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原因与诊断
心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一、心悸的症状1、胸痛。
如果患有冠心病、心包炎、心绞痛、心肌病患者在发生心悸时就常常伴随着胸痛。
像心绞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向左肩、疼痛每次发作一般为4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
原因可能是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冷等因素。
注意休息,疼痛便可缓解。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见于心功能不全造成的。
呼吸困难比较轻的,比如心肌炎、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比较严重的像心源性哮喘。
因为血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心律不正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有时可为查明病因提供线索。
3、昏厥抽搐。
多为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4、心慌发热。
像出现心悸病症的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等发热性疾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出现这种情况注意要观察热型及其他症状、以免耽误治疗。
二、心悸的原因一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二病理性因素1、贫血贫血时常出现心悸,活动时加重。
面色苍白、乏力、呼吸困难也常见。
伴随症状还包括收缩期杂音、洪脉、心动过速、湿啰音房性奔马律,以及颈动脉收缩期杂音。
2、焦虑发作急性焦虑是儿童和成人心悸的最常见原因。
焦虑时还伴随出汗、潮红、震颤、逐渐逼近的毁灭感。
症状较恒定。
患者多过度通气,导致头晕、乏力或晕厥。
其他典型表现还包括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气短、烦躁、失眠。
3、心律失常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悸常伴头晕、虚弱、乏力,常感觉到不规律.迅速或缓慢的脉搏,血压下降,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少尿。
出汗。
4、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多无症状,或主诉为持续性心悸、头痛、眩晕、耳鸣、乏力。
血压>140/90mmHg。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抽搐、意识水平下降。
5、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呵引起心悸、虚弱、乏力。
可进展为感觉异常、肌紧张、腕足痉挛。
还可出现肌肉颤搐、腱反射增强、撵蹈症、Chvostek出征和Trousseau征阳性。
心悸的名词解释

心悸的名词解释心悸是指人在安静状态下或是在剧烈运动或紧张情绪后,感到心跳加速、有规律或不规律地快速跳动的不适感受。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存在或经常反复发生。
心悸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节律性失调或不协调引起的。
心脏是泵血的主要器官,其动作由电信号调控。
当心脏收到来自大脑的电信号刺激时,心脏肌肉收缩,泵出含氧血液给身体各个部位。
然后,心脏肌肉放松,让心脏充满氧气。
如果心脏的电信号发生紊乱,可能会导致心脏跳动速度和节律的改变,从而引起心悸。
引起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1. 心脏疾病: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等疾病可以导致心脏节律异常,进而引起心悸。
2. 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状态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出现心悸的感觉。
3. 药物或物质: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抗生素等)或是饮食中的咖啡因、酒精等物质,也可能会导致心脏节律异常,从而引起心悸。
4. 身体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运动过度或是长时间的久站久坐,都可能使心脏负荷过多,导致心悸的发生。
5. 其他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心悸。
针对心悸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其原因,其中包括:1. 针对心脏疾病的治疗:对于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悸,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2. 控制情绪:对于与精神紧张有关的心悸,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心理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3.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锻炼、规律作息等,可以减少心悸的发生。
4. 避免刺激物质: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酒精等物质,以减少心悸的发生。
如果出现心悸症状,应立即就医,了解病因,接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以预防心悸的发生。
心悸症状起因

心悸症状起因
*导读:心悸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心悸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
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2、病理性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心悸的病因,心悸怎么引起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心悸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心悸知识点归纳范文

