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合集下载

《旅游地生命周期》课件

《旅游地生命周期》课件

总结词
维护品质、稳定市场
详细描述
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稳定阶段,应对策略主要是维护产品和服务品质,保持现有市场份 额。这一阶段,旅游目的地已经相对成熟,吸引了稳定的游客群体,需要注重维护和提 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持游客满意度。同时,也需要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份额,防止竞争
对手的侵蚀。
停滞阶段的应对策略
总结词
案例三:丽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
01
丽江经历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
阶段。
影响因素
02
丽江旅游地生命周期受到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政
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发展策略
03
丽江应加强文化保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以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
THANKS
02
有利于预测旅游地的未来发展趋 势,为旅游投资和经营提供决策
支持。
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 略,提高旅游地的竞争力和吸引 力。
03
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02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探索阶段
总结词:旅游地处于起步 期,知名度低,游客数量 少。
旅游地开始受到外界关注 ,有少数游客前来探访。
04
当地旅游业发展面临瓶颈, 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创 新点。
01 03
详细描述
02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地的 吸引力逐渐下降,游客数量 增长缓慢或停滞。
衰退阶段
总结词:旅游地进入衰退 期,游客数量减少,旅游 业萎缩。
详细描述
由于各种原因,如自然灾 害、社会动荡或竞争激烈 等,旅游地的吸引力逐渐 下降。

03 第三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

03 第三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

第三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第一节理论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 1963)在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的,美国学者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C, 1978)在研究美国大西洋城旅游发展时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 Butler, 1980)提出的。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如图6.1所示。

1.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

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2.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

随着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

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广告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一些本地居民为适应旅游季节调整生活方式,有组织的旅游开始出现,迫使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增加、改善旅游设施和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骤增,本地居民提供的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

4.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游客增长率将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

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广告无所不在。

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会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反感和不满,因为这一切会限制他们的正常活动。

旅游地在这一阶段有了界线分明的娱乐、商业区,以前的设施有可能成为二级设施而满足不了需要。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

11级旅游管理二班王莉莉在国际上,最权威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六个周期: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本文将以北京欢乐谷为例,阐述巴特勒模型。

北京欢乐谷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方向上的一座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首都的有利地形资源和游客资源以及强大的辐射力招揽客源。

一.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在2006年的时候,北方地区的人们对于主题公园的遐想依旧只停留在对美国迪士尼的企盼上,鲜少能有一些游乐园具有大型刺激的游乐设施。

而在此时开幕的欢乐谷一期则在整个北方地区独树一帜,除去所宣传的硬件设施先进、完善外,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也极其用心。

诚然,此时的欢乐谷有其独到之出,但高昂的门票使周边游客开始观望。

而北京游乐园和周边城市如天津乐园以其低廉的价格依旧掌握着绝大部分客流。

二.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情况。

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北京游乐园与天津乐园不得不关闭运营。

整个华北地区很难再找出能够同北京欢乐谷“势均力敌”的游乐场。

于是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欢乐谷的短途线路,吸引河北、天津、辽宁、山东、山西等北京周边省市的大批游客。

三.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机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在北京欢乐谷开始吸引大批客源后,2011年6月开始陆续开放第二期第三期设施,其中大部分设施是周边酒店和影院等服务资源。

由于酒店的开放方便了游客的住宿和餐饮,对游客的吸引力更是上一层楼。

四.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

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

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此时虽然北京欢乐谷还在不断开放三期工程,但游乐设施大同小异没有新意且由于吸引的游客大部分属于周边地区,重复前来的游客已属少数。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引言旅游业是现代社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旅游地的发展和运营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地的发展规律和实践,学者们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本文将介绍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指旅游地从开发到衰退的一种演变模式。

这个理论认为旅游地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根据文献研究,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通常可以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再生阶段。

1.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地刚刚开始进行规划和开发,主要的发展目标是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通常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2.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地逐渐发展壮大,游客数量和收入都在快速增长。

重点是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

3.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地的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增长速度放缓。

此时,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4.衰退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地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吸引力和利润也在减少。

可能会出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和游客流失等问题。

5.再生阶段:在旅游地进入衰退阶段后,可以通过重新定位和转型恢复活力。

可能会采取改造旅游设施、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加强营销宣传等措施。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不仅仅是理论,也是旅游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实践中,通过对旅游地所处生命周期的判断,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解决方案。

1.发展策略制定:根据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在开发阶段,需要集中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推广;在成长阶段,可以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在成熟阶段,适当进行市场调整和创新,保持竞争力;在衰退阶段,可以通过再生阶段的措施恢复活力。

