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色.doc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色.doc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以下是不同文体的简要介绍:1. 描写性文体描写性文体是用来描述一个场景、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文体。
这种文体的语言特点是非常生动形象,文章中充满了具体的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性文体注重形象的刻画,常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记叙性文体是描述一个事件、一件事情的发生和经历的文体。
这种文体的语言特点是叙述性强,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和情节的展开。
此外,记叙性文体注重情节的冲突和转折点,在文中频繁运用悬念和突出表现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说明性文体是用来解释、阐述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理论的文体。
这种文体的语言特点是讲究逻辑严谨、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要让读者清楚明白你所要传达的信息。
此外,说明性文体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议论性文体是用来阐述一个观点或者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对此进行讨论和思考。
这种文体的语言特点是表达明确,要有明确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论点要有说服力。
因为议论性文体强调的是对话和辩论,所以文章中的语言要具有争论的性格,体现出文章的思辨性和个性。
虚构性文体是一种纯文学写作形式,用虚构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达一种思想,引发共鸣。
这种文体的语言特点是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和创作力。
文中要有情节的冲突和解决,要有人物的塑造和描绘,人物的言行要具备独特的个性,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投入感。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语言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只有深入理解了各种文体的语言特色,才能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各种文体的特点

各种文体的特点
1,记叙文
①特点:通过真实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基本类型之一。
②表达方式:记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它与说明,议论,抒情等一样,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基本类型之一。
③范围:记叙文作为一种文体,它指的是:通讯、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散文、书信、日记等。
2,议论文
①性质:通过议论的方式论证或阐明某种观点或主张文章体裁,是文章的基本类型之一。
②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③基本要素:通过正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来阐明事理,以理服人。
④类别:有立论与驳论之分。
对正面论点的论证,以“立”为主,叫做“立论”;对反面论点的驳斥,以“驳”为主,叫做“驳论”。
⑤范围:社论、评论、杂文、读后感等。
各种文体的特点
3,说明文
①性质: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是文章的基本类型之一。
②类别:应用广泛,实用性强。
一般分为平时说明文与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③特点:“说”是说明文的特点,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所以必须把握住事物的特征,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去“说”。
4,应用文
①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汇总经常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的文体。
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具体事物而写的。
②要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
应掌握的应用文种类有: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文体的特点

不同文体的特点记叙文的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交代明白。
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
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
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
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文体特征归纳总结范文

一、引言文体,即文章的体裁,是文章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对于我们阅读、写作和理解各类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见的文体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体特征归纳1.记叙文(1)结构:通常采用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组织材料,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展开。
(2)语言:朴实、生动,善于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手法,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表现手法: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2.议论文(1)结构:通常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结构,以论点为中心,围绕论据展开论述。
(2)语言:严谨、准确,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手法,使读者信服。
(3)表现手法:以议论为主,辅以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有说服力。
3.说明文(1)结构:通常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结构,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功能等进行说明。
(2)语言:平实、准确,善于运用定义、解释、列举等手法,使读者了解事物的本质。
(3)表现手法:以说明为主,辅以举例、比较、分类等手法,使文章条理清晰、易懂。
4.应用文(1)结构:通常采用总分结构,以事务、事件为中心,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进行叙述。
(2)语言:简洁、明了,善于运用陈述、请求、建议等语气,使读者明确目的。
(3)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辅以说明、议论、抒情等手法,使文章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5.散文(1)结构:自由灵活,没有固定的结构模式,通常以情感、意境、主题为线索展开。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排比等手法,使读者产生共鸣。
(3)表现手法:以抒情、描写为主,辅以议论、说明等手法,使文章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6.诗歌(1)结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通常采用押韵、对仗等手法。
(2)语言:凝练、含蓄,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
(3)表现手法:以抒情为主,辅以描写、议论等手法,使诗歌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作文写作中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选择大全

