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心悸

东方医院心内科 谢连娣
定义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 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 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 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可呈持续性。
【概述】
1、主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 2、特点:心悸的发生多呈阵发性, 也可呈持续性; 3、诱因:心悸的发生多由情绪波动或 过劳引起; 4、伴随症状:胸闷、气短、失眠、眩晕、 健忘、耳鸣。 5、分类:病情较轻者为惊悸; 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1、体虚劳倦 2、七情所伤 3、感受外邪 4、药食不当
体虚劳倦
禀赋不足
久病劳倦 心悸
脾胃虚弱
情志所伤
平素 心虚胆怯 暴受惊恐 暗耗阴血 思虑过度 脾运失健 化火生痰 心气不敛 心神动摇
心悸 阴虚于下 火逆于上
大恐伤肾
恐则精却
暴怒伤肝
气血逆乱
感受外邪
心气素虚 风寒湿邪
痹症日久 内舍于心
心悸
温病、疫毒
耗伤 心气阴
药食不当
嗜食肥甘 饮食 失调 药物过量 毒性过强
化火生痰
痰火扰心 心悸
耗伤心之 气阴
药食不当
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可致心悸, 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 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用药过量或不当时, 均能引发心动悸、脉结代一类
兼症 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
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 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脉象 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诱发 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 因素 饱食等
心悸名词解释

心悸名词解释心悸是指人在平静状态下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心脏跳动剧烈或跳动不规律的感觉。
心悸一般是由情绪紧张、运动过度、负重过度、疲劳过度、过度用力、用力排便、过于兴奋、疾病等引起的。
心悸常常和紧张、焦虑、恐惧、压力大等情绪有关,这是因为情绪激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加速心跳。
心悸还可以是某些药物或物质的副作用,如咖啡因、可乐、酒精、尼古丁等。
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引起心悸,如心律失常、贫血、甲亢、心肌炎等。
心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加剧或不规律。
病人通常会感到心脏跳动得很厉害,甚至可以感到心脏跳出胸膛。
除了心跳加快外,心悸还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如头晕、胸闷、气短、出汗、耳鸣、失眠等,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心悸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度运动等。
此外,如果心悸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心悸的方法包括:1. 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和辣椒、姜、蒜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加速心跳,因此应尽量避免摄入。
2. 合理安排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含有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补充富含维生素B和铁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豆制品等,可预防贫血引起的心悸。
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用力,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学会放松身心,保持平静。
5.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加心脏的耐力,降低心悸的发生率。
6. 停止吸烟和饮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刺激心脏,导致心悸症状,因此应戒烟戒酒。
总之,心悸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如果心悸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也有助于预防心悸的发生。
心悸怎么读

心悸怎么读
心悸的拼音是:īnjì。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
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
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
心悸的例句:
1、第一眼瞥去,那模样是令人心悸的孤独。
2、忍住不让你看见,我泪如泉涌的模样,把心生的忧伤弥漫,将离
愁的情绪变迁,一次次穿透柔软的心悸。
3、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
定性。
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4、日子过得很闲散,优哉游哉,没有任何坏事情发生,没有任何的
坏人出现。
最大的劲敌莫过于"懒惰"二字,因为知道天始终是要酬勤的,所以总是心悸。
5、她坐在那里,他站得很近,在那一刹那间,他好像是立在一个美
丽的深潭的边缘上,有一点心悸,同时心里又感到一阵阵的荡漾。
心悸的名词解释

