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ppt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课件(共23张PPT)

温馨提示
带领大家参观校园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一、路线明确 (有一定的参观顺序) 二、移步换景 (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的 特点来介绍)
巩固练习
写一篇游记,题目自定。 建议
一、路线明确(有一定的参观顺序)
二、移步换景 (抓住不同地点的不 同景物的特点来叙写) 三、融情于景(注意调动五官,仔细 观察景物,把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 动,令人喜爱和向往。并且写作时要运用 一些修辞方法)
散步时领略: 圣马可广场的秋景 一幅美丽、和谐、 幸福的画卷
写法: 移步换景
体会美丽
请看下面几个画面,并细读第4自然段。
这就是古老的 “公朵拉”
这就是古老的 “公朵拉”
这就是古老的 “公朵拉”
1.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突出威尼 斯“水城”的特点的?
(1)句是中心句,突出了它“开门见水”的 特点 ; ( 2 )句用比较的说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 瑰丽的形象”;(3)至(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瑰 丽在何处,重点介绍了李亚度桥和公朵拉。 所以说: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瑰丽 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宫 殿、贵族院落、桥梁等)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 都之美。
2.仔细阅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 穿插有关威尼斯的历史对表现威尼斯的美 丽景色有何影响?
介绍威尼斯的历史,突出了威尼斯是“威尼 斯人用双手雕塑起来的”这一点,赞美了威尼斯 人民的勤劳智慧。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 更突出了这个“亚得里亚海的瑰宝”的价值。
3.第5自然段穿插威尼斯城徽的传 说有什么作用?
实践活动
在第四单元里,我们不但跟随柳宗 元去探访了清幽美丽的小石谭,跟着苏 轼到承天寺领略了月光之美,而且跟着 吴功正去参观了美丽如画的阿里山,跟 着李舵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去转了一圈, 还跟着马信德到异域的威尼斯去畅游了 一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领略了 自然之美,感受到他们欣喜的情感,还 学会了移步换景的写法。现在,请你当 导游,带领大家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
《蓝蓝的威尼斯》精美版课件

人间奇景之中。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的语言可生动形·波象,罗瑰丽行绚烂记,而》且文,中多记用比述喻。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的见闻。这部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
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 读一读字音
xián
diāo
舷窗
雕塑
部分来自《点拨》
zhuì
串连缀接
走
177条大小河道,有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其中最美的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85年7月出 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高高地矗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着一头威风凛凛的带翼的狮子。
(4)由于汉字的发展演变,一些字的形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形声字的声旁也失去了标音作用,如:魅、啄。
向远处看,如:我一步步地迈上这座高塔,当踏上最高 影影绰绰的高楼是古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吧,那尖顶
点拨:熟读课文,尤其要熟读重要而意境幽远的佳句,发挥想像,使自己如置身于威尼斯美丽的画卷中。 画线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用设问句的形式,表明马可·波
来自《点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以体育外交的方式走 出国门,走向世界。作者以体育记者的身份来到威尼 斯,他不仅为威尼斯独具魅力的“水都”风光所倾倒, 更被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所吸引。于是写了 这篇文章。
游记散文(三)
来自《点拨》
游记散文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优美的叙事、抒 情文,也可以是旅途书简;可以侧重记叙或议论,也可 以夹叙夹议;可以纯然写景状物,也可以有人物、事件 以及传奇性的民间故事。
、瑰、芜;
本文的语言可生动形·波象,罗瑰丽行绚烂记,而》且文,中多记用比述喻。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的见闻。这部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
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 读一读字音
xián
diāo
舷窗
雕塑
部分来自《点拨》
zhuì
串连缀接
走
177条大小河道,有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其中最美的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85年7月出 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高高地矗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着一头威风凛凛的带翼的狮子。
(4)由于汉字的发展演变,一些字的形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形声字的声旁也失去了标音作用,如:魅、啄。
向远处看,如:我一步步地迈上这座高塔,当踏上最高 影影绰绰的高楼是古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吧,那尖顶
点拨:熟读课文,尤其要熟读重要而意境幽远的佳句,发挥想像,使自己如置身于威尼斯美丽的画卷中。 画线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用设问句的形式,表明马可·波
来自《点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以体育外交的方式走 出国门,走向世界。作者以体育记者的身份来到威尼 斯,他不仅为威尼斯独具魅力的“水都”风光所倾倒, 更被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所吸引。于是写了 这篇文章。
游记散文(三)
来自《点拨》
游记散文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优美的叙事、抒 情文,也可以是旅途书简;可以侧重记叙或议论,也可 以夹叙夹议;可以纯然写景状物,也可以有人物、事件 以及传奇性的民间故事。
、瑰、芜;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 (共27张PPT)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 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 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 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 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 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 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 “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 富有诗情画意。
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 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 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 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 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交流讨论:
你认为一篇介绍城市风光的游 记,可以写哪些方面内容?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基础知识:
舷窗
瑰宝
器皿
荒芜
穿梭 眺望
停泊 搁浅
鳞次栉比
祈祷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 蓝蓝的威尼斯 课件 (共34张PPT)

