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分解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分解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十月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和作用 (2)三、航路规划的目标 (3)四、指导思想 (3)五、规划原则、范围及形式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范围 (3)(三)规划形式 (4)六、规划方案 (4)七、措施和建议 (9)(一)分步实施方案 (9)(二)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10)(三)加强宣传工作和人才培养 (10)一、规划背景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近年来,我国水路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重要物资运输以及外贸运输,绝大部分都依赖海运,其中海运承担的外贸运量更是超过90%。

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634个,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84万艘。

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24亿人、旅客周转量72.27亿人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37.89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32亿吨。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水上交通最繁忙的区域之一。

目前每年航行于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已达464万艘次,平均每天1.27万艘次,其中各类油轮超过16万艘次,平均每天400多艘次。

水上交通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油污风险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331件,死亡329人,沉船195艘,直接经济损失3.24亿元。

如何增进水上交通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标志着中国沿海港口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港口与航路是水上交通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关键要素。

每一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进出该通航水域中各港口的通道。

沿海港口布局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沿海通航水域的航路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因为沿海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顺利进出沿海港口的安全保障。

(整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

(整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

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七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和作用 (2)三、规划定位 (3)四、指导思想 (3)五、规划原则和范围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范围 (4)六、规划方案 (4)(一)干线航路船舶定线制规划方案 (5)(二)支线航路船舶定线制规划方案 (8)七、措施和建议 (13)(一)加快推进规划的实施 (13)(二)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13)(三)加强宣传和人才培养 (13)附图:................................................................................................. (15)一、规划背景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水上交通最繁忙的区域之一。

目前每年航行于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已达400多万艘次,其中各类油轮超过16万艘次,平均每天400多艘次,水上交通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油污风险不断增加。

根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水上运输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保持5.9%左右的增长速度,沿海进出港船舶将达到500万艘次左右,比2010年增加20%左右,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和船舶流量的不断增加,必将带来通航密度的增加,由此带来船舶航行风险的增大,再加上近海油田开发、水产养殖捕捞、旅游休闲等海上活动日益频繁,商船航行与渔业生产等各类用海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沿海水域通航环境越来越复杂,发生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风险将不断增加。

船舶定线制是指定船舶在水上某些区域航行时所遵循或采用的航线、航路或通航分道的一种制度,是水上交通繁忙区域实施有效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对航路合理规划、有效利用的重要方法,也是改善水上船舶航行秩序、通航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沿海船舶航行秩序,改善通航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商船、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降低船舶污染风险,提高交通效率,维护国家权益,根据《建立和实施船舶定线制工作指南》的相关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中国沿海港口发展规划

中国沿海港口发展规划

我国沿海港口发展规划
总体目标
➢ 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满足国家战略物资 运输储存的需要,发挥沿海港口在临港工业、 商贸活动和综合物流中的作用,沿海港口基 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港口分层次 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基本形成集装箱、原油、 铁矿石、煤炭、粮食等运输体系大型专业化 码头布局。
❖ 由大连、营口、青岛、上海、宁波、舟山、湛江 等港口10-30万吨级泊位构成的铁矿石运输系统
❖ 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 广州等8港为干线港,相应支线及喂给港组成的 集装箱运输系统
全国沿海港口发展概况
沿海港口 现状
“十五”期沿海港口相继建成投产集装箱、原 油、矿石、煤炭等专业化码头泊位,新增港口 吞吐能力5.4亿吨。
沿海港口发展的六大特征
➢ 港口吞吐总量增长迅猛,外贸吞吐量比重稳 步提高
❖ 沿海港口吞吐量由1980年的2.6亿吨增加2000年 的14.2亿吨,20年间年均增速达到7.3%。“十五” 时期年均增速高达18.9% ,创出历史新高 。
❖ 1980年全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0.75亿吨, 2000年达到5.5亿吨,20年间年均增速7.5%,高 于同期港口货物吞吐总量年均增速0.2个百分点。 “十五”时期年均增速达18.9% 。
30 25 20 15 10
5 0
1980
2005
3000万吨以上 1亿吨以上
2005年,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完成吞 吐量占全国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 86%。
14%
主要港口 非主要港口
86%
2005年,10个亿吨大港总货物吞吐 量达到21.1亿吨,占到全国沿海的 62.4% 。
37.6%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讲解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讲解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十月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和作用 (2)三、航路规划的目标 (3)四、指导思想 (3)五、规划原则、范围及形式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范围 (3)(三)规划形式 (4)六、规划方案 (4)七、措施和建议 (9)(一)分步实施方案 (9)(二)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10)(三)加强宣传工作和人才培养 (10)一、规划背景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近年来,我国水路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重要物资运输以及外贸运输,绝大部分都依赖海运,其中海运承担的外贸运量更是超过90%。

