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液压系统是现代工业中最常用的力传递方式之一,其作用在于将液压介质通过各类液压元件将动力传递并执行各种工作。
但是,液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其正常工作。
本文将介绍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一、液压系统漏油液压系统漏油是比较常见的故障。
液压系统漏油会导致液压系统内压力下降,影响其正常工作。
漏油的位置可能在管路、密封件、阀体、油缸、油泵等部位。
诊断方法1、检查管路:液压系统漏油的位置较为常见的是管路部分,可逐组件检查管路胶垫、密封副、卡箍、螺母等是否松动,螺纹是否磨损是否捻曲变形,是否损坏等。
2、检查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也是液压系统漏油的常见部件,可先检查润滑油缸,再检查方向调节油缸,检查这两个部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然后,用一把手摇泵,将泵的输出压力时齿轮泵胶垫分别分离,然后观察液压油缸内部是否有液压油泄露的状况。
3、检查阀体:若对系统进行检查后漏油的表现仍未消失,那么可以再检查阀体是否出现了漏油的情况。
此时需将阀体进行近距离检查,以确定它是否有问题。
二、油液出现异物油液中浑浊、沉淀,或出现金属屑、沙粒等异物,对系统的性能损害较大。
诊断方法1、充油:首先应检查系统是否充油不足,缺油会导致系统工作不稳定。
2、排污:排污是比较常见的液压系统故障解决方法。
在排污时,油液会通过排污口排出,因此排污口有时能够充分显示液压系统内部的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应格外注意。
3、检查油泵:油泵是液压系统中需要进行检查的关键部件,它通过吸取油液、加压等工作,为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丰富的动力,因此它需要先检查油泵是否能够正常运转,并观察是否含有异物。
三、油温过高油温过高是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之一。
油温过高可能是由液压元件故障引起的,如失配的油缸、不易生气的油管等。
诊断方法1、检查液压系统的方式和设计是否合理:观察油泵、液压管路、油缸、阀门等是否存在故障或已经失效,同时检查油温计观测器的状况。
液压设备故障有哪些诊断方法?

液压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直观检查法、对比替换法、逻辑分析法、仪器专项检测法、状态监測法等。
(1)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査法又称初步诊断法,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一种最为简易且方便易行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看、听、摸、闻、阅、问"六字口诀进行。
直观检査法既可在液压设备工作状态下进行,又可在其不工作状态下进行。
①看观察液压系统工作的实际情况。
一看速度,指执行元件运动速度有无变化和异常现象。
二看压力,指液压系统中各压力监測点的压力大小以及变化情况。
三看油液是否清洁、变质,表面是否有泡沫,液位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液压油的黏度是否合适。
四看泄漏,指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
五看振动,指液压执行元件在工作时有无跳动现象。
六看产品,根据液压设备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判断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稳定性等。
②听用听觉判断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一听噪声,听液压泵和液压系统工作时的噪声是否过大及噪声的特征,溢流阀、顺序阀等压力控制元件是否有尖叫声。
二听冲击声,指工作台液压缸换向时冲击声是否过大,活塞是否有撞击缸底的声音,换向阀换向时是否有撞击端盖的现象。
三听汽蚀和困油的异常声,检查液压泵是否吸进空气,及是否有严重困油现象。
四听敲打声,指液压泵运转时是否有因损坏引起的敲打声。
③摸用手触摸允许摸的运动部件,了解其工作状态。
一摸温升,用手摸液压泵、油箱和阀类元件外壳表面,若接触两秒钟感到烫手,就应检査温升过高的原因。
二摸振动,用手摸运动部件和管路的振动情况,若有高频振动应检査产生的原因。
三摸爬行,当工作台在轻载低速运动时,用手摸有无爬行现象。
四摸松紧程度,用手触摸挡铁、微动开关和紧固螺钉等的松紧程度。
④闻用嗅觉器官辨别油液是否发臭变质,橡胶件是否因过热发出特殊气味等。
⑤阅查阅有关故障分析和修理记录、日检和定检卡及交接班记录和维修保养情况记录。
⑥问访问设备操作者,了解设备平时运行状况。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液压系统是工程设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常常用于提供大功率的传动和控制。
但是由于液压系统的复杂性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
本文将介绍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
1.压力不足或无压力故障原因可能是液压泵失效、泵吸入空气、油箱液面过低等。
解决方法可以是检查液压泵的工作状态,检查泵入口是否有空气,检查油箱液面。
2.压力过高或超压故障原因可能是过载阀调节不当、过载阀损坏、压力调节阀失效等。
