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煤矿生产违章原因与反违章措施

浅谈煤矿生产违章原因与反违章措施——徐洋因工伤亡事故不仅给死亡者家属、亲人、受伤职工带来极大的痛苦,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也常常给企业带来灾难,使生产难以为继,有时甚至造成企业破产。
据有关部门安全分析研究认为:不安全行为──违章,造成事故的概率为70%--80%。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杜绝违章,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
一、违章的原因分析1.侥幸心理。
美国保险公司专家W.H海因里奇曾对不安全行为和轻伤、重伤死亡的比例关系做过调查统计,统计结果是300:29:1。
换句话说,就是平均每300次不安全行为中有29次受轻伤,1次重伤或死亡。
国际劳工组织也做过调查统计,结论是200:20:1。
两个数据虽然有差别,但不安全行为和伤亡事故的比例都是10:1。
也就是说,平均10次不安全行为发生1次事故。
有些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之后,便以为永远也出不了事故。
把几次违章没出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混淆了。
他们总觉得安全规章制度是一种不必要的麻烦,碍手碍脚,认为违章也不一定出事故,这就是侥幸心理。
有些人就在这咱侥幸思想的支持下,经常违章,直至发生事故。
还有一种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真实昌习以为常,满不在乎,虽然预见到违章可能发生危险,但是轻信可以避免。
甚至用冒险蛮干表现自己的技能,把冒险蛮干当作荣耀。
无视安全规章制度,违章操作的结果,总是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若证实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或和生命证实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2.省能心理。
人们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较少的能量取得最好的效果。
这种心理对技术革新一类的工作有积极意义,但在安全操作方面却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许多因违章造成的事故,都是在嫌麻烦、图方便、省力气、少出汗、走捷径等省能心理状态下发生的。
3.自我表现心理(或者叫逞能)。
有些人越是技术差、经验少,越是要自我表现,以改变被人重视的处境。
虽然一知半解,却表面得很自信,有把握,似是而非不懂装懂,硬充好汉。
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

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第一篇: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煤矿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和对策一、习惯性违章及其形成原因<一>、习惯性违章: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企业职工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不按章程办事的习惯性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二>、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原因: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现实表现,概括起来,主要有:1、职工素质偏低,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业特点及用工制度等诸多因素,从事煤炭行业的职工的总体的素质偏低,特别是文化层次低,使得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煤矿企业的法规,规程理解不透,听不懂、记不住、做不到,有时甚至出现违章却不知违章。
有相当一部分井下职工简直就是“规程盲”,不懂规程,就很难按规程去做。
2、现场管理水平低。
现场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由工人中选拔出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靠传统的经验做法去管理,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①有的传统的做法和经验本身就带着习惯性违章的因素,由此造成违章指挥,这种违章,一方面容易造成群体违章,另一个方面,现场管理人员本身违章,为易产生上行下效的恶果。
②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第一”的意识差,有的追任务,忽视安全;有的管理不规范,发现职工发现违章不说不管,视而不见,造成违章职工无所顾忌,有恃无恐。
③现场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运用手中权力,违章指挥,职工拒绝作业,以卡、罚、扣相待。
造成职工无可奈何的违章。
3、传统的习惯做法的影响,煤矿开采有悠久的历史,长期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作业方式,也会由于新老工人的交替残存下来,正如一些新工人违章时所辩解的:“我不知道违不违章,我上班后我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如井下“点明炮,甩检漏,抓车”等都属此类。
4、个人气质类型不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4种类型,由于气质类型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人对同一事情的看法和反映不同,多血质的人轻浮好动,反应灵敏,但容易散漫;胆汁质类型的人,胆量大,好猛干,容易任性。
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

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煤矿如果没有安全的生产场所、作业环境和工作秩序,生产就无法进行。
可以说,确保安全生产是做好煤矿一切工作的前提。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都伴随着违章,违章虽然不等于必然发生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中必然源于违章(极特殊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除外)。
杜绝违章,就基本控制了煤矿事故。
一、违章现象的成因违章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愚昧型",另一类可以称为"明知故犯型",人是违章行为的实施主体,人的主观意愿是违章行为产生的内在的、根本的、必然的原因。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工素质低,缺乏保安意识。
煤矿职工队伍由于文化水平低,自主保安能力差,存在着临时思想和雇佣思想,加之个别部门和单位安全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安全培训流于形式,甚至疏于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不了解、不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必然会导致违章行为发生。
二是侥幸心理作怪,消极对待规章制度。
并非每次违章行为都会演变成事故,甚至多次违章,长期违章也可能侥幸地不发生事故。
正是由于违章同事故间的非必然的、不等量的关系,使职工产生一种麻痹、侥幸的心理,形成了不遵章作业,消极对待安全隐患的不良惯性。
