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审计浅析
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探析

理管理㊁医院决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总之构建良好护士执业环境,是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基础,是医疗制度改革的工作之一,定期进行护士执业环境调查,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护士执业现状,并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失地改进工作.由于本调查仅涉及本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进一步扩大领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1]L A K EE T.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p r a c t i c ee n v i r o n m e n t s c a l eo f t h e N u r s i n g W o r k I n d e x[J].R e sN u r sH e a l t h,2002,25(3):176G188.[2]左金英.工作环境对护士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6):64G65.[3]么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2G247.[4]营晓,张海燕,尚文涵,等.5家大型医院护士执业环境测评结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873G877.[5]王丽,李乐之.中文版护理工作环境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1G123.[6]叶红芳,陈湘玉.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3G395.[7]贺茜.构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M].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118G123.[8]吕平.基于流程的绩效管理[D].上海:同济大学,2007.[9]刘继终,陈长蓉.公立医院护士绩效薪酬满意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3):790G791.[10]黄金,李乐之,彭丹,等.三级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27G530.[11]陆敏敏,阮卉,邢唯杰.护士感知的医院事务参与度及其与工作疲溃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0):13G15.[12]陈桂英.构建磁性医院文化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06G908.[13]李乐之.磁性医院认证体系对我国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5,30(1):1G3.[14]杨辉,毕红梅,范艳敏.美国磁性医院对护士的吸引力[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75G76.[15]蒋红,丁强,汪志明.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积极性[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13G14.(收稿日期:2018G08G22㊀修回日期:2018G11G19)管理科学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探析游祖宏,黄㊀伟(重庆市肿瘤研究所㊀400030)㊀㊀[提㊀要]㊀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医院内部绩效分配特别是二次分配矛盾日趋显现.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涉及职工个人切身利益㊁幸福感㊁认同感,有必要强化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监督,促进医院分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以推动建立现代医院薪酬管理制度.同时,绩效分配二次审计也是医院内部审计参与基层管理和强化廉政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促进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㊀绩效工资;㊀二次分配;㊀审计D O I:10.3969/j.i s s n.1009G5519.2019.07.051中图法分类号:RG1文章编号:1009G5519(2019)07G1110G03文献标识码:C㊀㊀绩效工资是平衡员工付出与所得的重要杠杆[1],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是维护公立医疗机构持续稳定发展,推动建立科学现代医院薪酬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执行党的 十九大 解决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的具体行动.本文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级分配审计特点㊁审计内容等,为强化公立医院绩效二次分配审计提出相关建议.1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特点㊀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兼顾分配公平㊁查错防弊的重要监督抓手.其绩效审计与一般绩效审计不同,不能以固有的 3E (包括经济性㊁效率性和效果性)[2]进行评价,而要突出合规性㊁合理性㊁符合性特点.1.1㊀合规性审计㊀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的目的是揭示科室分配的违法违规行为,促使科室在二次分配过程中符合财经法纪和医院规章制度规定,达到奖勤罚懒的竞争性激励目标.合规性审计是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的基础内容和前提.1.2㊀合理性审计㊀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指导原则并无具体的分配方法和核算方式,科室负责人或考核小组可以在医院指导原则下制定具体考核细则㊁分配方案㊁核算方式,各个科室的考核细则和分配方案无法用统一明确的尺度去判定.