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不为人知的秘密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不为⼈知的秘密关于达芬奇和蒙娜丽莎⽞妙的关系,令⼈百思不得其解,坊间遍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01商妇说在2008年初,德国历史学家施莱切特宣布,他找到了⾜够的证据来证明《蒙娜丽莎》的画中的⼥主⼈公就是佛罗伦萨丝绸商⼈弗朗西斯科德乔孔多的妻⼦丽莎格拉迪尼。
根据史料记载1503年,24岁的孕妇丽莎找到达芬奇,让他给⾃⼰画⼀幅肖像画,此时,她的第⼀个孩⼦刚刚夭折,丽莎内⼼⾮常痛苦,希望画⼀幅肖像画,来祈祷第⼆个孩⼦安德⾥亚能顺利出⽣。
达芬奇答应了丽莎的请求,但是提出三个条件:摘下珠宝,穿朴素的⾐服,头发⾃然垂下。
02情⼈说意⼤利现代艺术史家安东尼弗迪在美国杂志上,发表⽂章说,《蒙娜丽莎》画中这位优雅的贵妇是安东尼玛利亚丽莎,意⼤利佛罗伦萨贵族弗朗西斯科的妻⼦。
1503年,有钱的贵族弗朗西斯科请达芬奇为妻⼦画像的时候,安东尼玛利亚丽莎只有24岁。
但长期以来,⼀直有学者怀疑,达芬奇与玛利亚丽莎到底存不存在情⼈关系,所以这个说法存在争议。
03名妓说德国美术史专家曾经在公开场合发表宣⾔,经过10年的考证,他们竟然发现蒙娜丽莎的真实⾝份是意⼤利的⼀位名妓,名叫卡泰丽娜斯福尔扎,她是⽶兰公爵的私⽣⼥,1462年出⽣。
但是他们没有给出任何的证据。
不⾜为信。
04⾃画像说有学者在电脑上将《蒙娜丽莎》与达·芬奇的⾃画像相重叠,发现⼆者的眼睛、发际线与⿐⼦等轮廓竟然能够完全重合。
据此,有学者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画像。
但是这种说法⼀经提出,就有其他学者站出来反对。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关系众说纷纭,不管怎样,这个传世之作只会让⼈更为惊叹他的传奇。
在正史上,也有关于达芬奇这部作品的若⼲传奇事迹——如果说在中国有⼀部⽂学作品⼀直让中国的⽂学家、史学家们深深沉迷于其中,仅凭⼀些蛛丝马迹就能推测出⼏个世纪前的谜团与事实,演绎出⽆穷尽的故事,那⼀定是《红楼梦》;那么在欧洲,也有这么⼀件艺术品,让科学家与史学家们深深着迷,⼀直孜孜不倦地⽤各种⾼科技⼿段试图拨开500年前的迷雾,这就是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
达芬奇蒙娜丽莎作品欣赏作文

达芬奇蒙娜丽莎作品欣赏作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幅超级有名的画,叫做《蒙娜丽莎》。
这幅画是由一位叫达芬奇的大画家画的哟!
《蒙娜丽莎》里的这位女士,她的脸上带着一种神秘的微笑。
你们看,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好像心里藏着一个好玩的秘密。
她的眼睛也特别温柔,就像妈妈看着你的时候那样。
我听说啊,达芬奇为了画好这幅画,花了好长时间呢。
他仔细地观察蒙娜丽莎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所以才能把她画得这么生动。
就好像有一次,我为了画一只小兔子,我在动物园里看了好久好久,小兔子吃草的样子、蹦蹦跳跳的样子我都记在心里,最后画出来的小兔子就特别像真的。
我想,达芬奇也是这样认真画画的。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幅《蒙娜丽莎》吗?
《了不起的蒙娜丽莎》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一幅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画,叫《蒙娜丽莎》。
这幅画里的女士可漂亮啦!她的头发卷卷的,整齐地梳在脑后。
她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看起来特别优雅。
她的微笑是最神奇的地方。
有时候你觉得她笑得很开心,有时候又觉得她好像有点忧伤。
我猜啊,她可能是想到了好玩的事,也可能是在想念一个很重要的人。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美梦,梦到我走进了这幅画里,蒙娜丽莎还跟我说话了呢!她告诉我,她的微笑是因为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很好奇蒙娜丽莎到底在想什么呀?那我们一起多看看这幅画,说不定就能猜到啦!。
简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艺术特色

简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艺术特色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它的艺术特色包括:
1. 独特的神秘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达芬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
它既微弱又神秘,给人一种无法捉摸的感觉。
2. 绝妙的透视与构图: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和构图,使蒙娜丽莎的画面更加真实和动态。
3. 古典的色调:蒙娜丽莎的色调运用了古典的深暗色彩,强调了画面的神秘感和细腻性。
4. 细腻的表现技巧:达芬奇在细节呈现上经过精心的处理,尤其是服装纹理和人物面容的细节,使画面更加逼真。
5. 永恒的意象: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永恒的女性形象,它的各种元素和细节可作为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珍贵资料。
总的来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达芬奇十幅名画赏析