加之遵章作业势必给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难度",规范作业不如非规范作业随心所欲,自由度大,致使工人在工作中图省工、省时、省力,抱着侥幸的心理,明知故犯,便导致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是"三程"贯彻不力,安全管理不严。
一方面,生产指挥者或安全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知识、安全教程知之不多,不能发现违章现象,更谈不到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助长了违章行为的产生和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违章行为的认识不足,使其在工作中人为降低生产管理标准,明知违章,却漠然处之,任其发展,在事故发生后的追查和处理中,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负责任,不讲原则,草草了事。
煤矿的三违现象及原因分析

煤矿的三违现象及原因分析煤矿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煤炭采掘过程中,由于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等原因,煤矿存在着一些违规行为,称为煤矿三违。
本文将对煤矿的三违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办法。
一、煤矿三违的定义煤矿三违是指在煤矿生产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通常包括三个方面:违反安全生产规定、违反环境保护规定和违反资源利用规定。
这些违规行为可能会导致煤矿生产事故、生态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煤矿三违现象1.安全生产违规行为煤矿作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其安全生产问题尤为关键。
而在实际生产中,很多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而导致了一些重大生产事故。
比如:•过度开采: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很多煤矿采取过度开采的方式,导致煤层塌陷、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违规生产:一些煤矿为了节省成本,会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并掩盖相关证据,从而对消费者和市场造成严重损失。
•人为疏忽: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尤为重要。
一些员工为了省事、省力、省时,会疏忽安全制度,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环境保护违规行为煤矿作为传统污染行业,其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大量的矿石开采和粉尘飞扬,严重影响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条件。
具体问题包括:•大面积破坏性开采: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大面积山体开挖,破坏了土地植被,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引起各种环境问题。
比如,很多地方存在煤矿废渣堆积、裸露的山体等问题。
•矿井废水的排放:随着煤矿的开采,产生了大量含有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对附近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煤尘污染:煤矿作业中产生的煤尘对周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资源利用违规行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但是,在煤石开采过程中,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管控,就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这种问题比较普遍,包括:•矿井涌水问题:由于矿井未能够正确加压或加压不足,导致井下突然涌水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生产效率。
煤矿三违现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煤矿三违现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煤矿三违现象是指在煤矿生产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定和生产安全规程的行为,其危害极大。
煤矿三违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员素质不高煤矿生产需要各个层面上的人员投入,人员素质低,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度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够,这就容易导致三违现象的产生。
二、管理水平不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是与先进性相匹配的,如果管理人员不具备高水平的管理方法,那么煤矿安全的保障就无法做到完全。
三、肌肤不够一个大型煤矿,需要铺平和修整的面积很大,如果建设不到位,煤矿内设备不齐备、设施陈旧、应急预案不成熟等问题的不充分解决,很容易引起生产事故。
上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可能导致煤矿三违现象,其对煤矿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对于煤矿三违现象,企业需要采取一些预防对策,以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常需要采取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一、考核员工素质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适当的考核、奖励和追责机制体系,全力挖掘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潜力,营造一种能够激励员工的良性工作环境,例如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警告、罚款、暂停职业资格等制度,防止低素质人员危害生产安全。
二、落实管理责任企业需要建立适当的管理模式,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思路系统,采取适当的管理责任落实方案。
对于违规行为,采取适当的小型会议或教育实践,优化一线人员的管理机制,推行奖惩并存的“不保护、不容忍”的原则。
三、加强安全培训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安全培训计划,落实专项区、专项班,增加全员安全培训和持续教育,要求上岗前必须通过全面的安全培训和指导,以提升员工对于安全的意识和敬畏之情,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
四、提高矿山设施企业应该建立起优秀的矿山设施、配备完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并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建立完整的预想、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
煤矿三违现象是危害极大的一个事实,完整杜绝三违现象,需要从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设施保障、安全培训等方面开始努力,通过有效的预防对策和完备的安全计划,让生产环境更安全、更有保障。