速读课文,完成:
1、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2、随着行踪的变化,作者介绍了威尼 斯的哪些景观?它们体现了威尼斯哪 几方面的美?
“我从舷窗向外眺望”
“一到罗马”
“泛舟在亚德里亚海滨” “我们登上汽船”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汽船向前驶去” “到圣可马广场去散步”
移 步 换 景
李亚度桥
叹息桥
移步换景
• “动点描写”法,游记常用的写法 • 好处是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 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后再描绘出 一幅画卷,逐步展现画卷。 • 注意点: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 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不 能写成“流水账”。
俯瞰威尼 斯……
威尼斯的夜晚
返回
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周国平《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 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 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 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 而深厚的友谊。
1、文章五、六两段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 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 “蓝蓝”没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
2、课文题目不说“水上威尼斯”“水 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 “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自然色彩:天蓝,地蓝,城市蓝 蓝蓝 人文色彩:是美丽、和谐、 幸福 的象征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 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 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 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 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 尼斯”就显得太一般化,没有一点新鲜感;如 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 特征,“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 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课件 苏教版

(这样的画卷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的和谐统一。)
课堂小结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水城,就像一串颗 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通过学习让我们 领略了她奇特瑰丽的风光,感受到她深厚 的文化艺术底蕴。她向我们展现了世界 “江山如此多娇”。当我们再欣赏江山多 娇时,既要欣赏她的外在美,更要注重品 味她丰富的内涵。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本文是一篇游记,介绍了意大利 的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
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威尼 斯这座城市的特点。
2、作者运用移步换 景法,从几个不同的角 度描写威尼斯的奇特面 貌。请画出表现作者行 踪的词或句子
• 客机上的舷窗眺望——一到罗马——威尼斯—— 登上汽船——泛舟在大运河上——穿过一座座桥 梁—汽船向前驶去—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 赛——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宫殿、叹息桥
5、“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说说作
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找出有关语句
威 尼 斯 之 美
水都美 建筑美
秋色美 人文美
课堂小结
•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 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 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 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久远而深厚 的友谊。
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比喻句。
蓝蓝的威尼斯
蓝蓝
自然色彩:天蓝,地蓝,城市蓝
人文景观:是和平、宁静、友谊、 美丽、和谐、 幸福的象征
3、课文最后提到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 罗的作用是什么?
课文最后提到意 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 是为了赞颂威尼斯人 民和中国人民之间 的 深厚友谊 。
友谊之树常青
太平洋怒潮→ ←亚得里亚海水 中意两国人民的友谊
自主学习
•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威尼 斯的特点。 • 2、画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 3、夜晚的威尼斯的景色又如何? • 4、第一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观察角 度是什么?突出了威尼斯的什么特征?在全文 起到什么作用? • 5、“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说说作者 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找出有关语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蓝蓝的威尼斯》课件(共23张PPT)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42分21.11.1812:42November 18, 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12时42分45秒1 2:42:4518 November 2021
客机上的舷窗眺望——一到罗马——威尼 斯——登上汽船——泛舟在大运河上——穿 过一座座桥梁—汽船向前驶去—到威尼斯市 体育馆去看排球赛——圣马可广场、圣马可 教堂、宫殿、叹息桥
(注意: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 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 后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们的全貌。运用 这种写法要注意两点:一、要把立足点变换交代 清楚;二、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不要写成流 水帐。)
三、应用于我的写作
课文题目不说“水上威尼 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 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 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蓝蓝的威尼斯
自然色彩:天蓝,地蓝,城市蓝 蓝蓝
人文色彩:是美丽、和谐、 幸福 的象征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 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 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 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
2、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 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 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 间奇景。
