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声器设计点滴

合集下载

医院传呼唤器课程设计

医院传呼唤器课程设计

医院传呼唤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医院传呼唤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与操作流程;2. 学生了解医院传呼唤器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认识到其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重要性;3. 学生掌握与医院传呼唤器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医院传呼唤器,完成基本的呼叫与应答功能;2. 学生能够运用医院传呼唤器解决实际医疗场景中的沟通问题,提高沟通效率;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医疗设备的兴趣,激发对医学科学的热爱;2. 学生通过学习医院传呼唤器的使用,增强对医护人员职业的尊重和理解;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的品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程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医院传呼唤器的基本原理;- 医院传呼唤器的功能与操作流程;- 医院传呼唤器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医院传呼唤器相关的安全知识。

2. 实践操作:- 医院传呼唤器的操作演示;- 学生分组操作练习;- 模拟医疗场景,运用传呼唤器进行沟通;- 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导入,介绍医院传呼唤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第二课时:讲解操作流程,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分组操作练习;- 第三课时:深入学习医院传呼唤器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进行模拟场景练习;- 第四课时:学习医院传呼唤器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教学。

4. 教材章节及内容:- 教材第三章:医疗设备的认识,第三节:医院传呼唤器;- 教材第四章:医疗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第一节:医院传呼唤器的操作与使用。

探究立体声录音中传声器的使用经验与技巧

探究立体声录音中传声器的使用经验与技巧

探究立体声录音中传声器的使用经验与技巧立体声录音的传声器选择、使用经验及技巧对于录制高质量的音频非常重要。

传声器的品质和使用方式会影响到录音的音质和立体声效果,因此以下探究立体声录音中传声器的使用经验与技巧。

1.传声器的类型立体声录音中,传声器的选择非常重要。

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定向型和全向型。

定向型传声器可以根据不同方向的声源进行录制,以选择性地捕捉音源为主要目的。

全向型传声器能够从所有方向捕捉音源,被广泛用于录制自然声音、现场演出、会议讲话等。

立体声录音中传声器的架设也非常重要。

传声器需要放置在合适的高度和位置,以获取最佳效果,同时不会干扰演出或产生噪声。

例如,对于演唱会,传声器通常被挂在演出台上方或两侧。

需要确保传声器是平衡的,以保持对称性和一致性,并避免任何外界干扰。

另外,在不同的场合和目的下,传声器的灵活架设方式,能够让传声器获取不同的声音特征。

不同的传声器有不同的声音特点,因此,在选择传声器时需要注意其频率响应、极性响应、颜色、灵敏度、阻抗等因素。

同时,为了获得符合需求的音效,可以选择多种传声器组合录制。

例如,经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立体声传声器组合,一般是一个全向式麦克风和一个定向式麦克风,以捕捉丰富的音响信号。

此外,针对多声道录音,需要选择足够数量的传声器,以确保录音的简洁和准确。

4.传声器与声源的相对位置传声器的放置位置应该是和声源的相对位置要尽可能接近,以减少重建信号时引起的时间关联误差和频率响应差异。

当传声器需要捕捉不同方向的声源时,需要根据声源的位置灵活调整传声器的放置角度与方向。

总之,立体声录音中传声器的选择、灵活的架设方式、与声源的相对位置等因素,对录制高质量音频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选择适合不同用途和场合的传声器,正确架设与保持平衡,能够显著提升录制效果,最终能达到优美自然立体声效果的录音效果。

小发明-头戴式定向传声器

小发明-头戴式定向传声器

小发明:头戴式定向传声器
小发明:头戴式定向传声器声波就像光波一样,可以在空气中定向传播,提高传输效率。

我设计的这种定向传声器,戴上后可以体验如何定向发射和接收话音,它能让两个人在噪声嘈杂的室外相隔较远距离仍能清晰对话,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实验器材。

每具传声器都有一只用铝制炒菜锅改制的反射罩,在反射罩的声焦点上装着一根橡胶管的末端,将它通向嘴前当话筒,或者连接医用听诊器。

两人各用一具传声器,就可以相隔一段距离说悄悄话了。

在这套装置的基础上,我们又试制成功电子化的定向传声器。

《传声器的研究》 作业设计方案

《传声器的研究》 作业设计方案

《传声器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传声器作为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声学设备,在音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通信、录音到声学测量等。

为了深入了解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设计本次关于传声器的研究作业。

二、作业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传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声波的接收、转换和电信号的输出。

