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镇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靖港古镇发展分析报告——第二组

靖港古镇发展分析报告——第二组

靖港古镇发展分析一、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市场实证分析(一)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实证分析方法1.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问卷设计基于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框架,参照国内通行的旅游市场调查指标体系及结构,并根据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供给上的特点加以具体化。

本文对不同市场的划分采用温德(Wind)的弹性化的市场细分方法,根据长沙市市场特点进行问卷设计。

问卷分7个部分。

(1)旅游者人口学特征主要通过对旅游者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旅游动机、来源地等人口现状特征来了解长沙市乡村旅游者基本情况,比较其消费行为之异同,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进行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确定战略方面提供参考。

(2)消费行为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分析,主要包括出游信息来源、出游方式、出游交通工具、出游时间距离、出游频数、住宿类型、旅游购物、出游时间选择、停留天数等,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市场开拓产品设计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3)消费水平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消费水平的分析,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旅游产品定价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4)满意程度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对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消费后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总体满意度、旅游购物满意程度、娱乐设施满意程度、最满意的方面、最不满意的方面等,了解市场反馈信息,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5)产品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对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现状的感知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产品的总体评价、知名度评价、服务质量评价、住宿价格评价、餐饮价格评价、娱乐设施评价、景点质量评价、最喜欢的景点类型、最喜欢的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开发对其周边环境是否有影响评价,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景点在产品设计方面提供意见与建议。

(6)旅游决策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调查,主要包括靖港古镇旅游主要动机、进行靖港古镇旅游最看重的因素、选择靖港古镇旅游的原因等,为长沙市靖港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对象提供参考。

湘江沩水交汇处的湖南古城镇——望城靖港古镇

湘江沩水交汇处的湖南古城镇——望城靖港古镇

湘江沩水交汇处的湖南古城镇——望城靖港古镇
罗维;李百浩;周红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9(027)001
【摘要】该文从湖南靖港古镇的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两水五堤,新老分置"的古镇空间形态,阐述了"八街·四巷·七码头"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特有的街巷空间序列和节点空间,研究了古镇的建筑及其营建
特色,以揭示靖港古镇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页数】9页(P178-186)
【作者】罗维;李百浩;周红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30070;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30070;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者行为研究\r——以湖南长沙靖港古镇为例 [J], 田雪

2.湖南省靖港古镇消费空间生产研究 [J], 李强;王春月;张家其
3.湘江特大桥沩水主桥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J], 罗志高
4.基于景观基因图谱的古城镇“画卷式”旅游规划模式——以靖港古镇为例 [J],
曹帅强;邓运员
5.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表达——以长沙望城靖港古镇复兴为例 [J], 陈惠平;李慧;李俊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望城区十二五规划

望城区十二五规划

单位:万元建设起止性质年限2010-20152009-20122010-20182010-20202010-20152010-20136黑麋峰森林公园续建望城区以继续完善各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为主,并以文星桥旅游接待服务区、寿字石田园风光区为主。

1000005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续建望城区在长沙望城区格塘乡蜿蜒起伏、环境优美的4000亩丘陵区域内,建设包括骑马场、中西疗养、农业观光等在内的生态旅游休闲项目。

600004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建望城区以长沙铜官窑遗址为核心,打造主体文化公园,包含民居改造、环境治理与展示工程,铜官窑遗址博物馆,大小标识点保护棚、铜官窑麻石大道和干道、文物本体保护工程、陶瓷一条街、唐村的修建、水利水系治理等。

1000003月亮岛美猴王国主题乐园新建望城区项目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约3000亩,总投资170亿元。

由中国著名电影制片人张纪中发起,以《美猴王》三部曲为背景,打造全球最具影响游乐目的主题公园。

预计2015-2018年完成。

16000002一江两岸古镇群续建望城区把隔江相望的靖港、铜官、乔口、丁字镇四镇连接起来,携手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大文化旅游圈。

50000望城区“十二五”规划重大1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观光旅游带新建望城区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将隔江相望的靖港镇与铜官,乔口镇连接起来,三镇“携手”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大文化旅游圈。

将渠化湘江长株潭河段,形成长达135公里的库区,把长株潭三市沿江两岸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带状的滨水区域,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库区城市群,改善滨水区环境,培育一个绵延三市的沿江风光带。

600000序号项目名称所在区、县市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总投资2009-20122008-20152010-20152010-20152010-201211望城区游客服务中心新建望城区结合望城区汽车站修建之际,在望城区汽车站新建1处集游客咨询接待、导游服务、旅游、购物、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接待中心。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第一章镇域概况一、地理区位及规划背景靖港镇为湖南省会长沙的千年古镇,位于望城县城以北、湘江西岸,老沩水(哑河)在此汇入湘江,自古得水运优势,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