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634个,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84万艘。

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24亿人、旅客周转量72.27亿人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37.89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32亿吨。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水上交通最繁忙的区域之一。

目前每年航行于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已达464万艘次,平均每天1.27万艘次,其中各类油轮超过16万艘次,平均每天400多艘次。

水上交通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油污风险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331件,死亡329人,沉船195艘,直接经济损失3.24亿元。

如何增进水上交通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标志着中国沿海港口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港口与航路是水上交通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关键要素。

每一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进出该通航水域中各港口的通道。

沿海港口布局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沿海通航水域的航路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因为沿海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顺利进出沿海港口的安全保障。

中国沿海船舶定线制“制”在必行

中国沿海船舶定线制“制”在必行

中国沿海船舶定线制“制”在必行汪满明【摘要】近日,中国海事局出台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下称《规划》)。

这是一项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安全、有序、畅通"的中国沿海海上通航常态,保护海洋环境,【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船舶定线制;中国沿海;可持续发展战略;安全战略;中国海事局;国家发展;海洋环境;规划【作者】汪满明【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76.1近日,中国海事局出台了《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下称《规划》)。

这是一项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安全、有序、畅通”的中国沿海海上通航常态,保护海洋环境,增进船舶航行安全系数,提高船舶营运效益之重大举措。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除具备强劲的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国防科技水平、国际竞争能力之外,现代化的交通管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船舶定线制的起源与应用船舶定线制,是指“指定船舶在水上某些区域航行时所遵循或采用的航线、航路或通航分道”的一种制度。

20世纪中叶,西班牙海军少将加西亚弗里亚斯Garcia Frias提出了“在船舶交通繁忙的直布罗陀海峡及其附近水域建立由通航分道和分隔带组成的现代分道通航制”的建议。

由此,船舶定线制(Ships Routeing)一词最早出现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并被通译为“划定航路”。

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此专门制定了《船舶定线制的一般规定》,并出版了Ships’Routeing活页书。

Ships’Routeing不仅覆盖了波罗的海、西欧、地中海、印度洋,南、北太平洋及西北大西洋、墨西哥湾海域的船舶定线制,还对沿岸通航区(如图1)、岛礁附近水域的环形分隔航路(如图2)、十字分隔航道(如图3)等约18款划定航路的标准化海图标示图式进行了详述。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4.06.06•【文号】交规划发〔2024〕67号•【施行日期】2024.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交规划发〔2024〕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全国港口航道布局规划,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推动水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和规划引领,强化统筹协调和部省协同,突出保障有力和适度超前,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全面推动全国规划落地实施。

二、强化新时代水运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一)加强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

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要求,部组织开展水运发展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等系统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部省合力,深入推进水运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重点技术问题、港口岸线资源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政策,以及长江口、珠江口储备港址和长三角水网地区江(河)海联运通道规划等问题研究。

相关省份要结合落实中央精神和本省份工作部署,深入研究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港产城协同、港航贸一体化等重大问题。

(二)科学开展布局规划、总体规划编制。

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全文)

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全文)

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交通运输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邮轮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邮轮运输正在成为我国水路运输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沿海邮轮港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为指导港口合理布局,推进码头设施有序建设,促进我国邮轮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特编制《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

一、发展现状(一)总体情况。

我国现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邮轮市场,国际三大知名邮轮公司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均已进入我国,海航旅业、渤海轮渡等国内企业正在积极拓展邮轮业务,并初步形成了以日韩线、越南线、台湾线等始发航线为主,国际挂靠航线为辅的格局。

2014年沿海港口到港邮轮466艘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71万人次,“十二五”期前四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3%和40%。

上海港、天津港、三亚港和厦门港已建成10个邮轮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20万人次。

