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镇调研报告
靖港古镇发展分析报告——第二组

靖港古镇发展分析一、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市场实证分析(一)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实证分析方法1.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问卷设计基于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框架,参照国内通行的旅游市场调查指标体系及结构,并根据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供给上的特点加以具体化。
本文对不同市场的划分采用温德(Wind)的弹性化的市场细分方法,根据长沙市市场特点进行问卷设计。
问卷分7个部分。
(1)旅游者人口学特征主要通过对旅游者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旅游动机、来源地等人口现状特征来了解长沙市乡村旅游者基本情况,比较其消费行为之异同,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进行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确定战略方面提供参考。
(2)消费行为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分析,主要包括出游信息来源、出游方式、出游交通工具、出游时间距离、出游频数、住宿类型、旅游购物、出游时间选择、停留天数等,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市场开拓产品设计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3)消费水平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消费水平的分析,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旅游产品定价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4)满意程度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对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消费后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总体满意度、旅游购物满意程度、娱乐设施满意程度、最满意的方面、最不满意的方面等,了解市场反馈信息,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5)产品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对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现状的感知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产品的总体评价、知名度评价、服务质量评价、住宿价格评价、餐饮价格评价、娱乐设施评价、景点质量评价、最喜欢的景点类型、最喜欢的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开发对其周边环境是否有影响评价,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产品设计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6)旅游决策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调查,主要包括靖港古镇旅游主要动机、进行靖港古镇旅游最看重的因素、选择靖港古镇旅游的原因等,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对象提供参考。
以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以靖港古镇为例

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实施了“乡村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 提高乡村地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上海为例,城市与郊区县之间的旅游 合作成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城市带动乡村旅游 发展”的模式,通过资金扶持、规划指导等措施,推动城市与乡村地区的旅游 资源共享和联动发
调研目的与方法
为了深入了解靖港古镇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调研方法:
1、实地考察:实地参观靖港古镇的旅游景点、农家乐、民宿等,了解当地旅 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2、问卷调查:向当地居民、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乡村 旅游的看法、建议以及满意度等。
3、访谈:与当地政府官员、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乡村旅 游发展的思路与规划。
以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的调研与思考 以靖港古镇为
例
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调 研与思考——以靖港古镇为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放松、体验文 化的重要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本次演示以靖港古镇为例,通过对当地乡村旅游的调研,探讨乡 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3、休闲活动除了景点和文化展 示外,休闲活动也是古镇体验式 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景点创新为了避免景点同质化,应该在保留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 合现代科技和创意,对景点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古镇 的历史场景,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2、文化展示多元化为了增加游客对古镇文化的了解和感知,应该采用多种方 式展示古镇的文化。例如,可以开设民间艺术表演、文化展览等活动,以及邀 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向游客介绍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古镇调研报告

