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训练题(一)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新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题.doc

(完整版)新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题.doc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1.We had a party to ________mother’ s silver wedding.A. congratulateB. celebrateC. winD. defend2. After the class was over,Li Ping apologized ________ the teacher ________ his coming late.A . for; toB . because; to C. to; because D . to; for3.The government tried its best to _____ the people’ s needs, but the peoplenotwere still. In fact, what the government did was not________.A. satisfy; satisfied; satisfyingB. satisfy; satisfying; satisfiedC. satisfied; satisfied; satisfyingD. satisfying; satisfied; satisfied4. The photos ________ me ________ what we did together during our holidays.A . say; aboutB . remind; ofC . tell; with D. remind; /5.When I saw Jane, I stopped and smiled,but she________me and walked on.A. refusedB.ignoredC. missedD. dropped6.Don’ t trust him. He doesn’ t________.A. break his wordB. keep his wordC. waste her wordD. eat her word7.The information was a________to make us fall into the enemy’ s trap.A. trickB. feastC. wayD. means8.We are busy now because we are________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xperiment.A. gettingB. lookingC. thinkingD. gathering9.There is a party tonight________our new English teacher, Mrs Mclaughlin.A. thanks toB. in place ofC. in honor ofD. because of10.You don ’ t need to________, just to go to the pub-jeans and a T-shirt will do.A. dress upB. take upC. look upD. send up11.The government set up a monument ________ the heroes who died in the war.A. in need ofB. instead ofC. in memory ofD. in want of12. All of the guests had arrived by 9 o'clock,but the host didn't ________ until 15 minutes later.A . turn down B. turn in C . turn up D. turn out13.— When does the ceremony ________ ? All the boys and girls are waiting for it.— Sorry , I have no idea.A. happen B. take place C. take part in D. turn up二、同步语法1. Tom, you________leave all your clothes onthe floor like this!A. wouldn ’tB. mustn ’ tC. needn ’ tD. may not2. John, look at the time. _______ you play the piano at such a late hour?A. MustB. CanC. MayD. Need3. — Will you stay for lunch?— Sorry,_______, my brother is coming to see me.4— Tom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t a very young age.— Oh, he_______ have been a very smart boy then.A. couldB. shouldC. mightD. must5.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your holidays?------- I haven't decided yet. I ___ go to England.A. canB. mayC. mustD. ought to6.— I sn ’ t that Ann’ s husband over there?—No, it ______ be him- I ’ m sure he doesn’ t wear glasses.A. can’ tB. must notC. won ’ tD. may not7. There ’ s no light on they —be at home.A. can’ tB. mustn’ tC. needn’ tD. shouldn’t8.Don't ring me up between 3 and 4.I ________ an important talk with the boss then.A . have had B. Have C. would have D. will be having9.What _____it is to play with snow.A. a funB. the funC. funnyD. fun三、词汇练习:1. More and more ___________ (农业)products are being shipped abroad.2. He travelled around ___________ (收集) facts about folk songs.3.We talked about different _______( 社会 )problems, such as education and unemployment.4.How will you __________( 庆祝 )the coming New Year?5.I ’ ll tell him the news on his _________( 到达 )6.He doesn ’ t depend on his parentsfor money and lives a life of i___________.7.My heart beats faster whenever I see our n_______ flag raised.8.France and Germany are both E____________ countries.9.The poor man died of s_____________ because of lack of food.10.The o ___________ of this custom is unknown三。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单元检测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它们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2.《春秋左传正义》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B.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C.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D.阶级关系发生变动3.儒家认为:“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

”在国与国以及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上,儒家提倡王道、反对霸道,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境界。

这反映了儒学( )A.崇尚神秘主义人生观B.主张和谐世界观C.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情怀 D.注重伦理道德教育4.有艺术评论家认为,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资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山水画蕴涵了( )A.民本思想B.辩证思想C.和平思想D.法治思想5.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思想家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

同时期的范缜在《神灭论》中以“浮屠害政,桑门蠹俗。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来斥佛。

这些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老庄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C.思想领域的冲突与融合D.排斥外来文化现象突出6.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