解决方法可以是调整过载阀的设置值、更换过载阀、检查压力调节阀。
3.泄漏泄漏是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之一,可能是密封件老化、螺纹松动、管路磨损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更换密封件、紧固螺纹、更换磨损的管路。
4.油温过高或过低油温过高可能是由于油液粘度过高、油液冷却器失效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更换合适的液压油、检查冷却器的工作状态。
油温过低可能是由于油液粘度过低、冷却器冷却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更换合适的液压油、检查冷却器的工作状态。
5.油液污染油液污染可能是由于油箱没有过滤装置、油液中杂质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安装合适的过滤装置、定期更换油液。
6.阀门卡死阀门卡死可能是由于阀芯与阀套间配合间隙过大、阀芯表面磨损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更换阀芯、研磨阀芯表面。
7.液压缸无法伸缩液压缸无法伸缩可能是由于缸内部部件损坏、密封件老化、液压系统压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更换缸内部部件、更换密封件、检查液压系统压力。
8.油液乳化油液乳化可能是由于油液中含水过多、机械零件摩擦产生热量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法可以是更换干燥的液压油、检查液压系统的冷却状态。
以上是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消除方法的简要介绍,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需要从系统整体入手,综合分析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液压系统,保持系统的清洁和正常工作状态,可以预防故障的发生。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液压系统是工程机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常见于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设备中。
由于液压系统具有传动力大、灵活性好、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常见的故障问题。
本文将介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希望能对有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液压系统压力不稳定或无法建立压力不稳定或无法建立的故障可能有多个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 液压泵故障:液压泵无法提供足够的流量或压力。
可能原因有泵中异物、泵内部密封件损坏、泵内部磨损、泵的齿轮间隙不合适等。
解决方法是清洗泵内异物、更换密封件、修复或更换泵的齿轮。
2. 液压阀故障:液压阀内部存在堵塞、卡阀、密封件老化等情况。
解决方法是清洗阀内异物、修复或更换卡阀、更换密封件。
3. 液压系统漏油:液压系统存在泄漏导致无法建压。
可能原因有管路接头松动、密封件老化、管路破损等。
解决方法是紧固松动的接头、更换密封件、修复或更换破损的管路。
4. 油箱液位不足:液压系统油位低导致无法建压。
解决方法是加注足够的液压油。
5. 油液粘度不合适:油液粘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是更换适合的液压油。
二、液压缸行程不稳定或无法正常工作液压缸行程不稳定或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 液压缸密封件老化破损:液压缸密封件破损会导致泄漏,从而使液压缸无法保持稳定的运动。
解决方法是更换密封件。
2. 液压缸活塞杆磨损:液压缸活塞杆磨损会导致泄漏,从而使液压缸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是修复或更换活塞杆。
3. 液压缸活塞杆与缸体之间存在摩擦:液压缸活塞杆与缸体之间的摩擦增大会导致行程不稳定。
解决方法是修复或更换活塞杆。
4. 液压缸内部油液污染:液压缸内部油液污染会导致密封件磨损,从而使液压缸无法保持稳定的运动。
解决方法是清洗液压缸内部、更换密封件。
5. 液压缸杆端外力干扰:液压缸杆端受到外力干扰会导致行程不稳定。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了解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只有对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液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液压泵、液压阀、缸和管路等。
第二步:分析故障现象。
当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先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的具体表现,例如是液压系统工作缓慢、压力不稳定、泄漏等。
第三步:检查液压系统的油路和管路。
液压系统可能会因为管路连接不良、管路堵塞、油路中有混入杂质等问题而出现故障。
