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丽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与措施

丽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与措施

丽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与措施作者:金志勇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1期摘要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的概况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阐述了创建森林城市的主要措施,包括建设“城市森林”、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森林屏障、夯实“森林产业”、宏扬“森林文化”等。

关键词森林城市;创建;做法;措施;浙江丽水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91-03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结合部,古称“处州”,迄今已有1 400多年历史。

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丽,山为“江浙之颠”,水为“六江之源”,是我国第1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著名的“中国摄影之乡”。

丽水林业用地面积14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4%,森林覆盖率80.8%,是浙江省最大的林区市、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市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森林浴场”、“华东天然氧吧”、“浙江绿谷”、“华东地区动植物的摇篮”,是浙江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绿色后花园”,承担着浙江省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任。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在全国2 348个县(市、区)评价单位中,丽水9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秀,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生态大市。

但是,丽水又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绿化基础等因素制约,建成区森林城市建设是最大的瓶颈。

笔者现针对丽水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态优势与基础设施弱势之间的关系,实践具有丽水特色的“创森”模式作一些探讨。

1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做法2007年,丽水市委充分认识森林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中的突出作用,依托丽水优势的生态资源,同步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纳入“六城联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先进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总体部署,并将其作为践行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丽水城区绿地系统中常绿树应用分析与对策探讨

丽水城区绿地系统中常绿树应用分析与对策探讨
A ug 00 .2 8
丽水城 区绿 地 系统中常绿 树应 用分析 与对 策探讨
沈 培 福 , 林 森 吴
( 丽水 职业 技术 学 院 , 江 丽 水 3 3 0 ) 浙 20 0
摘 要 : 丽 水 市 区绿 地 中 常绿 树 种 应 用现 状 的 实 地 调 查 的 基 础 上 , 该 市绿 地 系统 树 种 选 择 和 植 物 配 置 2个 方 在 对 面 进行 综合 分析 , 出 丽 水 市 常 绿树 种 应 用 中 存在 的 问 题 并 提 出相 应 的 改进 措 施 , 指 以充 分 发 挥 常 绿 树 种 在 城 市 建 设 中的 绿 化 、 美化 和 改 善 环 境 方 面 的 功 能 。 关 键 词 : 绿 树 种 ; 地 ; 物 配 置 ; 态城 市 常 绿 植 生
1 自然 概 况
居住 小 区 绿 地 是 城 市 绿 地 系 统 中 面 积 较 大 的部 分 , 是 也 居 民 生 活 和 出 入 的 场 所 。 居 住 区 绿 化 的 基 本 任 务 是 为 居 民 创 造 一 个 安 静 、 生 、 适 的 生 活 环 境 , 到 保 护 环 境 、 他 卫 舒 起 净 空 气 、 弱 噪 音 、 荫 和 改 善 小 气 候 等 方 面 的 作 用 , 促 进 居 减 遮 以 民 的 身 心 健 康 , 次 调 查 选 择 灯 塔 小 区 、 云 小 区 、 山 小 本 白 梅 区 、 苑 小 区 、 丰 小 区 、 苑 小 区 等 , 这 些 小 区 的 绿 化 现 银 万 东 对
丽 水 市 地 处 浙 江 省 西 南 部 , 国 家 级 生 态 示 范 区 , 理 为 地 位 置 E195 N2 。7, 辖 莲 都 、 泉 、 阳 、 昌 、 和 、 1 。4, 82 下 龙 松 遂 云 青 田、 元 、 宁、 云等 县 ( ) 庆 景 缙 市 。市 区 面 积 为 1. k , 4 6 m。 市 区 总 人 口 1. 2万 人 ; 于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 7O 属 四季 分 明 , 气 候 温 和 , 量 充 沛 , 降 雨 量 在 l 4  ̄ 2 0 mm, 照 充 足 , 雨 年 10 0 0 光 年 平均气温 1~ 1℃。海拔 9 ~ 10 土壤 主要 为 红壤 、 6 8 O 1 m, 黄 壤 , 宜 植 物生 长 , 类 众 多 。 适 种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一、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

