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说起读书,那真是我的最爱。
但要问最爱读的一本书,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儿》。
打开第一页,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这书具有一种别的书没有的魔力。
那诙谐而又严肃的语言,令我哭笑不得,我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建立明朝而欢呼雀跃,又被王振,那个惹人恨的奸相气得火冒三丈。
明朝末年的出名坏人魏忠贤与许雪纯的罪行甚至让我流下眼泪,杨涟等人组成的东林党为道统而战,却无可奈何的死在一帮为权力和钱财甘愿失去人性的人的屠刀下。
还死的那么不明不白,令人心酸。
历史是很精彩的呀,我通过学历史,似乎明白了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明朝那些事儿》记述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将暗淡的历史焕发精彩。
当年明月用他那幽默的笔风,从客观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带着读者去品明朝。
一个王朝的`兴起,在于前一个王朝的腐败,一个王朝的灭亡,在于这个王朝的无能。
每一个王朝都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们打打杀杀,从叔侄大战到闯王李自成,从蒙古部落到后金部,大人物被打倒,小人物赶上去。
一个王朝灭亡,另一个王朝诞生,这像是在轮回,但其实是在进步。
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实力。
没有实力就会被推翻。
弱的迟早会被强的征服。
只有这样推陈出新,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
一个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人民富有就不会造反,军事国防强大就不会有别国侵略。
一个国家是不能没有钱的。
明朝亡于无银。
国富则民强,国贫则民受欺。
中国原来是世界上罕见的帝国,西汉时有丝绸之路,明朝时有七下西洋,各国的友好使臣,商人留学生不断的涌来,那时何等的强大。
后来贫穷下去了,经济不能再使人温饱,军队不能够足以保卫领土,八国联军就来趁火打劫。
为人处事要讲气节,但有时候气节等于死心眼,我们要有气节,但不能死心眼。
暂时的忍让是为了以后的长治久安。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否则就是欠扁,很显然,明朝的大部分官员就是欠扁的。
在很多时候心态和信念是可以决定成败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1】童年的我,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而这本书,像是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美丽而全新的风景。
识得它,只是一个偶然。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们结束了上海的旅行,返程途中,在火车上,从一位素不相识的哥哥那里,我借得了一本书,本只是想打发旅途无聊的时光。
没想到,只是几页,我的眼睛和心灵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回家后不久便将全套书籍收入囊中。
它——《明朝那些事》便这样偶然的走进了我的世界。
以至于后来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它。
《明朝那些事》全套共有七册,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史事。
全书用独特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诸多人物进行了细致刻画和全景展示。
有人说:经典名著体现的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普通小说传达的则是故事情节的魅力。
其实,历史不是残台短瓦、古庙荒冢,更不是那些发黄的书本,生涩的文字,历史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传奇。
然而,如今,许多历史题材的书籍,或是只限于史料,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或是脱离正史,天花乱坠、荒诞不经。
《明朝那些事》算是一个突破。
它以正史为地基,以一些笔记杂谈为支柱,以小说笔法为砖瓦,以个人评论、感受为雕饰,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故事情节的魅力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筑成了一座坚实牢固而又华丽精美的大厦。
它的语言质朴平实,不故作高深,语调轻松愉悦,巧妙运用许多现代流行语汇,通俗易懂;多是幽默风趣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
在写到一些复杂问题时总会旁征博引,或采用推论手法,解释真相。
如今,我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那句话: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他才写出了这样一套书——一部真实的小说,一部轻松的史书,这样的书,又怎能不被读者喜爱呢?历史是精彩的,但历史亦是复杂的。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对于一件事,一个人,难免会有不同的记载观点和评价,唯有跳出个人爱憎,以客观严谨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明朝那些事儿》 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讲述明朝三百年历史的通俗历史作品。
这部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融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明朝的历史。
作品从1344年开始,一直叙述到1644年明朝灭亡,涵盖了明朝的兴起、发展、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
书中对明朝的十七位皇帝以及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特别是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等方面着墨较多,深入剖析了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故事。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明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和观点,使得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陈述。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将历史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些历史人物共同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集历史性、文学性和趣味性
于一体的作品,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阅读。
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明朝的历史,更能够激发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1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1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明朝那些事儿》是用白话文写的明朝历史,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细细读来,卷卷有收益。
作者能把晦涩难懂的正史写得这么生动有趣,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文采、毅力和恒心。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从他身上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是:每个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个人最最坚强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们是否有能力让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让我们心的力量变得强大。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没有被痛苦失败击倒,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成功的将自己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________。
而陈友谅失败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没有认识到什么样的武器是最强大的,不是军队的人数,不是先进的武器,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人心。
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把生命中的磨难视作宝贵的财富,正是它们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坚强了我们的心灵。
