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

合集下载

最全中医经络学歌诀

最全中医经络学歌诀

最全中医经络学歌诀
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体经络的走向、分布规律和功能特点,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
一份最全的中医经络学歌诀,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经络系统以及其
相关知识。

1. 太阳经:手少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共经24穴。

2. 阳明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共经40穴。

3. 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共经42穴。

4. 太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共经24穴。

5. 少阴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共经22穴。

6. 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共经24穴。

此外,还有十二经脉之外的奇经八脉,它们分布在人体的背部和腹部。

7. 督脉:起于会阴,行于脊柱后正中线,至项部。

8. 任脉:起于下腹,上行至胸口连接心脏。

9. 阴维脉:起于胸中,行于胸中,至出颈大椎。

10. 阴跷脉:起于会阴,向上与截脉相接,最后至唇。

11. 陰交脉:起于足内踝上旁,向上连接阳阴辩脉,至阴器。

12. 阳维脉:起于胸中,上行于喉咙,经过软颚穴,至目眶。

13. 承浆脉:从阴器上行于腹部,向上连接腹直肌,经喉咙。

14. 养生主导航。

以上是中医经络学歌诀的主要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无法涵盖所有细节。

如果您对中医经络学有更深入的了解需求,建议参考相关专著和学术文献进行进一步研究和研究。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经络学知识还需在正规医学教育背景下学习,并经过临床实践进行验证和运用。

十二经络循行歌诀

十二经络循行歌诀

十二经络循行歌诀想要学中医,研读古籍、背诵经典,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要从这医籍浩瀚、内容广博的书林中选择一些经典读物,却非易事。

学习中医,除了熟背《药性赋》,《汤头歌诀》也是很多人潜心钻研的读本,今且分享《汤头歌诀》中的十二经脉歌,不知道有没有人背的出啊!手太阴肺经歌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上膈属肺从肺系,横从腋下臑内萦,前干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遂入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膨膨肺胀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肺所主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结,臑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肩背痛是气有余,小便数欠或汗出,气虚亦痛溺色变,少气不足以报息。

手阳明大肠经歌手阳明经大肠脉,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循臂入肘行臑外,肩髃前廉柱骨傍,会此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夹口人中交左右,上夹鼻孔尽迎香。

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是主津液病所生,目黄口干鼽衄动,喉痹痛在肩前臑,大指次指痛不用。

足阳明胃经歌足阳明胃鼻頞起,下循鼻外入上齿,环唇夹口交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循喉咙缺盆入,下膈属胃络脾宫,直者下乳夹脐中,支起胃口循腹里,下行直合气街逢,遂由髀关下膝膑,循胫足跗中指通,支从中指入大指,厉兑之穴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振寒伸欠面颜黑,病至恶见火与人,忌闻木声心惕惕,闭户塞牖欲独处,甚则登高弃衣走,贲响腹胀为骭厥,狂疟温淫及汗出,鼽衄口喎并唇胗,颈肿喉痹腹水肿,膺乳膝膑股伏兔,骭外足跗上皆痛。

气盛热在身以前,有余消谷溺黄赤,不足身以前皆寒,胃中寒而腹胀壅。

足太阴脾经歌太阴脾起足大指,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内踝前,上腨循胫膝股里,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上膈通,夹咽连舌散舌下,支者从胃注心宫。

此经血少而气壮,是动即病舌本强,食则呕出胃脘痛,心中善噫而腹胀,得后与气快然衰,脾病身重不能摇,瘕泄水闭及黄疸,颊心心痛食难消,强立股膝内多肿,不能卧因胃不和。

中药功效归经歌诀

中药功效归经歌诀

中药功效归经歌诀
《中药功效归经歌诀》是一首诗歌,通过押韵和歌诀的形式,总结了中药的功效归属经络。

下面是《中药功效归经歌诀》的内容:
少阳胆经收胆亏,苦原辛性功冲毒。

合黄芩草与连翘,验火症善胆疽。

阳明胃通过阳明,解疳脱故除糖宿。

大黄枳实槟榔芎,消食止痛治腹疟。

太阳膀胱生于寒,石至辛凤汤寒宣。

防风辨痛泽泻寒,华硕龙胆白芷全。

少阴心主五脏藏,阳虚心痛麦冬参。

生地党参玄胡肉,玉莲五味通心痰。

太阴肺维恩的藏,从子百合灸知方。

肺蓬马蔻冬青明,杏仁升麻滋暖肠。

少阳三焦阳道行,带芩仿茯石等道。

留髮息肩蛇床草,膈俞天界令其降。

至阴心包肾为帮,主治虚汗内不尚。

玄参柴胡及白延,黑交握党参以管。

这首歌诀梳理了中药的功效功效归属经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请注意,仅凭这首歌诀可能无法全面了解中药的功效和适应症,还需结合专业的中医理论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的三十味中药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

常用的三十味中药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

常用的三十味中药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2013-08-30 兰黛公主文章来源阅 3265 转 87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常用的三十味中药运用五运六气学,能够在不见人面、不闻人声、不把病脉的情况下,只需出生年月日就可以很快把此人的身体状况(五脏六腑的盛衰)推算出几分,如果再加上其他诊断方法,基本上能把此人的健康状态及一生中脏腑的盛衰情况推算出八九成。

这不是什么算命术,而是严格以《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刺法论》《本病论》为基础。