达芬奇十幅名画赏析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其中包括了一些最著名的油画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达芬奇的十幅名画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风格、创作技巧和艺术意义。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
这幅作品以神秘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神而闻名于世。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蒙娜丽莎的神秘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2.《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另一幅著名作品,它描绘了耶稣和十二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的场景。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透视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再现了这一宗教场景。
他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色彩的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3.《圣母子像》。
《圣母子像》是达芬奇的一幅宗教题材作品,它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的亲子情景。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母子之间的深情和温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温暖和祥和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4.《维特鲁威人像》。
《维特鲁威人像》是达芬奇的一幅肖像画作品,它描绘了一位意大利维特鲁威贵族的形象。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表现力,将这位贵族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这位贵族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圣母子与圣安妮》。
《圣母子与圣安妮》是达芬奇的一幅宗教题材作品,它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圣婴耶稣和圣安妮的亲子情景。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母子和祖母之间的深情和温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温暖和祥和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有关画中女子真实身份的论证从 未停止过。 德国海德堡大学专家两年半前宣称:通过分析 图书馆内一本约500年历史的藏书页空白处潦草 的笔记,他们可以确认,这位有着神秘微笑的女 子闺名丽莎· 盖拉尔迪尼,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布商 弗朗切斯科· 德焦孔多的妻子。
2014年,研究人员对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
6
巨人长眠
达芬奇的整个晚年是在 迁徙和漂泊中度过的。 1513年达芬奇离开米兰, 经佛罗伦萨到了罗马。 达芬奇在此得不到重大 艺术品的委托订件,受到 冷落。于是在法国国王的 邀请下,他于1516年离开 祖国前去法国,在那里同 弟子梅尔兹主要从事科学 研究,并留下了一幅素描 自画像。1519年,达芬奇 在法国与世长辞。
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
1
人生简介
达芬奇全名为莱昂纳多· 达· 芬奇(1452— 1519),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芬奇镇。是与拉斐 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其中,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 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 三幅作品是达· 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 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达芬奇还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 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
7
达芬奇名言
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 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 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
8
60年代估计价值已达1亿美元。此画先后到美 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由于 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 《蒙娜丽莎》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以后该画又 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据说每 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一、达·芬奇的艺术生平
•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画 家,科学家,人类智 慧的象征
《比例图手稿》
《蒙娜丽莎》
《岩间圣母》
《最后的晚餐》
《圣母子与圣安娜》
《抱貂女郎》
《母与子》
二、《蒙娜丽莎》的欣赏
• 这幅画的画种,创 作时间,规格?
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
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也被普遍称作“黑暗时
代”。由于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国家受教会控制,统治
非常严厉,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
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学校
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高列里一世时期,
达利
思考总结:我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试着对《蒙娜丽莎》进行 一下再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如新娘 《蒙娜丽莎》;学者《蒙娜丽莎》; 医生《蒙娜丽莎》 …...)
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一)作者的不平凡
“怪杰”达芬奇:集画家、 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 科学家于一身。
(二)画的不平凡
1、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
《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米洛斯的阿福洛狄德》
2、《蒙娜丽莎》不平凡的经历
• 1503年创作 ——1507迁居法国 ——法王室所有 ——拿破仑的“破坏” ——卢浮宫建成 ——永久收藏
……
四、对《蒙娜丽莎》的颠覆
• 《蒙娜丽莎》就这样占据着人们的心灵, 几个世纪过去了,他几乎成为一项法则, 为无数艺术家所遵循,在艺术界,有了法 则的设立者,就会有颠覆者,20世纪艺术 逐渐走向多元化,许多原本神圣的法则都 发生了动摇,我们来看一下《蒙娜丽莎》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遭遇……
巨人的时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教案

巨人的时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背景及达芬奇的艺术成就。
2. 分析《蒙娜丽莎》的画面特点、艺术风格及创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世界名画的鉴赏水平。
4.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介绍2. 达芬奇的艺术成就概述3. 《蒙娜丽莎》的画面特点分析4. 《蒙娜丽莎》的艺术风格解读5. 《蒙娜丽莎》的创作技巧探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名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艺复兴时期背景介绍: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的历史背景、人文主义思想以及艺术特点。
3. 达芬奇的艺术成就概述:介绍达芬奇的艺术生涯、代表作品及艺术理念。
4. 分析《蒙娜丽莎》的画面特点:讲解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5. 解读《蒙娜丽莎》的艺术风格:阐述这幅画所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
6. 探讨《蒙娜丽莎》的创作技巧:分析达芬奇在创作这幅画时所运用的技巧,如光影处理、人物表情等。
7.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蒙娜丽莎》的亮点。
8. 总结与评价: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
9.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达芬奇的其他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艺复兴时期背景、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理论知识。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关注《蒙娜丽莎》的画面特点、艺术风格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蒙娜丽莎》的亮点,提高学生对名画的鉴赏水平。
4. 实践活动: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达芬奇的其他作品,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3. 审美能力提高: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
4. 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达芬奇 蒙娜丽莎

