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劝学》当堂检测题-含答案-2019年精选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在人的学习道路上,劝学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它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和答案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提供一套劝学测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万有引力是牛顿的发现。

C. 麦当劳是一家中餐连锁店。

D. 香蕉是一种动物。

答案:B. 万有引力是牛顿的发现。

2. 下列哪个选项是关于心理学的?A. 水是由氧和氢构成的。

B. 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C. 学习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D. 地球绕太阳运动。

答案:C. 学习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和思维。

3. 下列哪个选项是关于人体健康的?A. 长时间的工作对身体无害。

B. 定期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C. 熬夜对大脑功能有积极影响。

D. 不吃早餐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B. 定期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第二部分:判断题判断题根据给出的陈述选择“正确”或“错误”。

1. 学习是一种持续终身的过程,不仅限于学校内的知识。

答案:正确2.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好成绩。

答案:错误3. 动手实践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应用是不够的。

答案:正确第三部分:填空题根据题目意思填入合适的单词或短语。

1. 学习的基础是________。

答案:阅读2. 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是取得好成绩的________。

答案:关键3. 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保持身体和________的健康。

答案:心理第四部分:解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答案: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能类型。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音乐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逻辑推理方面较弱。

2. 学习如何与生活经验相关联?请列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学习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和理财,来巩固数学知识。

高中语文文言文《劝学》过关检测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劝学》过关检测及答案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过关检测训练必修三《劝学》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木直中.绳中:合乎C.輮以为..轮以为:认为D.其曲中规.规:圆规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于:从B.而青于.蓝于:比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比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语气词,无义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青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B.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表转折,然而、却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表并列,并且,而且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而:表修饰,无义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槁暴:晒干B.故木受绳..则直受绳:经受墨线比量C.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尝:曾经B.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快,这里指声音传的快D.假.舆马者假:借助,利用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能:善于B.而绝.江河绝:横渡C.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D.风雨兴焉..兴:起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神明..自得神明: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B.圣心..备焉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骐骥:骏马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铭记在心C.蟹六跪.而二螯。

跪:蟹腿,螯:蟹钳D.用心躁.也。

躁:浮躁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用法及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动用法,使弯曲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复习检测(一)课内基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3.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语基检测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三)名句名篇默写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劝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劝学”一文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2. “劝学”一文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味着什么?A. 学习需要积累B. 学习需要天赋C. 学习需要老师D. 学习需要时间答案:A3. 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A. 为了功名B. 为了财富C. 为了修身D. 为了娱乐答案:C4. “劝学”一文中,荀子提倡的学习态度是?A. 随意学习B. 刻苦学习C. 被动学习D. 盲目学习答案:B5. “劝学”一文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学习环境B. 学习方法C. 学习态度D. 学习时间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劝学”一文中,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不断积累2. “劝学”中,荀子提到学习应该_________,这样才能达到学问的深度。

答案:持之以恒3. 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可以_________,使人变得明智。

答案:明辨是非4.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可以使人_________,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答案:洞察事物5. “劝学”一文中,荀子强调学习可以_________,使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答案:增长智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劝学”一文中荀子对学习的态度。

答案: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刻苦努力。

荀子提倡学习应该以修身为目的,通过学习可以明辨是非,洞察事物,增长智慧。

2. 根据“劝学”一文,荀子认为学习有哪些好处?答案:荀子在“劝学”中提到,学习可以使人明辨是非,洞察事物,增长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应对各种情况。

学习是一个修身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达到更高的道德和智慧水平。

四、论述题(20分)1. 结合“劝学”一文,谈谈你对学习的看法。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劝学”一文的内容和自己对学习的理解进行回答,阐述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和认识。

2019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训练:劝 学(含解析)

2019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训练:劝 学(含解析)

9 劝 学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ǎo) 靛青(diàn)跂望(zhì)驽马十驾(nú)B.鳝鱼(shàn)舟楫(jí)锲而不舍(qiè)木直中绳(zhòng)C.须臾(yú)跬步(guǐ)骐骥(jì)以为轮(róu)D.槁暴(pù)省亲(shěng)蟹螯(áo)金石可镂(lòu)项,“跂”应读“qǐ”;C项,“跬”应读“kuǐ”;D项,“省”应读“xǐng”。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项,“规”,圆规。

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句为宾语前置,②句为介词结构后置。

③句中的“马之千里者”和④句中的“庙堂之高”与例句中的“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样,都是定语后置。

4根据提示填空。

(1)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经验是: , 。

(2)《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 ,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劝学》同步练习题测试(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劝学》同步练习题测试(附答案解析)