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

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

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

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

(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

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

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

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丽水市居住区绿化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丽水市居住区绿化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维普资讯
安徽农 业科学 。 u a o A hi . 2O 。 ( )69 — 1 J r l f n u A s O 6 3 2 :11 6 2 on d. 4 3 9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丽水 市 居住 区绿 化 现 状调 查 及 发展 对 策
22 丽水市 园林绿化发 展状 况 目前 丽水 市 区园 林绿 地建 .
设 中还存在着综合性公园绿地比重大 、 公共设施绿地分布较
选取丽水市居住区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调查 , 主
要调查丽水市莲都 区白云、 万象 、 紫金、 岩泉4 个街道 3 多个 o 居住社区, 以及近几年新建的和正在建的居住社区。主要调 查园林绿地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住宅小区绿化发展情况及不 同时期 、 不同类型居住小区的绿化情况及植物配置等, 采用 走访 、 查阅资料 、 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2 丽水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现状 21 园林绿地的特点 . 211 综合性公 园绿地面积比重大。丽水市区现有综合性 ..
张亚芬 (水 院 林 ,江 水3o 丽 学 园 系浙 丽 2 o 3) o
摘要 通 过对丽 水市居住 区绿化现 状的调 查 , 分析 了丽水 市住 宅 小区 园林绿 化存在 的问题 , 出相 应的对 策和建议 。 提 关键词 丽水 市; 住 区; 居 绿化 现状 ; 查 ;t 建议 调 r策
为集中等诸多突出的问题 , 不能与生态城市相匹配。究其原 因, 主要是城市规划滞后 , 尤其是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有
偏差。20 年, 05 该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加快 , 市区新增城 市 绿化面积 3.1 m , 91 万 2绿化水平也有了提高。单位庭院绿化 也从简单漂绿上升到植物造景的层次, 注重 了绿化品质 , 更 可贵的是增强了园林绿化“ 以人为本” 的意识, 小区建设了许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0号丽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丽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丽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丽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6.2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0.2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41.5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02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对接温州都市区、金义都市区发展,加强浙闽赣边界区域协同发展。

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保护碧湖、松古、壶镇等粮食生产空间,完善菌菇、茶叶、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空间布局。

严格落实武夷山-仙霞岭等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管控要求,稳定山林生态屏障,加强重要流域源头保护,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

缙云城市总体规划

缙云城市总体规划

百度文库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总则战略布局政策背景分析问题分析资源与环境条件评价发展机遇与模式重大专题研究周边区域协调与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总体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区总体规划范围近期中、远期划定依据与原则发展规模与方向城市分区密度控制城市总体结构非建设区域控制发展备用地与机动用地近期中、远期城市近期建设目标城市近期增长区域与改造区域各类用地与设施布局近期建设项目城市性质及中远期目标城市远期增长区域与改造区域各类用地与设施布局远景框架实施措施建议区划调整规划管理单元与重点管治区管治深化规划其他项目布局选址原则现状近期面临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面临的目标城乡土地利用协调产业诱导空间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生态经济三、技术线路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丽水总规

丽水总规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0)简介丽水撤地设市后,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11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进行修编;2001年4月14日在《丽水日报》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2001年6月 18日市一届人大二次全会讨论通过;200 2年2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批准。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绘就了未来丽水的宏伟蓝图。

一、规划年限:2000-2020年。

近期2000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 1年-2020年。

二、城市性质:浙江西南部中心城市。

三、城市建设目标:青山碧水、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市'。

四、城市规划区面积:198.8平方公里。

五、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0万人,中期24万人,远期33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32.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8.46平方米。

六、城市总体布局:'中心城区+水阁、联城双组团'形态。

水阁为工业区组团,联城为生活区组团。

七、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向西方向并为超远期西进与碧湖平原联为一体,形成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八、城市道路网:由外环路、方格网和3个城市出入口为主共同构成城市道路网。

方格网主要由南北向13条和东西向18条主、次干道组成。

九、城市主要功能布局:●行政中心位于人民路以北、城北路以南、中山街以东、紫金路以西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政功能区。

●工业用地呈'两区一点'布局,即天宁工业区、水阁工业区和纳爱斯工业点。

●文化中心两个,设在江滨区块和市政广场东侧。

●体育中心保留现有体育馆,新建两处体育场;●科研文教区以现状为基础,沿北环路西段一带形成集中的科研文教区,中小学结合居住区根据服务半径布局;●商业中心:老城区进行改造,调整布局,同时在江滨区块兴建一个商业区,形成集商饮、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中心区;●旅游以山水特色形成环山、环水旅游线。