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C.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7.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训练卷(一) (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训练卷(一)  (带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训练卷必修三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英语(一)(本卷满分100分)一、单词拼写(每小题1.5分,共15分)1. Millions of people (饥饿)to death during the war.2. These souvenirs were (收集) 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3.It’s (显然) that if everyone can save a drop of water, we can save a lot of people.4.It was with great (悲伤)that we learned of his death.5.The great flood (淹没)many houses.6.A web is being (编织)by a spider under the roof.7. Marriage is a (宴会)where the grace is sometimes better than the dinner.8. While the war marched to its ending, he looked upon its dying(狂欢舞会).9. The tree was covered with beautiful pink b .10. African people are fighting for the freedom and i of their countries.二、单句语法填空(每小题1.5分,共15分)11. We need to be more (energy)in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12.They held a party to ___________ their success and the ___________ lasted four hours.(celebrate)13.I ___________ that if you have ___________ in your ability you will certainly achieve your dream.(belief)14.With the ___________ (arrive) of John’s friends, the party became really enjoyable.15. After his death the house was back to its ____________ (origin) owner.16. Life on other planets is a ________(predict). 17. I really ought to (apology)to you for having stood in your light so long.18. I quickly formed a great respect and (admire) for his soldierly qualities.19. If you want to catch that train we'd better set for the station immediately.20. It's no good waiting for something to turn , you have to take actions.三、翻译句子(每小题2分,共10分)21. 下周五有演唱会。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里)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A儒家B道家C发家D兵家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B民贵君轻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6、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8、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A、程颢、程颐B、朱熹C、孟子D、王阳明9、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0、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11、“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这句话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A、破除对孔子迷信的思想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12、下列表述中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的是A、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C、“静即含动,动不含静”D、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13、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14、顾炎武与王夫之都主张A、经世致用B、工、商皆为民生之本C、物质第一性D、天下为主,君为客1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新教材2023年高中政治 单元检测1 第1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部编版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政治 单元检测1 第1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部编版必修3

第一单元检测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如果请你参加以“新中国的成立”为主题的微电影拍摄,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你可能描述的内容有( D )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④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故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 材料以“新中国的成立”为主题,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①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②符合题意;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③不符合题意;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故事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④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

100年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

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这一结论体现在( D )①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④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实践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这一结论体现在党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③④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①和②颠倒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排除。

