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录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1.突发性眩晕: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突发性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中医认为突发性眩晕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或痰湿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经络调理和中药治疗来改善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调理、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2.慢性疼痛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慢性疼痛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气血不畅、经络堵塞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和激活体内的气血流动来缓解疼痛。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焦虑和抑郁症: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焦虑和抑郁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焦虑和抑郁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顺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疏通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脾功能,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4.高血压: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的肝郁气滞、瘀血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肝气和疏通瘀血来降低血压。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平缓肝气,促进瘀血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5.冠心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补充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心脏供血和氧气供应,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冠心病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在突发性眩晕、慢性疼痛病、焦虑和抑郁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来缓解症状、改善疾病。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2023年,医疗科技和现代医学会更加发达,但是中医仍旧是传统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2023年,中国的中医医疗服务将有哪些优势病种需要注意,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又应该如何实施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中医在优势病种的疗效中医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有着丰厚的学术积淀和宝贵的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的临床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根本效果。

2.中医注重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提高人体自我调适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3.中医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不仅根据疾病的类型,还会结合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整,更贴切的进行诊疗。

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中医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8个省市的疗效观察中显示: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组肺部病变加速吸收的时间显著缩短,体温正常化时间也显著缩短。

二、临床路径的运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是针对特定疾病所设计出的规范化医疗流程。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不但节约时间和成本,更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将中医药应用到临床路径中,可以规范中医诊疗流程,减少诊疗风险,降低住院时间、成本和费用,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例如,对于急性胃炎病患,中医可能会建议采用中成药;临床路径制定应遵循中医药特点,充分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能最大化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在中医医疗中,制定一个切合病情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管理方法需遵循中医的独特理论与方法,并匹配病人的实际情况。

中医药处方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中药联合中西医治疗,可针对病情设计合适的中药配方,对全身进行调节,防止疾病复发。

例如,济生方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200多个医院临床使用过。

总之,在2023年的前瞻中医医疗服务中,中医药的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1)早期:气滞血瘀证(2)中期:营血不调证(3)后期:气血两虚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回医治疗。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标准住院日为≤35天
适用对象
1、回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回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标准住院日为≤30天
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踝部骨折(ICD-10:S82.80);
2、行踝部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
3、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予以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5、患者同意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回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简要2016

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简要2016

2016 年优势病种 3 个:肝癖、肝着、积聚2016 年临床路径 5 个肝癖、肝着(轻、中、重)、积聚、鼓胀、肝癌肝癖(2016 年)1、辨证论治(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治则:疏肝活血、健脾化湿方药:祛脂化痰降酶方(脂肪肝1号方)加减。

丹参20g、泽泻15g、海藻15g、生山楂10g、白术15g、柴胡6g、薏苡仁15g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肝苏颗粒。

(2)痰阻血瘀、湿郁化热治则:活血化瘀、清热化痰方药:化痰祛瘀降酶方(脂肪肝2 号方)加减。

丹参20g、泽泻15g、海藻15g、生山楂10g、白术15g、虎杖15g、茵陈15g 中成药:茵莲清肝颗粒、当飞利肝宁片、大黄利胆片、茵栀黄口服液。

(3)湿郁血瘀、肝阴不足治则:祛湿化瘀、活血滋阴方药:养阴祛湿降酶方(脂肪肝3 号方)加减。

丹参20g、泽泻15g、海藻15g、生山楂10g、三七末6g(冲服)、枸杞15g 、女贞子30g2、运动疗法运动治疗方案:①运动种类: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如仰卧起坐、快跑、中快速步行(115-125 步/ 分钟)等。

②运动强度:运动时脉搏应维持在(170-年龄)次/ 分钟,最多不超过(200- 年龄)次/ 分。

或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 分钟内消失为宜。

③运动持续时间:每次20 分钟至60分钟。

④运动实施时间:选择在下午或晚上。

⑤运动实施频率:每周3-5 次。

⑥适应症:用于体重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和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病人。

13 、饮食疗法:肥胖者药控制饮食、降低体重、体重应以降至标准体重或仅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内为适宜。

饮食疗法是减重的基础。

一般每降低1% 的体重可使血清ALT下降10%,减重10%可能使之复常。

(二)特色疗法1、耳穴压豆常选饥点、肺、脾、肾、三焦、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或随症选穴。