青岛港、深圳港和北海港等港口在建邮轮泊位15个,设计年通过能力465万人次。

(二)发展特点。

我国邮轮运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14年沿海港口邮轮到港数量和邮轮旅客吞吐量分别较2006年增长3倍和10倍;二是邮轮航线由国际挂靠为主转变为始发为主,2014年始发航线邮轮到港数量和邮轮旅客吞吐量比重分别达到79%和86%,分别较2006年提高了57个和69个百分点;三是邮轮运输主要集中在上海港、天津港、三亚港和厦门港4港,2014年上述港口邮轮到港数量和邮轮旅客吞吐量分别占全国的90%和97%,其中上海港比重分别达58%和72%;四是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在我国运营的最大邮轮船型已由3万吨级(载客量1000人)发展到15万吨级(载客量3800人);五是邮轮运输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天津港等北方港口主要集中在夏季,三亚港等南方港口主要集中在冬季,旺季到港邮轮数量占比超过80%。

二、发展趋势(一)市场发展趋势。

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

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

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1. 引言1.1 概述概述: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是指针对海洋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项全面规划的方案。

该方案旨在优化海洋交通运输结构,提升海洋交通运输效率,实现海洋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现有海上通道和港口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以及提出新的港口建设和航道开发等具体措施,旨在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海洋交通运输体系。

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将为我国海洋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会分别讨论该规划方案的三个主要要点,包括重要性、实施步骤和关键考虑因素。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本文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展望该规划方案未来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目的部分内容:本文旨在介绍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以便为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该规划方案的背景、目标和关键要点,以及未来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和建议。

同时,本文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促进入海新通道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2. 正文2.1 第一个要点:在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新通道的设计和建设情况。

这包括新通道的位置选择、设计方案、工程规模和投资规模等方面。

针对新通道的位置选择,需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环境、航运通道和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新通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设计方案和工程规模应考虑未来的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以使新通道能够满足未来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需求。

另外,投资规模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投资回报,确保新通道的建设符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因此,对于入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方案的第一个要点,我们需要全面研究和论证新通道的设计和建设情况,以确保其设计合理、施工稳妥、投资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十月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和作用 (2)三、航路规划的目标 (3)四、指导思想 (3)五、规划原则、范围及形式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范围 (3)(三)规划形式 (4)六、规划方案 (4)七、措施和建议 (9)(一)分步实施方案 (9)(二)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10)(三)加强宣传工作和人才培养 (10)一、规划背景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近年来,我国水路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重要物资运输以及外贸运输,绝大部分都依赖海运,其中海运承担的外贸运量更是超过90%。

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634个,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84万艘。

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24亿人、旅客周转量72.27亿人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37.89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32亿吨。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水上交通最繁忙的区域之一。

目前每年航行于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已达464万艘次,平均每天1.27万艘次,其中各类油轮超过16万艘次,平均每天400多艘次。

水上交通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油污风险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331件,死亡329人,沉船195艘,直接经济损失3.24亿元。

如何增进水上交通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标志着中国沿海港口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港口与航路是水上交通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关键要素。

每一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进出该通航水域中各港口的通道。

沿海港口布局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沿海通航水域的航路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因为沿海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顺利进出沿海港口的安全保障。

为使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航行更安全,降低船舶污染风险,提高水上交通效率,维护国家权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决定开展《我国沿海船舶航路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结合科技进步,积极利用电子航海(E-navigation)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逐步打造我国海上高速路,为保障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为实现水运现代化和航运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二、现状和作用前期船舶定线制规划情况:考虑我国沿海船舶交通状况,根据重要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国沿海船舶定线制可以分为干线船舶定线制和支线船舶定线制两类,支线船舶定线制又可以分为重要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港口船舶定线制两型,即两类三型,共26处船舶定线制规划布局,即6处干线航路船舶定线制,5处港口(区)船舶定线制,15处支线航路重要水域船舶定线制。

各区域实施船舶定线制以来,水上安全形势和通航秩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船舶各行其道,水上事故发生率不断降低,以往相互争道、相互拥挤、混乱无序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从而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船舶定线制规划是针对我国沿海高风险水域,是一个点的概念。