需要检查液压系统的油箱、滤芯、油泵、液压阀等部分,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四步:检查液压泵。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核心部件,如果液压泵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整个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需要检查液压泵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密封件、油封等部分,确定其是否正常工作。
第五步:检查液压阀。
液压阀是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关键部件,如果液压阀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液压系统压力不稳定、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
需要检查液压阀的插装形式、阀芯、密封圈等部分,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六步:检查液压缸。
液压缸是液压系统输出力或运动的执行器,如果液压缸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液压系统无法正常输出力或运动。
需要检查液压缸的活塞和活塞杆、密封圈、密封垫等部分,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七步:排除故障并维修。
在诊断出液压系统故障的具体原因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维修措施。
可能需要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修复漏油的管路、清洗污染的油路等。
维修液压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第一:在进行液压系统的维修时,要注意使用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止受伤。
2. 细心观察:在拆解液压系统时,要仔细观察每个零件的磨损程度和损坏情况,以便及时更换。
3. 保持清洁:液压系统内部对油品的洁净度要求较高,因此在维修时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并使用洁净的工具和材料。
4. 注意维修记录:在进行液压系统的维修时,要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方法和更换的零部件等,以备后续查阅。
种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原因 表现及消除方法

5种液压泵站常见故障及液压老师傅的实战解决方法液压系统故障一、之压力不正常液压系统压力不正常主要表现为工作压力建立不起来、升不到调定值或压力过高,其原因往往与发动机、泵和阀等许多部分有关。
在检修中,按照发动机、泵和阀等部分的功能,依顺序隔离出一个回路或一个元件分别诊断、排除,最后找出故障的真正原因并排除。
1.表现:没有压力,压力指数为0故障原因1.液压泵吸不进油液情况a.液压油不足消除办法:加液压油至液位计的标定高度。
(一般油面高度为油箱的0.8倍)。
情况b.滤油器堵塞、液流通道太小和油液粘度过高,以致吸不上油。
消除办法:清洗或更换滤油器,或更换液压油。
故障原因2:溢流阀阀芯卡死或溢流阀损坏,油液全部从溢流阀溢回油箱。
消除方法:溢流阀清洗或更换故障原因3.液压泵装配不当、泵不工作、液压泵损坏消除方法:重新装配、修理或更换液压泵故障原因4.泵的定向控制装置位置错误消除方法:检查控制装置线路故障原因5.泵的驱动装置扭断消除方法:更换、调整联轴器2.表现:压力不足故障原因1.溢流阀旁通阀损坏溢流阀密封件损坏,主阀芯及锥阀芯磨损过大,造成内、外泄漏严重,压力不稳定、忽高忽低。
消除方法:更换溢流阀的密封件或阀芯故障原因2.减压阀或溢流阀设定值过低消除方法:重新设定故障原因3.集成通道块设计有误消除方法:重新设计故障原因4.减压阀损坏减压阀出油口压力由于以下原因不能上升到额定压力值:①调压弹簧永久性变形,压缩行程不够。
应在弹簧底座加调整垫片,如仍无改善则更换;②锥阀磨损过大,清洗锥阀,更换损坏件。
MBRV减压阀的安装顺序:7通过旋紧与6固定,5垫片,衔接弹簧4与6;阀芯2放置于3中心孔位置,1通过旋紧与3底部固定。
更换掉相应损坏的部件并安装完整。
故障原因5.泵、马达或缸损坏、內泄大消除方法:修理或直接更换故障原因6.泵转速过低检查电动机及控制,电动机功率不足或转速达不到规定要求。
消除方法:检查电压,校核电动机性能。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步骤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步骤液压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动力传输系统,在各种工业和机械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液压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控制和传输机制,因此故障诊断对于液压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
一、故障诊断前的准备在进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机器或设备的液压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
其次,需要观察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压力表、流量计、阀门和泵等,以确定是否出现异常。
最后,需要检查系统的液位和液压油的颜色、质量和温度等参数。
