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讲座有感
尊重学生的认知,提供智慧教育

尊重学生的认知,提供智慧教育
学习了迟希新教授的讲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逻辑前提,是教师“扎实学识”的体现,是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要求。
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是教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优秀心理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
迟教授为我们从师德素养提升的视角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后获益匪浅,正好最近在撰写有关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迟教授的讲座给与我很大的启发。
那么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怎样才能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呢?
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差。
有的甚至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被认为是患了“多动症”,老师批评,家长责备。
各方因素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数学的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班级四十几个孩子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能力。
这个时候的也需要教师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尊重孩子的差异,采取智慧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化教育。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来设置有效的教学。
尤其是对于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数学游戏以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为学生之后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自信。
做一个让孩子微笑的老师;听迟希新老师讲座心得

做一个让孩子微笑的老师
——听迟希新老师《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幸福》心得2020年3月5日,今天有幸听了迟希新老师的讲座,关于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幸福。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在心里问一问自己,教师这个职业重不重要,教师的工作是否就是牺牲和付出,是否存在教师独享的教育幸福?这三个价值追问,是我们面对的必须回应的价值追问。
一旦弄清楚了这三个价值追问,相信对于教师职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会有更加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幸福观。
在我看来,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重要的,教书育人,育人成才,教师对于一个人孩子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教师并不是一直牺牲和付出,也可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长,可以收获满满,教书育人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幸福,我相信每一个教师其实都有这样一种幸福感,因为我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通过迟老师举的花钱却吃不到午餐的例子,我明白了一个老师对于一个孩子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这句话深入我心。
想想以前的经历,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因为我的态度过得高兴或伤心。
我得做一个让孩子们觉得开心的好老师,我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多夸孩子,多多鼓励他们。
我要做一个让孩子们长大以后想起来还可以微笑的老师。
(完整版)学习迟希新报告心得体会

(完整版)学习迟希新报告心得体会《新教改背景下的班主任核心素养与自主发展》学习心得今年假期,我通过网络学习了全国知名德育专家迟希新博士的报告,报告的主题是“新教改背景下的班主任核心素养与自主发展”。
虽然报告的时间不长,但给我的感受很深。
迟教授给我们讲了新时期班主任需要哪些特殊素养、班主任是学生发展的主导者等内容。
一所学校里班主任是和学生相处最多的人,和学生矛盾冲突最多的人,是学生终生最难忘人之一。
因此,班主任的显型教育和隐性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人格塑造者,又是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直接导师。
所以,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
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同等重要。
我们要把握教育规律,通晓教学原则;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重视青少年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班主任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注重提升、优化自己的专业能力结构。
基础性能力:了解学生能力,沟通交流,组织管理;发展性能力:自我规划,独立研究,终身学习能力;拓展性能力:与他人合作研究能力,班级文化建设的能力。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内涵不言而喻。
只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怎样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呢?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处理问题冷静客观,因为孩子的行为背后,总有他认定的想法,要尝试了解,不要急于批判。
要有同理心,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去听,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会倾听,有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给予温馨的回应。
什么样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最好的学生?迟博士根据他多年的研究指出,会学习、善于反思、健康快乐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他分析了“SAB 式学习”,不学习的人、无效学习的人及有效学习的人,迟博士分别将他们有趣地比喻为“蜘蛛”、“蚂蚁”及“蜜蜂”,他号召大家不要像“蜘蛛”整天坐享其成,坐吃山空,也不要像蚂蚁只知照搬,不会消化;而应该学做“蜜蜂”,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学习,更会创造。
听迟希新教授讲座《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幸福》体会

做最好的自己做幸福的自己
——听迟希新教授讲座有感
潘市镇盘古教学点王呈全
疫情当前,学生“停课不停学”,我们老师也不能闲着,在做好防疫工作之余,还得充充电。
3月5日晚,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做的《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幸福》的精彩直播讲座。
迟教授讲的“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幸福”并不陌生,所讲的路径应该说大多数人也懂。
但为何能与几万观众产生共鸣呢?不得不佩服迟教授的旁征博引,生动的案例。
听着迟教授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旁征博引”,我不禁豁然开朗:我要“做最好的自己做幸福的自己”。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清早,一个园丁走进花园,竟然发现一大片的花草树木都奄奄一息,了无生气。
惊讶之余,他问榕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榕树说它不想活下去了,因为他无法像松树那样高大雄伟。
松树也沮丧地告诉园丁它想自我了断,因为他不像苹果树那样,能结出可口的果子。
但是一旁的苹果树也在抱怨,说他自己不能像槐树一样,浑身散发着芳香。
最后,园丁来到花园的一角,看到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只见它生机盎然,一身绿意。
“你为什么在如此消沉的环境中仍能昂首挺立着?”园丁好奇地问。
不起眼的小草快乐地回答:“我知道自己不过是株小草,但我决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朵最好的小草,于是,我也就很快乐啊!”
是的,我甘愿做一棵“小草”,只要能衬托的出一朵朵艳丽的祖国“花朵”,那我一定是快乐的、幸福的。
这就是最好的自己,最幸福的自己。
迟希新教授《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幸福》听后感