故选D。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历经70多年艰苦奋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 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答案】B【解析】对联① 演员的假笑假哭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真实情况现代人穿的是古人衣装演绎的是古时生活这是昆曲的特点对联②处处设疑处处有悬念绘声绘色再现情景故事环环相扣这是评书的特点对联③ 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传雅曲觅知音这是古琴的特点这是古琴的特点对联④ 舞台上展示的形象观众似乎认为是真的而非木偶在小小舞台上随意操纵机关这是木偶戏的特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虽然2020年我国夏粮同比增产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①_______________ 这一消息也让一些公众做出“粮荒”的判断其实产量的增长和收购量的下降并不矛盾因为粮食确实生产出来了至于收货量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农民预期收购价将继续上涨而产生惜售心理导致交粮进度较慢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来说②_______________ 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依旧需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映出一个问题在粮食安全上③_______________ 下一步要往“质”的方向发展【答案】①夏粮收购量同比减少较多, ②中国的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 ③“量”的问题解决了【解析】第①空根据横线前的“2020年我国夏粮同比增产”和横线后的“这一消息也让一些公众做出‘粮荒’的判断”“产量的增长和收购量的下降”可知此处是与收购量下降相关的内容应填“夏粮收购量同比减少较多”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横线前的“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和横线后的“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依旧需引起高度重视”可知此处是对当前粮食安全进行判断的内容应填“中国的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横线前的“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和横线后的“下一步要往‘质’的方向发展”可知此处是与“质”相对的关于“量”的内容应填“‘量’的问题解决了”之类的句子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②会秦州李濬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3.(5)张佶升为虞部员外郎的原因是什么?蜀人为什么怀念张佶?A.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B.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C.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D.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答案】A【解析】(1)“要在”的意思是“关键在于” 与“得果毅之臣”形成了动宾关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宣力西南”“勤干威惠”是并列成分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车驾”原指帝王乘坐的车文中借指皇帝【答案】D【解析】(3)D项“边境部族怨恨因而袭击他的军队”理解错误原文是“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 并未袭击张佶的军队【答案】(4)①曹州百姓中有人被诬陷杀人(张佶)奉诏前去查办揭发出此案中隐蔽的不法情形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掉②恰逢秦州李濬突然去世皇帝对近臣说“天水是边境要地应该迅速找到恰当的人”【解析】(4)①按查办发擿亦作“发摘” 揭发举发雪洗掉(耻辱、仇恨、冤枉)②暴卒突然去世语……曰对......说边要边境要地【答案】(5)①皇帝下令讨伐王均张佶督运军需立下功劳②益州任上治理军队安抚百姓有威望和恩惠【解析】(5)①根据文中“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可知张佶因为督运军需的功劳升任虞部员外郎②根据文中“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可知张佶治理军队安抚百姓很有威望和恩惠因此蜀人怀念他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概括诗中陶处士的形象特征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A. 首联从景物描写入手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和煦宜人的春日图景B. 颔联运用典故“潘子县”与“陶公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陶处士的赞美之情C. 尾联在前三联写景状物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不认同D. 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风格近于田园诗与作者为人熟知的边塞诗风差别较大【答案】C【解析】(1)C项“表达作者对陶处士生活态度的不认同”错误作者对陶处士的生活态度是认同的他不认同的是“南山车马客”的生活态度【答案】(2)①情趣高雅“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描写出陶处士居所的优美环境衬托出主人的雅趣和闲情②闲适洒脱“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写出陶处士服药养生、持杆垂钓的自得其乐的生活情形③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与“南桥车马客”往来奔走相对比写出他远离尘嚣的安宁心境【解析】(2)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正面(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侧面(他人的评价、衬托)两个方面入手然后可以从身份、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角度分点作答首联作者写陶处士所居住的地方风景优美颔联用“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来与陶处士的住处相比认为此地和潘子县、陶公门一样美好宜人以此衬托出陶处士情趣高雅的一面“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是说陶处士的药碗里倒映着青山的影子鱼竿上总有水的痕迹可见陶处士服药养生、持杆垂钓的悠闲洒脱尾联“南桥车马客”是写其他人为名利竞相奔走的行为及状态前后对比可见陶处士与世无争的形象特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初入东风鱼头馆柳月芳为什么“百感交集”?请简要分析5.(3)请探究小说以“人民的鱼”为标题的深刻用意A. 小说开篇道出“鱼的末日” 与之对应恰是人的“春节临近” 在悲喜始末之间隐含着作者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B. 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例如居林生“最反感别人送年货” 但收到的鱼“腥一条街了” 柳月芳“不瞒了”终究还是瞒了C. 小说最后描写居强的女朋友“喝汤”评诗的场景既突出鱼头汤的美味也留下较为丰富的阅读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D. 小说叙述视角灵活多变既有旁观者的客观中立又有当事人的敏感与亲切叙述语言寓庄于谐机智幽默含义隽永【答案】A【解析】A【解析】“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赏析错误【答案】(2)①被张慧琴的真情所打动②为自己一直拒绝的歉疚③对两个家庭今昔的感慨【解析】略【答案】(3)①“人民”是群体概念“人民的鱼”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人民”由“送鱼”到用鱼创造财富与幸福反映了时代变迁与观念革新③不同的“人民”最终因为“鱼”实现了平等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人文理想【解析】略6.(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3)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4)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B. “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C. 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D. 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 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答案】B【解析】B.“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答案】C【解析】C.“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错误的有力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答案】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解析】老张对女儿的情感可以结合“1951 年8月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他也想闺女闺女在哪里不过今天这个说在新乡还有的说在武汉一个女娃出去疯啥呢就你能”概括得出【答案】小说最后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丰富了常香玉舍家卫国的形象【解析】小说最后补写了一段新闻报道说明常香玉是为了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而卖车卖房突出了常香玉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且与历史事实相吻合7.(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小说以岩羊的“纹丝不动”与“他”的步步靠近为主线这样谋篇布局有何妙处?7.(4)对“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的做法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A. 小说开篇对犄角的描写、对地形位置的介绍以及对岩羊反常行为的关注都说明“他”有着丰富的山居经验B. 第④段对野猪、旱獭、狼、狐狸的描写生动再现动物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说明禁捕后动物与人和谐相处C. 