心悸知识点归纳范文心悸是指人体感到心跳加速、快而有力或不规则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心悸是由心脏跳动的速度、节奏或强度改变引起的。
以下是对心悸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
1.心悸的症状特征:心悸的感觉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感到心跳加速,有的人可能感到心跳的强度增加,还有的人可能感到心跳不规则。
心悸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胸闷、气促、头晕、乏力等。
2.心悸的常见原因:心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焦虑、压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咖啡因摄入过多、药物不良反应等。
有时,心悸也可能是生理性的,例如在运动、恐惧或激动的时候。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速度、节奏或强度不正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一些心律失常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4.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心脏肌肉)发炎的疾病。
心肌炎可能导致心脏跳动不协调,从而引起心悸的感觉。
心肌炎可以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
5.心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流量减少。
心功能障碍可能是由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引起的。
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身体其他部分的供氧量可能不足,导致心悸的感觉。
6.焦虑和精神压力:心悸也可以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这些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脏跳动加速、增强。
在心理压力下出现的心悸通常是暂时的,一旦情绪恢复稳定,心悸感也会消失。
7.药物和化学物质: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可以引起心悸感。
例如,咖啡因是一种刺激性物质,摄入过多会导致心率加快,引发心悸感。
其他药物,如一些抗抑郁药、刺激性药物、甲状腺素等,也可能引起心悸。
8.诊断和治疗:要确定心悸的原因,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还可能要求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在确定了心悸的原因后,医生将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心悸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心悸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感到心跳明显加快、加强或不规则的一种主观感觉。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心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焦虑、压力等因素有关。
为了了解心悸的原因,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心悸体格检查。
心悸体格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 详细询问症状:医生会向患者询问心悸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的诱因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如胸痛、气短、头晕等。
这有助于确定心悸的特点和可能的原因。
2. 定位心脏位置:医生会通过触摸患者的胸部来确定心脏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心脏位于胸骨后的左侧。
3. 心率测量: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脉搏,通常是在患者的手腕上。
医生会计算患者的心率,并观察心率的规律性。
不规则的心率可能提示心律失常。
4. 血压测量:医生会测量患者的血压,这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血压的异常可能与心悸有关。
5. 心脏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心脏的声音。
医生会注意心率的快慢、心音的强弱以及是否有异常的杂音。
异常的心音或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疾病。
6. 肺部听诊:医生会通过听诊器听取患者肺部的呼吸音。
异常的呼吸音可能提示心血管系统的问题。
7. 体征检查:医生会进行全身的体征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湿润程度、水肿等情况。
这些体征可以提供有关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状况的线索。
8.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进行一些神经系统的检查,如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应等。
这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问题。
心悸体格检查是诊断心悸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患者的详细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心悸的原因,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悸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
心悸可能与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焦虑、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在进行心悸体格检查的同时,医生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心电图、血液检查等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总之,心悸体格检查是诊断心悸的重要步骤,通过详细的症状询问、心率、血压测量、心脏听诊、肺部听诊、全身体征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心悸的原因,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心悸的常见病因和医疗干预措施

心悸的常见病因和医疗干预措施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跳动得特别明显。
心悸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持续数分钟甚至数个小时。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心悸并不严重,但有时它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心悸的常见病因和医疗干预措施。
一、常见病因1. 焦虑和压力:焦虑和压力常常导致激增的肾上腺素水平,在体内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
这种身体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心悸。
2. 药物和物质滥用:某些药物和物质滥用也可导致心悸。
例如,可卡因、咖啡因和能量饮料中的成分都具有刺激性,会使心率加速。
3.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不平衡最常见于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
这些条件影响了正常的心脏功能,可能导致心悸。
4.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是管理其它器官的代谢率和功能的腺体。
当甲状腺过度活跃时,会提高新陈代谢率,导致心率加速、血压升高和心悸。
5. 心律失常:心律不齐、房颤、心动过缓或过快等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持续或间歇性的心悸。
二、医疗干预措施1. 寻求医生咨询:如果出现频繁或持续性的心悸,应尽早寻求医生咨询。
医生可以进行评估,并为你制定适合的治疗计划。
2. 特定原因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推荐特定原因治疗。
例如,如果焦虑是导致心悸的主要原因,可以尝试使用镇静剂或药物来控制焦虑水平。
3. 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也是减少心悸发作的重要步骤。
建立规律健康的作息时间表,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定期进行身体锻炼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
4. 调整饮食:避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和尼古丁。
增加摄入富含镁、钾等电解质的食物,例如坚果、绿叶蔬菜和香蕉。
5. 心理治疗:当心悸与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有关时,心理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方案。
通过咨询师的指导,可以学习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技巧,并改变不良的心理习惯。
6. 药物治疗:对于持续性或频繁发作的心悸,医生可能会考虑开处方药物来控制心率或处理其它相关问题。
心慌心悸的原理是什么意思