教师这个职业给了我幸福听迟希新教授《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幸福》专题讲座有感-------白牛山完小赵桂秀听完迟希新教授《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幸福》专题讲座,我百感交集。
讲座开始,迟老师就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当老师到现在,教师这个职业都给了自己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教师这个职业给了我幸福感。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幸福感。
大家都知道教师有着耀眼的光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等等。
但有的人当了教师,对于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身粉尘,日复一日的工作,也许会心生倦怠。
但是,我自从当上老师那一天起,就对自己选择的工作无怨无悔,心中充满幸福和满足,那么我的幸福感是什么,我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呢?从大方面而言,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受。
对我而言,幸福是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使我不断享受着教育教学带来的源源的幸福。
首先,我的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有时候真的是付出了很多,也会收获很多。
所以,我觉得我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种满足、收获一份感动、收藏一份纯真。
这些体验,它就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只有我们做老师的才会拥有的一种财富。
其次,我认为自己的幸福感来自于付出与收获。
我们大家都明白: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
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学生也会用爱来回报。
当然,老师的幸福感还来自在自身的专业成长。
这种专业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
除此之外,我之所以觉得自己是一名幸福的教师,是因为很多的时候我都会揣着一颗平和的心态。
然而,幸福总是相对的,不同的期待、不同的标准会有完全不同的幸福感受。
我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教学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做教师比做别的工作要幸福。
我们教师的工作总是千头万绪、繁重琐碎的,我觉得只要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就能把压力转化成一种动力。
相反我如果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那我心理就会得不到平衡,最终我将无心于教育教学工作。
迟希新讲座心得(通用5篇)