二、故障诊断的步骤1. 确认问题在进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时,首先需要确认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例如,液压系统的压力不足或流量不足,或者系统中存在泄漏等问题。
2. 分析原因如果确定存在故障,需要对系统进行分析,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液压系统的故障原因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泵、阀门、管路和油液等。
3. 检查元件在确定故障原因后,需要对液压系统的各个元件进行检查,以确定具体的问题。
例如,如果是泵的问题,则需要检查泵的吸入、排出口和密封部分;如果是阀门问题,则需要检查阀门的开关状态和密封部分;如果是管路问题,则需要检查管路的连接和泄漏状况等。
4. 修复问题在确定了故障原因后,需要对问题进行修复。
这可能需要更换损坏的元件、修复泄漏、更换液压油等。
在更换或调整液压系统元件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手册和操作规程。
5. 测试系统在修复故障后,需要对液压系统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例如,需要测试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温度等参数,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总之,液压系统故障诊断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在进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时,应注意安全操作和规范操作,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液压系统大部分故障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一般总有一些预兆。
如噪声、振动、冲击、爬行、污染、气穴和泄漏等。
如及时发现并加以适当控制与排除,系统故障就可以消除或相对减少。
一、振动和噪声(一)液压元件的合理选择(二)液压泵吸油管路的气穴现象排除方法:(1)增加吸油管道直径,减少或避免吸油管路的弯曲,以降低吸油速度,减少管路阻力损失。
(2)选用适当地吸油过滤器,并且要经常检查清洗,避免堵塞。
(3)液压泵的吸入高度要尽量小。
自吸性能差的液压泵应由低压辅助泵供油。
(4)避免油粘度过高而产生吸油不足现象。
(5)使用正确的配管方法。
(三)液压泵的吸空现象液压泵吸空主要是指泵吸进的油中混入空气,这种现象不仅容易引起气蚀,增加噪声,而且还影响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使工作油液变质,所以是液压系统不允许存在的现象。
主要原因:油箱设计和油管安排不合理,油箱中的油液不足:吸油管浸入油箱太浅:液压泵吸油位置太高:油液粘度太大:液压泵的吸油口通流面积过小,造成吸油不畅:滤油器表面被污物阻塞:管道泄漏或回油管没有浸入油箱而造成大量空气进入油液中。
排除方法:(1)液压泵吸油管路联接处严格密封,防止进入空气。
(2)合理设计油箱,回油管要以45度的斜切口面朝箱壁并靠近箱壁插入油中。
流速不应应太高,防止回油冲入油箱时搅动液面而混入空气。
油箱中要设置隔板。
使油中气泡上浮后不会进入吸油管附近。
(3)油箱中油液要加到油标线所示的高度吸油管一定要浸入油箱的2/3深度处,液压泵的吸油口至液面的距离尽可能短,以减少吸油阻力。
若油液粘度太高要更换低的油液。
滤油器堵塞要及时清除污物。
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过量的空气浸入。
(4)采用消泡性好的工作油液,或在油内加入消泡剂。
(四)、液压泵的噪声与控制从液压泵的结构设计上下功夫。
(五)、排油管路和机械系统的振动避免措施:(1)用软管连接泵与阀、管路。
(2)配置排油管时防止共振与驻波现象发生。
(3)配管的支撑应设在坚固定台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液压设备故障有哪些诊断方法?液压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直观检查法、对比替换法、逻辑分析法、仪器专项检测法、状态监测法等。
(1)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又称初步诊断法,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一种最为简易且方便易行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看、听、摸、闻、阅、问”六字口决进行。
直观检查法既可在液压设备工作状态下进行,又可在其不工作状态下进行。
<1>看观察液压系统工作的实际情况。
一看速度,指执行元件运动速度有无变化和异常现象。
二看压力,指液压系统中各压力监测点的压力大小以及变化情况。
三看油液是否清洁、变质、表面是否有泡沫,液位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液压油的黏度是否合适。
四看泄漏,指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
五看振动,指液压执行元件在工作时有无跳动现象。
六看产品,根据液压设备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判断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稳定性等。
<2>听用听觉判断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一听噪声,听液压泵和液压系统工作时的噪声是否过大及噪声的特征,溢流阀、顺序阀等压力控制元件是否有尖叫声。
