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总结
脊柱神经系统检查

脊柱神经系统检查脊柱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脊柱和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脊柱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下面将详细介绍脊柱神经系统检查的步骤、目的和常见的检查项目。
脊柱神经系统检查的步骤:1. 病史问询:医生会首先问询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时间、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等。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检查计划。
2. 身体检查: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式、步态和动作,检查脊柱的曲度和灵便性等。
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感觉、力量和反射等神经功能。
3. 影像学检查:脊柱神经系统检查往往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MRI和骨密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观察脊柱的结构和神经系统的病变情况。
4.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EEG)、神经肌肉电图(EMG)和脑脊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的功能和脑脊液中的异常情况。
脊柱神经系统检查的目的:1. 诊断疾病:脊柱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匡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脊柱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脊髓损伤、神经根炎等。
通过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脊柱的结构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2. 评估病情:脊柱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情况。
医生可以观察脊柱的曲度、神经功能的变化和影像学结果的改变,从而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3. 制定治疗计划:脊柱神经系统检查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观察脊柱的结构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医生可以确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常见的脊柱神经系统检查项目:1. X射线检查:X射线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脊柱的骨骼结构和关节间隙的情况。
脊柱神经系统检查

脊柱神经系统检查脊柱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脊柱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脊柱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柱神经系统检查的相关内容,包括检查的目的、常用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1. 目的:脊柱神经系统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脊柱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或病变。
通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脊髓损伤、脊柱畸形等问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常用的检查方法:(1)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肌张力、感觉、反射、肌力等指标。
通过观察和测试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2)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脊柱的结构和椎间盘的情况,帮助医生发现脊柱的畸形、脊髓的损伤等问题。
(3)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脑电图(EEG)、脊髓诱发电位(S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和肌电图(EMG)等。
这些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神经系统的电活动,可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和神经肌肉的活动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病变。
(4)脊柱穿刺检查:脊柱穿刺检查是一种通过穿刺脊柱腰椎间隙,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的方法。
这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脑脊液中的细胞、蛋白质、糖等指标,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炎、脑脊液出血等疾病。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脊柱神经系统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前的准备: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用药情况和过敏史等,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评估检查结果。
同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空腹、脱去金属物品等。
(2)检查过程的安全性:在进行脊柱神经系统检查时,医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检查过程的安全。
