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积的乘方》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 16《有理数的乘方》 沪科版PPT课件

2
2 2 体积
222记做 23
2的立方(2 的三次方)
222=23 =8
5 2
5
那么:类似地,
2
2
5×5×5 ×5
5×5×5 •••
×5×5
n个5
5×5ו••×5
n个a
a×a ×… ×a ×a
分别记做
=54 =55 •••
= 5n
记做 an
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1)(-3)×(-3)
(2)(
4 ) 3
(
4 3
)
(
4 3
)
(
4 3
)
5.把(1)5写成几个相同因数 2
相乘的形式.
例1 计算
(1)(-4)3
(2)(-2)4
解
(1)(-4) 3 = (-4) × (-4) × (-4) =
(2)(-2)4 =
=
乘方运算实际是乘法运算,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 得乘方运算的法则:
×
⑵ 23 ( ) 6
(3)(-2)3= 8 ×
)
(
-8
22 4 (5) (× )
4
39
3
棋盘上的学问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 =2×2 =22 第4格: 8 =2 ×2 ×2 =23
第5格: 16 = 2 ×2 ×2 ×2 =24
……
63个2
第64格=2×2×······×2 =263
8分题 8分题 10分题 12分题
(每题4分)
(1). 45 表示 ( B ) A. 4个5相乘 C. 5与4的积
B. 5个4相乘 D. 5个4相加的和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2乘法公式的应用课件

64 .
同步练习 7.若 28 210 2n为完全平方数,则n=4或10.
说一说:
乘法公式的应用
乘法公式的应用
课堂小结
1.学会运用乘法公式简化计算 2.运用乘法公式时一些注意事项 3.巧用公式变形求值
乘法公式的应用
谢谢大家!
1 x
3的值.
解:(1)x2
1 x
2
x
1 x
2
2x
1 x
42 2 14
同步练习
4.已知 x
1 x
4
,求(1)x2
1 x
2的值;
(2)x3
1 x
3的值.
解:(2)
x3
1 x
3
x
1 x
x2
x
1 x
1 x
2
4 (14 1) 52
同步练习
5.已知 x y 3,xy 2,那么 x3 y3 45 .
1 A、﹣1 B、0 C、2 D、1
, 同步练习
,
3.若 a
1 x 20,b
1
x 19,c
1
x 21,
20
20
20
则代数式 a 2 b2 c 2 ab bc ac的值
是( B)
A、4 B、3 C、2 D、1
同步练习
4.已知 x
1 x
4
,求(1)x2
1 x
2的值;
(2)x3
公式应用
例题2、计算:
(1) x y z x y z x y z 2
解:原式 [x ( y z)][x ( y z)] x y z 2
x2 ( y z)2 [x2 y2 z2 2xy 2 yz 2xz] x2 ( y2 2 yz z2 ) x2 y2 z2 2xy 2 yz 2xz 2 y2 2z2 2xy 2xz
七年级数学上册 9.9《积的乘方》课件 沪教沪教级上册数学课件

12/7/2021
1、口答
(1)(ab)6;
(4)(
1 2
ab)3
(7)[(-5)3]2 ;
(2)(-a)3; (5)(-xy)7; (8)[(-t)5]3
(3)(-2x)4 ; (6)(-3abc)2;
2、计算: (1)(2×103)3
(3)[-4(x-y)2]3
(2)(- 1 xy2z3)2 3
12/7/2021
观察:
(3×5)2 =(3×5) ×(3×5)……幂的意义 =(3×3) ×(5×5)……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32×52
按以上方法,完成下列填空: (2×5)2= (2×5) ×(2×5) =(2×2) ×(5×5) =22×52 (xy)4= (xy) ×(xy) ×(xy) ×(xy)
=(xxxx) ×(yyyy) =x4y4
12/7/2021
练习:
1、计算: (2×3)2与22 × 32,我们发现了什么?
∵ (2×3)2=62=36 22 ×32=4×9=36 ∴ (2×3)2 =22 × 32
2、比较下列各组算式的计算结果: [2 ×(-3)]2 与 22 ×(-3)2 [(-2)×(-5)]3与(-2)3 ×(-5)3
12/7/2021
3、观察、猜想:
(ab)3与a3b3 是什么关系呢?
(ab)3=(ab)·(ab)·(ab) =(aaa) ·(bbb)=a3b3
乘方的意义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方的意义
思考:积的乘方(ab)n =?
12/7/2021
公式证明: n个ab
(ab)n =(ab)·(ab)·····(a (乘方的意义) b) n个a n个b =(a·a·····a)·(b·b·····(b单) 项式的乘法法则) =anbn (乘方的意义)
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9积的乘方