(2)掌握不同类型传声器的结构和特点,如动圈式、电容式、压电式等。

(3)了解传声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如灵敏度、频率响应、指向性等。

2、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传声器。

(2)学会使用常见的测试仪器对传声器的性能进行测量和分析。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声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作业内容1、理论知识学习(1)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传声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2)通过线上课程或讲座,讲解传声器的关键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2、市场调研(1)学生分组对市场上常见的传声器品牌和型号进行调研,收集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规格。

(2)分析不同品牌和型号传声器在价格、性能、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

3、实验操作(1)提供不同类型的传声器和测试仪器,如音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声级计等。

(2)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测量传声器的灵敏度、频率响应和指向性等性能参数。

(3)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案例分析(1)给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录音棚录音、会议扩声、现场演出等。

(2)学生分析在这些案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传声器,以及如何优化传声器的使用效果。

5、创新设计(1)要求学生设计一款具有特定功能或改进性能的传声器,画出设计草图,说明设计思路和预期效果。

(2)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设计方案,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四、作业要求1、理论知识学习部分,学生需提交学习笔记和总结,阐述对传声器基本概念的理解。

传声器的应用实验心得

传声器的应用实验心得

传声器的应用实验心得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声音是怎样从一种介质到另外一种介质而且不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声波在液体、气体和固体中传播时还要受到粘滞阻力、空气折射等因素影响,所以任何介质都能传播声音。

但并非所有介质的声速都相同。

如声速比液体快的固体在液体中传播就慢些;比液体快的在气体中传播也慢。

根据测定,声速比空气快的多的超声波,它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0多公里,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1500多公里。

科学家将声速限制在每秒1500米以内。

在声波频率大于20kHz 以上的,人耳就听不见了。

人耳可以听见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当声源与接收点之间存在着介质,且声波的传播方向又与介质的传播方向垂直时,声波将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并在其反射点处发生第二次反射,形成多次反射,使声波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减小,从而使人们可以听到声音。

同学们对实验结果是否满意呢?今天,老师再给你们做一个传声器的实验吧!首先把传声器放入水中,然后再将一张纸贴在传声器的上端口,发出声音来。

由于纸片只起到了反射作用,声音没有进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纸片的下部被水浸湿了,这说明声音确实沿着水进行传播的。

- 1 -。

《传声器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

《传声器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

《传声器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传声器的钻研》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传声器的钻研》是一门专注于声学原理和声音传播的课程。

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掌握传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探索传声器在摩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基本观点和特性,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2. 理解传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区分各种类型的传声器;3. 探索传声器在通讯、医疗、音频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并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传声器原型;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声音的基本观点和特性;2. 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3. 传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 不同类型传声器的应用领域;5. 传声器的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室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声音的基本观点和传声器的工作原理;2. 实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传声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传声器相关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撰写一份关于传声器的钻研报告,包括声音的传播原理、传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传声器在摩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2.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传声器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标、步骤、材料和仪器、数据处理等,并进行实验演示;3. 创新项目:提出一个传声器在特定领域的创新应用项目,并进行项目设计和展示。

六、评判标准1. 作业报告内容完备、准确,结构清晰,表达流畅;2. 实验设计方案合理,实验步骤清晰,数据处理准确;3. 创新项目切合实际,设计奇特,具有一定的实施可行性。

七、参考资料1. 《声学基础》王小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2. 《传声器原理与应用》张大力,科学出版社,2019年;3. 《声学实验指导》李晓红,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传声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科学钻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传声器

小班科学教案传声器

小班科学教案传声器小班科学教案:传声器引言:传声器是一种科学实验工具,它可以将声音传递和放大。

在小班科学教学中,传声器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引人入胜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声音的特性以及传声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本教案将为您展示一堂关于传声器的小班科学课。

一、目标:通过这节课,学生将能够:1. 了解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2. 探索传声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参与制作和测试传声器。

二、前期准备:1. 准备足够的材料,包括纸杯、塑料薄膜、橡皮筋、剪刀和胶水等。

2.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和手电筒等。

3. 提前制作好一些传声器的样本。

三、课堂步骤:1. 导入(5分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如动物叫声或乐曲片段。

-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如何听到声音?2. 探索声音(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 回顾和整理: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一起整理出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3. 传声器介绍(10分钟):- 展示传声器的样本,解释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使用放大镜展示传声器的内部结构,并解释各个部件的功能。