《劝学》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òng)槁暴(pù)须臾(yú)闻者彰(zhāng)B.靛青(dìng)舟楫(jí)蛟龙(jiāo)跂而望(qì)C.跬步(kuī)蚯蚓(yǐn)蛇鳝(shàn)驽马(nù)D.可镂(loù)骐骥(jì)爪牙(zhǎo)锲而不舍(qiè)2.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虽有槁暴(晒)(2)輮以为轮(使……弯曲)(3)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5)非利足也(走路)(6)筋骨之强(强壮)(7)而致千里(送达)(8)而绝江河(隔断)(9)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10)而闻者彰(清楚)(11)劝学(勉励)A.⑴⑵⑷⑸⑹B. ⑵⑶⑹⑼⑽C. ⑴⑷⑸⑺⑾D. ⑹⑻⑼⑽⑾3.根据古今词义变化的特点,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操自江陵顺江.东下②同心之言,其臭.如兰③丈夫..不耕④能谤讥..于市朝⑤四体不勤,五谷..莫不私王..,若李广⑦宫女左右..不分⑥宿将爪牙⑧牺牲..玉帛⑨金.就砺则利⑩烈士..暮年,壮心不已A.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B.①/②③⑤⑨/⑧⑩/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⑧⑩/⑦⑨D.①②/③⑨/⑧⑩/④⑥/⑤⑦4.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B.善假于.物也/于.是余有叹焉C.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5.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金就砺则利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輮以为轮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对下面虚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检测试题(含答案)

劝学检测试题(含答案)

劝学检测试题(含答案)《劝学》过关检测一.字音与字义1给加点字注音.輮以为轮槁暴须臾跂而望舆马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劝学(2)学不可以已(3)冰,水为之(4)木直中绳(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楫者(9)而绝江河(10)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三.古今异义1. 假舆马者古义今义2. 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3. 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4.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古义今义5. 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6.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7. 用心一也古义今义8.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9. 輮以为轮古义今义四.解释下面多义词.(实虚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此绝境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舟楫者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吾尝跂而望矣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不能称前时之闻用心一也骐骥一跃—如既往六王毕,四海一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惧有伏焉以俟夫观夫观人风者得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龟玉毁于犊中善假于物也五.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輮使之然也7 .用心一也8不能十步9其曲中规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 青,取之于蓝2.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 輮以为轮9.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10.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 善假于物也七,翻译下列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参考答案]1. 輮(r 6u)槁暴(g op ⑪臾(y u)跂(q i)舆(y u)跬(ku 1)骐骥(q i )i驽(n U 锲(qi 耳镂(l cu)(1)劝勉、鼓励(2)停止、废弃(3)变为、形成(4)合乎(5)靠近、接近(6)验、检查,反省、省察(7)抬起脚后跟(8)借助、利用(9)横渡(10)具备(11)半步2. 中zh eng 省x ingzh e gsh曲q 0假i 0q Q i a二. 1.“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二十三劝学复习指导: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劝”的意思是________。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阅读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当堂检测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无以至千里..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1.下面对第三、第四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荀子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C.荀子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习贵在积累、贵在坚持以及用心专一的道理。

D.本文善于运用比喻,以喻代议、议寓于喻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

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

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荀况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B.《荀子》一书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

C.《劝学》一文主要阐明“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

D.荀子不赞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后天教育可以改善人的本质,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

15.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A 求全责备B 有备无患C 德才兼备D 攻其不备16.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17.下列句式与其它三个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 皆为戮没C 凌万顷之茫然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 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其不平衡。

苏州市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考验。

C 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 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市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D在排练老舍的作品《茶馆》时,剧团的老艺术家亲临指导,向演员们认真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作品内容,增强演员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19、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我国南方先是持续大旱,江河湖泊几乎见底,而现在又是大涝,一段时间以来,南方各省暴雨连连,江河满溢,积水成渊,洪涝灾害频现。

B.在刚刚结束的“2019—海上联合”中俄联合海上军演中,中国的“022”轻型隐身导弹艇的上佳表现,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它的隐身性能和机动灵活的打击能力,不但赶上了世界同类舰艇,而且大有青出于蓝的势头。

C.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工作热情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热情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今年,正在西瓜上市的季节,江苏却出现“瓜裂裂”现象,大面积的西瓜因为不恰当地使用了膨大剂,导致西瓜一个个的“爆炸”,这种“瓜裂裂”现象,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临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A ②①③④B ④②①③C ③④①②D ②③①④1.2.B(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ò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 qiè。

)2. C( A.“知”通“智”,B.“有”通“又”,D.“生”通“性”。

)3. C (A项中“輮”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4. D (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

)5. A(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6.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

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

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7.C(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固定句式。

)8.D(①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并介绍出比较的对象;②④⑤⑥介绍动作行为发出的时间、处所时,可译为“在”“到”“从”等。

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对于。

)9.A (利,使动用法)10.D 11.C “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误。

12.B【解析】作者并没有否定思考的重要性,“日参省乎己”本身就是思考。

13.D【解析】所举例子应该互换。

14.A【解析】荀况是战国时期的人。

15.C【解析】例句中的“备”的具备的意思。

A完备B准备D防备16.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A项,“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17.C (C项是定后,其它三项是被动句)18.C【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掉“随着”;或删掉“使”B项句式杂糅,“根据”“显示”选择一种表达方式;C搭配不当,应该是“提高”认识,不能是“增强”认识。

19.C 2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