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1、总说明本方案设计的路线所在地理位置显示出路线在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可达69m,沿线地质状况良好。
路线总长1068.77m,起点高程857.00m,终点高程917.00m。
由于地形复杂,沿线共设置6段缓和曲线和7段直线,直线总长549.39m,曲线总长519.38m,圆曲线最大半径设置为90m,最小半径为30m,缓和曲线长度均为25m。
线路平均坡度为6.46%,最大纵坡7.6%,最小纵坡2.9%,最大坡长308.77m,最小坡长173m。
设置竖曲线3个,最大半径为2560.82m,最小半径853.24m。
本团队系某211重点高校道路与桥梁专业研究生,长期从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代做,保证原创,精通毕业设计的各个步骤,讲诚信,从开题报告到答辩竭诚为你服务,专业代做道路和桥梁相关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QQ1761306145,注明毕业设计2、道路等级确定及主要技术指标由初始给定条件中的交通量1500辆/昼夜,查阅文献[1]确定该道路等级为三级,根据山岭重丘的地形查阅文献[1]、[2]、[3]、[4]和[5],找出对应技术标准如下:加宽值 0.8m 1.0m 1.2m 1.4m 1.8m具体设计过程中还要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3、平面设计3.1 设计基本思路3.1.1确定选线方案和控制点由地形图等高线可以看出,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地形高差很大,且高程在850m以上,可以作为山岭重丘区考虑。
再由等高线分布形态,可以将路线沿等高线布置,缓慢上升。
从线路经济性和可能性考虑,线路由起点到终点必须经过一个垭口(高程为926m),故可以将其定为一个活动控制点,线路中线必须达到这一垭口高程,若不能满足最大纵坡要求,则在高差的要求下,采取合适的平均坡度,定出是采取浅挖垭口、深挖垭口还是采取隧道穿越的方案。
3.1.2图上放坡选定合适的纵坡坡度(本方案采用7%)进行放坡,具体步骤是用圆规选取与坡度对应的距离,从起点出发依次与各个等高线相交至垭口附近,记下各交点。
道路桥梁基础课程设计

道路桥梁 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道路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掌握道路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 熟悉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4. 了解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进行道路桥梁设计的初步分析;2. 能够运用绘图软件完成道路桥梁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3. 能够根据实际案例,分析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道路桥梁进行简单的养护与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道路桥梁工程的基本知识、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对道路桥梁工程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桥梁概述- 了解道路桥梁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掌握道路桥梁工程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体系。
2. 道路桥梁设计原理- 学习道路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掌握道路桥梁的受力分析、荷载组合及设计方法。
3.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 熟悉道路桥梁施工的工艺流程;- 学习桥梁基础、桥墩、桥台、梁体等主要结构的施工方法;- 掌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4. 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 了解道路桥梁养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 学习常见病害的成因、检测方法及处理措施。
5. 实践教学环节- 完成道路桥梁设计、施工图纸的绘制;- 参观施工现场,了解实际工程案例;-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道桥的课程设计

道桥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道桥的基本概念,掌握道桥的分类、结构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2. 学生能了解道桥建设的基本流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
3. 学生能掌握道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如桥梁的承重原理、隧道施工方法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桥知识,分析实际道桥工程案例,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道桥模型,并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道桥建设的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道桥知识,培养对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道桥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道桥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道桥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道桥概述:讲解道桥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参考教材第一章。
- 桥梁的分类与结构- 道路与桥梁的关系2. 道桥设计:介绍道桥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技术,参考教材第二章。
- 设计原理与要求- 桥梁承重结构设计- 隧道设计要点3. 道桥施工:讲解道桥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方法、工艺和监理要求,参考教材第三章。
- 施工流程与关键技术- 施工组织与管理- 监理与质量控制4. 道桥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道桥工程案例,提出优化和改进方案,参考教材第四章。
- 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讨论与总结5. 道桥模型设计与制作:分组进行道桥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参考教材第五章。
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提问、讨论,分享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 进步。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成果
教师点评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包括设计思路的创新性、方案比较的合理性、计算分析的准确性、图 纸绘制的规范性等方面的内容,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排水管道设计
根据排水量和水力计算,选择合适的管道材 质、管径及坡度。
雨水口设置
在道路沿线合理设置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 并排入排水管道。
出水口处理
出水口应设置在安全位置,避免冲刷路基和 农田,同时采取必要的消能措施。
道路绿化及景观设计
绿化设计
在道路两侧及中央分隔带进行 绿化设计,选择适合当地气候
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
排水设施
绘制排水管道、检查井等构造详图 ,标注尺寸、材料、坡度等。
04
施工图中常见问题剖析及改进措施
问题剖析
