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学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公开课一等奖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公开课一等奖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公开课一等奖一、诗歌原文呈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背景知识介绍。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时候。

了解这个背景啊,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这首诗的大门。

就好比你要去了解一个人,知道他的经历、他当时的处境,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想法一样。

曹操这个时候看着大海,那心里肯定是豪情万丈的。

三、诗句解析。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两句就像一个电影的开场镜头,曹操登上碣石山,目的就是为了看大海。

“临”这个字啊,就有一种很有气势的感觉,就好像曹操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碣石山上,然后眼睛就盯着那片大海看。

简单的两句,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之中。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这是在描写大海的水波啊,“澹澹”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大海的水波在缓缓地动荡,就像一个巨人在轻轻地呼吸一样。

然后“山岛竦峙”,山岛高高地挺立在大海之中,这一高一低,一水一山,画面感就出来了。

就好像大海是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而山岛就是绸缎上凸起的宝石,特别有层次感。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两句从大海转到了海岛上的景色。

你看,岛上树木长得密密麻麻的,各种各样的草也长得很茂盛。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个海岛是充满生机的呀。

曹操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肯定也会觉得很有活力。

这就像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看到满眼的绿色,心情也会变得很好一样。

4.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一下子就有了一种秋意凉凉的感觉。

萧瑟的秋风刮起来了,然后大海里巨大的波涛就涌起了。

这两句描写特别有力量感。

秋风就像是一个指挥家,它一吹,大海就开始演奏起汹涌澎湃的乐章。

那波涛涌起的样子,就像一群奔腾的骏马,特别壮观。

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歌鉴赏——炼句 (公开课)

诗歌鉴赏——炼句 (公开课)

2.(2016· 大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并 州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
二、炼有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语句
(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 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 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 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 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解释句意) 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 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 不感到欣喜满足。(具体分析) 但最后一联表面虽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 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 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 酸溢于言表。(点明作用)因此不同意“喜幸” 之说。
第二步:具体分析
此处巧用比拟,生动形象,造语新颖、简约,意涵丰富 隽永。 第三步:点明作用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 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说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的妙处。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正常语序应 是:游子意像浮云一样,故人情像落日一 样。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的意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静夜思》、《钱塘湖春行》等经典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和作用;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静夜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结合《钱塘湖春行》等诗歌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意象,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意象,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2. 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3. 经典诗歌意象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书面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2. 例题讲解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提高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1. 意象的分类: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抽象意象。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等;社会意象如战争、爱情等;抽象意象如时间、命运等。

2. 意象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寓情、象征、暗示等功能。

通过意象,诗人可以表达情感、渲染氛围、塑造形象、深化主题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公开课教案《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

公开课教案《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

语文公开课教案一、课题: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要点。

2.丰富、积累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

3.理解掌握以对比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以对比分析的方法鉴赏诗歌,启悟其思维。

2.提高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难心里,激励其树立信心、踏实用功。

2.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重点对比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互动,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五、教学步骤过程导入课题诗歌鉴赏向来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

因其能力层级高(E级),往往被学生视为“畏途”,面对考题难以打开思路,甚至无从措手。

甚至地方的高考题也以对比(类比)方式设考题,颇为发人深省。

这次市学情摸底考试的诗歌鉴赏题便是两首送别词。

这两首词为七言绝句的送别诗,风格迥异,表现手法不同,送别友人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王诗以“流水”“云雨”“明月”用象征性的手法直接抒发了虽即将分别然流水相通,风雨与共,共一轮明月,深原的友情是不会因在两地而……所以“不觉..”有离伤的。

而严诗是秋日黄昏,诗人长久伫立在江边。

江面上点点寒鸦已飞尽,只有悠悠江水流向远方……寄寓思念孤寂之情于凄清之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不尽的思念。

悟性高的同学答出了“海内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见对比分析比单独赏析一首诗有更大的收益。

我们今天就整体赏析王安石的《枝全陵怀古》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对比分析:整体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诗。

金陵为东员、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故都。

然送柴侍卿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全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枝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月,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千里澄江似,翠峰如簇。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鉴。

重点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解读,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深入解读,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关键字、句,了解诗人生平,联系时代背景等。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逐步学会鉴赏诗歌。

a. 分析唐诗《登高》中的关键字、句,品味其意境。

b. 解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语言鉴赏的题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2. 唐诗《登高》解读3. 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心得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课外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关键字句解读、意境分析等。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课外诗词鉴赏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 《赠汪伦》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瀚 《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 人回 杜甫 《兵车行》 8.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 《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写什么?
怎样写?
明确高考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为何写?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 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
【参考答案】 •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 抗金英雄形象。 •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 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 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 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 感慨。
【课外延伸】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题对策】 • 1、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 (1)分析刻画人物方法。 • (2)分析人物生活环境。 •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 像。
• 【步骤总结】
•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 (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 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 •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 (展开)。 •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 等)。 ( 抒发 …… 的思想感情;反映 …… 的社会现实; 表现 ……的情趣;寄托 ……的情怀(如爱慕、愁 绪 、 惆 怅 、 苦 闷 等 ) ; 表 达 …… 的 追 求 ; 流 露 …… 的倾向;发出 …… 的感慨;袒露 …… 的心 迹;造就……的情致)
常见人物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参考答案】: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 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 •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 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 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 •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因刚直敢 言,屡次劝谏,多次被流放。②欢:指酒。《易 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这首诗塑造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试做分 析?
参考答案:勾勒出一个在烛光 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 象。 诗人愁思郁积,只能借酒 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而烛下 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 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 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仕 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
归纳鉴赏对策:
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1)分析刻画人物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 (正面描写) (2)分析人物生活环境。(侧面烘托)
• [例题引路] •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 三山。 •
• 作业布置: • 《全案》p227 、2 • p229、4 • p230、6
积累: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 • 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 • 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 • 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 • 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 • 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 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 • 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 • 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链接高考 [2010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 结合三、四句诗,赏析“隐者”的形象。 • 答:通过描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 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 居生活塑造一个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 静无为的隐者形象。
主人公)
形 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立足教材] 分析下列人物形象 《静女》静女和男青年 《念奴娇 赤壁怀古》周瑜 《迢迢牵牛星》织女 《归园田居》诗人自己
Hale Waihona Puke •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