达芬奇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
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
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
1482--1499年间一直工作于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岩间圣母》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自画像》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素描精品。
他的素描作品的艺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
他对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从构到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他的素描起了相当于甚或超过现代摄影术的作用。
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描绘起自己来可谓得心应手,他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这些素描艺术手法使后来的不少画家得益菲浅,堪称素描艺术的精典。
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因此,此画虽为素描小作,其艺术美,形式美却丝毫不亚于达.芬奇的那些恢宏巨制,诸多年来,继续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练习
1、根据资料及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 感受,完成《蒙娜丽娜》鉴赏评价表 2、课后对《最后的晚餐》进行鉴赏 3、预习文艺复兴的其它内容
傅雷《蒙娜丽莎之约》片段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 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 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 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 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 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 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 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 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 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 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 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 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 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 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自画像》 1506年
素描
知识要点
3 2
1
肖像 文艺复兴
5
4
【名称】《蒙娜丽莎》又名《永恒的微笑》Mona Lisa 【作者】列奥纳多· 芬奇(意大利) 达· 【类型】油画(板)1503 - 1505年 【尺寸】77X53cm 【收藏】现藏于法国巴黎美术馆:卢浮宫
师生答辩
鉴赏方法:1、构图 2、明暗 3、面部
4、手部
1、构图
“动态、手势、表情 是绘画里揭示人物内 心世界的手段圣的比例关系之上”
“透视表现深度,明暗表现凹凸”
亮 暗
2、明暗
亮
暗
亮
暗
究竟艺术家运用了怎样的技法,才将她的神态表现得如此完美?
3、面部
薄雾法
明暗渐隐法
“无界渐变着色法”
智慧
理性
神秘
庄重
典雅
恬静
深沉
成熟
理解与思考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师”们的作品?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总
结
《蒙娜丽莎》这件作品是达· 芬奇全部艺术才情的汇聚。
学习目标
1、了解达芬奇艺术生平,文艺复兴艺术特点,学习鉴赏 《蒙娜丽莎》的方法; 2、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初步鉴赏同类品;
发现眼中字符为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更添神秘色彩
英国《卫报》12日援引温 切蒂的话报道:“肉眼看 不出来。她绿褐色的右眼 球上画有黑色的LV字样, 很明显这是莱奥纳多· 达芬 奇的姓名首字母。”
背景之迷
图案之迷
鉴赏与评述
用准确的词评述分析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画作表达你 的感受?
大师
怪杰
奇才
天才
全才
课程导入
《艾尔沃斯· 蒙娜丽莎》 年轻版蒙娜丽莎真假遭质疑 2012年9月27日,瑞士展出 “年轻版”《蒙娜丽莎》 瑞士蒙娜丽莎基金会历史 学家斯坦利表示,这幅 “原版”的画作名为《艾 尔沃斯· 蒙娜丽莎》,工作 人员经过反复严谨的对比, 最终得出结论———它就 是《蒙娜丽莎》的“前 身”。这幅画比卢浮宫的 《蒙娜丽莎》早了10年。
1452年 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 1466年 进入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的工作 室成为入门弟子学习艺术 1475年 发表初期创作《圣告图》 1482年 绘《三贤王的膜拜》,迁居米兰,为 米兰大公斯福查服务,创立达芬奇学院 1483年 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 《岩间圣母》 1490年 创作《人体比例图》 1495-1497年 创作《最后的晚餐》 1502年 担任教皇军军事工程师 1503-1507年 创作《蒙娜丽莎》 1519年5月2日 去世于法国安伯瓦兹
4、手部
文艺复兴美术特点:
高举人文与科学的大旗,宣扬个性解放, 破封建神权,冲破教会禁欲主义。自然 是绘画的源泉,感观自然科学揭露自然 规律,人与自然相结合,题材以现实生 活为主,写实传真为首,创作基于科学 理论(解剖、光学、透视等科学知识)运用和实际考 察的表现技法,理性地反映世俗生活及 人的情感信仰欲望及世界观。
“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学习目标:
1、了解达芬奇艺术生平,文艺复兴艺术特 点,学习鉴赏《蒙娜丽莎》的方法; 2、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初步鉴赏同类品;
作者及成就
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科学家……
达· 芬奇大事年记:
迷团与传说
列奥纳多· 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以其神秘闻名于 达· 世。这幅画不仅成为法国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还引发后人猜测和研究。人们好 奇她微笑的含义、她的身世、她和达· 芬奇的关系、与 她有关一切细节。
原型之迷
《施洗者约翰》 1513-1515年 木板油彩 法国卢浮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