图纸不清晰、标注不规范、尺寸不准 确、遗漏关键信息等。
改进措施
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加强图纸审核制 度、采用先进设计软件等。
提高施工图质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学 习,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 能水平。
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成果
通过对所有学生作品的综合评价,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成果,包括学生们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 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展望未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展望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 深入,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将面临 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可以进一步探 索数字化、智能化设计技术在课程设计 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
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技 术手段,提高设计效率和 准确性。
道路桥梁专业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一、基本资料:......................................................... 2.二、主梁的详细尺寸:.................................................. 2.三、行车道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 (3)3.1结构自重及其内力(按纵向1m宽的板条计算) (3)3.2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3)3.3内力组合:......................................................4.四、主梁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 5.4.1、........................................ 计算结构自重集度如下表:54.2、利用修正偏心压力法求横向分布系数:64.3、.................... 采用杠杆原理法对支座处进行横向分布系数的求解104.4、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汇总:1.14.5、.......................... 均布荷载和内力影响线的面积计算如下表:114.6、公路一级集中荷载P k计算:...................... 1.14.7、......................................................... 计算冲击系数124.8、绘制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沿桥纵向的变化图形和支点剪力影响线 (12)4.9、.............................................................. 主梁内力组合: 1.4五、横隔梁内力的计算.................................................. 1.45.1、确定作用在横隔上的计算荷载 .................... 1.45.2、.............................................................. 绘制中横隔梁的内力影响线:.................................................... 1.55.3、.............................................................. 绘制剪力影响线 1.65.4、................................................ 截面的内力计算:175.5、........................................................ 内力组合1.7六、支座的计算及成品选择 (18)6.1、.................................... 下面是截取的部分支座如下表:186.2、.............................................. 确定支座平面尺寸:186.3、.................................................. 确定支座的厚度196.4、............................................ 验算支座的偏转情况:196.5、............................................ 验算支座的抗滑稳定性206.6、.......................................... 成品板式橡胶支座选配:21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基本资料: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2、主梁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简支梁3、标准跨径45m4、计算跨径45-0.5=44.5m5、实际梁长45-0.05=44.95m6、车道数: 47、桥面净空5m、主梁的详细尺寸:如图所示:2225主梁详细尺寸图L=0.75+3.75+3.75+3.5+3.75+3.75+3.00=22.25m三、行车道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1、采用铰接连接3、桥面铺装为:2cm 的沥青表面处治(重力密度为23KN /m 3)和平 均为9cm 厚的C 25混凝土垫层(重力密度为24KN/m 3)梁翼板的重 力密度为25KN /m 3 3.1结构自重及其内力(按纵向1m 宽的板条计算)1、 每延米板上的结构自重g 计算如下:(1)沥青表面处治 g 1 0.02 1.0 23 0.46KN/m (2)C 25 混凝土垫层 g 2 0.09 1.0 24 0.46KN/m 0.15 0.25 (3) T 梁翼板自重 g 3 1.0 25 5KN/m(4) g g 1 g 2 g 3 0.46 2.16 5 7.62 KN /m2、 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M min g 」gl o2 1 7.62 1.11252 4.72KN ?m2 2 Q A g g?l 0 7.62 1.1125 8.48KN3.2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汽车车辆荷载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后轴作用力p=140KN , 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为a 2 0.2m 宽度为b 2 0.6ma 1 a 2 2H0.2 2 0.15 0.5m b 1 鸟 2H 0.6 2 0.15 0.9m荷载对悬臂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主梁的根数22.25 2.225 10根2、主梁的布置如下:a a 1 d 21。
道路与桥梁技术课程设计

道路与桥梁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道路与桥梁结构,并了解其在现代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掌握道路与桥梁建设中的关键参数计算,如承载力、稳定性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道路与桥梁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设计和改进方案。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一个简单的道路与桥梁模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基本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道路与桥梁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工程质量、安全与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实际工程案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述- 了解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熟悉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分类、功能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道路与桥梁设计原理- 学习道路与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桥梁结构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