煤矿“三违”治理对策的思考(合集5篇)

煤矿“三违”治理对策的思考(合集5篇)第一篇:煤矿“三违”治理对策的思考怎样治理“三违”煤矿“三违”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现场跟班安全员和跟班瓦斯检查员没有负到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班组长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二是安全意识不强。
有些人贪图一时方便,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是违章作业,仍然蛮干;三是安全培训不到位。
新工人的安全教育上,班前班后学习安全不到位,认为干煤炭只要体力,不要文化知识;四是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
有的碍于情面和各种关系,不敢大胆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导致有章不循;对“三违”行为有的管理人员视而不见。
去年十月份井下工人拿干石丢往矿车里面去,正好有个工人伸手去迎上,当时就打伤了,但现场没有一个管理人员,这些事故虽不是大事故,但表现了我们管理人员没在现场督察到位,指挥到位,如果现场有管理人员在场,叫工人不要远距离往矿车里丢干石,那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故。
针对“三违”现象,煤矿现行管理方式一般是严管重罚。
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容易激起逆反情绪。
如何治理三违?一是我矿实行安全定岗定级。
即将矿井中因“三违”可能造成事故危害程度的等级,确定若干等级安全岗位,给予对 1应工资待遇,与之相对应的在该岗位的违章属同一级别违章,并给予相同级别的处理,对工资给百分比的罚款。
二是实施责任连带。
我矿对待“三违”人员的连带责任是根据以往对井、队、班组安全只考核轻、重、伤、残等,在建立“三违”处理制度基础上,将井、队、班组中职工发生高级别“三违”与各项指标挂钩,当月扣出受罚工资,年终奖金。
在季度、年终予以评比奖励、通报。
三是强化督察检查。
抽调责任心强,有安全管理经验的井下跟班安全瓦检和老职工作为矿井安全督察人员。
既有跟班的,也有抽查的,从安全执法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控制“三违”。
这是在希望灶矿这一年多来取得的成功的经验和很好的效果。
四是对“三违”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有个别人在瓦检员岗位重复违章,即便处罚到极致也不管用,说明该员不适应该岗位,应立即予以调整,由此判断对重要岗位的人员屡有“三违”者,不用此人或应予尽早作岗位调整,以防患于未然。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一、煤矿“三违”现象的现状及主要表现1、违章作业有很多工人觉得工作多年,过分自信,存在侥幸心理,撞运气,不顾规章制度的约束,图省事,走捷径,凭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对工作满不在乎,干起活来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人责任心不强,图省事、怕麻烦,在工作中容易导致思想麻痹,为了多出一些煤九不注意安全,甚至有意违章作业;有些人重效益、图节约,重生产、轻安全,只注重赶进尺、赶产量,忽视了安全工作;有些工人为了省事、省力气,有意识减少必要的程序而违章,久而久之,把有意识违章变成习惯性违章;还有很多工人无证上岗,未经培新或培训部合格就上岗,缺乏生产技能和紧急应变能力。
2、违章指挥指挥者文化水平低,不熟悉案情技术规程,对生产现场不了解,盲目指挥,错误决策;明知道可能有危险,存在侥幸心理,强令他人去干;明知道违反安全规程,为了抓生产,完任务,指挥违章作业。
还有。
在煤矿生产中,小到班长、技术员、大到副矿长、矿总工程师,他们在指挥中,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处于被动时,又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往往容易违心的让安全给生产让路。
3、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习以为常,但这往往会造成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有些工人工作时间擅离职守,不在规定地点休息,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井下吸烟,到废弃巷道活动,视劳动纪律为儿戏。
二、煤矿“三违”现象的原因分析1、职工素质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采掘工作的人员是农民工,其中许多人文化素质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加上他们往往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以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不要的安全知识和工作技能,再加上对煤矿安全规程不够了解,容易违章出事。
2、生产至上心理1)急功近利,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放松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对待安全隐患不像解决生产问题那样迅速、果断。
3)思想麻痹、走马观花。
4)干部,工人都认为多出煤,就多效益,多一分收入,从而忽略安全,将安全摆在了次于生产的位置上。
煤矿三违成因与对策

煤矿“三违”成因与对策济宁市蔡园生建煤矿曹洪勇“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通称。
“三违” 是目前工矿企业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
认真分析“三违”现象的发生,是实现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进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一、“三违”的成因分析1、由于不懂、不知道、不会而出现的“三违” 。
部分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只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对岗前培训和岗位复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习不努力,加上培训教师空对空的照本宣科,引不起兴趣,使职工对应知应会似懂非懂,造成职工无知性“三违” 。
2、由于“马虎、凑乎、不在乎”而出现的“三违” 。
部分职工包括管理干部,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随意改动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减少工序,不讲究标准,满脑子“可能、大概、差不多”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部分职工情绪失落,思想不稳定,导致工作行为失调,造成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留下安全隐患,造成麻痹性“三违” 。
3、由于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而出现的“三违”。
有的管理干部安全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助长职工的“三违”行为;有的管理干部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安排任务,造成职工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蛮干;有的管理干部没有为工人创造条件,要什么,没什么,职工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勉勉强强完成任务,但给后续工作留下安全隐患,造成管理性“三违” 。