而航路规划是线的概念。

沿海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进出沿海港口水域(包括港口、锚地、码头及泊位水域、进出口航道等)的航行路线,也是船舶在不进出港,而是通过(航经)该通航水域或该通航水域中某一特定区域(如捕渔区、海上作业区和交通管制区等)的航行路线。

通过航路规划可安全分隔进出港口的相反方向上的船舶交通流,安全分隔大型船舶交通流和小型船舶交通流,引导运输船舶安全通过海上捕渔区、海上作业区和海上交通管制区等。

船舶航路规划和前期船舶定线制规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

三、船舶航路规划的目标(一)规划我国沿海船舶航路体系总体布局。

(二)规划沿海主要港口的出海航路和港口之间的连接航路。

(三)船舶航路规划要与已经实施的船舶定线制及其规划中的船舶定线制相衔接,并与已有的航路相衔接。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打造“安全、有序、畅通”的海上通航环境为要求,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注重效率、兼顾公平”的方针,以增进船舶航行安全与效率、保护海洋环境为目标,逐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规划原则、范围及形式(一)规划原则。

1.规划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国防建设、海洋资源开发、渔业捕捞、水路运输发展、海洋旅游等海洋综合利用的需要;2.规划应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适当超前;3.规划航路必须符合船舶安全航行的要求,并尽可能考虑到节能减排的需要;4.规划航路的位置、走向应尽可能与交通流实态调查所确定的水域内现有的交通流形式相一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地理范围为全国沿海水域。

台湾海峡、台湾岛以东沿海及南海均属于我国沿海水域,但是鉴于目前水上交通管理的现状,本次规划只将台湾海峡靠近大陆一侧水域的船舶航路纳入规划范围。

虽然本次规划中部分航路位于领海水域之外,但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和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定线制(SHIPS’ROUTEING)的一般规定》的相关规定赋予了沿岸国提出议案,以便相关措施获得IMO通过以供全世界使用的权利。

(三)规划形式。

本次规划的重点为我国沿海水域双向航路、推荐航路、推荐航线和深水航路,并且与前期的船舶定线制规划保持一致。

1.双向航路:在规定的界限内建立双向通航,旨在为通过航行困难或危险水域的船舶提供安全通道的一种措施。

从航行安全上的考虑和通过能力上的考虑,此次规划干线航路宽度6海里,支线航路宽度3海里。

2.推荐航路:为方便船舶通过而设置的未规定宽度的一种航路,往往以中心线浮标作为标志。

3.推荐航线:经过特别检查以尽可能确保无危险存在并建议船舶沿其航行的一种航路。

4.深水航路:在规定的界限内,水深已经过精确测量,水中障碍物已标注在海图上,提供深吃水船舶航行的定线措施。

六、规划方案综合考虑我国沿海港口布局、水运发展趋势和船舶航行习惯,在我国沿海规划以南北水运主通道为干线、以沿海重要水域和主要港口的出海航路为支线的沿海航路体系。

(一)渤海及以东水域航路规划方案。

由于渤海所处的特殊经济地位和渤海自然因素的限制,超大型船舶航路规划建设尤为重要,考虑到船舶交通流的发展和船型的发展规划两条深水航路:1.老铁山水道至天津新港深水航路;2.老铁山水道至仙人岛深水航路。

根据渤海及以东水域船舶交通流分布,规划7条干线双向航路,宽度3-6海里,一条推荐航路。

表6-1渤海及以东水域船舶航路规划方案序号水域类型名称备注1渤海及以东水域深水航路老铁山水道—曹妃甸宽度1000米2 老铁山水道—营口仙人岛宽度1000米3干线双向航路老铁山水道—天津航路宽度6海里4 老铁山水道—秦皇岛航路宽度6海里5 老铁山水道—渤海湾北部航路宽度6海里6长山水道—天津(西行,东行)航路宽度:西行、东行各3海里7 成山角—老铁山水道航路宽度6海里8 成山角—长山水道航路宽度4海里9 烟台—大连航路宽度3海里10 推荐航路成山角—大连—11 渤海北部—锦州航路宽度3海里12 渤海北部—营口航路宽度3海里13支线双向航路秦皇岛—天津航路宽度3海里14 老铁山水道—黄骅港航路宽度3海里15 老铁山水道—京唐港航路宽度3海里16 老铁山水道—烟台港航路宽度3海里17 大连港—老铁山水道航路宽度3海里18 长山水道—黄骅港航路宽度3海里19 莱州港—长山水道航路宽度3海里20 龙口港—长山水道航路宽度3海里21 丹东港—大连港航路宽度3海里22 丹东港—成山角航路宽度3海里23 丹东港—烟台港航路宽度3海里(二)成山角以南水域。