课 题9.9积的乘方 设计依据(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 教材章节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乘法的意义;会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有关的计算。
2.经历探究积的乘方法则的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点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难 点 当运算中有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相乘等多种运算时容易发生错误。
教 学 准 备学生活动形式 讨论,交流,总结,练习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1、(口答)计算,并说一说运用什么运算法则:(1)82410)10(= (2)624101010=⨯; (3)4441021010⨯=+;(4)633x x x =⋅;(5)3332x x x =+ (6)933)(x x =.2、计算:(1)25])[(a -; (2)53])[(a -; (3)5342)()(x x x ⋅-+; (4)233232)()(x x x x -⋅-; (5)23])[(y x -; (6)332])()[(x y y x -⋅-.知识呈现:新课探索一请指出下列各幂的底数和指数,并用语言叙述各式。
2)53(⨯; 4)(xy .执教:年级:初一 学科:数施教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上海市横沙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把3×5,xy 看作一个整体,那么2)53(⨯的底数是3×5,指数是2,表示3与5的积的平方;4)(xy 的底数是xy ,指数是4,表示x 与y 的积的4次方.2)53(⨯,4)(xy 称之为“积的乘方”。
新课探索二(1)探索:(1)()()53)53(2⨯=⨯; (2)()()y x xy =4)(.小组合作进行探究.(1)()()22253)53(⨯=⨯; (2)()()444)(y x xy =.请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课内练习一 书p25页1、计算:(1)2)3(a ; (2)32)(b a ;(3)32)21(ab ; (4)322)2(b a -. 课内练习二2、下列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怎样改正:(1)222)2(a a =; (2)3327)3(x x =-;(3)532)(xy xy =; (4)1510532)(b a b a =-;(5)632102)102(⨯=⨯; (6)222)(b a b a +=+. 课内练习三3、计算:(1)323)(y x -; (2)22)43(xy ; (3)52)(y x -; (4)42329)2(a a a ⋅+-.课内练习四4、填空:(1)3263)(ab b a =;(2)253106)6(36b a b a =;536b a -可以吗?(3)()555510)52(52=⨯=⨯;(4)()633310)254(254=⨯=⨯.由上述启发,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3352⨯; (2)665.24⨯;(3)111025.04⨯; (4)12654⨯课堂小结:积的乘方的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9.9 积的乘方 教案

《9.9积的乘方》修改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2.会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有关的计算3.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过程,尝试归纳积的乘方的法则 重点:掌握积的乘方法则,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难点:逆用积的乘方的法则进行简便运算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课时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设备PPT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答(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1)468(8)⨯-= (2)438(8)-⨯-= (3)32()x x -⋅= 旧知: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m n m n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4)()432⎡⎤-=⎣⎦(5)()425-= (6)435()x x ⋅=旧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m n mna a =(m 、n 都是正整数)(二)讲授新课问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3210⨯cm ,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思考:()33210⨯的意义是什么?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2(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y ==()332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上述问题中正方形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93810cm ⨯)新知:()()()()()()………………=nn nab ab ab ab a a a b b b a b =⋅⋅⋅=(n 为正整数)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n n nab a b =(n 为正整数)推广:()nn n nabc a b c =(n 为正整数)(三)例题讲解 例1:计算:(1)4(3)a (2)3(2)mx - (3)23()xy - (4)232()3xy 例2:计算:(1)34()()a a -⋅- (2)2233323()2()x y x y - (3)3223(3)(2)x x +(四)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1)23()x y (2)22(2)ab (3)223(2)a b - (4)23(1)(1)x x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1)()2222a a = (2) ()33273x x =- (3) ()5332y x xy= (4)223432a a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3325⨯ (2)664 2.5⨯ (3)61245⨯ (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在进行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运算符号上不要出现差错. (六)拓展 幂运算的误区:(1)448a a a ⋅=(2)4442a a a +=(3)426a a a ⋅=(1)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2)合并同类项(3)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4)幂的乘方(4)428()a a =(5)2224(2)4ab a b =(5)积的乘方,要注意每一个因式都要分别乘方. 六、作业设计A 组:(基础题,全班完成)练习册9.9积的乘方,校本作业(部分)B 组:(提高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校本作业中剩余部分 (2)补充题:1.已知4812M a b =,求M .2.计算:55513412⎛⎫⨯⨯- ⎪⎝⎭3. 1997200025⨯的积有多少个0?是几位数?4. x 为正整数,且满足11632326x x x x ++⋅-⋅=,你能求出x 的值吗? 七、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件沪教版五四制