3. 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 研究道路与桥梁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
- 了解新型施工技术及发展趋势。
4. 道路与桥梁工程案例解析- 分析国内外典型道路与桥梁工程案例,了解其设计特点、施工技术及优缺点。
5. 道路与桥梁工程计算与分析- 学习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力学原理及计算方法。
公路与桥梁施工课程设计

公路与桥梁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公路与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工程设计和施工流程。
2. 学生能掌握材料性质、力学原理在公路与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国内外公路与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通过课程实践,具备简单公路与桥梁施工图的设计和识图能力。
3. 学生能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公路与桥梁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我国交通事业的认同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公路与桥梁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建设和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公路与桥梁施工基本原理- 桥梁结构类型与设计原理- 公路线路设计及施工要求- 施工材料性质及选用标准2. 施工工艺及流程- 桥梁施工技术及设备- 公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3. 施工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公路与桥梁工程案例- 案例中涉及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案例对实际施工的启示和借鉴4. 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桥梁与公路施工新技术简介- 智能化、信息化在施工中的应用- 行业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5. 实践教学环节- 施工图设计和识图训练- 施工过程模拟与分析软件应用- 实地考察与实习体验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公路与桥梁施工基本原理第二周:施工工艺及流程第三周:施工案例分析第四周: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公路与桥梁施工基本原理第二章:施工工艺及流程第三章:施工案例分析第四章: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第五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公路与桥梁施工领域的全面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道路与桥梁施工课程设计

道路与桥梁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道路与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生能够掌握道路与桥梁施工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3. 学生能够了解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的安全规范和质量要求;4.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的道路与桥梁施工材料及其特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的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运用制图软件绘制简单的道路与桥梁施工图纸;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施工技能和工艺;4.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道路与桥梁施工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树立从事道路与桥梁建设的职业理想;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行业规范,尊重他人,善于沟通与合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道路与桥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与桥梁施工基本原理- 道路工程概述:包括道路等级、分类及设计标准;- 桥梁工程概述:桥梁结构类型、受力分析及设计要求;- 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及设备选择。
2. 道路与桥梁施工关键技术- 道路施工技术:路基施工、路面施工、交通组织;- 桥梁施工技术:桥梁基础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桥梁附属结构施工;- 施工新技术:装配式施工、BIM技术、智能化施工。
3. 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 施工安全:安全规范、安全事故预防、应急预案;- 施工质量:质量控制方法、质量验收标准、常见质量问题处理;- 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环保措施、职业健康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平曲线2计算
确定两交点转角的的α2= 42°00′00″。 拟定半径R=67m。 ① 缓和曲线长度计算
a.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 (m)
b.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 27(m)
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 4.2.2试坡
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 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 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 4.2.3调整并核对
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 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在选取的坡 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 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 4.2.4定坡
K1+284.00
= K1+284.00+30= K1+314.00
= K1+314.00-
= K1+274.50
= K1+274.50+
=
(计算无误)
3.3平面设计成果
..1 编制相关表格 根据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 线、曲线及转角表》。
..2 绘制路线平面图 见图一。
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外 10 距