因此,基于每个科室实际情况的方案合理性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总体把握一是科室主任㊁护士长分配总额与一般职工分配总额差距不能过大,影响公平;二是考核指标是否以服务数量和质量㊁科研教学成果为指导,具有可操作性.1.3㊀效果性审计㊀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是在科室负责人下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从而促进科室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科室医疗㊁科研㊁教学质量和工作量稳步提高,因此,可以从科室目标任务分解㊁完成情况评价绩效分配是否达到科室目标.1.4㊀符合性测试㊀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方案即使做得再完美,关键还在于执行和落实,要防止二次分配考核仅以领导意见为准[3],不按考核方案计算,使科室考核流于形式,失去公平公正,影响职工积极性发挥.绩效工资二次分配表单一般要有科室考核小组或员工签字,应将该表单与财务处上卡数据核对无误,以甄别是否有 偷梁换柱 情形产生.2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的内容2.1㊀按照医院二次分配指导原则制定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2.1.1㊀核查是否成立绩效分配考核小组㊀按照民主推选原则,科室须成立3人以上的绩效考核分配小组,绩效考核分配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方案制定㊁考核.绩效考核分配小组成员名单要报院财务部㊁监察室备案.2.1.2㊀核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㊀考核分配小组根据本科室的特点㊁业务开展情况,按工作量㊁岗位级次㊁风险系数㊁医疗质量㊁医德医风㊁劳动纪律㊁科研论文㊁专业技能㊁满意度等指标,制定适合本科室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不得完全按职称㊁工作年限等发放绩效,更不得与收入㊁药品耗材开单直接挂钩.2.1.3㊀核查考核方案公开情况㊀科室的二次分配方案应充分征求本科室员工的意见,原则上需经70%以上的员工认同[4],经科内集体讨论确定并在科内公开,由科室绩效小组成员及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书面提交院财务部㊁监察室备案备查.2.1.4㊀核查科主任分配比例㊀科室主任在科室内部绩效工资分配的比例㊁核算方式必须在管理办法中明确,并且不得超过医院绩效二次分配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比例.2.2㊀抽查审计科室考核分配小组对分配方案的执行情况2.2.1㊀核查分配表单是否真实㊀按本科室分配方案,科室绩效考核分配小组每月对医院核发给科室的奖励绩效工资进行二次分配,考核分配小组负责每月在科内通报结果并签名确认,要求全额发放,不得截留.要查验科室分配表单与财务部上卡表单是否完全一致.2.2.2㊀核查科室主任分配合规性㊀计算科室主任㊁护士长在科内绩效分配部分所占医护平均绩效比例,审核科室主任㊁护士长绩效总额与医护人员平均绩效比值是否符合医院规定.2.2.3㊀核查绩效分配核算准确性㊀查看科室二次分配表单㊁科室考核表格和个人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复核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杜绝形式主义和人情分配.2.3㊀收集职工分配意见和满意度评价㊀衡量绩效分配的效果多以员工满意度为标准[5].通过电话或者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职工对科室绩效工资二级分配的满意程度㊁科室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了解状况㊁科室绩效分配发放表签名与否㊁有没有财务科发放后科室又收回现象等信息.还可以收集职工对改进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建议,作为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参考依据.3㊀加强公立医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的建议3.1㊀首先要明确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1.1㊀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㊀科室二次分配审计是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是审计监督在科室层面的具体表现,对完善医院内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1.2㊀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是完善审计制度和流程的需要㊀由于医院内审人员配置较为缺乏,审计监督对二次分配关注不够,审计制度和流程在临床医技科室层面应用较少,科室层面对审计监督知晓度相对不足,绩效二次分配中可能产生不合理情形,从查错防弊角度来看,也应加强绩效二次分配审计工作.3.1.3㊀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是促进科室管理的重要抓手㊀绩效分配方案的执行过程监管是医院薪酬制度管理的难点,科室主任普遍缺乏经济管理经验,对二次分配执行过程中的指标计算㊁考核表单㊁分配资料等单证留存㊁保管意识不强,以致绩效办事后核实困难,有必要利用审计手段 以审促建,以审促管 ,提高科室管理质量.3.2㊀要明确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目的3.2.1㊀评价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指导原则的合理性和积极性㊀公立医院涵盖临床㊁医技㊁医辅㊁后勤各种科室类型,岗位风险㊁技术难度㊁收支结构都有较大差别,绩效分配审计首先要考查各部门二级分配是否达到绩效目标要求㊁职工满意度如何㊁竞争激励效果怎样.要从薪酬体制㊁考核指标㊁考核方式㊁人员类别管理方面揭示问题,以优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和二级分配指导原则,探索多种薪酬分配模式的薪酬制度改革,在现代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中发挥 试金石 作用.3.2.2㊀完善分配方案,保障社会公平㊀绩效二次分配审计要区分各类科室㊁各类人员特点,深入调查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反馈意见,对审计范围内经济㊁管理等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㊁评价[6],揭示在二次分配环节共性和个性问题,以便在实践中完善医院绩效分配制度体系,做到考核指标科学合理,分配结果公平满意.3.3㊀加强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理论研究㊀首先,应坚持事前㊁事中㊁事后相结合的财务㊁审计联合监督,坚持经济效益和医院学科发展相结合,全面评价二次分配的准确性㊁效果性.