第⑨段是景物描写山风劲吹秋草枯黄点明季节预示冬天的来临此时巡山表现他对这片山的由衷热爱D. “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是“他”对老岩羊顽强生命意志的咏叹“不老”指老岩羊的精神内涵【答案】D【解析】(1)D项“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并非意在咏叹老岩羊的顽强“不老”的是岁月、是天地不是指老岩羊的精神【答案】A【解析】(2)A项小说对内心的描写并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进而“有助于直接表达感情”的分析有误【答案】(3)①岩羊的“纹丝不动”是引发“他”步步靠近的缘由读者可从“他”步步靠近寻得答案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种种预测使小说情节富有悬念②这条主线推动了“他”情感的变化好奇、疑虑、惊讶、同情、沉重、释然③“纹丝不动”原因的揭示令人感慨老态垂死的岩羊揭示小说主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④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简洁【解析】(3)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主旨、人物、读者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情节来看以岩羊的“纹丝不动”与“他”的步步靠近为主线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文章内容使得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简洁从读者感受来看他步步靠近“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可岩羊“纹丝不动” 事实与心理预期出现了落差能够引发读者的预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从人物心理状态来看岩羊“纹丝不动” 他步步靠近时经历了一个先“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再“有些迟疑”“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 接着“惊呆了” 知道岩羊不动的原因“心疼极了”“心情很沉重” 最后“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的心理历程和情感变化过程从主旨来看他步步靠近机敏的岩羊却不动是因为岩羊已经老态垂死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综合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答案】(4)①“他”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体现了“他”对老岩羊的充分尊重对生命尊严的尊重②从文中“心疼”“不忍心”“祈祷”“将老岩羊头面朝东方”等细节可知“他”对老岩羊这种垂垂老矣、艰难等死的状态心生悲悯之情③从后面“彻悟”可知从老岩羊的垂老艰难活着到肉体回归自然引发对生命的感悟生命是一个过程最终会走向尽头但即使走向尽头也要有尊严从而深化了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解析】(4)回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及思想主旨进行分析面对“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时他心疼极了而后又想“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么”“生命总该有个尽头”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他才割了老岩羊的首级并“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置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 由此可见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是因为极度心疼他悲悯老岩羊的遭遇想让它有尊严地死去他的做法是对生命的尊重割下老岩羊的首级后“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 如果不是他割下老岩羊的首级老岩羊会在其他动物的嘴下毫无尊严地死去他从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行为中有了新的思考无论多么强大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回归到自然当中去这就是生命的过程可即便是死亡也应该有尊严所以他的这一行为深化了热爱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综合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8.(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价值?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A. 中国的新冠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之低和治愈率之高得益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这也是我国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B. 对于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西医往往无能为力而中医却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C. 为了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亟须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D. 此次武汉保卫战国家中医药局历史上首次成建制派出国家中医医疗队中医药教治有了自己的大显身手的阵地【答案】B【解析】B.曲解文意“这说明中医优于西医”说法错误原文是“西医往往无能为力的非典、艾滋病、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中医凭其辨证论治特征能迅速找到有效解决方案” 说明在重大传染病上中医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据此就说中医优于西医故选 B【答案】A【解析】A.无中生有“为我们指出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故选 A【答案】(1)B(2)A(3)①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②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③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解析】依据原文“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则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可知①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依据原文“二要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中药质量安全有效根本要求突出质量优先不断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可知②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依据原文“三要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我国卫生健康发展显著优势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相补充擦亮公共卫生体系的中国特色既是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所需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之责”可知③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答案(1)B(2)A(3)①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②坚持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③大力发展中医药补齐中医药短板与西医药互学互鉴、互补短长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红楼梦》中贾政不喜欢宝玉始于()A. 宝玉入塾后与秦钟形影不离引发风言风语B. 贾环诬告宝玉强奸母婢未遂导致金钏赌气投井C. 宝玉抓周时不取纸墨笔砚单抓脂粉钗环D. 赵姨娘串通马道婆施魇魔法贾宝玉中邪乱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C.宝玉抓周时不取纸墨笔砚单抓脂粉钗环惹得贾政大怒断言其“将来酒色之徒耳” 所以贾政不喜欢宝玉始于此故选C10.根据语境仿写句子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重在做好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 ________ ________ 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云朵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________ ________ 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答案】见到奔腾的江河, 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 虽是一滴, 却能滋润禾苗【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本题仿照的第一个句子为“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 分析可知句子结构为“见到……你只……” 从内容上分析“林木中挺拔的一棵”是前一句“茂密的森林”的一部分考生注意把握句子结构和内容上的相似性即可第二个仿照的句子为“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分析可知句子结构为“虽是……却能……” 从内容上分析“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意为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能有强大的力量考生注意把握句子结构和内容上的相似性即可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倜傥B. 捉襟见肘C. 冰雪聪明D. 而是【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黑洞”这个名称人们已经不觉得陌生了有人甚至①________ “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洞”这个名称的第﹣一个字是“黑” 这表明它绝不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因此人们绝对无法看见它②________ 任何东西只要一进人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无底洞” 那么要是用盏威力极大的探照灯去照亮黑洞它不就会原形毕露了吗?这也不行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③________ 不会有一点反射这个洞还是黑的【答案】还给它起了个不光彩的外号, “黑洞”的第二个字是“洞”, 都会被黑洞“吃掉”【解析】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②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3.