特别是在进行脊柱穿刺检查时,医生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脊柱与四肢体格检查实验报告总结

脊柱与四肢体格检查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脊柱与四肢的体格检查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脊柱与四肢的体格检查,了解检查方法与技巧,并总结实验结果,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脊柱体格检查2.1 脊柱的解剖结构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由多个脊椎骨组成。
脊椎骨的主要部分包括椎体、椎弓和椎间盘等。
不同部位的脊椎骨具有不同特征,颈椎、胸椎和腰椎各具特点。
2.2 脊柱体格检查的步骤与方法脊柱体格检查应包括观察、触摸和功能检查等多个方面。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患者站立或坐着,从背后观察脊柱的曲度、对称性和突出情况。
注意观察是否有脊柱侧凸或后凸的畸形。
2.触摸:用手掌沿着脊柱自上而下轻轻触摸,检查患者是否有肌肉紧张、肿胀或疼痛感。
3.功能检查:让患者进行一系列脊柱活动,如前屈、后伸、旋转等,评估其脊柱活动度和灵活性。
2.3 实验结果经过对多位患者的脊柱体格检查,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脊柱曲度:大部分患者的脊柱呈现正常的生理曲度,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曲度均正常。
2.脊柱对称性:大部分患者的脊柱在观察时具有对称性,未发现明显的偏曲或侧凸。
3.脊柱活动度:大部分患者的脊柱活动度良好,前屈、后伸、旋转等动作完成自如。
三、四肢体格检查3.1 四肢的解剖结构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
上肢包括肩、臂、肘、腕和手,下肢包括髋、大腿、膝、踝和足等。
3.2 四肢体格检查的步骤与方法四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观察、触摸和功能检查等方面。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患者放松肢体,观察肢体的对称性、形态和畸形情况。
注意观察是否有肿胀、疼痛或皮肤变化。
2.触摸:用手掌轻轻触摸肢体表面,检查是否有异常的感觉,如肌肉紧张、肿胀或温度异常。
3.功能检查:让患者进行一系列肢体活动,如屈伸、旋转等,评估其运动能力和关节灵活性。
3.3 实验结果经过对多位患者的四肢体格检查,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上肢:大部分患者的上肢对称、无明显畸形,肌肉紧张度适中,关节活动良好。
脊柱与四肢体格检查实验报告总结

脊柱与四肢体格检查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脊柱和四肢的体格检查,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脊柱是人体骨骼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由33个椎骨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上肢由肩胛带、上臂、前臂和手部组成,下肢由髋关节、大腿、小腿和足部组成。
通过对脊柱和四肢进行体格检查,可以了解其生理结构特点,并发现异常情况。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脊柱检查(1)站立姿势:让被检查者直立站立,观察其身体是否垂直于地面。
(2)前屈姿势:让被检查者双手自然垂放,向前弯腰尽量触碰地面。
(3)后伸姿势:让被检查者双手自然垂放,向后弯腰尽量向后伸展。
(4)侧屈姿势:让被检查者双手自然垂放,向一侧弯腰尽量触碰地面。
结果:被检查者的脊柱无明显异常,各个部位的弯曲度正常。
2. 四肢检查(1)上肢检查:观察被检查者的肩胛带、上臂、前臂和手部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或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2)下肢检查:观察被检查者的髋关节、大腿、小腿和足部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或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结果:被检查者的四肢结构正常,各个部位对称度良好。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和技巧。
2. 实验时应注意保护被检查者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细节,如正确站立姿势、手部放置位置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人体骨骼系统中重要的部分——脊柱和四肢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了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和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被检查者的脊柱和四肢结构正常,各个部位对称度良好。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完整版)

6. 位听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 6.1 耳蜗神经(cochlear nerve) 6.1.1 听力检查:分别检查两耳。用棉球塞住一耳,采用语音、机械表音或音叉 振动音测试另一侧耳听力,由远及近至能够听到声音为止,记录其距离。 6.1.2 音叉试验: (1) Rinne 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放在耳后乳突上(骨导),至患者听 不到声音后再将音叉移至同侧外耳道旁(气导)。(正常时气导>骨 导,Rinne Test+;传导性耳聋时骨导>气导,Rinne Test-;感音 性耳聋时气导>骨导,二者同时缩短)。 (2) Weber 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放在患者前额或颅顶正中。(传导性耳 聋时患侧较响,Weber Test+;感音性耳聋时健侧较响,Weber Test -)。 (3) Schwabach 试验:比较患者和检查者骨导音响持续时间。(传导性 耳聋时间延长,感音性耳聋时间缩短)。 6.2 前庭神经(vestibular nerve) 6.2.1 平衡功能 6.2.2 眼球震颤:急性பைடு நூலகம்路病变(如内耳炎症、出血)引起冲动性眼震,慢相向 患侧,快相向健侧,向健侧注视时重,向患侧注视时减轻。中枢性前庭损 害(如脑干病变)时眼震方向不一,可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性。 6.2.3 前庭功能检查 (1) 旋转试验: 请患者坐转椅中,闭目,头前倾 30。,先将转椅向右(顺时针)以 1 周/2 秒的速度旋转 10 周后突然停止,并请患者立即睁眼注视 前方。正常可见水平冲动性眼震,快相和旋转方向相反,持续 20-40s。如果<15s 则提示前庭功能障碍。间隔 5 分钟后再以同样 的方法向左旋转(逆时针),观察眼震情况。正常时,两侧眼震持 续时间之差<5s。 (2) 冷热水试验: 检查患者无鼓膜破损方可行本试验。用冷水(23。C)或热水(47。 C)注入一侧外耳道,至引发眼球震颤时停止注入。正常情况下眼 震持续 1.5-2.0min,注入热水时眼震快相向注入侧,注入冷水时眼 震快相向对侧。前庭病变时眼震反应减弱或消失。
