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幼儿园小班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案目标:1.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方形和圆形的特征和形状。
2.训练幼儿观察、分辨和归类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名为“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的故事书。
2.方形和圆形的卡片或图形辅助物。
3.绳子或大圆环。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小组活动:让幼儿围坐在地上,展示卡片辅助物,问幼儿是否认识这些形状,并询问他们对于方形和圆形的理解。
2.引入故事:打开故事书,介绍故事中的主人公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引导幼儿思考他们的脸形是什么形状。
主体活动:1.观察辨别:将方形和圆形的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幼儿分辨并将相同的形状放在一起。
2.比较形状: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片,让他们找到另一个和自己的卡片形状相同的伙伴。
让伙伴站在一起,观察他们的形状是否相同。
3.分类活动:在地面上用绳子或大圆环画出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让幼儿将卡片放在合适的形状里。
4.整理和反思:让幼儿一起整理卡片,并讨论哪些卡片是方形,哪些卡片是圆形。
结束活动:1.小组活动:让幼儿分为方脸公公组和圆脸婆婆组,让他们分别站在方形和圆形的区域,并一起展示他们所学到的形状。
2.合作反思:让小组代表分享他们学到的形状特征和他们在活动中的合作经验。
教学延伸:1.在课后的游戏时间里,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形状辨认游戏。
2.在户外环境中让幼儿观察周围的形状,如建筑物、花朵等。
3.给幼儿提供一些与形状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用纸板剪出各种形状,或用面团搓成各种形状的面包。
教学反思:1.对于幼儿来说,形状的辨认和归类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加深理解。
2.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观察和实践,同时也要倾听他们对于形状的理解和说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学目标1.了解方脸和圆脸的区别,通过视觉接受不同形状的概念。
2.通过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并加深对人物特征描述的理解。
3.通过朗读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幼儿绘本《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幼儿角色扮演道具等。
2.教师准备:课堂教案、故事情节提纲、故事片段图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2.让幼儿看看手指,问“你们的手指形状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形状区分。
初步阅读环节(5分钟)1.通过朗读故事前言“从前,有口传说……”了解故事背景。
2.继续朗读故事,提示孩子注意圆脸婆婆和方脸公公的不同。
情节理解环节(10分钟)1.回顾故事情节,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圆脸婆婆和方脸公公卖菜,建造房子,圆脸婆婆的房子更牢固。
2.观看故事中关于两个角色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两个角色的不同特征。
角色扮演环节(15分钟)1.分发角色扮演道具。
2.指定幼儿扮演圆脸婆婆和方脸公公。
3.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内自由发挥互动。
朗读训练环节(10分钟)1.教师用正确的语调和语气朗读故事,模仿样板。
2.分散式朗读:将每段故事读成一小段,分给每个小朋友朗读。
3.重复式朗读:让幼儿重读故事片段,加深记忆。
形容词思维环节(15分钟)1.用形容词描述圆脸婆婆和方脸公公的特征,如圆、方、高、矮等。
2.小组内分别选择一个描述性词汇,用以描述自己。
总结回顾环节(5分钟)1.引导幼儿回忆和总结这个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2.让幼儿自由发挥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评估1.在朗读和角色扮演环节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语音发音和流畅度进行评估。
2.在形容词思维环节中,可以对幼儿对形容词的运用进行评估。
学后延伸1.家长可在孩子身边多举出一些形状类的物件,培养孩子的形状概念,并通过故事情节了解不同人物的特征。
2.学生可以尝试用形容词其他词类来描述自己和家人的特点,如名词、动词、副词等,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含反思

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含反思【导言】家长们好!今日,我为大家带来一堂小班公开课,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本节课的主题是“把握不同形状的单词”,旨在让孩子通过简单生动、情境化的故事,了解不同形状的单词,在游戏、互动中把握形容词的用法。
让孩子既在听、说、读、写中全面提升语言本领的同时,培育团队合作、协同学习的本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投入到这个有趣味味的语言世界里面。
【步骤】1、热身启蒙首先,我要通过一张大海报让同学们认得几个单词,分别是:round、square、triangle、rectangle。
我会用谙习的五线谱曲调先给同学们唱一遍,然后再引申,让同学们加入进来一起唱。