丽水市绿地系统规划

丽水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与指标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构建完善的绿地网络
通过规划,构建丽水市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网络,提高城市 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升绿地品质
加强绿地建设和管理,提升绿地景观品质和生态功能,为市民提供 优质的休闲游憩场所。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配置原则
以人为本,满足居民游憩需求; 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均衡 布局,方便居民使用。
配置标准
根据绿地类型和规模,合理配置 游憩、健身、文化、科普等服务 设施,如座椅、垃圾桶、标识牌 、公共厕所等。
丽水市绿地功能与服务设施规划实践
• 绿地功能分区:根据丽水市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将绿地划分为生态保护 区、风景游憩区、城市开放区等功能区。
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01
02
03
绿地率
规划期末,丽水市建成区 绿地率达到40%以上,其 中公共绿地面积占比不低 于10%。
绿化覆盖率
规划期末,丽水市建成区 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实现“推窗见绿、出门 进园”的目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规划期末,丽水市人均公 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以上,满足市民日常游憩 需求。
01
02
03
04
绿地总量不足
丽水市绿地总量相对较少,人 均绿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地分布不均
绿地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 ,外围区域绿地较少,分布不
均衡。
绿地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绿地存在设施陈旧、管理 不善等问题,影响居民游憩体
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丽青路与宇雷路交叉口,一处名为“乡恋园” 的街头绿地吸引住了上海游客吕铭伟先生,他穿 过古朴的石门牌坊,只见几百平方米的园子里, 遍栽香泡树、石榴树、梨树等本地果树,一段蜿 蜒的长廊上方,青涩的葡萄缀满枝头,美不胜收, 流连忘返。殊不知,公园里的石磨、旧石板等等, 都是江滨旧城改造留下的废旧材料,而这里原来 还是个杂乱的街角,改造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END