4. 传声器制作(20分钟):- 分发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

-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步骤,亲手制作传声器。

-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5. 传声器测试(10分钟):- 学生在小组中测试彼此制作的传声器。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用他们制作的传声器向全班展示声音的传递和放大效果。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问答讨论: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他们在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

- 学生自我评价:每个学生写下他们对本堂课的评价和收获。

四、课后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传声器,并比较它们的效果有何不同。

2. 学生可以调查一些实际应用传声器的领域,如医学、电子通讯等,并制作相关展板或小报告展示给全班。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节小班科学课,学生得以亲自制作和测试传声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传声器的研究》 作业设计方案

《传声器的研究》 作业设计方案

《传声器的研究》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传声器作为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声学设备,在音频领域、通信领域以及各种声音采集和处理的应用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于传声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声音传播和转换的原理,还能为相关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本次作业,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探究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作业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传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声电转换的物理过程和相关的电学原理。

(2)掌握传声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以及性能参数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的传声器进行性能分析和比较。

(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获取传声器的性能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声学和电子学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和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作业内容1、理论研究(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传声器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撰写一篇不少于 1000 字的综述报告。

(2)学习传声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动圈式、电容式、压电式等不同类型传声器的声电转换机制,绘制原理图并进行详细的解释。

2、性能分析(1)选择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传声器,如动圈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

(2)查阅产品手册,获取所选传声器的性能参数,包括频率响应、灵敏度、指向性等。

(3)分析这些性能参数对传声器实际应用的影响,举例说明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传声器。

3、实验测量(1)搭建实验平台,对所选传声器进行性能测量。

(2)测量传声器的频率响应曲线,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传声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

(3)测量传声器的灵敏度,在固定的声压级下,测量传声器输出的电压值,并计算灵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声器设计点滴北京第七九七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华子兴传声器作为一种声接收器件,除了传统的会议扩声、专业、音乐录扩音、通信和声学测量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诸如在声控和声探测定位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应用领域的扩展、使用要求的提高,对传声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会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在广播、录音扩声领域中应用最广的传声器是动圈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

为保证、提高传声器换能单元的基本性能,在此与大家讨论和传声器设计有关的点滴问题。

一、涉及传声器的两个最基本的声学基础问题传声器的构成中均有一个既要承担接收声波又是振动元件的“振膜”。

当传声器工作时,首先是接收声波,在声波的激励下传声器“振膜”产生振动,然后由“振膜”的振动完成“声”转换成“电”。

为此,传声器处在什么状态接收声波和振膜振动处于何种控制状态,与设计者所期望的传声器的指向性特性和频响特性有直接关系 。

1) 质点的受迫振动在频率较低时,总可以将“振膜”视作为质量和弹性元件的组合体,“振膜”在外力(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可等效成如图一所示的质点受迫振动。

设外力:t F F A F ωc o s =→t j A e F ωω—外力的圆频率M Z —系统的力阻抗M R —力阻 图 一⎪⎪⎭⎫⎝⎛-=M M M C M X ωω1 —力抗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振动只存在稳态状态,以余弦函数()θωξξ-=t A cos 表示位移振幅: 22⎪⎭⎫⎝⎛-+=ωωωξM M M AA k M R F由此,振幅A ξ 与外力A F 、外力的圆频率ω有关,还取决于M M 、M k 、M R 等。

MMM R M Q 0ω=为品质因素,0ω =M M M k 为固有圆频率(M k =M C 1), 设0ωω=ZR MF F()MM MA A QZ Z M Q F 222221-+=ωξ当 Z <<1 时,即 f <<0fMA A MA A MA M A A k F a k F V k F M F 220ωωωξ====当外力的频率远低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的 图 二弹性对振动起主要作用。

此时的控制状态称为弹性控制,这个频段称为弹性控制区。

在弹性控制区内位移振幅与频率无关。

由以()MMA AQ z z Q A 222201-+==ξξ为纵座标,z 为横座标,M Q 为参数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可见,在z <<1的范围曲线呈现一平坦区,A的极限值为1。