在我国沿海规划两条南北干线双向航路:一条是现有成山角船舶定线制至长江口现有船舶定线制的航路(内航路),另一条是成山角船舶定线制以东,沿123度经线经长江口,浙江沿海水域,与台湾海峡船舶定线制衔接至珠江口、琼州海峡的航路(外航路)。

两条航路宽度都为6海里。

规划外海航路的目的是为大型船舶规划专门的大型船航路,实现大小船分流,降低船舶碰撞风险。

同时也建议危险品船,油船,在安全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外海航路,以降低污染风险。

规划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水域的沿岸内航路供小型船航行。

规划从南北干线航路至沿海主要港口,地方性重要港口及其他必要港口的进出港航路。

表6-2 成山角以南沿海水域船舶航路规划方案序号水域类型名称备注1成山角水域至长江口干线双向航路成山角船舶定线制—长江口内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2 成山角水域—长江口外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3支线双向航路成山角—青岛港(近岸、远岸)航路宽度3海里4 石岛—青岛港(近岸、远岸)航路宽度3海里5 青岛港—南北航线外航路航路宽度3海里6 青岛港—南北航线内航路航路宽度3海里7 青岛港—日照港(近,远)—8 成山角南部—日照港、岚山港航路宽度3海里9 日照港—上海,珠江口航路宽度3海里10 岚山港—上海,珠江口航路宽度3海里11 日照水域推荐航路及深水航路—12 青岛—连云港航路—13 进出赣榆港航路—14 南北航路—连云港航路宽度3海里15 进出灌河口港航路航路宽度2海里16 南北航路—滨海港区航路宽度2海里17 南北航路—射阳港区航路宽度2海里18 南北航路—大丰港区航路宽度2海里19 南北航路—洋口港区航路宽度2海里20 南北航路—吕四港航路宽度2海里21 南北航路—北支航道航路宽度2海里22 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连云港—赣榆港区沿岸航路航路宽度2海里23长江口水域干线双向航路南北沿岸航路(内航路) 航路宽度6海里24 长江口外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25 A警戒区东出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26 B警戒区东出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27支线航路警戒区南下内航路航路宽度3海里28 警戒区南下近岸航路航路宽度3海里29 南槽南下沿岸航路航路宽度3海里30 北港航路航路宽度3海里31 进出洋山港航路(北航路、东航路和南航路)航路宽度3海里32浙江沿海双向航路浙江沿海外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33 支线推荐航路推荐东航路—34 推荐西航路—35 笤帚门航道东口航路—36 深水航路乐清湾深水航路—37 福建沿海水域双向航路台湾海峡外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38 推荐航路福建沿岸推荐航路北上,南下39 广东沿海双向航路琼州海峡—台湾海峡(内航路)航路宽度4海里40 双向航路琼州海峡—台湾海峡(外航路)航路宽度6海里41深圳东水域支线推荐航路外航路—担杆水道航路—42 内航路—担杆水道航路—43 大鹏湾口—内航路连接航路—44 大鹏湾口—沿海外航路连接航路(东行)—45 大鹏湾口—内航路连接航路(西行)—46北部湾水域双向航路琼洲海峡西口—广西钦州、防城港航路宽度3-6海里47 琼洲海峡西口经涠洲岛东北部—北海港航路宽度3-6海里48 琼洲海峡西口经涠洲岛东部—北海、铁山港航路宽度3-6海里49 琼洲海峡西口—越南港口航路宽度3-6海里50 从东南亚各国—广西沿海港口东航路宽度3-6海里51 从东南亚各国—广西沿海港口西航路宽度3-6海里52 北海港—琼洲海峡西口航路(经涠洲岛南部)宽度3-6海里53 铁山港—东南亚、越南方向航路宽度3-6海里54 防城港—北海铁山港沿岸航路宽度3-6海里55海南岛水域双向航路海南岛环岛航路宽度3海里七、措施和建议(一)分步实施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