心悸的名词解释心悸是指人在安静状态下或是在剧烈运动或紧张情绪后,感到心跳加速、有规律或不规律地快速跳动的不适感受。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存在或经常反复发生。
心悸是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节律性失调或不协调引起的。
心脏是泵血的主要器官,其动作由电信号调控。
当心脏收到来自大脑的电信号刺激时,心脏肌肉收缩,泵出含氧血液给身体各个部位。
然后,心脏肌肉放松,让心脏充满氧气。
如果心脏的电信号发生紊乱,可能会导致心脏跳动速度和节律的改变,从而引起心悸。
引起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1. 心脏疾病: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等疾病可以导致心脏节律异常,进而引起心悸。
2. 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状态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出现心悸的感觉。
3. 药物或物质: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抗生素等)或是饮食中的咖啡因、酒精等物质,也可能会导致心脏节律异常,从而引起心悸。
4. 身体活动:剧烈的体力活动、运动过度或是长时间的久站久坐,都可能使心脏负荷过多,导致心悸的发生。
5. 其他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心悸。
针对心悸的治疗方式取决于其原因,其中包括:1. 针对心脏疾病的治疗:对于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悸,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2. 控制情绪:对于与精神紧张有关的心悸,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心理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3.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锻炼、规律作息等,可以减少心悸的发生。
4. 避免刺激物质: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酒精等物质,以减少心悸的发生。
如果出现心悸症状,应立即就医,了解病因,接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以预防心悸的发生。
心悸中医名词解释

心悸中医名词解释什么是心悸心悸是一种常见症状,指的是人感到心脏跳动明显或不规则、速度加快,并且能够自觉到心跳的强度增加。
心悸可以是单纯的心跳感觉,也可以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胸闷、气短等出现。
在中医理论中,心悸是一种表现,常常与心血虚、心火炽盛等病理状态相关。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中医认为,心悸是由于心脏功能紊乱,气血失调等原因导致的症状。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主管血液循环,调节着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
中医将心脏与心包、小肠、三焦等脏腑器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
中医认为,心悸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情绪不稳定:情绪过于激动、忧虑烦恼等都会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出现心悸症状。
2.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量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会使心脏受到刺激,引发心悸。
3. 气血不足:气血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不足会导致心脏功能失调,出现心悸症状。
4.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体系之一,湿热内蕴会干扰心脏功能,引起心悸。
中医对心悸症状的分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心悸症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心血虚引起的心悸心血虚是指心脏气血不足,无法满足其正常运行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心血虚引起的心悸表现为心跳无力、心悸无力感,常常伴有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方法:1.补充营养:通过饮食调理或中药调理,补充心脏所需的营养成分,如瘦肉、桂圆肉、红枣等。
2.调理情绪:情绪不稳定是心血虚的主要因素之一,应通过心理调节、保持情绪稳定,缓解心血虚引起的心悸症状。
心火炽盛引起的心悸心火炽盛是指心脏内阳气过盛、阴血不足,导致心火上炎,心脏失去平衡状态。
心火炽盛引起的心悸症状表现为心慌、心跳急促,甚至出现胸闷、咽干口苦等不适感。
治疗方法:1.清热降火:通过中药调理,清热降火,平衡心脏的阴阳平衡。
2.调理生活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以保持心脏的平衡状态。
心悸名词解释

心悸名词解释
心悸
[ xīn jì ]
基础释义
1.心脏剧烈跳动的感觉。
见于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和器质性心脏病等。
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也可感到。
2.中医病证名。
主要症状是心跳、心慌、不安。
3.内心恐惧:令人~。
详细释义
心中害怕。
《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肌慄心悸,自悔无所復及。
” 宋司马光《谢起居减拜表》:“欲辞则实所不支,欲受则自知非分,踧踖心悸,战兢汗流。
” 清吴伟业《殿上行》:“公卿繇来畏廷议,上殿叩头輒心悸。
” 冰心《寄小读者》六:“我们不必看见,只要听人说了,就要心悸,夜里要睡不着,或是说梦话的。
” 医学上指由病理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加强和节律不齐的症状。
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也可有这种现象。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倍芍药加飴糖,名小建中汤,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
”《宋书·何偃传》:“ 竣时势倾朝野,偃不自安,遂发心悸病,意虑乖僻,上表解职,告医不仕。
”
例句
1. 典型症状: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
近义词
心动[ xīn dòng ]。
中医心悸名词解释