(5)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A.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B.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C.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D. 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答案】C【解析】(1)“王曾吕蒙正当国”句子结构完整“重”作后一句的谓语二者之间应断开排除A、B两项“从容”作“谓”的修饰语中间不能断开“直而温”“宽而栗”句式结构相同前后分别断开排除D项【解析】(2)D项“‘章’指玉带”表述有误“章”是“帽子” “服章” 古代表示官阶身份的服饰【答案】A【解析】(3)A项“专门营造一庭院”表述有误原文是“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 意思是“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 此处“造”指“进入” 不是“营造”【答案】(4)①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的污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②奉命举荐御史据我所知道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请收回这诏令【解析】(4)①资性情不适时不合时宜求容乞求接纳全保全道志节②举举荐易替代不用不能任用纳收回敕诏令【答案】(5)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马绛于是被调往延州【解析】(5)从文中“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可知马绛被调往延州是因为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 雨是“细雨” 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 “不道春难管” 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惋惜和无奈之情D. 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答案】B【解析】【答案】(2)⑩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 一“乱”一“深” 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解析】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老妇人偷花”这一情节虽着墨不多但不可或缺请简要说明理由5.(3)简析小说以“时令鲜花”为题的妙处A. 开篇将吕茜尔与少妇并写相互映衬正是两人相似的性格使得艾惕安关注到这位妇人B. 小说插入艾惕安写剧本这一情节引出安多华夫人的相关经历表现出两人精神上的契合C. 对艾惕安的心理描写体现其既有对安多华夫人的爱慕又有对亡妻的愧疚心情复杂D. 小说结尾艾惕安宽慰安多华夫人的话既呼应了上文两人对亡侣的怀念也点明了小说。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2.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3. 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的先秦思想家是A. 墨子B. 孔子C. 荀子D. 孟子4. 孔子在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他整理出六种教本,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不包括A. 《诗》B. 《易》C. 《乐》D. 《论语》5. 春秋时期,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资格的是A. 墨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6.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思想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②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A. 系统的“仁政”思想B. “民贵君轻”的思想C. “人性本善”的思想D. 轻摇薄赋的思想8. 荀子对儒学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 最早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B. 主张“以德服人”C. 结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使之更适应社会需要D. 主张“性恶论”9. 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________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10.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了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1.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2.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 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 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 “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1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A .政治运动B .启蒙运动C .思想文化运动D .思想解放运动14.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训练题(一)1.下列言论,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与调解人际关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5.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6.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8.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0.“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11.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为轻”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2.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1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14.“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15.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見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

”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16.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17.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18.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1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20.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21.下列何者,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2.下列表述不符合思想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的是()A.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B.孔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仁”C.朱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D.李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阴阳二气”2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2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25.《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2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②反封建专制③反传统反教条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7.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学家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天人三策》D.《伤寒杂病论》28.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29.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医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B.西汉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D.张仲景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30. 下列四组人物中,毕升归入哪组最合适:A.张仲景、孙思邈 B.苏轼、李清照、辛弃疾C.甘德、沈括、郭守敬D.蔡伦、马钧、张衡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6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4分)(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4 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2分)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训练题(一)31. (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有利于增强诸侯国的实力,确保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

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2.答案:(1)仁;克己复礼。

(2分)(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

(1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分)(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