警上限, 告警下限, 告警下下限
采集与归档: 采集频率, 压缩精度
数据连接: 设备
修改点页面如下:
能够修改的项有如下这些: 点名, 点类型, 量程上限, 量程下限, 告警上上限, 告警上限, 告警下限, 告警下下限, 点频率。
2.3设备管理
2.3.1设备配置
设备配置页面完成采集器的管理, 主要完成采集器的添加, 修改, 删除。
采集器添加: 采集器添加有三步, 点击”添加设备”, 进入设备配置第一步:
选择驱动类型, 填写设备名, 设备描述, 更新周期, 超时时间。
其中通信方式不用填, 它会跟着不同驱动类型相应变化。
点击”下一步”, 进入设备配置第二步, 根据驱动类型选择的不同, 跳转到不同的第二步页面,
若通信方式为”串口”, 跳转到串口配置第二步:
只要选择串口即可跳转到第三步。
若通信方式为”TCP”, 跳转到TCP设备配置第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