中医心悸名词解释一、心悸的定义和病因1. 心悸的定义心悸是指人在安静状态下感觉到心脏跳动明显加快、加强或不规则的一种自觉症状。
心悸可能伴随着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焦虑。
2. 心悸的病因中医认为,心悸是由于心脏失去调控,或者其他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以下是常见的心悸病因:1.情绪激动:过度的忧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心悸。
2.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烟酒过量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3.睡眠不足:长期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心悸的发生。
4.内脏功能障碍:肝脏、脾胃等内脏功能异常会干扰气血运行,导致心悸。
5.外感病邪:长期受到风寒、湿邪等外邪侵袭,会导致心悸等症状。
二、中医对心悸的分类和诊断1. 根据病机的分类中医将心悸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实证心悸实证心悸是由于心火旺盛、积热内蕴、痰湿阻滞等实证导致的心悸。
典型症状包括心跳急促、脉搏强快、烦躁易怒等。
常见的实证心悸的病因包括七情过极、过食辛辣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清心热、降逆平喘,如服用逍遥散、黄连解毒汤等。
虚证心悸虚证心悸是由于心脏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等虚证导致的心悸。
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偏弱、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
常见的虚证心悸的病因包括久病、过劳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心脏、调养脏腑,如服用六味地黄丸、当归四逆汤等。
2. 根据心悸的性质的分类中医将心悸分为上急下缓、左重右轻等不同性质。
上急下缓型心悸上急下缓型心悸是指心悸明显出现在心脏上部,而下腹部心悸相对较弱。
常见病因是气血失和、胃气上逆等。
治疗上需平肝调气,如服用柴胡疏肝汤。
左重右轻型心悸左重右轻型心悸是指心悸明显集中在左侧,而右侧心悸相对轻微。
常见病因是心脏功能不协调、气血循行不畅等。
治疗上需调和心气,如服用大补心气汤。
三、中医治疗心悸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心悸主要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逍遥散、黄连解毒汤、六味地黄丸等。
词语心悸的意思