2、呈现故事故事背景: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在城市里相遇了,他们想要一起旅游,然而面对有形状的问题,两个老年人因形状问题而对话不畅,到底他们如何破解这一局面呢?步骤:①首先我会分别在白板上画一张方形和一个圆形,让同学们感性地认得两者的不同。
②我将通过故事带领同学们学习词汇,了解形容词表征物体的形状特征。
③在故事中,我们将以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的旅游为主旋律,呈现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比如:看猴子、游乐场、坐车等等。
从学习单词、学习句型、学习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同学们语言的本领。
故事情节的大致内容如下:为了充分圆脸婆婆从小到大的理想,他们一起踏上了旅途,一路上碰到了先是一幢方形的房子,而圆脸婆婆看到了以后很欣喜,说了一句话:“Oh, 这是我们的方形房子,很棒吧!”接下来,两人来到了动物园区,看到了猴子,在园区的场景中,我将会引导同学们说出形状特点的句子,如:“这只小猴子的身体好圆啊!”“这只小猴子不像方形,它更像一个大泡泡呢!”看完了猴子,两人经过了一条拐弯的路,由于路上的人多车多,他们不是很顺畅,圆脸婆婆急坏了,立刻就说:“Oh,这个汽车在路上行驶时,总是发出沉闷的声音,像一个方形的盒子。
”终究,他们来到了游乐场,看到了很多异形的游乐设施,圆脸婆婆兴奋地说:“那个旋转木马好看!它有多彩的颜色,而且它是圆的!”方脸公公随即说:“这怎么可能是方形的!我看它是三角形的!”经过了拐弯抹角的旅程,他们这次也学到了很多新的单词,同时,也对形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含反思中班社会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在同一物体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圆两种形状,运用已有的图形经验,区分方形和圆形,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社会《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的图形经验,区分方形和圆形。
2、知道在同一物体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圆两种形状。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1、圆形的物体(如圆镜子、碗、脸盆、笔筒、转盘等)和方形的物体(如毛巾、拎包、书、小方凳等)若干。
2、同时具有圆形和方形的物体若干,如电话、钟(外框方形和钟面圆形的)、饼干箱、纸巾盒等。
活动过程:一、引出故事:1、介绍故事名称::方脸和圆脸,猜猜故事里可能会讲些什么?2、介绍主人公::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并认识他们的外貌特征(方和圆)。
二、理解故事1、讲述故事开始至"吵着要分家"。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怎么了?::介绍方脸公公的东西和圆脸婆婆的东西,发现分类的依据。
2、初次尝试根据形状分类。
::出示需要分类的物品,说说有些什么。
::摆弄物品进行分类。
::观察分类的情况,判断:方脸公公拿到的是不是都是方的?圆脸婆婆拿到的是不是都是圆的?3、继续讲述故事,引出再思考的问题。
::哪些是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争着都说属于自己的东西?::为什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不再吵架了?三、迁移经验回忆生活中的物品、玩具等,看看有没有同一件东西上既有方形又有圆形两种形状特征。
活动延伸:1、请孩子继续观察收集生活中既有方又有圆的物品,将图片和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布置在一起,相互交流。
2、改编故事《方脸和圆脸》,试着编画《红脸和白脸》、《三角爷爷和梯形奶奶》等故事书。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与以往不同,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主线逐渐展开,对于习惯计算课的我来说,有了一定难度。
小班语言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案

小班语言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案小班语言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的幽默,知道物体有方有圆,各有用处;2、愿意观测,大胆表述对四周物体外形的认识,知道圆形和方形都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
3、情愿积极参加争论故事情节并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两故事人物分与合的心理改变。
4、体会一家人在一起亲睦、快乐地生活才是欢乐。
5、情愿沟通,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体会做事要认真,不要马虎大意。
活动预备: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
PPT展示。
2、《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故事图片,熟知部分家具。
PPT展示。
活动过程:1、激发幼儿观赏故事的爱好_--谈话导入(1)、老师今日要给小伙伴们讲个好玩的故事,在此之前先看看几张图片吧(2)、启发幼儿观测老公公和老婆婆的主要外貌特征--老公公挺瘦,长着长脸盘,老婆婆挺胖,长着圆脸盘。
出示图片,鼓舞幼儿给他们取个名字(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老师介绍人物。
2、引导幼儿辨别方和圆,出示PPT图画,请幼儿观测图画,激发幼儿的爱好(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什么是圆和方,在我们四周还有哪些东西有圆也有方?举例子。
(2)、出示PPT图片,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