现在是市区交叉路口的 “卷轴”花墙
四牌楼绿地改造前
四牌楼小公园
• 同时,丽水市努力把每一处绿地都建成市民休闲锻炼的场 所。瓯江畔的滨水公园,有临水平台、有仿宋建筑应星楼, 还有沿湖长8000米、宽100多米的健身步道,是丽水市民 最喜爱的休闲去处;白云森林公园去年修建了夜爬栈 道…… • 200多个精品精致的街头绿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润 物无声地改变了城市面貌,为丽水“绿色之城”代言,让 市民们在家门口尽享公园美色,让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在 这里得到延续,也造就了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典范。据统计, 截至2013年底,丽水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6%,绿地 率39.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76平方米。 • 整个城市正在逐渐向出门见绿、抬头见绿、迈步见绿的花 园城市前进。
• 位于市区灯塔街和城东路交叉路口处的街头绿地, 是附近不少居民的乐园。这块绿地以前曾是市建 设局大院的沿街围墙,拆除后,市园林部门采用 叠山理水的做法,配以乡土植物,营造山水相映 的街头盆景园。同时还装上了座椅,引入活水, 养上红鲤鱼,路过的市民都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
前身是灯塔街停车场的 围墙
1.北城结构布局为“二轴、三心、三片” (1)“二轴”:指大溪生态景观轴和花 园路公建发展轴。 (2)“三心”:为丽水市行政商业主中 心、滨江商务副中心和中山街城市商 业中心。 (3)“三片”:指联城花街科教旅游居 住片区、水东岩泉物流居住综合片和 主城商贸行政文化中心片。 (4)重点规划建设滨江商务副中心与商 贸中心,完善现有城市中心体系结构; 建设大溪生态景观轴,建设滨江景观 带,改善城市生活休闲空间;城区沿 江向东发展;完善教育设施布局,提 高科研发展能力;利用资源与交通优 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形成社区构成 合理、服务便捷的城市生活环境。 (5)规划人口规模2010年26万人,2020 年34万人。用地规模2010年1840万平
现存问题
• 公园绿地规模构成不合理 ¦ 大型公园绿地所占面积大但 都位于城市一角 ¦ 小型公园绿地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 类型不齐全,现状以全市性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为 主,而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等类型较缺乏 ¦ 公园绿地功能不尽合理,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 绿地建设 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缺乏文化内涵和功能(孤岛) ¦ 植物 景观多样性较低 • 生产绿地珍贵树种较少,植物品种相对单一 ¦ 植物资源优 势没有发挥出来 • 防护绿地建设普遍存在林带厚度、密度不足,树种单一, 缺乏层次、色彩变化等问题,未能很好地起到生态防护、 卫生隔离、美化环境的作用 • 其他绿地早期居民区绿地率低,文、教、卫、政府用地等 绿地率较高,工厂、企业及早期公建等绿地率较低 ¦ 道 路绿化普及率为95%,但绿化水平不均衡,绿地率差异较 大(老城区)
街头绿地建设——走出家门是公园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我们选择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挥生态集约 优势,借景美城。 • 重点在拆违扩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 变废为宝的集约绿化上下功夫。 • 12种街头绿地建设模式,利用闲置空地、 拆墙建绿透绿、见逢插绿添彩、道路转角 添绿、立体空间补绿、林荫停车建绿、结 合文保建绿、借地租地增绿、河道改造扩 绿、树穴组合添绿、组合花箱添绿、防护 林地改绿等
方米,2020年2550万平方米。
2.南城结构布局为“一心、二带、三 片” (1)“一心”:指城市南部地区中心, 位于水阁东侧南北向干路和金丽温 高速公路之间,七百秧组团(工业 区东扩区块)北部,配置有行政、 办公、文化、娱乐、商务等服务与 管理设施。 (2)“二带”:为丽龙高速公路与金 丽温高速公路沿线形成的防护景观 林带。 (3)“三片”:指水阁工业组团;富 岭组团,以综合居住为主;七百秧 工业组团(工业区东扩区块)。 (4)加快建设南部次中心,带动南部 富岭、七百秧地区的发展,大力推 进产业建设;加快交通建设,改善 周边交通,发展居住区,保持产业 发展与居住建设的平衡,以产业基 地为依托,发展水阁—富岭国际物 流区。 (5)规划人口规模2010年5.6万人, 2020年24万人。用地规模2010年 1933万平方米,2020年3744万平方 米。
绿地现状与分析
• 一、城郊生态绿地现状分析 规划区内耕地、园地、林地等生态绿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90%以上。 耕地以水田和旱地为主。园地包括果园、桑园、茶园等。森林覆盖率 高达80.1%,素有“浙南林海”之称。 丽水市莲都区四周群山起伏, 地貌类型多样,融山地丘陵、峡谷溪流、盆地田园等多种地貌景观为 一体,加之植被繁茂、生物多样,形成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城郊生态 旅游用地主要有北部的白云山森林公园和三岩寺风景区,南部的碧湖 农田保护区和通济堰风景区,西部的东西岩风景区,中部的南明山风 景区和大溪滨水廊道,再加上遍布东南西北部的生态林区,这些丰富 多元的生态空间构成统一整体,形成丽水山水生态城市与园林城市特 色。 • 二、城区各类绿地现状分析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 公园绿地G1,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 旁绿地;生态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包括居住绿地、 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 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其他绿地G5
• 丽水市莲都区四面群山环抱,中间为丘陵盆地,大溪好溪 绕城而过,山青水秀,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架,为城市 提供了巨大的氧源及良好的通风廊道。市政府一贯坚持生 态立市,建设园林城市的政策,丽水城市的生态环境总体 质量良好。 丽水中心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尚属清洁水平, 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有工业扬 尘、汽车尾气等。瓯江的好溪干流及支流水质状况良好, 各断面水质基本符合I、II类水标准。地表水质量较以前有 所好转,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城市生活污染源、工业污 染源、郊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 声源是生活、交通噪声源,前者影响面大,后者声级高。
丽水市绿地系统规划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九山半水半分田”
丽水市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浙闽两省边界地区,辖 区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市政府驻地莲都区。 丽水市位于浙闽隆起区。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 峡谷众多,间以狭长的山间盆地为基本特征。 市区 (莲都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 市域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 溪等水系,为六江之源头区,支流发达,市区(莲都区) 境内有大溪、好溪、太平港、宣平港及松阴溪,境内江 河径流丰富,山区性河流特征突出。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热同期等特征。气象灾害种类 较多,灾害出现频率较高。莲都区年平均气温 18.1~13.6℃,年降雨量1360~1660毫米以上,年相对 湿度75~85%。。。 土壤、生物、地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市区(莲都区)生态结构 以中心城市绿地为核心,以 生态绿廊为纽带,以风景区、森林公园、农田保护区为重 点,构成“绿屏围绕、绿轴导风、一核八点”的生态结构 体系。 • 1、“绿屏围绕”:指遍布莲都区东南西北部的生态林区 将中心城市围绕其中,形成生态防护的绿色屏障,造就了 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 2、“绿轴导风”:指依托大溪、好溪、太平港、宣平港、 松阴溪等形成的滨水生态景观绿廊,顺应城市主导风向, 有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缓解热岛效应。 • 3、“一核八点”:指以中心城市大型公园绿地为核心, 在城市外围分布有南明山风景区、东西岩风景区、三岩寺 风景区、通济堰风景区、九龙风景区、白云山森林公园、 大山峰森林公园、碧湖农田保护区等八处重要生态景观节 点。
规划思想和原则
• 山水为衬拉开城市整体框架——水是眼波横,山 是眉峰聚。 • 园林生态城市定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 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城市 发展战略,树立“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 地”的城市形象,贯彻“林之洋、花之海”的城 市绿化美化理念。 •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 构建城市形象特色原则(打破千城一面),结合 旅游业发展原则。
中心城市性质
长三角南翼地区山水人居与生态旅游城市,特色制造业基地和浙江西 南部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城市形态
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南进、产业东扩”,中心城市向联城——花 街地区、碧湖平原和富岭——七百秧地块拓展,形成以大溪为纽带, 以南明山为核心的“一江双城”城市结构形态。 “一江”是城市生态空间,引山接水。 “双城”是城市功能空间,北城建成浙西南行政、商贸、教育、卫 生、文化、科研中心及生活居住为主的城市功能区,南城建成以特色 制造业基地为主体兼顾生活居住的产业功能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