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初加工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中药区划的概念: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

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

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

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质量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技术规程与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设施、设备与工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生产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选址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产基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用植物栽培学总论

药用植物栽培学总论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具有亲本双亲的遗传特性
无性繁殖:利用植物体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如扦插、分株、嫁接等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人工培养获得新的植株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保证品种的纯正和优良特性的 遗传
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技 术
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
全球范围内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 但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
欧洲和北美洲的药用植物资源相对 较少但也有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如 欧洲的紫锥花和北美印第安人的草 药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亚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如东亚的草药、南亚的草本植物等。
非洲地区拥有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 植物如乳香、没药等这些植物在当 地被广泛使用。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扦插、播种、分株等繁殖技术介绍。
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采收时期、采收方法、加工方法等介绍。 药用植物的种植制度:轮作、套种等种植制度介绍及其对药用植物生长的 影响。
药用植物的田间管理
灌溉与排水:保持 适宜的土壤湿度促 进药用植物生长
光照:药用植物 需要不同程度的 光照以满足光合 作用的需求。
温度:药用植物 对温度的要求因 种类而异需根据 植物的生长习性 选择适宜的温度 范围。
水分:适宜的水 分供应是药用植 物生长的关键需 根据植物的需水 特性合理灌溉。
土壤:药用植物 对土壤的质地、 酸碱度等要求较 高需选择适宜的 土壤类型和改良 土壤条件以满足 植物生长需求。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 治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天然药物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学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没有经过加工的有药用价值的天然动物、植物、矿物2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3草药指一般无经典本草记载,在民间按经验方法使用的天然药物。

4中草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

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5民族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或由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记载的天然药物6民间药:也称草药,指地域性习惯使用,本草中未记载的天然药物,一般以植物为主7药材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经采收和初加工后形成的药物原料。

8生药:指的是纯天然为经过加工或者简单加工后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9本草:是指古代用文字记载传统药物学的著作。

10泛油药材及饮片所含油质溢出表面呈油浸润状态,使质变软、色泽变深黯,味变哈喇的现象11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利用不同品种的药材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去霉化学成分,来防止另一种药材生虫、发霉、变色、泛油等现象的贮藏方法。

12气调贮藏:其原理是调节仓库内的气体成分,充氮或二氧化碳而降氧,使害虫窒息死亡。

13中药的炮制: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

14饮片药材根据临床用药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而形成的供配方用的中药。

15水飞使药材成为细粉,多用于矿物类药材。

(水飞)16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软,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得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如:龙骨、牡蛎、棕榈炭、血余炭。

17炙法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

18水试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经过水浸泡后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如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膨胀及其它现象等等,用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贮藏方法

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贮藏方法
益智仁 等。对成熟度不一致 的品种 ,应 在成熟 时随熟 随采 ,分批进行 ,如急性
子 、千 金 子 等 。
二、中药材产 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处理程序 :洗涤一 清理 和选择一去皮一修整一蒸 、煮 、烫一 浸
漂 一 熏 硫 一 发 汗 一 干 燥 。因 药 材 品 种 要
( 四)以皮类入药 的品种
好 ,采 收季节 多在秋 、冬或早春 ,待其
生长停止 、花叶凋谢 的休 眠期及 早春发
芽前 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 为最适 时期 ,因为初春时药 用植 物准备
Hale Waihona Puke 萌发 ,根茎部贮存 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
有或刚开始分解 ,所以有效 成分含量最
洋金花 在春 夏季 花初 开时 ,菊 花在秋冬
目的 。
求和产地 习惯不 同,以上程序不是每种 药材都需要。 1 . 清洗。清除泥 土 、污垢 、剥皮 、 去须根等 。主要有喷淋 、涮洗 、淘洗等 方法 。如动物类药材牡蛎 、石决 明、刺 猬皮等 。
2 . 修 整 。 植 物 类药 材 主要 用 刀 、剪
2 . 根 皮 类。采收 时期与根类相 同。 皮类药材一般生长期较长 ,如牡丹皮需 3~ 4年 ,杜仲 、厚 朴 、 肉桂 需 l 0~2 0 年才能剥皮。
储藏加工
・ 综 台
嘹 蠛 最 壤 蛾