由人的出生年月日运用五运六气学推算出人的病相图,其实可以看作是炎黄古贤人早就掌握了人体基因中医图。

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为人疗病时,先由病人的出生年月日用五运六气推出此人容易生的内伤病和外感病,再结合发病时间和脉诊或舌诊,就能很好的断出病人发病的病根,再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就可很好的处方用药,基本达到了取材容易、方法简便、费用低廉、确有疗效。

穷尽方书,面对浩瀚的中华药库,我对三十味中药情有独钟(半夏茯苓厚朴枳实参当归黄芪芍药葛根术甘草柴胡桂细辛麻黄附子姜大黄黄连黄芩栀子黄柏石膏五味子山药牡丹皮陈皮茱萸地黄泽泻)。

运用五行生克理论(益火补土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处方用药,能做到法活理圆。

免去了背了方剂千千万,临症选方心茫茫之弊病。

附:五行生克用药根据母子相生的关系,提出以下治疗原则: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

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3. 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经开始,依次是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而胳于肝经.再由肝经上注肺经,如此往复循环.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二) 手阳明大肠经经血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廷厉兑穴,大趾中趾之端中。

(四)组太阴脾经(21)穴足太阴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萁门沖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五)手少阴心经(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隙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腧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腧连肩中腧,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大杼夹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腧长,又厥阴腧与心腧,督腧膈腧俱一行,肝胆脾胃接三焦,肾腧气海大肠乡,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骶后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夹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乃胃仓,盲门志室续胞盲,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隙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歌诀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工具。

这些歌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于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方剂等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一、中药药性歌诀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掌握这些药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中药药性歌诀:“四气歌”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成。

温热属阳寒属阴,温次热兮凉次寒。

大热大寒损元气,微寒微热养身安。

“五味歌”五味辛甘酸苦咸,更添淡涩药味全。

辛能散行甘能补,苦能燥泄酸能敛。

咸能软坚淡渗利,涩能固脱收敛全。

“升降浮沉歌”升降浮沉有讲究,升浮药物向上走。

沉降之药向下来,物之轻重定沉浮。

花升叶浮子降沉,诸花皆升旋覆沉。

诸籽皆降苍耳升,根茎俱升独降根。

“归经歌”中药归经有不同,心肺脾胃肝肾经。

经络脏腑相关联,用药归经要记清。

心经用药多安神,肺经用药主肃降。

脾经用药健脾胃,肝经用药疏肝良。

肾经用药补肝肾,用药归经效更强。

二、方剂歌诀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经典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方剂的歌诀:“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加减运用在其中。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三、针灸歌诀针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针灸相关的歌诀:“十二经脉歌”手太阴肺经穴歌,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手阳明大肠经穴。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1.心经歌诀一手少阳是心经,止于少冲起极泉。

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有关。

极泉腋窝动脉览,青灵肘上三寸牵。

少海肘后五分连,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腕后半寸间。

神门掌后锐骨端,尺屈肌腱挠侧缘。

少府四五掌骨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2.心包经歌诀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中冲尽。

心胸肺胃效皆好,吐泻痒疮亦可寻。

天池乳外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肘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纹中大陵在,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

3.肺经歌诀三手太阴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

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4.肝经歌诀四足厥阴是肝经,起于大敦期门终。

前阴生殖肠胆病,气血五脏治最灵。

大敦拇趾外甲角,行间纹端趾缝寻。

太冲关节后凹陷,踝前筋内取中封。

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

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屈膝尽横纹。

阴包膝上方四寸,五里气冲下三寸。

阴廉气下二寸中,急脉阴旁二五分。

十一肋端章门是,乳下二肋寻期门。

5.胆经歌诀五足少阳是胆经,从头走足行身旁。

起于外眦童子髎,止于足部窍阴上。

头侧耳目咽喉病,神志热妇运动恙。

外眦五分童子髎,听会耳前珠陷祥。

上关颧弓上缘取,内斜曲角颌厌当。

悬颅悬厘在下方,相距半寸君莫忘。

曲鬓耳前发迹边,率谷入发半寸量。

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后一寸乡。

头窍阴穴乳突上,完骨乳突后下方。

本神神庭三寸旁,阳白眉上一寸量。

入发五分头临泣,庭维之间取之良。

目窗正营及承灵,相距寸寸寸半量。

脑空池上平脑户,粗隆上缘外两旁。

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

肩井大椎肩峰间,渊液腋下三寸见。

辄筋腋前横一寸,日月乳下三肋现。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123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123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手少阴心经歌诀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

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足太阳膀胱经歌诀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脉常用中药归经歌诀
手少阴心经歌诀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

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合来大有功。

玄胡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

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手太阳小肠经歌诀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必须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足太阴脾经歌诀
补脾人参绵黄芪,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之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胡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足阳明胃经歌诀
补胃必须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芪,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温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和大黄,多加石膏泻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及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十三味药凉胃火。

白芷升麻引胃药。

手厥阴心包经歌诀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手太阴肺经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足厥阴肝经歌诀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足少阳胆以歌诀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

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用改善皆同肝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芪;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足太阳膀胱经歌诀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韦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歌诀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

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足少阴肾经歌诀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和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演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

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沉香,
亦温肾, 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心经用药歌
助阳桂附与细辛,泻火黄连栀子心,龙眼熟地补心血,生地胶东养心阴,人参五味益心气,朱砂琥珀定心神,通窍菖蒲苏和香,豁痰牛黄竹沥临,欲化瘀阻急性子,桃红川芎并丹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