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面对困难和失败,我们要勇于调整心态,让自己的内心更坚强,永不言弃,一路走来,你会发现收获很多。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明朝那些事儿》是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于普通干部家庭。
写完《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事情。
每一章节以充足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对明朝十七个皇帝和其他王公官丞进行叙述,尤其对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反映出封建社会的氛围。
第一部就是主要写了洪武年间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家境贫穷,三代农民,为地主放牛。
推荐书目明朝那些事儿

50%
75%
97%
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和分析, 作者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面
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和分析, 作者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面
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书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 动的故事情节,也让读者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 感兴趣的读者,并给它打出9分
-
1
书籍概述
2
读者群体
3
个人观点与评价
4
结论与评分
5
推荐书目《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 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作者用 独特的笔触和幽默的语言, 讲述了明朝时期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 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面
1
书籍概述
《明朝那些事儿》以时间为线索,从明 朝建立到灭亡,涵盖了三百多年的历史
的高分
-
Simple & Creative
感谢观看 不 忘 初 心 砥 砺 前 行 THANKS
商业计划书模板
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工作计 划
物和事件的真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3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历史疑案和争议性话 题,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2
读者群体
这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特别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通过阅读《明朝那些事儿》,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明朝时期的 历史和文化,领略那个时代的
风貌和人物风采
同时,书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和 生动的故事情节,也能让读者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
的魅力
3
个人观点与评价
我个人非常喜欢《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让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更加深 入的了解。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 和幽默诙谐的笔触,将历史故事呈 现得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在阅读过 程中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此外, 书中对历史疑案和争议性话题的探 讨,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
明朝那些事儿

作品争议
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上连载创下近2000万的点击率之后,天涯社区出现了一个题为《明朝和骗 子为什么这样红———互联时代造假成功的典型案例》的帖子称:当年明月涉嫌造假,制造百万点击率以达到炒 作目的。
当年明月则反击称:“面对站的话语暴力,我无能为力”。《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商沈浩波解释:写手在站 面前是弱势群体,站可以封杀,当年明月得罪了站,弃帖而去,天涯删掉了粉丝们支持的帖子,连解释的帖子也 被删掉了。
谢谢观看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 史学者,心灵历史开拓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 量过一千万册,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 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 多国文字出版发行。1979年出生,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当年明月成名后获重用,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 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明朝那些事儿
石悦络连载的人文社科历史作品
01 创作背景
03 社会影响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鉴赏点评 04 作品争议
《明朝那些事儿》,络连载人文社科历史作品,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曾为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 2018年5月24日出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 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 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 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精选5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2】只见那人,勒住马头,迎着落日的最后一缕阳光,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长笑:我本淮右布衣,江山于我何加焉!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大明史上的第一幕完美谢场。
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我认识了很多人,领悟了很多道理。
瘦弱的于谦教会我:秉持着信念的军队不会畏惧任何敌人,是不可战胜的!他的手下败将也先让我知晓:挑起战争的侵略者终归会失败。
狡诈的严嵩的成功史也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在最终胜负显现之前,绝不能压上所有的筹码。
郑和七次下西洋让我深深感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朱重八的逆袭记让我晓得: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让朱棣吃了不少亏的弱书生铁铉用命教我感知:人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残台断瓦、古庙荒冢,是发黄的书卷,是宫廷中永无止尽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宠夺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却也隽永着几丝清流——穿越那被仇恨、偏见纠缠不清的岁月,在被俘虏的朱祁镇与伯颜帖木儿之间,我看到的是真挚无私的友情!在万贵妃大权独揽的情况下,我却看到了:最底层的人们放弃私欲和阴谋,保守秘密。
也正是他们,大明史的历程得以延续,大明史上才能有得朱佑樘的辉煌统治。
欺骗,背叛,恶毒的人心,歹毒的计谋,善良的灵魂,这些一丝一缕的交织着,错杂着,在一切斗争都尘埃落定后,只见朱见深衣袖一挥,算了,饶恕了他们吧。
这一次,不再是软弱,而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前总认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的人,才是正人君子,那是值得敬佩的人。
现如今却发现,能够为了天下,为了他人站在风口浪尖被人戳着脊梁骨也在所不惜的人,才是好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是英雄,坚守心中的善意而敢于挑战权贵的一位为皇帝梳头的太监,我认为也是英雄。
没有青史留名又如何?我已不负天下!不负自己的初心!此生已足矣。
明朝那些事儿(典藏全集)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专家
起点
明史
笔记
较量
天才
阴谋
事儿
杂谈
纪事 敌人
结局
全集
皇帝
帝国
名将
秘密
奇迹
奋斗
内容摘要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 《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 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 手匹敌的时候!