古镇调研报告
《古镇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发展以及现存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走访:调研团队前往古镇实地走访,了解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特色。
2. 采访调查:对当地居民、企业主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意见和建议。
3. 数据分析:收集各种统计数据和相关报告,对古镇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历史文化:古镇有悠久的历史,保存了众多传统建筑和文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 旅游资源:古镇拥有独特的美食、传统工艺品和文化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光顾。
3. 经济发展:古镇的旅游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活力。
4. 现存问题:由于游客过多和环境管理不善,古镇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治理存在一定问题。
四、建议与展望
1. 文化保护:加强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设立相关规定和相
应的管理机构。
2. 旅游开发:提升古镇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游客体验。
3. 环境治理:加大力度整治古镇的环境卫生和交通拥堵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4. 经济转型:促进古镇的产业升级,鼓励创新创业,扩大经济规模。
5. 发展规划:完善古镇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综上所述,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做出合理规划和措施,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靖港古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靖港古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镇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靖港古镇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潜力,为制定靖港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采访法:与当地居民、商户和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靖港古镇的认识、看法和意见。
2. 实地考察法:走访了古镇的主要景点、商铺和居民区,观察和记录古镇的风貌、建筑风格和发展状况。
3.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相关研究报告,了解古镇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
三、靖港古镇的发展现状1. 历史文化底蕴:靖港古镇成立于明代,是当时水运贸易的重要节点。
镇上有众多古建筑,如土楼、祠堂等,保存完好。
镇内还有多处民俗文化表演和传统工艺制作,如木雕、剪纸等。
2. 旅游资源丰富:古镇拥有众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古建筑群、乌龙茶产区、水运码头等。
这些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3. 产业结构薄弱:古镇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如木雕、剪纸等。
古镇缺乏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新兴产业,限制了古镇的进一步发展。
4. 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成熟,游客接待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同时,古镇周边的其他旅游景点和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形成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四、靖港古镇发展的问题与挑战1. 传统产业受限:古镇传统产业发展受限,需要整合和创新,引入新的产业和业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古镇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特色的文化和人文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需要通过优化旅游宣传和开发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古镇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因此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够完美,需要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