右边: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底数必须相同, 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如am·an·ap =
如 43×45= 43+5 =48
am+n+p (m、n、p都是正整
想一想: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
具有这一性质呢? 怎样用公式表示?
注意:
1、底数可以是为任意的有理数,也可以是单 项式或多项式。
; ;
23 × 22
(3) 3×27×9 = 3x,则 x =
.
3×33× 32 36
小结
我学到了 什么?
知识 方法
同底数幂相乘,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 ·a n = am+n (m、n正整
数)
“特殊→一般→特 殊”
例子 公式 应用
);
解:
注意: 1、 幂的指数为1,是省略不写,不 要误认为没有指数; 2、幂的结果比较小时,一般计算出 来; 3、幂的结果的符号要确定。
拓展延伸
例2.计算: (1) -y ·(-y)2 ·y3 解: (2) (x+y)3 ·(x+y)4
am · an = am+n
解:
公式中的a可代表 一个数、字母、式 子等。
2、法则的左边是两个幂的乘法,右边上一个 幂 3、现在的指数规定是正整数,将来我们可以 推广成任意整数或分数。
试一试
(1) 76×74
(2) a7 ·a8 (3) x5 ·x3 (4) b5 ·b
辨一辨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1)b5 ·b5= 2b5 ( ) (2)b5 + b5 = b10 ( )
(m+n) 个a
=a m+n
七年级数学上册 9.9 积的乘方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难点
当运算中有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相乘等多种运算时容易发生错误。
教学
准备
学生活动形式
讨论,交流,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1、(口答)计算,并说一说运用什么运算法则:
(1) (2) ;
(3) ;(4) ;
(5) (6) .
2、计算:
(1) ;(2) ;
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1) ;(2) .
请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课内练习一书p25页
1、计算:
(1) ;(2) ;
(3) ;(4) .
课内练习二
2、下列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怎样改正:
(1) ;(2) ;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
(5) ;(6) .
课内练习三
3、计算:
(1) ;(2) ;
(3) ;(4) .
积的乘方
课题
9.9积的乘方
设计
依据
(注: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
教材章节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理解积的乘法的意义;会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有关的计算。
2.经历探究积的乘方法则的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册
预习
要求
9.10(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能够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教学后记与反思
1、课堂时间消耗:教师活动分钟;学生活动分钟)
2、本课时实际教学效果自评(满分10分):分
沪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9.9《积的乘方》