词语心悸的意思词语心悸,是指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令人心悸的事情,比如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或是面对严肃的情况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词语“心悸”的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
心悸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内心情感。
在情感上,心悸指的是人们面对紧张、恐惧或兴奋等情绪时,心跳加速,有一种“心脏快要跳出胸腔”的感觉。
这种感觉往往伴随着身体的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出汗、呼吸加快等。
心悸常常出现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比如在面试、参加考试、公开演讲等。
同时,心悸也可以形容某种事物给人带来的强烈的震撼或惊讶。
当我们遇到某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或情节时,也会产生一种心悸的感觉。
比如读到一篇悬疑小说中的恐怖情节,或是观看一部惊悚电影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心悸不已。
词语心悸还可以引申为某种原因或情况使人不安或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心悸常常意味着一种预感,警示人们需要警惕可能带来的风险或危险。
比如,某些社会事件的发生经常会引起公众的心悸,因为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或是在暴风雨来临前,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心悸,因为这预示着可能的破坏和灾难。
总结起来,词语心悸既可以形容人的内心情感,也可以形容某种事物给人带来的强烈震撼或惊讶。
同时,心悸也可以引申为某种原因或情况使人不安或恐惧。
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大环境中,我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心悸时刻。
了解并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理解这些情绪和体验。
当我们感到心悸时,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方式来缓解这种不适感。
比如,深呼吸、放松身体、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平静。
此外,也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帮助和支持。
在日常使用中,词语心悸是一个非常有用且丰富的词汇。
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它,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词语心悸,让我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加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心慌心悸还有哪些原因咨询专家
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不仅如此,更为重要是的某些心血管疾病也会引起心悸,稍不注意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律失常
如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发生心悸。
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
临床上除心悸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或心尖部隐痛,以及疲乏、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
心脏脉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生理性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
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病理性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
细胞瘤等。
警惕!心慌心悸伴随多种心血管疾病产生,经常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症状,是疾病引发心悸的征兆,一定
要及早就医。
>>立即向专家咨询我的心悸会是哪种疾病?
我有以上疾病,经常出现心悸现象,严重吗?
让专家帮你分析>>
心悸的症状需警惕
•心慌不安
•心跳剧烈
•胸闷不适
•呼吸困难
•胆怯易惊
•气短乏力
•劳倦过度
•头晕喘促
专家提醒:经常出现以上心悸症状,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及早就医。
>>出现心悸怎么办?立即咨询专家
心悸的危害
•难以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
不足。
•心悸发生猝死的事件较多,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
阻滞引起猝死的发生率最高。
•心悸可使血液循环失常,能使心排血量下降,引起病人心
虚、胸闷、无力等。
•心悸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
动过速综合症。
因为心悸我经常胸闷心慌、有时还会失眠,不想让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该怎么办?立即咨询专家帮你解决心悸困扰>>
经常出现心悸你是不是视而不见,以为没什么问题,心悸过后即抛之脑后,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提醒,出现心悸切不可松懈,一定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频发心悸很
可能威胁生命。
那么,心悸该怎么办,要做哪些检查以确定心悸原因呢? >>描述你的情况,让专家帮你分析
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
如应仔细询问患者心悸的发生是否与体力活动、精
神状态以及应用YAO物等因素有关。
若心悸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产生,则病变多为器质
性的,应进一步询问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若心悸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在
应用阿托品等YAO物之后,则为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心悸是最常见心的血管等各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但是,生活中仍然有很多患者因心悸而突然严重的疾病,其主要原因与没能及时的检查和选择的就诊医院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医院选择不当,同样也会延误最终的治疗。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成为诊疗心悸的理想医院,值得信赖。
检查心悸找国家认可的好医院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心胸专科医院。
是中国一
家从事心胸疾病诊疗的三级专科医院,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医院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漕路218号,
面积近30000平米。
一期床位400张,二期规划床位1200张。
医院设置有15个临床专业科室,拥有
Phillip-64排螺旋CT和西门子1250mA平板DSA、进口体外循环机、心脏彩超和全自动生化仪等一大批高、精、尖设备,更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医疗护理团队。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国家三级医院,医保定点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远大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卫生部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外科
•国内金刀奖获得者为主刀专家
•国家卫生部胸腔镜微创治疗中心
•可预约国际心胸俱乐部专家诊治
荣誉资质患者认可
•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胸腔镜培训基地
生命值得托付的好医院 | 立即咨询
心悸诊疗专家推荐
•
•
•
•
孟庆智
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
从事心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
擅长心脏介入诊疗技术,至今共主刀完成7000余例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肾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TCA治疗,单/双腔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手术、主动螺旋固定电极在心脏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右心导管检查术、肺动脉高压治疗等。
擅长各种类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
【了解专家更多信息请点击】
专家新浪微博:心脏介入孟庆智
孟庆智医生当前在线立即咨询
徐东进心内科专家
主治专家
倪幼方心内科专家
主任医师
张雅君心内科知名专家
VIP中心主任
专家支招:心悸心慌失眠吃什么药
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搏、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肌炎、心肌缺血等需要特别警惕,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常备医生叮嘱的救心药物,在出现心慌心悸症状时,按照医生嘱咐服用药物,但需要注意到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悸心慌失眠吃什么药,怎么吃?立即咨询专家
专家教你:心悸患者如何调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搏、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肌炎、心肌缺血等需要特别警惕,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常备医生叮嘱的救心药物,在出现心慌心悸症状时,按照医生嘱咐服用药物,但需要注意到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心悸心慌失眠吃什么药,怎么吃?立即咨询专家
•休息:晚上宜早睡,不宜熬夜,保证午睡,对有失眠者,应服镇静剂,保
证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
•饮食:宜清淡,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豆制品,尽量不吃有刺激性
的食物,少喝浓茶或咖啡,不吸烟,不饮酒。
•情绪:应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和忧伤。
•强身:为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参加太极拳或气功锻炼,但一定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