4.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支持: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如道路、供水、供电等问题还存在,并阻碍了古镇的发展。
靖港古镇分析 - 副本

景观要素
影响因素
街巷的尺度
街巷的空间尺度可以 用街巷的宽度与围合它的 建筑的高度的比值来描述。 当街道的宽度与两侧建筑 的高度比值在D/H=3/4 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 系。也在点缀着街道景观, 使其不显单调。
尺度分析
街巷的景观
(1)自然景观要素 古镇选址与建设必然倾向自然条件 优 越的场所,气候、地形、水文、植被 等因素对街巷空间形态和景观的构成都 有显著影响。古镇的发展通常没有统一 的规划,建筑单体到街巷空间所表现出 来的多样化是其必然结果。 (2)人文景观要素 人文景观主要是街巷中传统文化的 物质载体,尤其是能反映地域传统的物 质要素,大到店面、牌坊,小到建筑构 件、石刻,都能使人浸润在文化的氛围 中。
街巷形态结构
主要由自然和认 为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自然方面是因为街道的走向 受到河道走向的限制,认为 方面是因为商人重财思想的 影响,讲究“关财”,即不 能在视线上造成一览无余的 效果,这种曲折也创造了亲 切感和趣味感。此外,由于 街道的弯曲所产生的阴影也 可以起到遮阳的效果。
街巷 空间
街巷构成要素 街道、巷道、建筑
街巷形态结构
街巷的功能 街巷的尺度 街巷的景观
街道、结构、节点
交通、商业、生活 影响因素、尺度分析 景观要素、景观特点
街巷构成要素
街道
街巷构成要素
巷道
巷道多沿垂直于 街道的轴线方向延伸 至镇区外围,与街道 一起形成鱼骨型的公 共交通体系。巷道空 间的形成,打破街道 空间单向性的局限性, 为空间系统变化提供 极大可变性,拓展了 使用空间,是街道空 间极好的有机组成。。
街巷构成要素
建筑
建筑和街巷之间存在一种相 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建 筑是形成街巷空间 的决定性因 素。建筑对于街道空间的形态 起着重 要的作用。 临泉古镇 建筑具有“亦商亦居”的功能, 这决定了古镇上建筑功能的复 合性。 建筑型制基本统一:临 街建筑与街道相邻的空间为敞 口厅,大多数屋主将其作为 店 铺展开经营活动,中部是作坊 或者卧室,厢房后布置厨房。 一些房屋带有后院。
【优质】长沙靖港古镇二日游-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长沙靖港古镇二日游篇一:靖港古镇旅游发展研究靖港古镇旅游发展研究[提要] 靖港古镇历史悠久,古建筑保存完好,已成为古镇旅游胜地。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地方文化特色欠突出、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靖港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靖港古镇;问题;对策地方文化特色欠突出。
地方特色是吸引游客以及进行地方形象定位的关键因素。
虽然靖港古镇形象定位围绕“古”字,但是在同类竞争中特色表现并不明显,建筑、小吃和传统工艺品与凤凰等古镇相比大同小异,甚至镇上许多经营木捶酥、姜糖的个体户是来自于外地。
靖港古镇本身的资源特色挖掘不够,像圆木、油纸伞、剪纸、香干、手工杠称、火焙鱼、纸风筝等具有较浓厚的传统色彩,吸引力较大,却并没有作为重点推出。
(二)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靖港古镇旅游的兴起及游客量的日益增加,废水、垃圾物增多,而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措施几乎没有,从而导致乌篷船失去了干净的水道、古石桥没有了清澈的流水、居民失去了安居的环境、游客没有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眼前呈现的是河道浑浊、垃圾成堆。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靖港古镇的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1)交通不顺畅:一方面出入古镇的交通不便利,道路狭窄且崎岖不平,一旦到了旅游旺季更是拥堵之际;另一方面靖港古镇与其他周边旅游景区的交通不顺畅,几乎没有直达的公路能抵达其他景区,基本上需到城区换乘,这样既增加了游客在交通工具上花费的时间,也增添了游客的旅途奔波之倦感。
此外,在靖港古镇没有大型的停车场,为自驾车旅游者增添了停车难的烦恼;(2)靖港古镇没有星级宾馆,餐馆也只是家庭作坊式,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餐馆,这基本上不能满足诸如商务旅游者的住宿和餐饮的需求;(3)靖港古镇特产不少,如:姜糖、木锤酥、火焙鱼、香干等,但靖港古镇却没有大型的商场,使不少游客放弃了带些特产回家的念头,这也限制了古镇旅游的发展。
社区参与靖港古镇旅游开发探计

旅游论坛社区参与靖港古镇旅游开发探计组员姓名:王丹、袁小晶、张静、彭丁海学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院:旅游学院指导教师:钱益春、罗明春2010 年11月目录摘要 (4)Abstract (4)1 相关理论概述 (5)1.1 基本概念 (5)1.1.1 社区 (5)1.1.2社区旅游 (5)1.1.3 旅游社区 (5)1.2 社区旅游参与的影响因素 (5)1.2.1文化程度和参与能力 (5)1.2.2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 (6)1.2.3集体观念和社区凝聚力 (6)1.2.4社区文化底蕴和传统 (6)1.2.5管理方式和参与渠道 (6)1.2.6利益分配 (7)1.3 居民参与旅游的意义 (7)2 实证分析——靖港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7)2.1 概况 (7)2.2 古镇开发现状分析 (8)2.2.1人口构成 (8)2.2.2 用地状况 (8)古镇总平面图 (9)2.2.4设施现状 (9)2.2.5建筑现状 (10)2.2.6保护现状 (10)2.3 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度调查分析 (11)2.3.1居民的参与情况分析 (11)2.3.4 对建设靖港古镇的建议 (16)3. 1 发展模式 (17)3.2 社区参与靖港古镇旅游开发的思路 (18)3.2.1在投资方面,应该采用政府投资,内外引资,三者合股投资的股份制形式 (18)3.2.2 在管理方面,政府主导,投资商和居民共同参与管理,政府充当协调中间方的作用 (19)3.2.3在利益分配方面,按股份分配资金和红利,对于居民采取把劳分配的方式,并且注重社区居民保障和福利措施 (20)4 社区参与旅游的保障措施 (21)4.1 政府引导,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 (21)4.2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招商引资 (22)4.3吸引和留住本地人才,积极培训本地居民。