脊柱及四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四
(六)匙状指 指甲中部凹陷,边 缘翘起,指甲变薄, 表面粗糙
• 常见病: 缺铁性
肢
贫血
四
二、运动功能障碍
肢
• 神经肌肉损伤
• 关节损害
神经反射
神经反射是通过反弧射的形成来完成的
• 一、浅反射(根据刺激部位的不同)
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 (一)角膜反射 • 方法 • 神经 传入——三叉; 传出——面神经 • 直接间接反射均消失: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 • 直接存在,间接消失:对侧面神经病变(传出障碍) • 直接消失,间接存在:患侧面神经病变 • 完全消失:深昏迷
(一)脊柱后凸:胸椎多发(驼背) • 小儿 —— 佝偻病
• 儿童、青年——胸椎结核(成角畸形)
• 胸椎弧形后凸,脊柱强直固定——类风湿性
关节炎
• 老年人——骨质退行性变
(二)脊柱前凸:腰椎多见
(三)脊柱侧凸:佝偻病,慢性胸膜肥厚
(二)、脊柱活动度
颈椎腰椎活动度大,胸椎活动度小 骶椎几乎不活动。
四、脑膜刺激征
• 意义: 脑膜受刺激 • 常见病: 各种脑膜炎症、蛛网膜下 腔出血
脑膜刺激征
• 1、颈强直 • 2、Brudzinski征
脑膜刺激征
• 3、Knigers征
和转归的 诊疗记录。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等。 §意义: ♠ 是临床医生在医疗工作中的一份全面记录和 总结。 ♠ 是确定诊断、制定治疗和预防措施的依据。 ♠ 是总结医疗经验、充实教学内容、进行科学 研究的重要资料。 ♠ 为法律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
格式与内容
§会诊记录: 由会诊医师书写,包括对病史、体征的 补充,病情分析、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治 疗意见。 §转科记录: 主要病情、诊治经过、转出理由、注意 事项
一般、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

浅表淋巴结检查
颈部淋巴结群
编辑ppt
浅表淋巴结检查
A:淋巴流向和淋巴 结群的分布 1.颈淋巴结 2.腋 淋巴结 3.肘淋巴 结 4.腹股沟淋巴 结 B:胸导管和右淋巴 导管的收集区域 5.右腰干 6.左腰 干 7.肠干 8.胸导 管起始处 9.胸导 管注入部位 10.右 淋巴导管注入部位
的炎症累及脏层腹膜时仅有压痛,若累及壁层腹膜即可引 起反跳痛。腹膜三联征包括腹肌紧张度增高、压痛、反跳 痛。需鉴别压痛是起源于腹壁还是皮肤,当将痛区腹壁抓 起时,若疼痛加剧则起源于腹壁或皮肤。
编辑ppt
腹部检查
腹部常见疾病的压痛点 ①胃炎或溃疡;②十二指 肠溃疡;③胰腺炎或肿瘤; ④胆囊;⑤阑尾炎;⑥小 肠疾病;⑦膀胱或子宫病 变;⑧回盲部炎症、结核; ⑨乙状结肠炎症或肿瘤; ⑩脾或结肠脾曲病变;⑾ 肝或结肠肝曲病变;⑿胰 腺炎的腰部压痛点
肛温:使患者侧卧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头端涂布润滑剂后,轻轻 插入肛门约3~4cm,5分钟;取出肛表,用卫生纸擦净,并擦净肛门; 读数并记录。正常值:36.5度~37.7 度。
编辑ppt
脉搏
使患者手臂放置于舒适的位置,用食指、中指、 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表面。
一般患者数0.5min的脉搏乘2;心脏病或异常脉 搏者应数1min;脉搏细弱而触不清时,用听诊 器听心率1min。
一般、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
编辑ppt
体温、脉搏、呼吸
准备工作: ⒈工作人员---工作服、工作帽、口罩 ⒉测温盘---体温计、卫生纸、记录本、
笔、有秒针的表、听诊器、石蜡油
编辑ppt
体温
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作解释,根据病情任选一种测温 方法。
测量前被检查者应安静休息30分钟,测试时体温计读数应小于35 ℃。
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评估实训详解

4.其他 课前预习相关内容,集体观看教学视频
三、实训方法
教师示教 (内容)
教师评价 学生代表演示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指导
四、实训内容
一、脊柱与四肢评估 二、神经系统评估
1.肌力与肌张力评估 生理反射
2.神经反射 病理反射
浅反射 深反射
脑膜刺激征
一、脊柱与四肢评估
浅反射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 3.提睾反射 4.跖反射
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3.膝腱反射 4.跟腱反射
病理反射
是指锥体束病变导致大脑失去对脑干和脊髓的抑 制作用所出现的异常反射,又称为锥体束征。1岁半 以内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未发育完善,也可以出现以 下反射:
1.霍夫曼(Hoffmann)征
2.巴彬斯基(Babinski)征
3.奥本海姆(Oppenheim)征
4.戈登(Gordon)征
5.查多克(Chaddock)征、
6. 阵挛
霍夫曼征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 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 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临床上可见于脑膜炎、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内压增高等。
1.颈项强直 2.克尼格(Kernig )征 3.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健康评估》
——实训: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评估
实训: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评估
实训目