迟希新讲座心得(通用5篇)迟希新讲座心得篇1迟希新讲座心得在参加迟希新的讲座后,我深感启发和收获。
讲座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学生成长和发展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讲座一开始,迟希新就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教育是什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他指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个体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这个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是双向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接下来,迟希新讲解了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和需求都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迟希新的建议是,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设计课程和教学。
此外,迟希新还讲解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认为,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潜能,我们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讲座的过程中,迟希新还分享了很多生动的案例,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指出,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总的来说,参加迟希新的讲座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有价值的人才。
同时,我也会将讲座中的知识和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此外,讲座中迟希新的幽默风趣和生动讲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观点,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教育工作中的挑战。
最后,我要感谢迟希新先生在讲座中分享的知识和经验。
他的讲座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职业。
培训感想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一线教育讲座有感崂山区林蔚小学李士磊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以切身的体验与研究给予了我们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方法与方式,使我深刻认识到班会课的重要意义与设计的注意问题。
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旨在了解与解决本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好的班会课可以起到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去积极体验、实践,进一步要求自己行为规范的合理性、正确性、必要性,尤其是行为规范做得好的同学,通过班会活动为其他学生提供言行规范要求的榜样,这种榜样示范,不仅影响学生的行为,极易被其他同学所接受,而且使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产生奋进的动机,形成道德行为力,从而促进道德信念的确立与道德规范的形成。
1、班会课要注意计划性和灵活性。
班主任应有全盘的教育计划。
应对照学校的教育计划,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形成自己的教育计划。
如一个学期的几个阶段中,各阶段教育目标,教育手段,实施的步骤,采用的形式等都应作详细的安排。
当然,计划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时会有不协调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发现问题,捕捉教育契机,灵活安排好班会课,分清楚先后缓急,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增强班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2、重视班会课的设计。
一个好的班会课,除了要有充实的内容,明确的主题外,还应有好的形式。
班会课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要,切合学生实际,能否激发学生的热情,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效。
3、班会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能否发挥其主体作用,对提高班会课的效果甚为关键,否则班会课便会成为班主任的“一言堂”。
现代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
4、重视班会课的总结深化。
总结深化是班会课又一重要环节,然而却往往被忽视。
迟希新讲座心得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本身的教育修养职业理想和职业幸福是时下人们关注颇多的两个词语,对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来说也概莫能外。
那么,职业理想的确立对教师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教师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克服职业倦怠,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3月5日晚7时30分,永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永州市万名教师网络直播培训”。
我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教授迟希新的专题讲座《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幸福》。
首先,迟教授满腹诗书,文化底蕴深厚,引经据典,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在讲座中信手拈来各种古文经典名句。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人生四大惜事:少无良师,长无益友,壮无善事,老无令名。
”其次,迟教授教育知识专业,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如何在朴素的教育生活中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教师本身的教育修养问题。
“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教育修养,体会快乐,收获幸福。
”“在发展中体会快乐,在尽责中收获幸福,在朴素的教育生活中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远远不够的。
我们反问自己,是不是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我们自己是否有不断学习不但修身的习惯。
如果自己都不懂学习,怎么去做学习的促进者?如果连教师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怎么谈职业幸福感?加强自己的教育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有足够能力和德行,才能教好了书,才能教好学生,才能认同职业,才能有职业幸福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无法比肩迟教授,但需要不断震醒自己、洗涤自己、超越自己,蜕变自己。
希望自己在今后能够像迟教授说的那样:“在教书育人的朴素生活中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做一个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业老师;做一个恪守职业规范有职业尊严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北京教育学院迟希新教授讲座有感
王连霞2014年11月12日今天十分有幸去到奈曼一中的报告厅聆听了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迟希新教授的两场讲座,第一场的主题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向》,第二场的主题是《新师德:角色定位与功能实现》。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依然感受到了精神食粮补给后的喜悦与激动。
下面我就给留下及其深刻印象的几点谈一谈。
首先,中美两版“灰姑娘”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学是个性化的,不必一个模式。
就我从教六年的经历来说,诸多新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很具有个性的,但是在很多的框架下,新教师不得不按部就班地仿照老教师的教学模式来授课。
所以我认为,对于新教师来说,应该在把握住教学重点的同时保持住自己的个性,而学校也应该给予新教师必要的支持和肯定。
其次,一些案例的启示。
迟教授通过大屏幕给大家展示了一张批改过的小学数学试卷,内容是这样的:养殖场有公鸡1000 只,母鸡3000只,小鸡900只。
问题1是养殖场一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回答是:1000+3000+900=4900(只)。
教师给判了一个大大的对勾。
问题2是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的提的问题是:公鸡够不够跟母鸡结婚?然后又进行了作答:公鸡1000只少于母鸡3000只,
3000-1000=2000(只),公鸡不够与母鸡结婚。
然后只见这道题上被判了一个大大的红叉。
老师们看到这个案例时都笑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太另类了,竟动一些歪脑筋。
其实他的这道题并没有答错,只是又是一些框架,让老师们觉得这个孩子跑题了。
之后又例举了一张语文试卷:孔融让梨的故事。
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是你,你会不会让梨呢?”学生的回答是“不会”。
所以又是一个大大的红叉。
然后迟教授让在场的老师们针对这个为题再重新调整一下,让这个孩子的答案是正确的。
没有老师举手回答问题,我在也是窃窃私语地和旁边的老师说“再追加一个为什么”,事出有因嘛,只要解释合理就正确嘛。
我很高兴我的答案和迟教授的一样。
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具备一些潜质的。
但是又一想和我一样的老师也定有很多吧。
而我们这些人竟没有一个人敢于举手来回答,这难道不说明一些问题吗?后来迟教授又讲了一个案例:花钱却吃不到的午餐。
原来我们都是缺乏自信的人。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敢于质疑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具探索创新精神的学生。
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再次,迟教授提到的几个英文缩写很有意义。
(1)SAB式学习,不学习的人、无效学习的人及有效学习的人。
迟博士分别将他们有趣地比喻为蜘蛛、蚂蚁及蜜蜂,他号召大家不要成为蜘蛛天天坐享其成,必将被时代淘
汰;也不要学习蚂蚁,只将东西往窝里搬,却从来不整理;而应该争学习蜜蜂,吸收的是花粉,产出的是甜蜜。
(2)Study的分解就是:search、try、use、do、yourself。
要有蚂蚁一样搜索的精神、要敢于尝试、要学有所用、要实践创造、要做最好的自己。
(3)教师的快乐法则是3H原则:happy(快乐)、help (帮助)、share(分享)。
(4)SWOT的自我定位:strength(优势)、weakness (缺点)、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
从而我们要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把握机遇、做好准备。
简短地谈这些吧,虽然只听了一天的讲座,但是迟教授讲授的却是浓缩了的精华。
着实希望可以再延续几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更希望教育局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