作文写作中的文体特点与风格选择大全作文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任务之一。
而在作文写作中,选择适合的文体特点和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意思、引发读者的共鸣。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体特点和风格选择。
一、记叙文体记叙文体是表达事实和事件的一种常见方式。
它要求作者以一种连续的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
记叙文体通常采用直观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情感变化。
在写记叙文时,注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拖沓的篇幅,保持语言简练,使故事更加紧凑有力。
二、说明文体说明文体是介绍事物、解释问题或阐述观点的一种方式。
它强调逻辑性和客观性,要求作者以清晰明了的语言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详细的解释,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在写说明文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的连贯性,用具体的例子、数据和实际经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三、议论文体议论文体是通过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和结论来表达作者的意见和看法。
它要求作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能够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在写议论文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连贯性,用事实、论据和权威引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四、散文体散文体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感悟的文体形式。
它强调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要求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写散文时,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和语言的艺术性,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
五、诗歌体诗歌体是一种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和抒发思想的高度艺术化的文体形式。
它强调感情的抒发和语言的韵律美,要求作者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词语来构建优美的诗句。
在写诗歌时,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和形象的描绘,运用比喻、修辞和意象等手法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演讲体演讲体是一种以口头交流为基础的文体形式。
文体特点

议论文文体特点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如《反对自由主义》论点是“反对自由主义”。
②开篇如《谈骨气》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③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点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④结尾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
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③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④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例如《谈骨气》一课中,作者所举的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穷人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例子都是紧扣论点来写的,而且所举的事例各说明论点的一个侧面,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互不雷同。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
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一、文体特征1、散文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人3、人物传记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结合教材关于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的相关知识

