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咏物抒怀诗
咏物感怀诗举例

咏物感怀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通过对自然界的山水、草木、鸟兽等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以下是一些咏物感怀诗的举例: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这首诗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如同铺了一层薄薄的霜,诗人抬头望向明月,不禁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鸟儿啼叫,风雨过后花瓣散落一地。
通过对春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月夜思念远方的妻子和儿女,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美的氛围。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高空中猿猴的叫声和飞鸟的翱翔,以及江水滚滚流淌的景象。
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无奈。
咏物抒怀类古诗

咏物抒怀类古诗以下是一些咏物抒怀类的古诗,供您参考:1.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 《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4. 《咏煤》(左河水):亿年修炼变乌金,地动天惊静养身。
惟应人间求饱暖,一声呼啸化烟尘。
5. 《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6. 《石榴》(郭沫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7. 《林亭咏》(张九龄):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8. 《南吕·一枝花·咏喜雨》(张养浩):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
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
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
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的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渚溢做良田,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咏物抒怀的古诗词

咏物抒怀的古诗词1、《竹石》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梅花/梅》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长歌行》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菊花》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相思》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蜂》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诗一、咏物抒怀诗内涵: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5、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三、标志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A.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梅:傲骨挺立,高洁,淡泊兰:孤芳自赏,幽真竹:清雅淡泊,谦虚,坚毅,喻指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不俗不艳,隐逸莲(荷):高洁,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松:不畏严寒,坚忍不拔B.动物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蜂:勤劳、无私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蚕:辛苦,勤劳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C.自然景物夕阳:感慨年华易逝,时光不再月:望月思人、怀乡,表达思念之情柳:与“留”音近,代指离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3.看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咏物抒怀诗歌10篇

咏物抒怀诗歌10篇咏物诗托物言志,在详细描写上常常用到拟人、比方、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咏物抒怀诗歌,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镜潭朝代:唐朝|:韩愈非铸复非熔,泓澄忽此逢。
鱼虾不用避,只是照蛟龙。
林亭咏朝代:唐朝|:张九龄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南吕·一枝花·咏喜雨用完朝代:元朝|:张养浩咏喜雨用完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
数年空希望,一旦遂沾濡。
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
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的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改变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的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北苑侍宴杂咏诗·水朝代:唐朝|:徐铉碧草垂低岸,东风起细波。
横汾从游宴,何谢到天河。
南池杂咏五首·寒山朝代:唐朝|:皎然侵空撩乱色,独爱我中峰。
无事负轻策,闲行蹑幽踪。
众山摇落尽,寒翠更重重。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雁朝代:唐朝|:骆宾王联翩辞海曲,遥曳指江干。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带月凌空易,迷烟逗浦难。
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山中五咏·春早朝代:唐朝|:皇甫冉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
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像。
咏桃朝代:唐朝|:李世民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咏雾朝代:唐朝|:苏味道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代弟茝咏梅画十景·雪里朝代:宋朝|:陈著天花包尽世閒羞,也到孤山老树头。
咏物抒怀的诗句

咏物抒怀的诗句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6、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9、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
10、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1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2、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1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4、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6、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1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8、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19、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20、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2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5、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7、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8、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2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0、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3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3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4、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3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6、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37、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3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咏物抒怀类诗歌

咏物抒怀类诗歌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宋·雷震《村晚》
5、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唐·王驾《春晴》
6、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唐·李商隐《嫦娥》
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9、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翁卷《乡村四月》
1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1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1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1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一)》。
咏物抒情的唐诗

咏物抒情的唐诗
1.《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又是今年惜芳菲。
最是人间留不住,七八年如切如磋。
天阔阔,河漂漂,船儿楫隔青楼。
——此时无声胜有声。
2.《凉州词三首·其一》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枫桥夜泊》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江雪》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 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 变内心的高洁。
真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再现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
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2011山东卷)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 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 自守的品格。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刻画“小
杜荀鹤
松”形象,借以象征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势取人,目光短浅,趋 炎附势
2012宋词《思远人》(晏几道) 2015《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2017《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 羁旅思乡诗 怀古咏史诗 山水田园诗 送别抒怀诗 闺情宫怨诗 即事抒怀诗
题 材
鉴赏
分 内容
类
概念内涵 形式标志 思想情感 常用手法
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是指内 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 描摹,借以抒发 思想感情的诗歌。
关注度 高度关注
2007宋诗《小斋即事》(刘一止)
2010乐府诗《雨 雪 曲》(南朝 江总)
2011唐诗《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2013《鹊桥仙》陆 游 2015卷2《残春旅舍》韩偓
高度关注
2016丙卷宋诗《内宴奉诏作》 曹翰 2017《礼部贡 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2017《戏赠元九、李二十》
思乡咏怀类 赠友送别类
比喻和 设问, 由总到 分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 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 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 想。
拟人, 托物言 志
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诗词题材 分类鉴赏
题材类别 写景抒情类
托物言志类 边塞征战诗 咏史怀古类 即事感怀类
规律探寻:九年诗歌选材统计
考查点
2008宋诗《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2009宋词《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2010乐府诗《雨 雪 曲》(南朝 江总) 2012宋词《思远人》(晏几道) 2014宋词 《阮郎归》无名氏 2016年乙卷唐古诗《金陵望汉江》李白
物 ”“ 题 某 物 ”“ 某 物 吟 ”
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 看,主要是托物
等为题目形式。
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言志。
如何鉴赏咏物诗
艺术手法
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
寄托的情与志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 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 想情操。
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衬托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知识链接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 内涵
内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抒情)、(1) 从 具 体 描 写
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容 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的方法看,主要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 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 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是正面描写(绘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 形绘色)与侧面 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烘托,虚实结合。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 情怀。
答题模式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分析表现手法,具体分析事物的特征 第3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答题 步骤
【典例】(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 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 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1、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请你组织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驳 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直待凌云始道高。
艺术 手法
托物言志、对比(时 人对“小松”的前后
态度)、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lǐ]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10 山)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教材联想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 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 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 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 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 (2) 从 修 辞 手 法
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 情 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看,主要是比喻、
标志 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
感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 象征、拟人和对
的哀愁。
比。
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 (3) 从 抒 情 方 法
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 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沁人心脾 的“暗香”。表达了作者仍倔强地 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思想品格。
衬托手法, 象征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
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 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 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 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 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 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 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 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 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 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借物抒 怀,借 梅自喻
小松(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 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 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 之情。
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真题
野菊
再现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qiǔ]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012 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