2.问题解决方案:旅游地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游客满意度下降等。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结合其他相关理论,深入探 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内在机 制和规律。
THANKS
感谢观看
自身实力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05
CATALOGUE
结论
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总结
0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和预测旅游地 的演变过程。
02
该理论认为旅游地经历五个阶段: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和衰落。
03
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驱动力,影响旅游地的吸引力和发展状况 。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平衡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 益,确保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可持续 性。这包括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总结词
可持续旅游发展能够增强旅游地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 多的游客选择前往实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目的地。因此, 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能够提升旅游地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 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VS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纳 西文化和古城风貌吸引了大量游客。丽江 古城经历了从探索到发展、成熟的过程, 目前正面临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国际案例
夏威夷
夏威夷是一个著名的度假胜地,以其美丽的海滩和独特的文 化吸引着全球游客。夏威夷在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经历了探索 、发展、成熟和转型阶段,目前正通过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来 应对市场竞争。
总结词
可持续旅游发展有助于实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延续和扩展 。
详细描述
通过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旅游地可以在保持原有吸引力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 延长其生命周期。同时,可持续旅游发展也有助于培育新 的旅游地,推动区域旅游的全面发展。

论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09旅管马慧 0946070论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一、1、探查阶段: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游客多油冒险精神;没有特别的设施;自然、社会环境、经济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2、参与阶段:旅游者的人数增多;旅游逐渐有季节性;当地政府开始投资旅游设施建设(基础、服务和游览设施);当地居民开始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和投资;开始出现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市场开始形成。

3、发展阶段:旅游接待量迅速增长;外来旅游者大大超过当地旅游者;出现大量的旅游宣传广告;形成了明确的客源市场;大量外来投资融入,并取代政府投资占据主要地位;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发生明显改变;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的快速发展引发的各种矛盾迅速增加。

4、巩固阶段:游客数量增速明显减缓;旅游者数量超过当地居民;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增加;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

5、停滞阶段:旅游地容量达到最大甚至出现过饱和的状况;旅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回头客;接待设施过剩;旅游资源中的人造景观增多甚至取代原有自然文化景观。

6、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地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旅游设施大量闲置并逐渐被其他设施取代;房地产转卖率高,宾馆可能变成公寓、疗养院和退休住宅。

二、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能适合地解释旅游发展模式;2、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该理论能提供给管理者长远的思想及揭示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影响力;3、作为预测工具:该理论没有得到多少发展而且可能难以得到发展;对中国而言,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

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点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TLCS)理论是最具实用性和研究机会的一种可视化旅游地研究方法。

它可以以某种程度上提供旅游地发展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信息,从而在形成或促进旅游地策略与政策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的旅游地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并处于(起始)发现、流行、衰老、淘汰阶段之一。

起始发现状态是旅游地开发进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会出现新的想法和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旅游开发效率,旅游发展的热度也会逐步上涨。

流行阶段是整个旅游发展的高峰期,旅游资源的开放和使用逐步增多,大众对其也有着较大的兴趣和信任。

在这一阶段,旅游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并得到更多的认可。

衰老状态将旅游资源的利用收缩到一定程度,旅游市场上出现低迷。

因为已经进入了衰退阶段,旅游资源会呈现出“古老化”和“破旧化”,当地人民社会面又开始出现忧郁、寂寞和不满。

淘汰阶段是一个整合阶段,旅游资源和关注度已经逐渐减少,会话与改建手段可以使旅游资源转变成新的形态,并与当代文化融合,获得不错的口碑。

在理论上,旅游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把握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旅游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点考虑和改造当前的衰老旅游资源和空间,使其能够在各个旅游地阶段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提出
该理论最早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 W)1963年 在他的文章《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 乐地》(Some consideration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 The peripheral Region—Underdeveloped Countries—Recreation Areas)中提出的,他观察到旅游地都经历一个相对一致的演进过程: 发现(discovery)、成长(growth)、衰落(decline)三个阶段。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使用的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 W Butler)于1980年提出的,他在《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Canadian Geographer,Vol. 24,1980 , P5-12)提出了六境问题 政府参与
宣传; 基础设 施建设; 功能分区。 研究者认为,黄山1993年时还处于发展阶段。
张家界旅游地生命周期
三、案例-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遍在性旅游资源 1、溶洞的特点 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 2、溶洞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 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然后维持一 个规模或者停止营业关门。
广东
贵州
二、Butler R. W.(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六个阶段-S形曲线
(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市场的旅游地
如颐和园、黄山这样具有广域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成熟期(稳固 +停滞)将会维持很长时间。 1985年以后,颐和园就处于成熟阶段。除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或社会经 济动荡,否则是不会衰落的。 成熟期 颐和园游客年变化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阐释旅游地演化的基本理论之一。