26.168
曲9 线 长 度
184.80
切8 线 长 度
101.835
缓7 和
40.00
备注 20
直 计算 19 线 方位 长角 度 及 交点 18 方 间距 向 (m)
直线 17 长度
曲
(m)
线
长
度
长
度
半6 径
157.00
曲 HZ 16 线 位 置
K1+86.8354
交点 1 2
起点
转点
终点
交点 号
1起 点
4路基纵断面设计
4.1准备工作
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
然后在CAD图上按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地面线,并打上
方格网。按相应比例以及里程画出平曲线示意图。
地面标高及平曲线示意图
图4-1
4.2纵断面拉坡
4.2.1标注控制点 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
(m) 综合以上各项,为保持现行连续性确定m ② 曲线要素的计算
(m) (m)
(m)(满足要求)
(m)
(m) (m)
HY、YH点的坐标(X。,Y。) ③ 曲线1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 K0+295-101.835=K0+193.165 =K0+193.165+15= K0+208.165 =K0+208.165+
2、用直线连接各曲线,使各直线相交,初步定出路线交点。 3、分析所定出的路线位置的工程量并进行调整,力争定出线形好、 工程量小的路线位置。
3线路平面设计
3.1参数确定 3.1.1确定交点坐标
1、根据地形图上所定出的路线位置,通过地形上的等高线推算各交 点的坐标。步骤如下: <1>、推算坐标时,应在交点所在的坐标格内进行,先假定该坐标格四 个脚点中的左下脚点为原点。 <2>、量出交点的到坐标横(纵)轴的距离
转角 5 值
右62°00/
YH 15
K0+71.835
交点 4 K0+000.00 K0+295.00 K 桩号
QZ 14
K0+285.56
交Y 3 点X 2 坐 标
6766.00 6344.00
6786.00 6874.00 6445.00 6463.00
HY 13 ZH 12
K0+208.165 K0+193.165
,再量取坐标格的垂直(水平)长度
。 <3>、计算坐标增量。从地形图可以看出相邻坐标网格线间的距离为 0.2,按式:
即可得出在该坐标格内的坐标增量,再用此坐标增量加上原点在整
体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即可得出该交点的坐标。
2、按上述方法推算出的各交点坐标如表3-1。
交点坐标表
表3-1
交点 X(N)
Y(E)
交 点
c.按视觉条件计算: (m) 综合以上各项,为保持现行连续性确定 m ② 曲线要素的计算(m)(来自)50(m)(m)
(m)
(m)
HY、YH点的坐标(X。,Y。)
③ 曲线2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
-50.00= K1+235.00
= K1+235.00+30= K1+265.00
= K1+265.00+
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直线段长度
不应超过800m为宜。
2、圆曲线
①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线形要素,圆曲线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
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圆曲线半径
技术指标(km/h)
一般公路(40km/h)
一般最小半径(m)
100
极限最小半径(m)
60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路拱
600
(m)
路拱>2%
800
②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 曲线,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③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
的大半径曲线。 ④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
调整无误后,直接在图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
桩号、标高确定下来。
4.3竖曲线的设计计算
4.3.1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K0+050-K1+450)
变坡点
桩号
高程
坡度
起点
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3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A:K0+5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6215.000, 6680.000,205.70),终点B:K1+45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7083.000, 7721.000,215.50),全长1.400公里。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0.7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67/1
平曲线占路线长(%) 16
直线最大长(米)
500
变坡点个数(个) 5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 3.6
最大纵坡(%)
7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00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2000
主要技术指 标
1
设计车速
km/h
40
一般值
100
m
极限值
60
不
设
2
平曲线 超 半径 高
路拱
最 ≤2.0%
m
600
小
半
径
3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4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35
5
最大纵坡
%
7
6
最小坡长
m
120
4%
相应纵坡
5%
7 的最大坡
长
6%
7%
1100
900 m
700
500
8 停车、会车、超车视距 m 40、80、200
1.4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该工程整个地 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267.60米,河谷海拔 高为205.60米,总体高差在62.00米左右。
1.5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 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2、使两脚规的开度等于平,从路线起点A开始,拟定的路线走法在 等高线上依次截取各点,直到最后一点的位置和标高按近路线终点B为 止。
3、连接各点,分析该折线在利用地形和避让地物,以及工程艰巨的 情况,从而选出应穿应避让的特征点为中间控制点,并重新连接各点。 2.2.2确定路线位置
1、在前面定出的导向线的基础上,用不同半径的模板在路线平面可 能出现的转点处描出路线平面位置,并标出其半径。
缺点: ① 占用部分农田。 方案二: 优点:
1 占农田少 缺点:
1 挖方量较大; 2 造价较高; 3 路线长 综合考虑,选取方案一较为合适。
2.2纸上定线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该工程整个地 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 2.2.1定导向线:
1、首先在1:1000的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选线阶段选定的主要控 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走法。
X(N)
Y(E)
起点 6215.000 6680.000
JD1 6445.000 6786.000
JD2 6977.000 7626.000
终点 7083.000 7721.000
3.1.2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纸上定线时所初定的各交点处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如表。
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表3-2
交点
9
竖曲线 凹、 一般值 半径 凸形 极限值
m m
700 45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