(2)81x4y10=( )2 , n= . (5) 28×55= .
(1) a3 ·a4· a+(a2)4+(-2a4)2 (2) 2(x3)2 · x3-(3x3)3+(5x)2 ·x7
注意: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 最后算加减。
拓展训练:
(1)若 x3 8a6b9, 则x 2若645 82 2x, 则x
(4)(
1 2
ab)3
(7)[(-5)3]2 ;
(2)(-a)3; (5)(-xy)7; (8)[(-t)5]3
(3)(-2x)4 ; (6)(-3abc)2;
2、计算: (1)(2×103)3
(3)[-4(x-y)2]3
(2)(- 1 xy2z3)2 3
(4)(t-s)3(s-t)4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2、比较下列各组算式的计算结果: [2 ×(-3)]2 与 22 ×(-3)2 [(-2)×(-5)]3与(-2)3 ×(-5)3
3、观察、猜想:
(ab)3与a3b3 是什么关系呢?
(ab)3=(ab)·(ab)·(ab) =(aaa) ·(bbb)=a3b3
乘方的意义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方的意义
④ (2/3xy2)2
(2)3(x2y2)3-2(x3y3)2 (4)(- 2/3x3y)4
思考: (-a)n= -an(n为正整数)对吗? (1) 当n为奇数时, (-a)n= -an(n为正整数) (2) 当n为偶数时, (-a)n=an(n为正整数)
(体现了分类的思想)
1、口答
(1)(ab)6;
2004
( 5 ) ( 2 )
.( 2 3 ) 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3次方而不是
1 3
与3相乘
ab ab6
a b a4b2
2 2
n n
( (
) )
各因式3次方 运算中注意幂的符号
(a b) (a b )
n
(
×
)
(1)(-3x)2 (2)(–5ab) 2 (3)(xy2)2 (4)(5ab2)3
(6)(-2x2y3)3 (7)(-xy)5 (8)(-3x3y2z)4 ( 9)(2×102)3
2 2
(乘方的意义)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同样可以得到
(xy) x y
4
4
4
猜想
(ab)n= anbn
一般地:
n
n个
n个 n个
(ab) = (ab)·(ab ) ····· ( ab)
(a a a) (b b b)
a b
即:
n n
(n是正整数)
0.25
6 12
4
5
4
an· bn = (ab)n
4 5
解: (1) (3)
2 5 2 5
6 6
5 4
6
4 0.25 4 4 0.25
4
10
6
4
4 4 0.25
4
4
9.9 积的乘方
课堂小结
1、积的乘方的法则:
语言叙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
初中数学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积的乘方》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⑴
a4
· a6
(2) (a
4 6
)
(3)
a a
4
6
(4)
2 2
n
n
(5)
2 2
n
n
(6)
(2 )
n n
一个立方体的棱长为5,那么立方 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棱长为2a ,那么立方 体体积如何表示 ?怎样计算? 解: 3
(5) (-2xy3z2)4
(10)(-3×103)2
例2 计算 (1) (a) 3 (a) 4 (2) 3(x2y 2 )3 2(x3y 3 )2 (3) (3x ) (2x )
3 2
2 3
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 6 5 6 (2) 4 (3) 4 (4)
4
0.25
2 2 2 (4) ( xy ) 3
3
尝试练习 一、计算
(1)
(3)
(2h)
2
5
(2)
( 3a )
3 2
(a y )
4
1 3 4 (4) ( a c ) 2
二、书本第25页练习1
三、判断:
2a
2 3
8a
5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 (
) )
系数
1 3
1 ( cd )3 c3d 3 3
若 813×274 = y12,则 y =
(3)比较 813 与 274 大小
。
5 5 5 5 125
3
2 a =?
这种形式称 为积的乘方
观察这题底数有什 么特点?
(2a) ?
3
底数为两个因式相乘的积的形式。
我们学过的幂的运算性质适用吗? 我们只能根据乘方的意义及乘法交 换律、结合律进行运算。
(2 5)
2
(2 5) (2 5) (2 2) (5 5) 2 5
n n n ab a b 符号叙述
的幂相乘.
(n是正整数)
。
2、积的乘方的法则可以逆用。即:
a b
n n
=
ab
n
3、比较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与幂的乘方运算和积 的乘方运算的相同和不同点吗?
拓展题
(1)若 x-y = a,则(3x-3y)3 = (2)若 813×274 = x24,则 x = , ,
(ab) a b
n
n
n
(n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别 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b
n
n
a b
n n (n为正整数)
n n n
abc
a b c _____
(n为正整数)
例1计算
(1) ( 3a) 4 (3) (x y 2 ) 3 (2) (2m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