当z =1时,曲线出现峰值,此时称之为位移共振,与此对应的频率称为位移共振频率。

M Q 越大,共振的位移振幅也越大。

压强式测量电容传声器要求频带宽、频响平坦。

它的输出e ~ξDE 0, 0E 为直流电压,D 为振膜与后极板之间的距离,ξ为振膜受声波作用振动的位移。

由输出表示式看出,只要当位移ξ与频率无关时,输出e 与频率无关。

把振膜的振动状态设计在弹性控制区,这时振膜的固有频率远高于工作频段范围,就能实现在很宽的频段内达到频响是平坦、均匀的。

当 1=Z 时, 即 0f f =MA M M A A MA M M A A R F a R F V R F M Q F ωωωξ====2系统振动在固有频率附近,力阻起主导作用,力阻越大,振速幅度越小,此时振动系统处于阻尼控制,这个频段称为阻尼控制区。

在阻尼控制区内振速与频率无关。

由以MMAM A Qz z Q F MV B 222220)1(-+==ω为纵座标,z 为横座标,M Q 为参数如图三所示的曲线可见,当z =1时,曲线出现极大值,表示发生速度共振。

同时也可看出,M Q 越大,速度共振峰就越高。

压强式动圈传声器当振膜受到声波作用产生振动,音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lv ,也就是输出与音圈(即振动系统)的振速成 图 三正比。

为了实现输出e 与频率关系是平直的,只要使音圈的振速v 与频率无关。

为此把动圈传声器的振动系统设计在力阻控制状态,满足MAA R F V =,这时,传声器的输出就与频率无关。

2) 声波的接收原理最简单、基本的声接收器结构如图四所示,它总是由密封盒一侧装配有振膜,而另一侧则为有声阻尼的进声孔组成,振膜受到的作用合力为振膜正向作用声波0p 和由另一侧进声孔处声波2p 的迭加。

图 四在球面波情况下,()kr t j pep -=ω1R 2Z A()θωcos 1222B s C Z R j R Z R Z p F A AD AD AD A A +⋅⋅⎥⎥⎥⎥⎥⎦⎤⎢⎢⎢⎢⎢⎣⎡⎪⎪⎭⎫ ⎝⎛+-⋅⋅= ()θcos 1B s G p A +⋅⋅⋅=这里:B ~2R C lA ⋅∆此数值实际上表示“压差”效应与“压强”效应的比例。

合理、适当选择l ∆、A C 、2R 等声学元件,以获得不同数值的B ,相对应的传声器就具有如图五所示不同的指向性特性。

B=0 时 1 无压差效应 指向性呈圆形θcos 1B + 1>>B 时 θc o s 压强效应极微 指向性呈∞字形1=B 时 θcos 1+ 压差效应与压强效应同等 指向性呈心形2=B 时 1+2θcos 压差效应2倍于压强效应 指向性呈超心型图 五二、 传声器的振膜无论是动圈式传声器还是电容式传声器的振膜既是声接收元件又是机械元件,当它受到声波的激励时会产生振动,传声器的性能与振膜的质量优劣息息相关。

描述振膜这个元件的参数一般用顺性C 、质量M 和力阻R ,有时还增加共振频率0f 和机械品质因数Q 。

良好的动圈式传声器振膜应满足:a).顺性尽可能大;b).顶部刚性要好;c).质量轻;d).有适当的内阻尼;e).振动线性范围要大;f).不应产生不规则的分区振动;g).受环境温湿度影响要小等等。

这些要求实际上有些是互相矛盾和制约的,所以要实现和达到优良振膜的上述要求,必须从振膜材质选择、几何尺寸及结构去综合平衡、考虑。

1) 振膜材质选择振膜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薄膜材质的性能,要求材质(1).密度ρ小;(2).杨氏模量E 大(可实现ρE比值大);(3).有适当的内阻尼;(4).随温湿度变化小、不易老化等。

目前振膜材质普遍采用高分子塑料膜,聚碳酸脂膜和聚脂膜是最常用材料。

实践证实,B=0B >>1B=1B=2当聚碳酸脂膜和聚脂膜采用同一模具成形的振膜,采用聚脂膜的传声器低频响应要比采用聚碳酸脂膜的传声器的低频响应差,但采用聚脂膜的传声器有较好的高频响应。

2动圈式传声器振膜的基本形状如图六所示,由球顶部分和顺性部分组成。

早期的传声器振膜顺性部分均采用放射型花纹,而目前各主要生产厂家均将放射型花纹改为R结构,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振膜顺性可通过主R的尺寸、主R上增设小R节,所以可调整的随意性变大了。