目录分析
1
第一章童年
2
第二章灾难
3 第三章踏上征
途
4 第四章就从这
里起步
5 第五章储蓄资
本
0 1
第六章霸业 的开始
0 2
第七章可怕 的对手
0 3
第八章可怕 的陈友谅
0 4
第九章决战 不可避免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 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
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者的末日
第十五章英雄的结局 第十六章曙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徐阶与严嵩的内斗
1.严嵩的倒台
严嵩与其子严世蕃被判贪污后,由于严党的势力强大(案子的处理由三法司会审,也即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被判其贪污八百两,发配雷州(也即今天的雷州,古代为荒凉之地,去了十有八九回不来的)充军。
而这位兄台走到半路不知怎地就逃跑了,逃回了江西,并堂而皇之的住下来了。
而严嵩对于嘉靖来说算是身边养了二十多年的狗,也有感情的,因而下旨免其罪行。
2.一块砖头引发的血案
事情的关键人物罗文龙(此人为严世蕃的知交,严嵩倒台后他没有逃到江西,反而投奔了特德敌人倭寇。
)此人,心胸狭窄,好挑是非。
经常对人大声疾呼“必取邹应龙与徐阶首级,方解我心头之恨”而此话被徐阶听到,从而成为了徐阶诛杀罗文龙余严世蕃的利器。
某日,严世蕃找来四千多名民工,为其修豪宅,刚好一个路人叫郭谏臣(时任袁州推官)被一名民工用砖头砸中,从而与其仆人大吵一顿,大祸从此中下。
于是,郭将其饱受的其辱与愤怒写给其好友林润(著名的写弹词专家,高官都惧怕他三分)。
于是,嘉靖大怒,逮捕严世蕃。
3、诛杀严世蕃
诛杀严世蕃与罗文龙,主要靠的是徐阶的那份奏疏,其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罗文龙勾结倭寇,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亡日本,也即严世蕃也如此了;二,他们勾结汪洋大盗,图谋不轨;三,所占据的土地,是一块有王气之地。
而事前,严世蕃曾大肆宣传杨继盛为其陷害之事,并声称其最害怕的就是此件事情,因此其他首辅上的奏疏内容既是如此。
然而,他们并不是了解嘉靖皇帝。
因为杨继盛虽为严氏父子所害,但斩首的旨意却是皇帝下达的。
而嘉靖的秉性是从不认错的,吧这条罪状放上去的话,皇帝颜面何存?因而,很快两位被处决了。
严嵩家也被抄了(共计黄金三万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不计其数,抄了一个多月,其财务清单整理成册,取名为”天水冰山录”)。
至此,严嵩彻底绝望,儿子死了,抓牙散了。
此后,严嵩的被赶回老家,沿街乞讨维持生计,两年后荒野中悲惨死去。
由此,三十多年来,徐阶从一个刚正不阿、直言上jian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处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
二、徐阶与高拱的时代
徐阶在斗倒严嵩后,势力渐渐壮大,此时的他的权势极大,也有力的把皇上控制在掌心之中,就连皇帝想修个大楼,没有徐阶的同意,也不准他从国库里拿钱。
而此时的嘉靖皇帝也是无所作为,继续修炼他的神丹。
徐阶在位时,做过的最错的两件事情,有两件,一是力荐高拱入阁;二是,提拔海瑞。
这也因此使他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高拱,此人为人傲慢,但他是太子裕王的讲官,与太子关系很好。