3、启发幼儿争论"是分好还是不分好"。
(1)、那么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分的呢?"老公公站在院子里一看"到"褂子是方的,袖子是圆的!"(2)、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老两口分了一上午,越分越分不清。
小伙伴们觉得能不能把全部的方的和圆的都分来呢?为什么?〔让幼儿懂得了圆有圆的用处,方有方的用处,就像方脸老公公的`圆眼睛和圆脸老婆婆的方牙齿一样,缺了哪一样,就发挥不出它的作用。
〕4、一家人在一起才快乐。
(1)、"老公公和老婆婆分开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讲出一家人在一起才快乐)(2)、一家人在一起,不吵架,相互理解,相互饶恕,开快乐心才最重要!〔小伙伴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也要懂得相互援助,饶恕谦让,这样才能每天快乐欢乐,知道吗〕反思:认识几何图形一般都比较单调、抽象,但假如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话,既能让幼儿区分开圆形和方形,又能在查找四周环境中的物体外形时了解到了其他的图形,让幼儿形成肯定的图形概念。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一、教学内容1. 教材《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2. 教学目标•学习角色扮演表现人物形象;•学习使用基本的对话语言;•开发观察力,提高自我表现的能力;•培养幼儿群体认同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重难点•学习角色扮演表现人物形象;•学习使用基本的对话语言。
二、教学过程1. 情感创设教师询问幼儿们在家中是否有长脸/圆脸的人,让幼儿描述他们长脸或圆脸的人的印象。
引导幼儿们认识不同形状的脸,以此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角色扮演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特点。
2. 导入教师出示绘本《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们理解故事情节,逐字逐句分析其中的语言内容、人物特点。
3. 操作演练步骤一:角色扮演教师根据绘本中的人物特点介绍人物形象及角色,然后进行角色扮演示范,并指导幼儿们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练习,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并理解人物形象及角色特点。
步骤二:对话表演教师课堂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
每个组需要对所饰演的角色进行进行表演,以及面对面的对话与问答。
教师需要通过回答幼儿的问题或提出问题以指导幼儿对话的内容和相关的表现形式。
4. 总结回顾最后,教师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帮助幼儿们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回顾。
三、教学评估1. 评价方式•通过小组课堂活动•通过课堂作品2. 评价标准•幼儿的角色表现形象是否刻画到位;•幼儿是否使用基本的对话语言表达观点和表现;•幼儿是否能够展示自己在表达方面的能力;•幼儿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共赢的意识。
四、教学延伸综合教学方法,包括可视教学、游戏体验、沟通互动和角色扮演。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总结该教案是一款针对幼儿园小班学习语言的教学案例,重点是将人物形象和基本的对话语言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幼儿在角色扮演、对话表演和其他团体活动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表现和共同合作精神。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理解故事中的内容。
2. 能够认识、口头表述方形和圆形,并且描述它们的特点。
3. 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宽容、包容、友情等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认识并口头表述方形和圆形。
2. 理解故事中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1. 通过故事理解宽容、包容、友情等价值观。
2. 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方形和圆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圆形和方形的卡片。
教学过程:1. Warming-up老师准备好方形和圆形的卡片,向孩子们展示卡片并与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口头表述方形和圆形的特点。
2. Pre-reading引入故事《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背景并展示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预测故事内容。
3. Reading老师开始阅读故事,让孩子们仔细听。
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观察图片。
4. Comprehension阅读完故事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中的中心思想。
问孩子们“方形公公”和“圆形婆婆”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他们最后还是变成了好朋友?通过讨论,让孩子们理解宽容、包容、友情等价值观。