(22)4.4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吸引居民参与旅游项目。
(23)4.5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认同感,防止本地文化的弱化 (23)5 结论 (24)靖港古镇社区居民旅游开发参与度的调查 (25)参考文献 (26)摘要近年来“社区旅游”被引入旅游行业,并且受到广泛的推崇,国内掀起了一阵发展“社区旅游”的热潮。
靖港古镇旅游资源探讨及评价

均收入 4000 元以上的旅游者所占比例为 19.3%,中等收入的旅
游者为靖港客源的主体。
表 2 游客收入分布
统计 频率(人) 百分比(%)
无效
43
10.9
1000 元以下 75
19.0
1001~2500 元 92
23.4
2501~4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元 108
27.4
4000 元以上 76
19.3
合计
394
靖港镇座落于望城西北部,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 是一座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独特建筑风格的水乡古镇,曾 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业聚居地,美名“小汉口”,被列入湖南 省 旅 游 产 业 “251”重 点 工 程 和 长 沙 市 旅 游 重 点 建 设 项 目 。
对于靖港这个处于长沙市周边最近的古镇,首先区位优势 十分明显,毗邻武广高速、常岳高速,有长沙市区直达靖港的 小巴士,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可以让厌倦都市快节奏生活的 长沙居民来这里尽情放松。 其次,古镇拥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 格,古镇系沩水入湘江口,沩水环绕古镇,似乎古镇就建设在 沩水之上,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再次,古镇包涵丰富的人文 旅 游 资 源 : 这 里 有 长 沙 最 后 一 个 清 代 妓 院— —— 宏 泰 坊 ;有 明 清 古 建 筑— —— 宁 乡 会 馆 ; 有 曾 国 藩 靖 港 水 战 古 战 船 展 示 基 地 ;有 靖港民俗文物馆,等等。 整体来说靖港古镇发展旅游经济该有 的都有了,但是这里也只能说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古镇,没有独 有特色,一直红火不起来。 2 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
从旅游目的(表 4)统计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观光旅游”
来 看 ,拥 有 大 学 或 者 大 学 以 上 学 历 者 占 了 77.92%,这 体 现 了 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港名犯,百姓 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 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 念唐朝大将李靖。 他的兵营曾驻扎在沩水港口,他治军有方,对 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 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 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 改名为“靖港”。
修缮后的宏泰坊保持了原有 的建筑风格和大致布局,砖 木结构,共有三进,木楼雕 花,精巧别致,奢华的装饰 重现当年的风花雪月。
立面
平面图
前栋已经被完全拆 除,后栋建筑是一座 两层房屋,全部由木 材搭建而成
周边建筑
周边建筑
总平面图
周边建筑
周边建筑
平面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主入口 充满了对于以后 的生活的害怕和 恐惧
古镇建筑
古镇建筑具有一定 的地域色彩,是当地社会人 文的体现,也是镇民自己建设房屋的一种传统 和自然的方式。建筑遗存在古镇中占有极为重 要的地位,它是构成古镇的基本要素,并代表 该地域的建筑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
古镇建筑新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建筑的特 色。古镇肌理保存较完整,幽深且密致,建筑 基本延续了原来的建筑风格,保留了最初的构 造方式,尽管部分建筑已经荒废,但其历史风 貌依然清晰可辨,仍散发着独特的古建筑韵味。
五 沩水改道,繁华散尽(民国后期至改革开放前) 拦河筑坝使沩水改道新康出湘江,靖港根除了水患,但从此失去天然良港的优越条 件。十年文化大革命使靖港经济的发展再次受到重创,许多古民居古建筑在破四旧 中被破坏,商铺相继关门,工商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六 古镇复兴,生机再现(改革开放至今) 靖港的工商业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更是生机勃勃,形势大好。人们对文物古 迹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不少有识之士都大力呼吁“保护传统文化,振兴古镇经济"。 2004年2月,靖港被确定为“长沙市历史文化名镇”。
码头
节点分析
靖港古镇现保存 “八街四巷七码头”格 局,“宏泰坊”、“育 婴堂”等晚清砖木结构 建筑保存完好
空间序列分析
靖港平面图
空间序列分析
新老镇的关系
新镇区位于老镇区的西部, 靖格公路作为交通纽带将两者 联系起来。老镇区以商贸、居 住为主,新镇区以工业、生产 为主,形成了“两水五堤,新 老分置”的空间形态
细部构造
①采用中心对称或轴对称形 式。
②采用重复单调的纹样构成 连续图案.