因此,徐阶让他入阁的原因是等太子登上帝位后,为自己铺好活路。
然而,高拱入阁后,他并不是一个能够随意操控的人,而高拱的目的就是取他而代之,他们之间的矛盾便是徐阶认为高拱欠他的人情,高拱认为没有。
嘉靖44年,嘉靖病逝。
病逝那天只有徐阶在场,然而他马上叫的人是张居正,并令他写下了著名的《嘉靖遗诏》(也即自己骂自己),从此张居正与高拱的关系破裂。
嘉靖死后,继承皇位的是隆庆帝。
后来,有一名著名的言官,名叫欧阳一敬,他写了一份关于高拱的弹劾,致使高拱主动辞职回家。
隆庆2年,徐阶退休回家。
不久,经过内幕的交易,高拱经一年后,重新回到政权。
于是,他面对当时的旧势力的人,他全都一一给收拾掉了,剩下的只有徐阶了,然而斗到徐阶的人不是高拱而是海瑞。
当时的海瑞在应天查恶霸地主,没想到竟然查到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身上,他们仗着徐阶的势大,在地方肆意妄为。
于是,海瑞给徐
阶写了一封信,要求其儿子退地,于是徐阶退了部分土地,后来老实清廉的海瑞把其所有的地都给没收了。
这时,高拱也背后捅了一刀,表示支持海瑞(徐阶曾救过他的命,并且提拔过他)。
于是,徐阶所有的土地都给退回去了。
但是,在高拱的丛恿下,其学生也是言官不断的攻击徐阶,结果,徐阶的两个孩子都被抓去充军,没收所有的田产,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给烧了,徐大人也连夜逃跑了。
三、高拱与张居正的斗智斗勇
开始张居正对高拱倍受尊敬,但是通过一个时间后,张居正决心除掉高拱。
这件事情是当高拱把殷世詹踢出内阁时,他两在殿堂打架时,殷世詹冒出的一句话;“你看谁不顺眼,就把谁给踢出局”。
首先,张居正联系的是当时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冯宝(负责奏折盖章的)。
冯宝与高拱的矛盾,源于高拱曾两度让他人代替冯宝的位置。
历史发展到隆庆6年,年仅36岁的隆庆皇帝病逝,登基的是十岁的万历皇帝。
皇帝驾崩的时候,在场的只有张居正、冯宝、李贵妃、万历,皇帝驾崩后,此时的高拱才赶来,然而此时冯宝已经把皇帝的遗诏给写好了,意思是让张居正和冯宝共同辅佐太子。
随后,张居正策划了高拱的谋逆罪,后来其被贬,遣送回家。
此后,便是张居正的时代了。
张居正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外重视戚继光。
但随着万历年龄的长大,万历对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大,而当局的张居正继续管制万历。
有一天,万历喝醉了酒,调戏一个太监,叫他唱歌,但是太监不唱,结果万历在生气之下,剪了太监的头发以示断头的惩罚。
然而这件事情很快传到李贵妃的耳朵里,李贵妃拿出了《汉书》中的《霍光传》(他是霍去病的弟弟,他生前做个一件事情就是废掉过皇帝),然后她命令万历给他自己写下“罪己诏”,然而代笔的是张居正(传说张居正和李贵妃有一腿),这个“罪己诏”却变成了公文,发给天下人看。
从此,张居正的命运也为此中下了恶果。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
半年后,万历解决了冯宝,变为俗人。
一年后,万历吵了张居正的家,抄家时地方官员为了立功提前把他家给封了,结果导致十几口了饿死在院子里,审问后,张居正长子自杀,次子充军,其死后被鞭尸。
至万历十五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便是明军与日军发生了战争,此时日军的皇帝是丰臣吉秀,出现的任务有大忽悠家沈敬惟,明军大将李如松,日方将军小西行长。
随后,从万历十五年后,明朝开始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