中药材最佳采收期
年 播种 收获 的药材 有玄 参 、半 夏 、天 麻 、地黄 、北沙参 、天南星 、板蓝根 、 浙 贝等 。栽 培 2~3 年收获 的药 材有 乌
头 、柴胡 、黄 芪 、川 贝 、当归 、黄 芩 、 白
所谓最佳采收期 ,是针对 中药材 的 质量而言 的。中药材质量 的好坏 ,取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走油的原因,与贮藏时温度过高、贮藏年久或长期受日光
照晒,与空气接触,引起变质等有关。 防止走油办法,是将容易走油的药材干燥后放置阴凉处保
存。如能贮于密闭容器中则效果更好。
(五)其它
有些药材在埋藏过程中所含有效成分会自 然分解或起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如绵马贯众 等,这类药材不能久贮。
二、贮藏保管的注意事项
热时间的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的性质
而定。
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有的便于
刮皮抽心;有的能杀死虫卵,防止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巴戟天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山药
牛蒡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4、熏硫:有些药材为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
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沉香及药材:白木香种植后7~8后方可采收,采收后
进行机械损伤;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冬季期采收。 6、茎木及树脂类药材
二、讲求科学的采收方法
如叶类药材,若不是落叶树种,采集量不应超过 树冠的1/3; 树皮类药材应推广科学的剥皮方法,而不要砍树
剥皮;
茎木类药材可通过抚育或更新树种来取得;
刮去或撞去外皮后晒干如桔梗、黄芩等;有的应切
片后晒干,如威灵仙、商陆等;有的在晒前须经蒸 煮,如天麻、黄精等;半夏、附子等晒前还应水漂 或加入其他药(如甘草或明矾)以去毒性;有的应去 芦如人参、黄芪等;有的还应分头、身、尾,如当 归、甘草;有的药材还应扎把,如防风、茜草等。
(二) 叶、全草类药材加工原则
胡椒、花椒等。
(二)生霉
大气中存在有多量的霉菌孢子,如
散落在药材表面,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下,即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 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失去 药效。
(三)变色
各种药材都有其固有的颜色,如贮藏不
当,颜色改变,药材也有可能变质。变色的
原因,有的因药材本身含有的成分,受到氧
化、聚合等作用,产生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
5、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使变色,增强
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发,这种方法
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
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杜仲及药材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玄参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6、干燥
的地方和容器本身不清洁,内有害虫附存;或在贮藏 过程中,害虫由外界进入繁殖。
(一)虫蛀
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而考虑不同的贮藏条件, 分类保管,可防止或减少虫害。一般含脂肪油(如 苦杏仁、桃仁、柏子仁等)、淀粉(如:白芷、山 药、意苡仁等)或蛋白质(如金钱白花蛇、薪蛇等) 多的药材较易虫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金虫生长的 养料。含辛辣成分的药材,一般不易虫蛀,如荜芨、
(一)仓库的管理 (二)药材处理 (三)贮藏要求 (四)药材应进行分类保管 (五)贮藏容器的选择 (六)虫害的防治
第四节 中药材质量控制(自学)
一、中药材质量内涵 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中药材质量鉴定与检测方法 四、指纹图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践
一般含挥发油较多,故采后宜阴干,有的
在干燥前须扎成小把,有的用线绳把叶片
串起来阴干。
(三) 花类药材加工原则
除保证活性成分不致损失外,还应保持花
色鲜艳、花朵完整。一般在采收后须直接
晒干或烘干,并应尽量缩短烘晒的时间。
(四)果实、种子类药材加工原则
果实采后须直接晒干。有的须经烘烤或略煮去核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和意义
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鲜用之外,大多数需 要在产地及时进行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
加工” 或“初加工”。
纯净药材、防止霉烂变质;
提高药效及活性成分;
保持药效、便于利用; 利于贮运、保证供应。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1、清选、清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清选的方法包括挑选、筛选、风选、水选;清洗的 方法包括:喷淋法、刷洗法、淘洗法;但具有芳香 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 清选(洗)过程也可直接对药材进行按照标准 进行分级处理。
除少数药材,石斛、紫花地丁 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 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
干燥的方法通常有晒干、烘干、
阴干等。
三、 各类药材加工原则
(一) 根与根茎类药材加工原则
(二)
(三) 花类药材加工原则