掌握正常生理反射、病理反 射、脑膜刺激征的评估 熟悉肌力与肌张力的评估、 脊柱压痛及叩击痛的评估 了解脊柱四肢的评估内容
二、实训准备:
1.用物准备 叩诊锤、棉签等 2.环境准备 环境安静、温度适宜 3.学生准备 仪表端庄、衣帽整齐、剪短指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检查
一
脑神经检查
12对脑神经对颅内病变的定位有 重要意义。(略)
二
运动功能检查
1.肌力(0-5级) 2.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痉挛状态、铅管样强直) 肌张力降低
3.不自主运动 (1)震颤(静止性震颤、意向性震颤)
二
运动功能检查
(2)舞蹈样运动 (3)手足徐动
4. 共济运动
腹壁反射
一
浅反射
3. 提睾反射: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
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 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老年人及局部
病变(腹股沟疝 、阴囊水肿、睾丸炎)。
二
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通过深部感觉
器完成,故称深部反射。
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
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称 为阳性,为上肢锥体束征,多见于颈髓病变。
Hoffmann 征
四
脑膜刺激征
脑膜受刺激的表现,脑炎、脑膜出血、脑脊液压力增
加时可出现的体征:
1.颈项强直:病人仰卧,以手托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
颈动作,以测试颈肌抵抗力。 抵抗力增加:颈椎病、骨折也可阳性。
3.开始外展即痛但仍可外展:
—肩关节炎 4.外展60 °-120 °疼痛,超过 (Dugas)征 提示肩关节脱位。
120 °消失:
—冈上肌腱炎
肘关节形态 正常:轻度外翻 携物角:(5-15°)
手形态异常
1.匙状甲 (koilongchia) 又称反甲,特点为 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 粗糙、干脆有条纹。常为组织缺铁或某些氨 基酸紊乱所致的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 血、高原疾病,偶见于甲癣及风湿热。
器质性侧凸:organic scoliosis
姿势性侧凸:脊柱的弯曲度多不固定 ,改变体位可使侧 凸得以纠正。平卧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消失。
病因: A. 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端正。
B. 一侧下肢短于另一侧。 C. 椎间盘突出症。 D.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器质性侧凸
特点: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 病因:佝偻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先 天性肩部或胸廓的畸形。
膝关节检查浮髌试验
踝关节与足
视诊 化脓性关节炎、类风关
肿胀:均称性肿胀——踝关节扭伤、结核、 局限性肿胀——腱鞘炎、腱鞘囊肿、腱鞘周围炎、 跖骨骨折、跖骨头无菌性坏死 局限性隆起:外伤、骨质增生、先天性异常
足内、外翻
足掌部呈固定性外翻、外展, 称为足外翻。足外翻或内翻畸形
多见于先天性畸形及脊髓灰质炎
四肢(four Limbs )及关节(articulus) 的检查常运用视诊与触诊,两者相互配合, 观察四肢及其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 度或运动情况等。
一、上肢
肩关节 运动 外展:90° 内收:45° 前屈:90° 后伸:35° 旋转:45°
1.各项活动受限: —肩周炎(冻结肩) 2.轻微外展即痛: —肱骨或锁骨骨折
脊柱活动度
(一) 正常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 但各部位的活动范围明显不同,颈、腰椎活动范
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较小。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
颈
腰椎
45°
90°
45°
35°
各45°
各30°
60°
30°
检查方法
(二)活动受限
1 颈部、腰部肌肉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劳损。
2 3 4 5 颈椎、腰椎骨质增生。 颈椎、腰椎骨质破坏(结核或肿瘤浸润)。 颈椎、腰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腰椎间盘突出。
结核病:青少年发病多,常
见部位为胸椎下段,由于椎
体被破坏、压缩,棘突明显 向后突出,形成特征性的成 角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常发生在胸段上半部, 脊柱胸段成弧形后凸,常有脊柱强直性固定, 仰卧位时亦不能伸直。
脊柱退行性变或骨质疏松
其他:如外伤致脊椎骨折后造成脊柱后凸。 青少年胸段下部及腰椎呈均匀性后凸, 见于发育期姿势不良或脊椎骨软骨炎。
Babinski 征
Babinski 征
病理反射
2.Oppenheim征:拇指及示指沿病人胫骨前缘
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同Babinski征。
Oppenheim征
病理反射
3.Gordon:拇指和其它四指分置腓肠肌部位,
以适度的力量捏,阳性同babinski征。
Gordon征
病理反射
4. Hoffmann 征:医生左手持病人腕关节。右手中指 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
二
深反射
4. 膝反射:坐位检查时,小腿完全松驰, 自然悬垂。卧位时医师用左手在腘窝处 托起两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用右 手持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 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反射中枢在L2-4。
膝反射
二
深反射
5. 跟腱反射:方法:仰卧、髋、膝关节屈曲、 下肢外旋外展位,医生用左手托病人足掌,使 足呈过伸位,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 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颈项强直
四
脑膜刺激征
2. Kernig征:病人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屈