以王不留行籽置压穴处,胶布固定。

在上述准确的耳穴刺激点上贴敷王不留行籽后,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患者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杂症方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标准化和 规范化成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效
率的重要手段。
目的和意义
制定针对中医优势病 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 方案,以提高医疗质 量和效率。
促进中医临床实践的 传承和发展,提升中 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 ,降低医疗成本,减 轻患者负担。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在实施方案前,应明确目标和计划, 包括病种选择、诊疗方案制定、培训 和宣传等。
总结实施方案的经验与教训
• 强化培训和宣传:确保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实施 效果。
总结实施方案的经验与教训
重视医护人员的反馈
在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收集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认识和接受度。
树立中西医结合的观念
02
鼓励医护人员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形
成综合治疗理念。
建立激励机制
03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中医优势病种的临
床实践和科研工作。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
01
02
0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确保 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 和诊疗方案的实施得到充 分支持。
减少医疗差错
标准化的诊疗过程有助于减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 差错,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提升医疗团队协同能力
实施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医疗团队之间的协同 能力,确保团队成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能够高效、准确 地协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优化医疗流程
1 2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xx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2、回药治疗(根据骨折三期回药内服、外用辨证施治),3、康复治疗,4、并发症的防治,5、护理
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2、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标准住院日为≤21天
适用对象
1、回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病诊治指南》。
2、疾病分期:(1)早期 (2)中期 (3)晚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GG000骨折病;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X线片检查显示椎体压缩小于30%。
3、单纯压缩骨折及爆裂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疾病编码:ICD-10:S82.80)。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踝部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无移位型及病理性骨折。
4、除外以下情况:(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2)局部肿胀严重者;(3)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4)内翻型骨折,内踝骨折块较大,波及胫骨下关节面1/2以上者。(5)外旋型骨折,内踝撕脱骨折,尤其是内踝中部骨折,骨折整复不良或有软组织(骨膜或韧带)夹在骨折线之间,可引起骨折纤维愈合或不愈合。有条件时,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6)足强度背屈所造成胫骨下关节面前缘大块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需作切开复位内固定。(7)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
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踝部骨折回医临床路径
5、需住院治疗者;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7、患者同意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回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
1、血常规;2、尿常规;3、肝肾功能; 4、凝血功能;5、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7、感染性疾病筛查8、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回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3)C-反应蛋白;(4)膝关节X线片;(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
2、证候分型:踝部骨折较复杂,根据暴力作用的方向、程度以及骨折移位的情况,临床上可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外旋(外转)型骨折:
第一度:腓骨下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第二度:腓骨下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合并内踝骨折和距骨向外侧移位。
第三度:内、外、后三踝骨折合并距骨向后、外侧移位或脱位。
(2)外翻型骨折
第一度:内踝骨折。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回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2)中期:伤后2周~4周。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常见证候:(1)气结血阻证;(2)气血虚弱证;(3)阳力虚弱,阴寒滞络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为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患者适合并接受回医治疗。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TCD编码:BNV090)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的患者。
标准住院日为≤30天
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踝部骨折(ICD-10:S82.80);
2、行踝部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
3、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予以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治疗方法
入院后尽快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麻醉;病情许可也可不采用麻醉;
2、治疗方法: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3、复位后X线片;
4、辨证运用回药制剂(根据骨折三期回药内服、外用辨证施治,早期以清血道、除恶血、消肿止痛为主治疗);
5、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出院标准
4、并发症:出现张力性水泡、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症等,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回医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日为≤35天
适用对象
1、回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1、病情稳定,局部无明显肿痛,X线片复查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出院后治疗
1、出院后每3天左右门诊复查1次,持续3-5次。复诊时更换回药外用制剂,调整夹板外固定;
2、伤后14天内门诊复查时需检查X线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如有移位及时再次复位并调整夹板外固定;
出院标准
1、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明显好转或消失。
2、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等。
出院后治疗
1、出院后根据患者情况,每1—2天门诊治疗1次,持续5-7次。复诊时继续进行上述综合治疗。2、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项目。3、出院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4、治疗期间及拆除外固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仍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症:本病老年人多见,常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第二度:内、外踝骨折合并距骨向外侧移位。
第三度:内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脱位,腓骨下段骨折及距骨向外侧脱位。
(3)内翻型骨折
第一度:外踝撕脱骨折或内踝斜形骨折。
第二度:内、外踝骨折合并距骨向内侧移位或脱位。
第三度:三踝骨折。
(4)垂直压缩型骨折(5)直接暴力型骨折
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为单纯新鲜闭合性踝部骨折;2、全身或局部状况允许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3、稳定性骨折,无手术适应证。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1)早期:气滞血瘀证(2)中期:营血不调证(3)后期:气血两虚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回医治疗。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诊断标准(TCD:BGG000、ICD10:S52.501)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症。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回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回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凝血功能;(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6)脊柱X线片;(7)CT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胸腰椎MRI等。
(2)西医诊断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