Butler 将旅游地的发展演化划分为探索、起步、发展、稳固、停滞、衰落或复兴6个阶段,并以S 型曲线形式对其进行了直观的表达。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变化密切相关,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为有效判定旅游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历史演进过程,描述和分析影响旅游地发展的各类要素,以及旅游地的未来发展预测和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黄震方等人利用Tramo/Seates 季节调整和多峰拟合方法进行主题型文化旅游区阶段性演进的研究,分析游客波动的阶段性,探讨主题型文化旅游区成长演化,揭示主题型文化旅游区演化的生命周期:探索起步期、充实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后续发展期(衰亡或复兴),其中探索起步期和充实发展期对应于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期,而快速发展期、平稳发展期以及后续发展期则分别对应于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期、成熟期与衰亡或复兴期。

(1) 探索起步期:是旅游区发展的初期阶段,开发利用旅游文化资源,改善和增加旅游设施,进行广告宣传活动,引发了旅游者大幅度增长,但往往出现客源鼎盛后的下降效应。

一般而言,该过程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主要旅游吸引物的类型和品质,及其文化的受众规模和宣传促销强度等因素。

(2) 充实发展期:为遏制旅游下滑趋势,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追加旅游投资,充实旅游项目、推动产品升级或拓展旅游功能,促进旅游区获得新的增长。

在此过程中,旅游吸引力特性及结构的变化将可能在较短尺度的游客的变化上表现出一系列的波动性的结构调整。

(3) 快速发展期:经过充实发展后的文化旅游区,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文化特色逐步彰显,景区品牌效应更加突出,旅游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旅游设施基本完备,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效益迅速增长,旅游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 平稳发展期:旅游区经过快速发展期后,游客量和旅游效益趋于平稳,增长幅度相对减小或小幅变化,旅游产品、经营模式相对成熟,广告宣传成为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的重要手段,旅游与社区居民关系更加密切,旅游区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

(5) 后续发展期(衰亡或复兴):一方面,游客人数达到顶点或受到容量限制,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老化,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下降,游客日益减少,旅游投资撤出,旅游功能衰退,旅游区最终进入衰亡期;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的文化旅游资源、扩展旅游区空间或实施旅游区转型与新一轮产品升级,可重新启动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区进入复兴阶段。

在上述理论模型中,从整个旅游区演化全过程看,其在长尺度上表现为游客趋势的阶段性变化,而在小尺度上则同时包含有波动结构的调整与变动。

刘荣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分析,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的每个阶段反映了消费者、竞争者、生产者、销售及利润状况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人们发现并非所有的旅游产品都要经过 4 个阶段之后
退出市场。

有的旅游产品跳过导入期,直接进入成长期; 而有的旅游产品则是昙花一现。

所以,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并非都表现为“S”型曲线。

不同的旅游产品、不同的市场环境表现出不同的生命周期曲线。

有学者曾研究数百种产品,发现并总结出 6 种之多的产品生命周期形态,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扇贝”型( 图2) ,“循环—再循环”型( 图3) 等。

扇贝形态是在旅游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经营者在原有旅游产品基础上进行更新,赋予旅游产品新的内涵,新的特性,重新树立旅游产品形象,开发新的旅游市场,不断引发新的旅游需求,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始终保持在一个理想阶段。

“循环—再循环”形态是旅游产品进入衰退期后,经营者通过采用有效措施,刺
激旅游需求,使旅游产品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旅游产品从诞生到衰亡的运动过程,对大多数的旅游产品来说难以逃脱其规律,因为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和获利能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给状况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兴趣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和判断有利于经营者更好地了解旅游产品发展现状,掌握旅游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人为调节,以使旅游产品经久不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在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 汪德根,王金莲等.乡村居民旅游支持度影响模型及机理——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苏州乡村旅游地比较[J].地理学报,2011(10):1413-1426.
[2] 黄震方,俞肇元等.主题型文化旅游区的阶段性演进及其驱动机制——以无锡灵山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6):834-841.
[3] 刘荣.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研究--以焦作云台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6):111-115.
[4] 税伟. 城市化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6):89-92.
[5] 白廷斌.滇西北旅游业地域发展类型划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4):8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