• 精美的雕刻技术
楼梯构件
细部
木门
屋檐檐口
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
(3)区域位置
靖港古镇
从区域位置上看靖港处于长沙地区 西北角,近乎于长沙、益阳、岳阳 的交界地带,抵达湘北这三大城市 都十分方便,其影响力可以有效的 辐射到湘东北地区。这也使靖港具 备了作为长沙西北部政治与经济中 心的区位优势。
空间轴线分析
靖 港 平 面 图
靖港古镇以商业街肆以带状线型的布 局为主,即以一条主要的街道为轴线,沿 街两侧的店铺密集排列,呈现出水平延伸 的生长趋势。
靖 港 古 镇 的 概 况
靖港古镇的老人说,靖港 古镇方圆数百里的老人也 说: 那里曾经是人间天 堂;那里曾经让人神往。 还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 名镇”。
“高阁俯南溟看九万里鹏飞,无数云澜生眼底; 重湖通左蠡,听卅六湾渔唱,大千风月入怀来。”.
那里有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 那里有宁静如碧空的老沩水。 在以前,那里既是一片美丽 繁华的水乡之镇,又是南来 北往的人们驻足的地方,更 是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进行集 市交易的地方。
市 井 文 化
明末清初,靖港境内的商 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活 跃。鸦片战争以后,外商 相继进入境内市场,民族 工商业也竞相发展。靖港 的商店主要分布在古镇老 街上,清末民初时,店铺 户户相连,街道人头攒动, 一派商业繁华,一时间 “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 盏明灯”。
早期金融文化
清宣统二年(1910),靖港 镇由乡绅先后开设了三家无 贴经营的当铺,受当金银、 首饰、衣物、被帐、家具及 铜锡器皿。几年经营,抵押 物很少,时局动乱,当铺于 民国四年全部歇业。 民国初期,靖港先后由乡 绅独资或合资开设了数家 钱庄,分为固定门面、流 动和商行附设3种形式。
历史演变
靖港镇的形成和演变既有湘东北传统小城镇发展的共性,同时 也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在这里依据古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特 点将其发展演变分为6个阶段
一 地势优势 ,聚落产生(约公元前1500年至唐初) 靖港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十分适宜于耕种居住。
二
三
交通发达 古镇初成(唐初至明初)
集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使靖港逐步上升成为镇。
宏泰访概况
地理位置 交通
•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122号。
宏泰枋
宏泰坊始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73), 为2层砖木结构。晟初由三个部分组 成,建筑面积达788m2。
建筑分析
建筑平面
许多由木板隔 成的房间,像 一间间小包厢。 据了解,这些 小包厢都是餐 饮娱乐的场所, 曾经热闹一时
流线 主入口
地域文化
堤 垸 文 化 码 头 文 化
市 井 文 化
戏 曲 文 化
早 期 金 融 文 化
堤 垸 文 化
堤垸是湖南、湖北地区一种特 殊的防水构筑物。在湘江、洞 庭湖周围等低地平洼处,河湖 密布,人们在这些地带围绕房 屋、田地等修建像堤坝的构筑 物。用于阻挡洪水灾害。靖港 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大众垸。
清朝之前,区内尚无一处堤垸,水利建设主 要是山区内的塘坝。清康熙二十五年开始筑 家坝,此后陆续围垦。1949年底至1950年 春,群众绪口复堤。之后几经合并,至 1987年,全垸堤长41.8km。湘江大堤长 15.7km,大多已用麻石护坡或护脚,并营 造防护林,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建筑平面
许多由木板隔 成的房间,像 一间间小包厢。 据了解,这些 小包厢都是餐 饮娱乐的场所, 曾经热闹一时
流线 餐饮娱乐
天井
大部分建筑内部完全改造,改木结构为实心 砖墙结构,并将沿街店铺木板门改为砖墙, 天井 和天斗所剩无几,有些建筑甚至重建为多层 的新建筑。 另外有些宝贵的文物建筑也已残破不堪,危 在旦夕,如宏泰坊己成为危房,随时有倒塌 的危险,虽己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仍 未得到修缮由此看来,古镇的保护情况至今 不容乐观。 为再现宏泰坊当年风月场景,提升靖港古镇景点的可观看性,景区管理 单位中锦公司与新化县原驰蜡象公司达成协议,投资约800万元,共同 完成了对宏泰坊青楼蜡像馆的提质改造工作 作为青楼历史文化博物馆,宏泰坊内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妓院文化,用 图画、文字、雕刻、陶艺、实物等形式较全面地讲述了青楼历史的起源、 发展和消亡