二、“三违”现象的心理分析1、侥幸心理。
有些职工自认为自己对作业环境熟悉,身体素质又好,技术水平高,反映灵敏,盲目自信,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抱着偶尔违章不会出事的心理,冒险违章,如蹬钩头,爬皮带,造成习惯性“三违” 。
2、麻痹心理。
在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会自觉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违章的成因及对策
煤矿如果没有安全的生产场所、作业环境和工作秩序,生产就无法进行。
可以说,确保安全生产是做好煤矿一切工作的前提。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都伴随着违章,违章虽然不等于必然发生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中必然源于违章(极特殊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除外)。
杜绝违章,就基本控制了煤矿事故。
一、违章现象的成因
违章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愚昧型",另一类可以称为"明知故犯型",人是违章行为的实施主体,人的主观意愿是违章行为产生的内在的、根本的、必然的原因。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工素质低,缺乏保安意识。
煤矿职工队伍由于文化水平低,自主保安能力差,存在着临时思想和雇佣思想,加之个别部门和单位安全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安全培训流于形式,甚至疏于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不了解、不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必然会导致违章行为发生。
二是侥幸心理作怪,消极对待规章制度。
并非每次违章行为都会演变成事故,甚至多次违章,长期违章也可能侥幸地不发生事故。
正是由于违章同事故间的非必然的、不等量的关系,使职工产生一种麻痹、侥幸的心理,形成了不遵章作业,消极对待安全隐患的不良惯性。
加之遵章作业势必给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难度",规范作业不如非规范作业随心所欲,自由度大,致使工人在工作中图省工、省时、省力,抱着侥幸的心理,明知故犯,便导致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
三是"三程"贯彻不力,安全管理不严。
一方面,生产指挥者或安全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知识、安全教程知之不多,不能发现违章现象,更谈不到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助长了违章行为的产生和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违章行为的认识不足,使其在工作中人为降低生产管理标准,明知违章,却漠然处之,任其发展,在事故发生后的追查和处理中,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负责任,不讲原则,草草了事。
甚至出于个人工作成绩,小集团政绩等利益考虑,隐瞒事故,包庇责任人,使有关责任人和其他干部职工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和教育,姑息迁就,心慈手软,纪律松懈,安全管理又不到位,技术管理存在漏洞等等,都为违章行为的再次发生埋下了祸根,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控制违章的对策
1、切断违章源头
本文来自-----中国煤炭论坛
违章行为是人的主观意识带来的,因此,抓好职工安全思想意识的提高,就等于抓住了违章行为的关键。
一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素质。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真正肩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严格事故追查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违章行为发生。
二是要强化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把安全教育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通过
举办安全教育、案例警示,违章人员现身说法,家属联保等有效形式,消除安全思想教育"盲点",切实提高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要强化安全培训工作。
通过专业讲座、办班培训、有奖问答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及遵章守纪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自我保安能力。
2、增设违章的障碍安全管理不严,违章行为必然大行其道。
因此,要通过加强安全管理为违章行为设置重重障碍,使其失去生存的土壤而自然消亡。
一要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
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各工种岗位人员安全管理、违章控制责任,引入考核机制,同个人利益挂钩,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管理、控制违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立体防范体系。
充分发挥安检职能部门、驻矿安全监察处、安检员、群监员及职工家属保安的重要作用,实行"株连"政策和奖罚机制,建立班与班之间、队与队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违章行为控制体系,构筑起全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和违章控制体系。
三要坚持现场检查。
建立领导干部跟班检查制度和安检人员分片查"三违"制度,用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严肃查处责任者,警示干部职工,预防违章行为发生。
3、增大违章的成本就煤矿企业而言,加大违章责任者的处罚力度,利用经济手段使违章人员牢记违章教训,不失为控制违章的一种有效办法。
一方面,对违章行为特别是对造成事故的违章行为进行严格、细致的责任追查,分清责任,指明错误,让责任人心悦诚服,同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使职工不敢违章,不想违章。
另一方面,在责任追查清楚之后,要进一步加大责任者特别是主要违章责任者的处罚力度,组织违章人员现身说法,做到"曝光使其脸红,罚款使其心疼",心理上受到震憾,经济上受到损失,使违章者牢记事故教训,不敢再犯,同时也让其他职工受到深刻的教育和警示。
应该看重强调的是,切断违章的源头,增设违章的障碍,增大违章的成本,这三个环节必须连续地、动态地、平衡地抓好,如果有重有轻或者时紧时松,将适得其反。
违章行为控制水平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本能期,监督控制期,自我约束期,团队约束期。
在四个阶段中,违章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依次递减,达到最高阶段即团队约束期时,违章行为及人为事故几乎为零。
目前,我矿安全生产处于哪一个阶段,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深刻总结,从而使得我矿的安全工作有的放矢,抓出成效。
您正在看的资料来自中国煤炭论坛/,原文地址:/viewthread.php?tid=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