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 伸达135°以上, 患者伸膝受限,疼痛、屈肌 痉挛为阳性。
Kernig征
四
脑膜刺激征
3. Brudzinski征: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
医生左手托住病人枕部,一手置于病人胸前, 然后使头部前屈,两侧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为 阳性。
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突
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三头肌收
缩,前臂稍伸展。反射中枢在颈髓7~8
节。
肱三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二
深反射
3.桡骨骨膜反射:医生左手轻托腕部, 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 叩桡骨茎突,正常反应为前臂旋前,屈 肘。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桡骨膜反射
桡骨膜反射
一
浅反射
1 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被检查者向内 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 人的角膜。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 为直接角膜反射。 刺激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 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
反射弧: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眼轮 匝肌作出反应 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 (传入障碍)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 瘫痪(传出障碍) 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二) 病理性变形 1.颈椎变形
小沈阳上吊戏动真格吓坏王宝强 被送医院险丧命
2. 脊柱后凸
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 (kyphosis)也称为驼背
(gibbus )。
脊柱后凸多发生于胸段脊柱。 脊柱后凸时前胸凹陷,头颈部 前倾。
脊柱后凸常见原因
佝偻病:多在小儿或儿童期发病,坐位时胸段
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一)压痛
按压脊柱棘突 按压椎旁肌 方法:患者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上而
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每个棘突及椎旁肌 肉均无压痛。 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
脊柱压痛(+): 提示脊椎结核、椎间盘突出、脊椎外伤或骨折。
椎旁肌肉压痛(+): 腰肌纤维炎、腰肌劳损。
Brudzinski征
小结
巴彬斯基征 Babinski征 戈登征 Gordon征 奥本海姆征 Oppenheim征 霍夫曼征 Hoffmann征 克尼格征 Kernig 征 布鲁金斯基征 Brudzinski征
思考题
1.试述肌力的分级。
2.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有哪 些内容?
18
叩击痛
方法: 1). 直接叩击法: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多
用于胸、腰椎);
2). 间接叩击法:患者坐位,医师将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部, 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 叩击痛(+):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椎间盘突出。叩击痛的 部位多示病变所在。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
2.杵状指(趾)
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称为杵状指。
机理:肢体末端慢性缺氯,代谢障碍,中毒性 损伤。可以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营 养障碍性疾病。
3.爪形手
爪形手—尺神经损伤
26类风湿Biblioteka 节炎双手痛风石腱鞘囊肿
二、下肢
髋关节 视诊 步态: 跛行:疼痛性跛行——髋关节结核、滑膜炎、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短肢跛行(3cm)——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鸭步 ——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 呆步 ——髋关节强直、化脓性关节炎 畸形:内收畸形 外展畸形 旋转畸形 肿胀和皮肤皱褶 肿块、窦道疤痕
跟腱反射
跟腱反射
阵挛
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 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 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
踝阵挛
髌阵挛
深反射
临床意义: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多为器 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 脊髓前角灰质炎可使反射弧遭受损害。
三
病理反射
椎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
二
深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 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
腱上,然后以叩诊锤叩击拇指,正常反
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
射中枢在颈髓5~6节。
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二
深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