(一) 根与根茎类药材加工原则
采后应去净地上茎叶、泥土和须毛,而后根据
药材的性质迅速晒干、烘干或阴干。有些药材还应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当季是药,过季是草”。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生长年限:
多年生根茎类药用植物:如黄连、人参(5~6年以上);防
风、柴胡(2~3年以上)。 一年生根茎类药用植物:如板蓝根。 采收时期: 多数根茎类药材其采收时期为轻霜枯萎后直至次年发芽前; 有些药用植物宜在抽薹开花前采收,如当归、川穹、白芷; 有些药用植物需在生长旺盛时期采收,如麦冬、附子。
根和根茎类药材要做到挖大留小,划片采收,分
区保护;
二、讲求科学的采收方法
木本药材要通过人工栽培来增加产量, 每年结合绿化造林,大量种植珍贵木本药材, 每年的栽种量应大于砍伐量。并应选择优良 母树,定期采种、留种。对于附生或寄生类 植物资源,还要注意保护其附生或寄生的生 态环境,以使其能不断繁衍。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产地加工
产上多以4年以后收获为宜。 甘草采收时间以地上枯萎至 第二年萌芽前均可进行,有研 究表明春季收获质量优于秋季 采收。
1、根茎类药材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植物开花 前或者果实未完全成熟时采收,色泽、质地均佳, 如艾叶、紫苏叶等; 少数的品种需经霜后来收,如桑叶等;有的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藤本类和肉质的果 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似利干燥。但 是对于某些具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氧 化的药材,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或长期贮存, 否则会降低药材质量。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土茯苓
大黄
二、产地加工的基本方法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 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加
1、根茎类药材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黄连:5~6年生黄连根重及 有效成分积累速度最快,其后
逐渐减缓,生产上多以6~7年
收获为宜(味连)、少数以4~
5年采收(雅连)。
黄连采收时间9~11月。
1、根茎类药材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甘草:1~4年为甘草根重及
有效成分(甘草酸)积累速度
最快时期,其后逐渐减缓,生
或初花期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1、根茎类药材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人参:5~6年生人参根重及皂 苷积累速度最快,其后逐渐减缓, 生产上多以6~7年收获为宜。 我国多以6年收获为主;少数 加工边条参在8~10年采收(吉林
集安地区)、加工石柱参在15年以
上采收(辽宁宽甸地区)。 采收时间一般为9月中下旬。
有关。
一、药材的采收时期
合理采收期(年限与季节)确立的标准
一是药用部位已经长成,外部和内部均已达到
成熟阶段;即已经形成一定的产量和入药相关性状
要求。(如人参)
二是药用成分含量已经达到药用要求;即药性
及内含有效化学成分积累达到相关要求。
三是栽培产投比合理,生产者能够获得一定的
经济效益。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5、皮类药材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杜仲及药材 5、皮类药材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茎木类药材大部分全年都可采收,如苏木(心 材)、沉香等; 木质藤本植物宜在全株枯萎后采收或者是秋冬 至早春前,如忍冬藤、络石藤、槲寄生等,质地好, 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草质藤本植物宜在开花前或果熟期之后采收,
如首乌藤(夜交藤)。 6、茎木及树脂类药材
如山茱萸;有的为了加速干燥须用沸水微烫,捞 出晒干如五味子等。种子一般在采收时多带果壳 和茎秆,晒干后应除净,取出种子;有的药材的 种子还应去皮、去瓢、去心,如杏仁等;也有的 要求留外壳,临用时再敲破取用种子。
(五)皮类药材加工原则
一般在采收后除去内部木心,晒干。有的应
切成一定大小的片块,经过热焖、发汗等过
第七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药用植物的采收
药用植物的产地加工 药用植物生药储藏 药材质量控制与检测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采收
药用植物采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作, 因为药用植物只有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根据不同药 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才能使收获的 中药材质量有所保证。中药材质量由许多因素构成, 除了生长年限、采收期之外,还与其生态环境、田间 管理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
1、根茎类药材
一、各类药材的采收时期
根茎类药材的栽培年限各有不同,但采收期大多数 在植株停止生长之后或者在枯萎期采收,也可以在春季
萌芽前采收 。如人参、党参、黄芪、玉竹、知母等;
但有些植物生长期较短,夏季就枯萎了,如元胡、
浙贝母、平贝母、半夏、太子参等;天麻则在初冬时采
收,质坚体重,质优;柴胡、关白附等部分品种花蕾期
程而后晒干,如杜仲、黄檗等;有的还应刮
去外表粗皮,如丹皮、厚朴等;对一些含有
挥发油的芳香皮类,宜采用阴干,勿曝晒干
燥。
第三节
(一)虫蛀
植物生药的贮藏
一、贮藏保管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
药材经虫蛀后,有的形成蛀洞,有的被毁成蛀粉,
破坏性甚强,应注意防治。
害虫的来源,主要是药材在采收中受到污染,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