心慌心悸的原理是什么意思心慌心悸是指人们在某些情绪激动、紧张、害怕或焦虑的时候出现的心跳加快、不规则或感觉强烈的心跳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往往伴随着悸动、气短、胸闷、头晕乃至晕厥等不适感。
心慌心悸是很常见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有时也可能是某些潜在心脏或心血管问题的表现。
以下将解释心慌心悸的原理以及可能的原因。
1.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心慌心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失衡所引起。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血管的张力,它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
当遇到紧急情况或面对压力时,交感神经系统会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速、心跳更加有力。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能够使心率减慢。
如果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不足,就可能导致心慌心悸等症状。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问题,包括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心跳不规则等。
心律失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电解质紊乱、药物或饮食引起的副作用等。
当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异常或节律紊乱时,就可能出现心慌心悸的感觉。
3. 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脏病和血管疾病也会导致心慌心悸。
例如心脏瓣膜病变、心脏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等都可能引起心脏的负担加重或血流障碍,导致心慌心悸等症状。
4. 神经性心悸:神经性心悸是指心跳明显快速或剧烈,但心电图及心脏结构没有明显异常。
这种情况通常与个体的神经系统特点、体质、情绪或心理因素有关。
例如,焦虑、恐惧、紧张、激动、压力过大等情绪状态都可能导致神经性心悸。
5. 药物或物质的影响:一些药物或物质也可能导致心慌心悸感。
例如咖啡因、尼古丁、酒精、某些药物等都具有刺激心脏或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引起心跳加快和心悸感。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潜在的因素可能导致心慌心悸的症状,包括甲亢、贫血、低血糖、心理因素等。
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心慌心悸或伴随其他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体检,从而明确病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心悸的PPT课件

心理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
虑和紧张。
接受专业心理辅导
在需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 助,学习应对压力和不良情绪
的方法。
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获得 情感支持和理解。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绘画、音乐等方式 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压力。
病因与诱因
病因
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脏 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
诱因
心悸的诱因包括情绪波动、疲劳 、运动过度、饮酒、咖啡因等刺 激性物质。
心悸的分类
生理性心悸
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心悸,如情绪波 动、疲劳等,通常持续时间较短,无 需特律失常、心 肌缺血等,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
心悸的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心悸概述 • 心悸的诊断与评估 • 心悸的治疗方法 • 心悸的预防与护理 • 心悸的康复与预后
01
心悸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指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异常或心 慌的感觉。
症状
心悸的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悸感、胸闷、气短等, 有时还伴有出汗、头晕、乏力等不适感。
在发生心悸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地 采取急救措施。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留意心悸发作的频率、持续时 间、伴随症状等,以便及时就
医。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 要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 过度疲劳。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悸的原因与诊断
心悸的原因: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心悸的诊断:
一、病史
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
如应仔细询问患者心悸的发生是否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
若心悸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产生,则病变多为器质性的,应进一步询问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若心悸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在应用阿托品等药物之后,则为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另外,心悸发作时间的长短也与病因有关。
如突然发生的心悸在短时间内很快消失,但易反复发作,则多与心律失常有关,此时应详细追问心悸发作当时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无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感觉,是否伴有意识改变及周围循环障碍,以便做出初步的诊断。
若患者从幼年时即出现心悸,则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有关。
详细询问病史除对病因有一个初步判断外,还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官能性诉述或表现,对以后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体格检查
询问完病史之后,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即有无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心脏病体征。
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
三、实验室检查
若怀疑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可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测定血清T3、T4、甲状腺吸碘率、血糖、血。
尿儿茶酚胺等。
怀疑贫血时可查血常规,必要时可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涂片,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四、器械检查
器械检查中最重要的是心电图检查,且方便、快捷,患者无痛苦。
心电图检查不仅可
以发现有无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的性质。
若静息时心电图未发现异常,可嘱患
者适当运动,或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于怀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为进一步明
确病因,还可进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心悸食疗方:
五味子汤; 取五味子20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适用于心悸患者。
莲心汤; 取莲子心30枚,酸枣50克,炙甘草20克,水煎。
每晚睡前服,连服10天。
适用于肝火上延,心肾不交型患者。
龙眼红枣粥; 取糯米、龙眼肉各50克,红枣10枚,加水共煨粥。
日服2次,连服10天。
适用于心神不交型患者。
杞叶叶炒猪心; 取猪心一个切丁,枸杞叶100克,人参叶100克,用花生油按常法炒
熟佐餐。
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患者。
拌猪脑;将猪脑100克泡入清水中,剔除血筋洗净,沥水后加适量黄酒、葱、姜,入
屉用旺火蒸20分钟取出,凉后加入芝麻油10克,酱油、蒜泥各适量,拌匀即成。
适用于
心悸、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专家提示; 心悸患者常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
心悸病因
较多。
轻者劳逸结合,注意饮食。
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
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