垸内最低地面海拔23m,处 于湘江常年平均水位 29.68m以下,防洪形势十 分严峻。 修筑湘江大堤的情景
码 头 文 化
经过明清两朝的发展,到了清朝末年靖港的水上运输极盛,船只遍 布沩水沿岸,每天来往靖港的船只有千艘左右,沿河已经修建了十 几个码头。现在古镇沿河依然保留着“七码头”。“七码头”均位 于主街南侧,各有巷道拾级而下,由西至东依次是庙湾码头、楚河 码头、桐仁码头、汴河码头、蔡家码头、义正码头、扇子(大河) 码头。
戏曲文化
湘剧
花 鼓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的一个主要 剧种,形成于明代,在望城境内 十分流行。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 义和章回小说,表达具有现实主 义色彩和乡土气息。
长沙地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起源于民间歌舞 ——地花鼓,并结合地方山歌、小调、歌舞等演 变而来,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花鼓戏以长沙话为 统一的舞台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 生活气息。
主入口
二层平面图
材料
宏泰枋是砖木结构 采用的是青砖与木 材
砖主要运用于外墙围 护结构,和地面铺装 木材主要运用于内部 构造,隔墙,窗等。 自然清新,质朴的
给人以自然,朴素之 感
•
细部构造
天井天斗式建筑:
•
同时具有天井和天斗两种 建筑构架,称为天井天斗 式建筑。
•
宏泰坊原有第一进屋顶上 具有天斗构件,现在第一 进房屋完全损毁,无法识 别,现存第二进屋顶有双 天井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
建筑一班
曾旋 袁晓知 李平 韩睿卿 周鑫
靖港概况
靖港位置
空间布局
空间轴线
地域文化
堤垸文化
案例分析
• 宏泰访概况
• 平面分析
靖港名字的由 来
节点分析
码头文化
• 立面、剖面分析 • 材料分析 • 细部构造分析
历史演变
空间序列
市井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 和区位条件
新老古镇布局
早期金融和戏曲文化
码头确立 ,水运而兴(明初至清末)
水运逐渐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至明初时,靖港的码头规模初具规模,到 了清朝,靖港的水路运输愈加发达。 四 商贾云集,工商鼎盛(清末至明国后期)
靖港充分发挥了其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的优势,商贸辐射范泛,而其作为市镇的 街巷格局业已完全形成,于民国中期达到其最鼎盛时代,跻身成为湖南省经济重 镇。
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
(2)重要的战略地位 靖港选址位于沩水入湘江口的冲击平原区, 古镇落址于此,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便利的 水运交通,其冲击平原依老沩水河道的走势 易形成码头;二是冲击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适于耕种居住;三是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此 处河道弯曲狭窄,易守难攻,又是长沙的门 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靖港择址于此 为自然之事。
古镇布局变化
古镇空间格局的内容包含了古 镇的总体空间布局形式以及古镇中 民居、街巷、水道、桥、广场等组 成元素的形态、肌理、风格等实体 的表现形式。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 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 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 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 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 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