5. Practice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互相交换自己的知识,科普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有什么形状,从而加深孩子们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同时锻炼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6. Extension引导孩子们自己想象和编写一个关于包容和友情的故事,可以每个小组编写一个故事,鼓励孩子们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故事情节。
7. Summary让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最后,鼓励孩子们自己尝试写出一篇自己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语文教学,孩子们进一步掌握了认识和口头表述方形和圆形,理解宽容、包容、友情等价值观,培养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让孩子们学会理解和欣赏文学,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学素养。
幼儿园小班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小班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幼儿园小班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的幽默,知道物体有方有圆,各有用处。
2、乐意观察,大胆表述对周围物体形状的认识,知道圆形和方形都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
3、愿意积极参与讨论故事情节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两故事人物分与合的心理变化。
4、体会一家人在一起和睦、开心地生活才是快乐。
【活动准备】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
展示。
2、《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故事图片,熟知部分家具。
展示。
【活动过程】1.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谈话导入(1)老师今天要给小朋友们讲个好玩的故事,在此之前先看看几张图片吧!(2)启发幼儿观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主要外貌特征老公公挺瘦,长着长脸盘,老婆婆挺胖,长着圆脸盘。
出示图片,鼓励幼儿给他们取个名字(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教师介绍人物。
2、引导幼儿分辨方和圆,出示图画,请幼儿观察图画,激发幼儿的兴趣(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什么是圆和方,在我们周围还有第 2 页共 6 页哪些东西有圆也有方?举例子。
(2)出示图片,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
3、启发幼儿讨论”是分好还是不分好”。
(1)那么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分的呢?”老公公站在院子里一看”到”褂子是方的,袖子是圆的!”(2)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老两口分了一上午,越分越分不清。
小朋友们觉得能不能把所有的方的和圆的都分来呢?为什么?(让幼儿懂得了圆有圆的用处,方有方的用处,就像方脸老公公的圆眼睛和圆脸老婆婆的方牙齿一样,缺了哪一样,就发挥不出它的作用。
)4、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
(1)”老公公和老婆婆分开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讲出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2)一家人在一起,不吵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开开心心才最重要!(小朋友们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也要懂得互相帮助,包容谦让,这样才能每天开心快乐,知道吗)反思:认识几何图形一般都比较单调、抽象,但如果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话,既能让幼儿区分开圆形和方形,又能在寻找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形状时了解到了其他的图形,让幼儿形成一定的图形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新幼儿园小班教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感受故事的幽默,知道物体有方有圆,各有用处。
2、乐意观察,大胆表述对周围物体形状的认识,知道圆形和方形都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
3、愿意积极参与讨论故事情节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两故事人物分与合的心理变化。
4、体会一家人在一起和睦、开心地生活才是快乐。
【活动准备】
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
PPT展示。
2、《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故事图片,熟知部分家具。
PPT展示。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_--谈话导入
(1)老师今天要给小朋友们讲个好玩的故事,在此之前先看看几张图片吧!
(2)启发幼儿观察老公公和老婆婆的主要外貌特征--老公公挺瘦,长着长脸盘,老婆婆挺胖,长着圆脸盘。
出示图片,鼓励幼儿给他们取个名字(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教师介绍人物。
2、引导幼儿分辨方和圆,出示PPT图画,请幼儿观察图画,激发幼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