赏析: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前一个比喻 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 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 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12时42分45秒1 2:42:4518 November 2021
客机上的舷窗眺望——一到罗马——威尼 斯——登上汽船——泛舟在大运河上——穿 过一座座桥梁—汽船向前驶去—到威尼斯市 体育馆去看排球赛——圣马可广场、圣马可 教堂、宫殿、叹息桥
(注意:移步换景是一种“动点描写”法,就是 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然 后描绘出一幅画卷,逐步展现它们的全貌。运用 这种写法要注意两点:一、要把立足点变换交代 清楚;二、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不要写成流 水帐。)
三、应用于我的写作
课文题目不说“水上威尼 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 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 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蓝蓝的威尼斯
自然色彩:天蓝,地蓝,城市蓝 蓝蓝
人文色彩:是美丽、和谐、 幸福 的象征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 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 的总体印象。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 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
2、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 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 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 间奇景。
赏析: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前一个比喻 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 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 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可以写出作者俯视威尼斯时的总体印象,还可以突出威尼斯作为“水城”的色彩特征。
本文节选自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作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在那种型空阔优阴暗的美氛围的中,桥你觉又得伟是丽,水也觉得上森严一。 道道靓丽的风景,它们共同展
现了威尼斯的“水都”之美。
1.以游踪为序,抓住特点,重点突出。 作者从飞机里眺望威尼斯写起,突出了威尼斯的特征 ——“蓝”。在文章重点段落第4、5、6段中,作者将行踪 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我们登上汽船”,观赏两岸风光; “泛舟在大运河上”,观赏欧洲建筑艺术;“穿过一座座 桥梁”,观赏大理石桥,“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 ”,重点描写圣马可广场。作者边走边看,有重点地介绍 了一个个景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 建筑美、秋色美。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
马信德,体育记者、作家,江苏人。1982年 如果换成“水城威尼斯”则会没有新鲜感。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 ②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三在百温七 和十的八日座光出,中有,版的一是切。都《像透走明的向。 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
突出威尼斯独特的交通方式,并且这些交通方式与水 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
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 穿梭(suō) 器皿(mǐn) 鳞次栉比(zhì)
夜晚在有人家着窗下随密便唱不。 可分的关系。各式的船增添了水的美丽,造
本文节选自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作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在那种型空阔优阴暗的美氛围的中,桥你觉又得伟是丽,水也觉得上森严一。 道道靓丽的风景,它们共同展
现了威尼斯的“水都”之美。
1.以游踪为序,抓住特点,重点突出。 作者从飞机里眺望威尼斯写起,突出了威尼斯的特征 ——“蓝”。在文章重点段落第4、5、6段中,作者将行踪 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我们登上汽船”,观赏两岸风光; “泛舟在大运河上”,观赏欧洲建筑艺术;“穿过一座座 桥梁”,观赏大理石桥,“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 ”,重点描写圣马可广场。作者边走边看,有重点地介绍 了一个个景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 建筑美、秋色美。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
马信德,体育记者、作家,江苏人。1982年 如果换成“水城威尼斯”则会没有新鲜感。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 ②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三在百温七 和十的八日座光出,中有,版的一是切。都《像透走明的向。 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
突出威尼斯独特的交通方式,并且这些交通方式与水 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
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 穿梭(suō) 器皿(mǐn) 鳞次栉比(zhì)
夜晚在有人家着窗下随密便唱不。 可分的关系。各式的船增添了水的美丽,造
《蓝蓝的威尼斯》ppt课件(16页)

第二步:合作探究
1、文中提到了两座桥,它们的写作目的有何
不同?答:“李亚度桥”是为了突威尼斯的建筑美, “叹息桥”则是为了反衬圣马可广场的美丽与人们 生活的幸福与和谐。
2、课文以 “蓝蓝的威尼斯”为标题,有何
含义?
答:”蓝蓝”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和环境特征,而且 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更是和平、安宁、友 谊的象征,所以以此为题。
意大利
蓝蓝的威尼斯
响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裴昌欣
第一步:整体感知
1、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简介威尼斯。 (提示:从地理、历史、人文等角度介绍) 2、划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威尼斯的整体美。 3、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威尼斯的美 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威 尼 斯 之 美
水都美
建筑美 秋色美
)
课文在讲述威尼斯形成历史时,提到著名剧
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 你读过吗?如果没有,你可以用课余时间去 拜读一下,并谈谈你阅读后的感受。
第三步:拓展延伸
模仿第六节“深秋的威尼斯……”,看图写话。
第四步:巩固练习
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1)舷窗(
(2)点缀( ) (3)一簇簇( ) (4)瑰宝( ) (5)祈祷( ) (6)绚丽( ) 2、根据意思写成语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 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