二听冲击声,指工作台液压缸换向时冲击声是否过大,活塞是否有撞击缸底的声音,换向阀换向时是否有撞击端盖的现象。
三听汽蚀和困油的异常声,检查液压泵是否吸进空气,及是否有严重困油现象。
四听敲打声,指液压泵运转时是否有因损坏引起的敲打声。
<3>摸用手触摸允许摸的运动部件,了解其工作状态。
一摸温升,用手摸液压泵、油箱和阀类元件外壳表面,若接触两秒感到烫手,就应检查温升过高的原因。
二摸振动,用手摸运动部件和管路的振动情况,若有高频振动应检查产生的原因。
三摸爬行,当工作台在轻载低速运动时,用手摸有无爬行现象。
四摸松紧程度,用手触摸挡铁、微动开关和紧固螺钉等的松紧程度。
<4>闻用嗅觉器官辨别油液是否发臭变质,橡胶件是否因为过热发出特殊气味等。
<5>阅查阅在关故障分析和修理记录、日检和定检卡及交接班记录和维修保养情况记录。
<6>问访问设备操作者,了解设备平时运行状况。
一问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液压泵有无异常现象。
二问液压油更换时间,滤网是否清洁。
三问发生事故前压力或速度调节阀是否调节过,有哪些不正常现象。
四问发生事故前是否更换过密封件或液压件。
五问发生事故前后液压系统出现过哪些不正常现象。
六问过去经常出现哪些故障,是怎样排除的。
由于每个人的感觉、判断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差异,判断结果肯定会有差异,但是经过反复实践,故障原因是特定的,终究会被确认并予以排除,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方法对于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显得更加有效。
(2)对比替换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在缺乏测试仪器的场合检查液压系统故障,并且经常结合替换法进行。
对比替换方法有如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用两台型号、性能参数相同的机械进行对比试验,从中查找故障。
试验过程中可对机械的可疑元件进行替换,再开机试验,如性能变好,则故障所在即知。
否则,可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或其他方法检查其余部件。
另一种情况是对于具有相同功能回路的液压系统,采用对比替换法,这样做更为方便,而且,现在许多系统的连接采用高压软管连接,为替换法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
遇到可疑元件时,要更换另一回路的完好元件时,不需拆卸元件,只要更换相应的软管接头即可。
(3)逻辑分析法对于复杂的液压系统故障,常采用逻辑分析法,即根据故障产生的现象,采取逻辑分析与推理的方法。
采用逻辑分析法诊断液压系统故障通常有两个出发点:一是从主机出发,主机故障也就是指液压系统执行机构工作不正常;二是从系统本身故障出发,有时系统故障在短时间内并不影响主机,如油温变化、噪声增大等。
逻辑分析法只是定性分析,若将逻辑分析法与专用检测仪器的测试相结合,就可显著地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
(4)仪器专项检测法有些重要的液压设备必须进行定量专项检测,即检测故障发生的根源性参数,为故障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国内外有许多专用的便携式故障检测仪,测量流量、压力、温度,并能测量泵和马达的转速等。
<1>压力检测液压系统各部位的压力值,分析其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2>流量检测液压系统各位置的油液流量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温升检测液压泵、执行机构、油箱的温度值,分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4>噪声检测异常噪声值,并进行分析,找出噪声源。
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有故障嫌疑的液压件要在试验台上按出厂试验标准进行检测,元件检测要先易后难,不能轻易把重要元件从系统中拆下,甚至盲目解体检查。
(5)状态监测法很多液压设备本身配有重要参数的检测仪表,或系统中预留了测量接口,不用拆下元件就能观察或从接口检测出元件的性能参数,为初步诊断提供定量依据。
如在液压系统的有关部位和各执行机构中装设压力、流量、位置、速度、液位、温度、过滤阻塞报警等各种监测传感器,某个部位发生异常时,监测仪器均可及时测出技术参数状况,并可在控制屏幕上自动显示,以便于分析研究、调整参数、诊断故障并予以排除。
状态监测技术可为液压设备的预知故障维修提供各种信息和参数,能对仅靠人的感觉器官无法解决的疑难故障进行正确诊断。
状态监测法一般适用于下列几种液压设备:<1>发生故障后对整个生产影响较大的液压设备和自动线;<2>必须确保其安全性能的液压设备和控制系统;<3>价格昂贵的精密、大型、稀有、关键的液压系统;<4>故障停机修理费用过高或修理时间过长、损失过大的液压设备和液压控制。
2.1.2液压系统故障如何分析?液压系统在工作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制造、使用以及液压油污染等方面存在故障根源;其次便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自然磨损、老化、变质而引起的故障。
在分析液压系统的故障原因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设计原因液压系统产生故障,一般应首先分析液压系统设计上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问题。