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距望城县城24公里左右,距长沙市区仅35公里,处于湖南十大垸之一的大众垸中心腹地。

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的文明新镇。

在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市、县两级对靖港镇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镇区人民将自己的家园建成社会主义新村镇的热切愿望,为了引导村镇建设合理有序地展开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对靖港镇来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二、历史沿革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老集镇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

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

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

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

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

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它工商业。

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

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

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

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

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当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高乔大道)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三、行政区划靖港镇属望城县行政管辖区内,全镇总面积约45.84平方公里。

靖港古建筑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靖港古建筑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靖港古建筑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作者:李媚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7期【摘要】本文研究了历史文化名镇靖港独特的地理位置特征、古建筑群的形态地域特性与厚重的人文内涵以及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结合当代都市旅游特点,探讨了靖港古建筑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策略,提出了尊重历史传统、注重精神文化内涵、因地制宜、“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靖港;古建筑群;保护;旅游开发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城市白领们希望摆脱城市的喧嚣,寻找身心的放松和宁静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追寻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古老足迹,游览名胜古迹成为了人们娱乐休想寻求人性回归的一种生活方式。

湖南靖港古镇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景观特征与人文内涵的人文景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水路运输的战略意义,靖港古镇商市繁荣昌盛千年,至湖南民国时期达到极盛。

至今仍然保存了“八街四巷七码头”的格局,存留着大量的传统古建筑(比如:麻石古街“保健街”、宁乡会馆“八音堂”、清代青楼“宏泰坊”、“杨泗庙”等),是优美宁静的自然风观与原生态的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

这符合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回归淳朴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尤其是近郊的古村落假日休闲更是备受喜爱。

靖港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为当地经济发展,名俗风情的保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的恶化,物质文化载体的破怀等。

因此,对靖港古镇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方法、模式的探讨具有深远意义!1 靖港古镇的历史地位与建筑风貌靖港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西北面,距长沙25km,离县城10km,东临湘江,南濒老沩水,西接格塘,北邻乔口[1],水运发达是古代军事重镇与漕运码头,至今仍保留有湘军和太平军交锋的古战场。

经济地位也非常重要,是古代湖南重要的淮盐经销口岸与四大米市之一,繁荣时期是仅次于长沙的商贸中心。

民国早中期,靖港拥有粮栈、米号20多家,粮行50余家。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

靖港古镇调研报告靖港古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靖港古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镇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靖港古镇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潜力,为制定靖港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采访法:与当地居民、商户和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靖港古镇的认识、看法和意见。

2. 实地考察法:走访了古镇的主要景点、商铺和居民区,观察和记录古镇的风貌、建筑风格和发展状况。

3.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相关研究报告,了解古镇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

三、靖港古镇的发展现状1. 历史文化底蕴:靖港古镇成立于明代,是当时水运贸易的重要节点。

镇上有众多古建筑,如土楼、祠堂等,保存完好。

镇内还有多处民俗文化表演和传统工艺制作,如木雕、剪纸等。

2. 旅游资源丰富:古镇拥有众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古建筑群、乌龙茶产区、水运码头等。

这些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3. 产业结构薄弱:古镇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如木雕、剪纸等。

古镇缺乏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新兴产业,限制了古镇的进一步发展。

4. 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成熟,游客接待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同时,古镇周边的其他旅游景点和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形成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四、靖港古镇发展的问题与挑战1. 传统产业受限:古镇传统产业发展受限,需要整合和创新,引入新的产业和业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古镇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特色的文化和人文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需要通过优化旅游宣传和开发旅游产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古镇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因此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够完美,需要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

4.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支持: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如道路、供水、供电等问题还存在,并阻碍了古镇的发展。

长沙湘江古镇群旅游协同治理的研究价值及研究内容

长沙湘江古镇群旅游协同治理的研究价值及研究内容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长沙湘江古镇群旅游协同治理的研究价值及研究内容熊礼明(长沙学院,湖南长沙 410003)摘 要:长沙湘江古镇群包括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等古镇。

旅游协同治理的研究可以为长沙湘江古镇群的吸引力提高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能为长沙湘江古镇群的乡村振兴和全面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长沙湘江古镇群旅游协同治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治理现状研究、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治理机制构建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旅游协同治理;研究价值;研究内容;长沙湘江古镇群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境内,有靖港、铜官、新康、乔口、书堂等古镇,统称为长沙湘江古镇群。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深入挖掘古镇文化资源,打造了“靖港古镇”“铜官陶城”“新康戏乡”“乔口渔都”“书堂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镇。