结合教材关于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的相关知识在中文写作中,基本的文体类型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每一种文体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用途,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加优美、清晰、有说服力的文章。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文体类型。
它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叙述事件的顺序,向读者传达一个故事,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记叙文可以是虚构的小说、童话故事等,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经历等。
记叙文的特点:1. 依据时间顺序展开,通过时间顺序来表现事件的发展过程。
2. 要注意描写细节,这种细节可以写事件中的特殊情境、人物的言行举止、服饰、交谈等。
3. 以叙事为主,要注重故事情节的紧扣和连贯,最好不要出现跳跃或者过于草率的情况。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的一种文体类型。
它不仅要介绍某个事物的属性、特点、优缺点等,还需提供给读者一些使用指南、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说明文应该简洁明了、层次分明、结论清晰。
说明文的特点:1. 说明文的语言应当客观、准确,使用较为严谨的措辞,避免主观性的评价。
2. 一般要分段,每段要点明一个方面,注意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3. 说明文包含事物的定义和特征、分类、发展情况、应用价值等内容。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文体类型。
它主要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现象、原因、危害等作出客观、中肯的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议论文的特点:1. 遵循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方法科学的规范。
2. 切忌过于情感化和主观化,应该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辩论。
3. 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语境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表达。
可以采用直接陈述、对比类比、事实论证、名言警句、成语谚语、引用例子等方式。
综上所述,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是中文写作中三种基本文体类型。
这三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写作技巧,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和知识,我们可以写出更加优美、清晰、有说服力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还会影响到考试的命题。
一般说来,写人叙事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写人讲究生动传神,记事追求完整波澜的特点,命题时就会主要围绕人物的刻画和实践的记叙及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来展开;写景状物类记叙文,往往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命题者往往会关注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所用的象征、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和形象生动、饱含感情、富蕴哲理的语言。
议论文则主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重要词句的含义来命题。
说明文则主要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顺序、语言等方面来考查。
中考所选记叙文一般都是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关注的都是人的精神、品质。
一、做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1、整体把握: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思想和主旨,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些人和事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
2、抓住键的语句:注意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
3、文中找答案: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确定答题范围,找出关键文字,归纳整理。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二、题型及技巧1、题目的理解:起到线索的作用(《六个馒头》);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南通《抽打心中的樱桃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对文章主旨的揭示(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有的蕴含作者的某种情感;有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洁白的木槿花象征了廖医生的善良与无私,象征着母亲的善良与伟大),有的新颖别致具有吸引读者的作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富有诗意,能吸引读者)。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眉山《拔掉那颗蛀牙》深刻含义:“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和畸形的性格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
(题目是比喻的要还原,同时揭示出文章主旨)2、文章内容、情节(作者的思路)的概括,作者态度、观点、情感的体会。
内容:人事(结果,注意不能写出思想感情)事例:(注意有时还要概括出原因或特定的时间)情节:(注意结合题目、线索、事件发展过程,《女教师的47个吻》《让铺》“我”在心里想换铺———小女孩儿哭闹要换铺——老爷爷主动要换铺——中年军人主动让铺)中心思想:(注意结合题目、中心句即开头、结尾、抒情和议论句)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赞美、歌颂了(人的某种品质、某种好的社会现象)……或批评了(某种不好的品质、现象)……或反映(说明)了某种人生哲理……3、文章线索的理解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种类: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情感。
(有的题目就是线索)人物线索:以人物的见闻、事迹为线索。
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的贫富变化为线索;《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事件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谁是狗的主人为线索;《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
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最后一课》(去上学——上课前——上课时——散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每个星期天的中午到下午七点,人物相继出场为线索。
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三味书屋)。
事物线索:以某一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
《我的第一本书》以一本书为线索(引出第一本书——追问书的故事——父亲灯下补书——送书——转学);《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2010-9-16 15:34回复北京中高考26位粉丝2楼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化为线索。
4、写作人称的理解。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增加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文章的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第三人称:叙述上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
例:《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5、人物形象的理解。
能通过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事件),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这里通过……描写,突出了……(当时的状态表现了……”08南京《田野上的白发》“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能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这个句子通过对母亲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6、心理活动的描写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亲吻爹娘》小三子突然亲了爹的腮帮后,“愣愣地看着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展开联想与想像,写出小三子此时心里的话。
(例一:爹呀,儿对不住您哪。
您二老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又让我上大学。
而今,我大学毕业了,还不能找到工作挣钱回报二老,反而还要二老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我该怎样报答您二老啊!例二:哦,我的老父亲!我似乎有好久好久没亲吻过他了。
瞧瞧这双眼睛,慈爱而又疲惫。
瞧瞧这张脸,沟壑纵横。
父亲老了,却还努力地庇护着我,特意雪中送炭。
我感激,我也惭愧呀!)7、写作顺序的理解。
顺叙: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插叙:补充交代了……,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8、表达方式的理解。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
议论:突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景(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10、环境描写的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的环境;(2)渲染……的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深化主题。
例:河北《小扇轻摇的时光》“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夜色里静静开放。
月亮升起来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
”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11、词语的理解1)、动词、形容词表达的效果;(联系前后语句、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人物形象及文章中心)例1“那一刻之后,蚊子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账中,而我的睡意,也一去无踪。
”“迎”是迎接的意思,母亲有意入账中,又怕它不进去,让儿子受罪,用“迎进”非常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例2、陕西《壶口,壶口》“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010-9-16 15:34回复∙∙北京中高考∙26位粉丝∙3楼“疯狂”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例3、“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砸”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例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前面再用“偷偷地”加以修饰,又写出小草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的,生动的表明春草的活力与情态、长势,“嫩嫩”、“绿绿”则传神地写出春草的质地、色泽。
仔细体会这些词语,便会很自然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草图了。
例5、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
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佝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佝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例二:“叭”,写出了声音的响亮,亲吻老母亲时毫无顾忌。
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达对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
例三:“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小三子的娘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2)、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让我看着你》“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捐献眼角膜)3)、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如《故乡》中“我只觉得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的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12、词或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13、句子含义(考察的往往是句子的言外之意,比喻意义,深层意思)结合具体语境、文章主旨(或揭示的某种哲理)、作者思想倾向(赞扬、批评某种思想)。
1)、化整为零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修饰语,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例1、河南《梨一样的苹果》“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路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
”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
(1)“痛苦”指的是:他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和自责。
(2)“令人尊敬”的原因是: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和责任心。
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
例2《美丽的桥》“对不起,我倒是很想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理解“木匠不愿留在哥哥的庄园里,他还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更多的人。
”∙2010-9-16 15:34∙回复∙∙北京中高考4楼例3、《让我看着你》“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26位粉丝∙2)、本体还原法:把比喻句还原成不含比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