设计的合理性是关系统到液压系统使用性能的根本问题,这在引进设备的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过程中表现得相当突出。
其原因与国外的生产组织方式有关,国外的制造商,大多数采用互相协作的方式,这就难免出现所设计的液压系统不完全符合设备的使用场合以及要求的情况。
如从德国引进的某水泥生产线的核心设备——立磨液压机的故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立磨液压机的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轧辊位移量很小,主要工作在保压状态,所以系统在保压过程中必须使液压泵处于卸荷状态,才能减少系统的发热量,保证液压油的黏度不至于变化太大,从而保证水泥的生产能力。
引进设备的液压系统设计上采用了常用的溢流阀带载卸荷方式,显然属于不合理造成的。
设计液压系统时,不公要考虑液压回路能否完成主机的动作要求,还要注意液压元件的布局,特别注意叠加阀设计使用过程中的元件排放位置,例如在由三位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组成的回路中,或者选用外控方式,或者采用带预压单向阀的内控方式,其目的均为确保液控阀的正常换向。
其次要注意油箱设计的合理性、管路布局的合量性等因素。
对于使用环境较为恶劣的场合,要注意液压元件外露部分的保护。
例如在冶金行业使用的液压缸的活塞杆常裸露在外,被大气中污物包围。
活塞杆在伸出缩回的往复运动中,不仅受到磨粒的磨损与大气中腐蚀性气体的锈蚀,而且还有可能从活塞杆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中进入污物污染油液,进一步加速了液压缸组件的磨损。
如在结构设计中在活塞杆上加装防护套,使其外露部分由套保护起来,则可减少或避免上述危害。
有的设计人员为了省事,在油箱图纸的技术要求中提出“油箱内外表面喷绿凶垂纹漆”,这样制造商自然就不会对油箱内表面进行酸磷化处理,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油箱内表面油漆的脱落,就会堵塞液压泵的吸油过滤器,造成液压泵吸空式压力升不高的故障。
(2)一般情况下,经过正规生产企业装配、调试出厂后的液压设备,其综合的技术性能是合格的。
但在设备维修、需要更换一些新的液压元件时,由于用户采用了劣质液压元件,反而在新元件取代旧元件之后系统出现了故障。
因此对元件的制造问题也应认真对待,不容忽视。
否则也有可能给液压系统带来预想不到的故障。
例如,某造纸机械液压系统中更换了一双筒精过滤器滤芯,安装后仅6天就出现了由于小孔堵塞而造成的故障。
经过对更换的新购纸芯过滤器的滤芯进行认真检查,发现滤芯在加工制造中受到了严重机械损伤。
呈一定规律分布的微孔和裂缝,失去了过滤作用,滤纸的质量低,纸内粘有污物。
显而易见这样的滤芯装后不仅起不到过滤的作用,反而本身又构成了一个污染源,给系统造成不应有的故障。
更有甚者,一些家庭作坊式的液压站制造商在液压系统总装时根本不对系统进行冲洗。
以装配时的元件清洗取代装配时系统的冲洗,使系统内留下了装配过程中带进的污染物,也是造成系统故障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
液压系统的清洗,必须借助于液流在一定压力、一定速度的情况下,对整个系统的各个回路分别进行冲洗。
现在一些正规的液压站专业制造商已把装配后系统严格用于装配生产中,并把这一技术看成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草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另外,液压集成块中的毛刺清理的程度也是制造、清洗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3)使用原因液压系统使用维护不当,不仅使液压设备的故障频率增加,而且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这在一些新的液压系统用户中体现得较为突出。
例如,福建某玻璃门窗生产企业新购进一台玻璃涂胶液压设备,该企业的操作人员在液压站不加液压油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设备调试,结果不到10min液压泵抱死、电动机烧坏,并且差一点造成人身事故。
又如有一个企业的一台液压设备,液压油未达到液位计的最低液位,由于未能及时购买液压油,为了不影响生产,设备操作者“灵机一动”在油箱中放了两块砖头,液位上来了,设备也开了起来,结果使用了2个月左右,由于砖在液压油中发生粉化,使得砖粉末进入了,整个液压系统,造成了整机瘫痪的严重后果。
另外液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超载、超速,维护保养不及时、使用不当等,都可能引起液压系统的故障。
(4)液压油污染的原因液压系统的故障75%以上是由于液压油的污染引起的,在使用液压油时要把它看作像人的血液一样保持足够的清洁才能确保液压系统的故障率到最低限度。
在液压系统中极易造成油液污染的地方是油箱。
不少油箱,在结构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着缺陷。
最常见的是“封闭性”油箱设计得不合理,例如在连接处、接管处不加密封,导致污物进入油箱。
污染的油液进入液压系统中,加速液压元件的磨损、锈蚀、堵塞。
最后导致辞故障的形成。
近几年来许多制造商在油箱结构设计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减少或杜绝污染物进入油箱。
例如采用全封闭的油箱结构,除只留一个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之外,油箱全部采用封闭结构,所有连接处和接管处设有严格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