2016年,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沙湘江古镇群的保护与开发,出台了支持古镇群发展的相关文件,力争把湘江古镇群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但是,古镇群的旅游开发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吸引力不足、古镇群发展缺乏合力等问题,长沙湘江古镇群旅游发展带来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长沙湘江古镇群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有助于当地的乡村振兴,不仅能实现乡村经济结构的改革,而且也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乡村传统优秀文化。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长沙湘江古镇群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国外古镇旅游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古镇旅游开发感知、古镇旅游开发影响、古镇旅游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农工开物园

农工开物园

靖港农耕开物园策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一)项目概况靖港古镇地处湘江西岸,东望铜官,距省会长沙25公里,距县城10公里。

沩水自西向东绕镇如带,雷锋大道和靖格公路贯穿其境,水路交通发达,古镇人口0.4万,核心区面积37.63公顷。

靖港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并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美称。

靖港古镇历史悠久,生态怡人,已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定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目前靖港古镇的整体保护性开发已全面启动,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旅游项目,将于2009年5月1日迎接八方来宾。

靖港镇粮食业起源于同治六年(1867年),境内设有碓坊,以人工和畜力加工稻谷。

民国14年(1925年),淅帮商人合资开办兴记米厂,始用机械加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更名启新米厂,同年,湖南省农业厅在靖港建湘建米厂,以砻谷机、碾米机、柴油机配套加工大米,班产10吨,该厂于1954年交望城县粮食局,改称国营望城县大米厂,即靖港米厂的前身。

随后,国家又投资扩大加工能力,并配套建成了2.5万吨仓容,成为了集粮食仓储、大米加工、油料加工、饲料加工、白酒酿制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

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旗下的望城粮食收储基地位于靖港古镇旅游的入口处,紧邻文化广场和停车场,是游客出入古镇的必经之地,在此开展旅游项目可谓“天时地利”。

金霞公司站在农业旅游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以靖港古镇开发为契机,依托粮食收储基地,因地制宜、乘势而上,适时开发“农耕开物园”旅游项目,这无论是对于金霞公司还是靖港旅游经济,都是一个具有深刻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该项目的开展,既有利于延长金霞公司的产业价值链,开辟金霞公司生态旅游的经营路子,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靖港的经济结构调整,丰富和延伸古镇旅游产品,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渗透与联动,推进当地农业旅游的产品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镇域概况一、地理区位及规划背景靖港镇为湖南省会长沙的千年古镇,位于望城县城以北、湘江西岸,老沩水(哑河)在此汇入湘江,自古得水运优势,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

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距望城县城24公里左右,距长沙市区仅35公里,处于湖南十大垸之一的大众垸中心腹地。

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的文明新镇。

在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市、县两级对靖港镇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镇区人民将自己的家园建成社会主义新村镇的热切愿望,为了引导村镇建设合理有序地展开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对靖港镇来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二、历史沿革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老集镇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

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

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

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

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

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

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

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

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

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

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目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高乔大道)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三、行政区划靖港镇属望城县行政管辖区内,全镇总面积约45.84平方公里。

辖金星村、农溪村、福塘村、前榜村、复胜村、石毫村、新峰村和芦江社区七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四、人口概况到2005年底,镇域总人口33570人,其中农业人口30654人,非农业人口2916人。

镇区内望城六中有寄宿学生约2300人。

现状城市化水平为11.5%。

五、自然条件该镇位于湘江下游,属于河流下游冲击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种植。

湘江、老沩水(哑河)流经本镇,为该镇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水源和农业灌溉用水。

土地以耕种为主,其次为水域、园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业用地较少。

六、社会经济情况2005年镇级社会总产值达到3.3个亿,其中工业总产值2.01亿,农业总产值1.095亿,人均收入达到3161元。

我镇拥有规模工业2个,其他主要为建筑和粮食加工。

七、市政基础设施情况1、道路交通:道路系统较为完善。

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至该镇的南北主轴高乔大道(路宽12米,境内长度 5.3公里),已经硬化了的东西主轴线靖格线(路宽6米,境内长度7.4公里),中格线(路宽6米,境内长度3.7公里)与高乔大道相连,还有即将拉通的玉新公路(玉泉山至高乔大道),整个镇域村村通道路。

此外,处于湘江西岸与老沩水交界处,有一定的航运基础,有利于开展综合交通。

镇区有主要道路高乔大道(红线宽68米,长1.8公里)和靖格线(红线宽40米,长1.5公里),居民建筑沿街建设,形成不规范的镇区现状。

2、电力电讯:靖港总变电站,电压等级380-220V,高低压线路架设分布较均衡,镇域内10KV配电线路2条,35KV配电线路1条,110KV输线路1条,220KV输电线路和500KV超高线路各1条(路经),至2006年全镇有配电变压器85台,总容量为9735KVA。

镇内有电信交换局1个,移动发射塔2个,电信发射塔2个,移动分公司一个,至2006年全镇有移动电话2935台,移动通信覆盖率在95%以上,程控电话普及率85%,有线电视普及率85%。