同时要平衡考虑球顶部分的高度与球顶的球面半径、球顶部分弦长与振膜有效直径的比例,使振膜这个“薄壳”结构的机械强度最佳,处于顺性大、整体刚性好的机械状态。

图六3)振膜的结构优良的振膜应是顺性大、刚性好、质量轻,为获得高质量的振膜,仅由一张薄膜材料来成形,可能难度就很大。

为此,有的优良振膜采用复合结构,即采用很薄的薄膜成形振膜,在此基础上再在球顶部分复合一层,以增强振膜球顶部分的刚性。

这样的振膜,顺性部分可做得顺性很好,又保证了球顶部分有足够的刚性。

MD441振膜是典型的复合结构:它的顺性部分仅约8μm厚、而球顶部分厚则达到约20μm。

复合膜的种类还有:球顶部分采用金属铍、球顶部分真空镀一层金属、球顶部分真空涂一层金刚石等等,目的都是在尽量降低振膜谐频的情况下,又增强球顶部分的刚性,以避免在高频区产生明显的分割振动,达到传声器频响的高端部分相对平滑,出现的峰谷会明显减小。

与此相类似,为防止顺性部分出现分割振动,在此Array部位涂覆合适的阻尼胶也是可采取的有效办法。

三.试验状况(一).图七所示的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式接收原理的动圈传声器换能音头,它的机电类比图如图八所示。

图七A C 是护盖与振膜之间间隙的顺性,可调整高频状态;1m 、1R 、1C 是振膜下通管、阻尼、和传声器外壳内腔形成一个亥氏共鸣器,可提供传声器的低频补偿;2p 、3p 则是振膜后两个进声通道处的声压,用于 图 八 调整传声器频响特性和指向性特性。

1) 如果将振膜下通管上的阻尼1R 加至无限大(堵死),此时共鸣器就不存在,那末,传声器频响的低频端会出现如图九所示明显地衰减。

2) 没有护盖或护盖没有盖好,相当于护盖与图 九振膜之间间隙的顺性A C 加大,高频被短路,表现出传声器频响的高端如图十所示有明显的差异。

3) 侧阻 尼2R 、3R 的作用。

如将侧阻尼的状态加大至几乎堵死,频响的中频区出现一个鼓包,如图十一对应的频率应是振动系统装配在磁路上的固有频率,此时传声器处于接近声压接收状态;如果将侧阻尼减小至几 图 十 乎为零,频响出现两头翘中间凹的状态,此时传声器处于振膜两侧都暴露在声场中时的声压差接收状态。

3010050200Hz 正常频响低端状态低频补偿管堵死时的频响低端状态-60-55dB -651000050002000Hz dB 护盖没有盖紧时的频响高端状态护盖揭掉时的频响高端状态正常频响高端状态-55-50-60图 十一动圈式传声器的设计实际上是在振动系统的主谐振状态的基础上,设计多个m 、c 型谐振声路及相移网络,协调各声路的声学元件,使主谐振和各声路互相协调配合,最终获得良的频率响应及指向性特性。

图十二形象地表示各谐振声路对传声器频响的配合、协调及贡献。

(二).图十三所示的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式接 收原理的单膜片电容传声器换能音头,它的机电 类比图如图十四所示。

0m 、0C 为振膜的质量和顺性;1R 、1m 为振膜与后极板之间缝隙的阻尼 图 十二 和质量;2C 、2R 为振膜后腔体顺性和后进声孔处阻尼。

所需要的频响和方向性如图十五所示。

1)增大振膜后腔体阻尼,减小后进声孔的声 压,改变传声器振膜受到的“声压差”值,如图十六所示,传声器的指向性特性明显变差。

2) 增大振膜与后极板之间的间隙,依据e ~DE 0,传声器灵敏度肯定会降低,由于 图 十三 1R 降低及1m 增大,传声器的频响(特别是 高频端)和指向性也会引起相应的改变。

图十七反映了这种现象。

图 十四2010010005050040002002000HzdB -60-55-50-45正常频响中频状态阻尼片1被揭掉(阻尼很小)阻尼片1处阻尼很大图 十五 图 十六图 十七当然电容式传声器的频响和功能还可以通过放大电路来弥补、改善。

结束语本文从与传声器设计有密切关系的两点最基本的声学基础出发,介绍了动圈传声器振膜及要求,列举了一些传声器的试验数据和状况。

由于描述传声器声迥路的元件和振动系统特性的元件参数要测定、测准是非常难的,本人觉得目前传声器的设计过程主要还是依据对传声器等效电路的分析用来指导试验;等效电路的分析是基础,试验是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