3、水利设施:目前镇上主要防洪大堤已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基本能够避免遭遇大规模的洪水灾害。

但是,该镇的排涝设备过于陈旧,加上部分渠道设计不合理,淤塞较为严重,造成局部地区涝渍现象严重。

八、资源情况1、土地资源靖港镇现状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

用地类型以耕地、林地、园地为主。

全镇耕地面积2479.2公顷,耕地以种植水稻的灌溉水田为主,园地面积25.6公顷,林地面积30.0公顷,渔业养殖基地65.3公顷,该镇主要作为高产优质水稻产区,大部分为基本农田。

2、水资源镇域内水域主要为镇鱼塘面积约65.3公顷,东面临湘江与沩水。

镇域地下水丰富,村镇饮用水基本采用地下水,采用比例约为78%.3、旅游资源靖港是湖南历史上有名的古镇,同时还是我省和长沙市著名的文史景观旅游胜地,2005年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市十大经典景区(点)进行开发,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名镇,老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镇数里的团头湖就散落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

现古镇保留木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宏泰坊”、“育婴堂”等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且有远近闻名的“杨泗塔”、“观音阁”、“紫云宫”等。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省会长沙的区位关系,突出历史文化特点来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中国家有关规定、规范。

5、《城市规划设计手册》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7、由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该镇区1:1000地形图8、《湖南省建制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9、《望城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10、靖港镇现场踏勘与收集的镇、村基础资料二、规划目标1、总目标: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镇素质,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综合效益。

本次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期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增强城镇的吸纳、承载、辐射功能。

强化区域中心集镇的地位,合理布局城镇,提高运营效能,将靖港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农贸生态旅游型城镇。

2、具体目标:①适应二十一世纪初城镇发展需要,合理估测城镇规模,确定集镇发展方向,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用地,并为城镇再发展提供储备用地。

②合理分布城镇产业与人口,建立城乡一体化多层次的村镇布局结构。

③建立健全城镇内外交通体系,提高交通效能。

④调整城镇用地功能布局,改善环境质量。

⑤充实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发展古镇旅游产业提供空间,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优美的城镇空间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规划设计原则1、坚持规划科学合理性,兼顾小城镇规划的价值合理和技术合理;并挖掘特色要素,强化地域特色。

2、重视规划的实施过程,由近及远,近远结合,提高城镇结构的适应性。

3、适应新的土地利用开发政策,合理用地,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4、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镇招商、引资和辐射的能力。

四、规划年限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远期规划:2011-2020年远景设想:2020以后五、规划范围1、镇域规划范围:靖港镇整个行政管辖范围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镇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

2、中心镇区规划范围:指镇区总体规划中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及城镇人口统计和建设用地平衡范围。

北至黑瓦屋,南至白超湾,西至青峰山,东至张家山,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60公顷以内。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经济总量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发展潜力非常大2005年镇级社会总产值达到3.3个亿,其中工业企业总产值2150万元,牧业总产值2950.87万元,渔业总产值1449.24万元,建筑业总产值7094.88万元,运输业总产值3306.28万元,餐饮业总产值1927.56万元,服务业总产值825.94万元,其他592.25万元。

产业以农业和建筑业为主,工业企业产值相对比例较少,各项产业特别是高效都市型农业及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2、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但基础相对较薄弱靖港目前产业以农业为主,是望城县的高产优质水稻种植区和渔业养殖的主要地区,在发展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的同时,发展了少量的蔬菜和花卉苗木的种植,并逐步投入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

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重点建设“百里水产走廊”,形成了以靖港为主的闸蟹养殖区。

但靖港的产业发展受到基础设施的制约,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健全,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旅游资源丰富,未来开发潜力巨大靖港古镇系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蕴藏着巨大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相关政府部门对靖港古镇的旅游开发非常重视并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这样为靖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产业发展战略⑴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靖港古镇古建筑格局基本保持完好,故建筑保存率达33%,为开发建设一个具有晚清建筑风格的江南水乡古镇具备物质基础条件,加上与省城长沙特殊的区位优势,结合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调整、充实、提高原有项目,完成古镇内各景点建设,使区内旅游设施完备、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完整的旅游度假产业体系,从而带动整个靖港的经济发展。

⑵积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优质高产水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生产,实现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以粮食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内向型农业向内外并举型农业转变。

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百里水产走廊建设为重点,扶植培育闸蟹、珍珠等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以工业的发展带动中心集镇的建设,加快靖港城镇化发展进程,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推动靖港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2、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镇区的培育与发展,促进要素集聚功能的发挥,完善镇区及各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村民向居民点集中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以镇区为基础,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强对周边的吸引,发挥承接城区、辐射乡村的中心作用。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总量平衡,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坚持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靖港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方便、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