其次,尝试建立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指标体系,调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查询[7]和计算工作量㊁科研水平㊁教学数量㊁员工满意度㊁差距区间等,不仅关注二次分配的合规性㊁合理性,而且要分析二次分配对科室建设的 绩效 促进作用,保证竞争激励机制的有效性㊁公平性.3.4㊀注重审计结果运用3.4.1㊀建立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结果通报制度㊀审计部门及时向医院各科室通报审计结果㊁审计建议和意见以及相关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将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置于职工关注和监督下,提高审计结果质量和透明度.3.4.2㊀建立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审计运用制度㊀对发现的审计问题要督促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相应处分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纳入科室主任履职考核.同时,绩效管理部门要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和宣讲,引导各科室在考核方式㊁核算方法㊁指标设定上更加科学合理.3.4.3㊀修订完善审计制度和流程㊀针对绩效分配审计开展落实情况,医院层面应结合实际,从制度㊁流程㊁方法上加以完善和创新.4㊀小㊀㊀结㊀㊀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的核心[8],绩效工资二级分配合理性关系职工幸福感和稳定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合理.所以,通过加强绩效工资分配审计,最大限度的规范科室分配行为,实现 多劳多得 能者多得 [9],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建立以绩效为基础㊁以考核为依据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10],为医院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参考文献[1]陈巧玲.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9(2):180.[2]赵兵.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探析[J].中国审计,2018,11(5):58.[3]吴龚.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454.[4]秦永方.现代医院精细化运营绩效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306.[5]虞烨.某公立医院科室绩效分配方案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5):438[6]赵继英.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实践路径分析[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12(6):31.[7]管维书.对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审计和评价的探索[J].财经界,2015,17(5):301.[8]夏艳枝,李文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5,11(10):128.[9]张维斌.重庆公立医院改革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2.[10]张璐,贾泽明,张阳德.浅论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8):2870G2872.(收稿日期:2018G08G06㊀修回日期:2018G11G10)(上接第1077页)[7]林清然,陈伟菊,罗洪,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21G423.[8]袁菁,黄蓉.品管圈在提高骨科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9):138G139.[9]A P F E L B A UMJ L,C A P L A N R A,B A R K E RS J,e t a l.P r a c t i c e a dGv i s o r y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f i r e s: a nu p d a t e dr e p o r tb y t h e A 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o f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i s t s t a s k f o r c e o n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f i r e s[J].A n e s t h e s i o l,2013,118(2):271G290.[10]郑小伟,王泠.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66G68.[11]袁芳,徐支南.应用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8):58G59.[12]柴锐,靳银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J].现代医院,2011,11(6):114G115.[13]姜琳莉.根因分析法在降低C 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13):1628G1630.[14]罗宝英.改良术前准备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7:37G38.[15]赵体玉,曾莉莉,罗艳霞.P D C A循环法在手术室外来器械追溯系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0):47G48.[16]WA N G X,K A N GD D,S H E N K,e t a l.A nR p a c k a g e s u i t e f o rm iGc r o a r r a y m e t aGa n a l y s i s i n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 l y e x p r e s s e d g e n ea n a l y s i s a n d p a t hGw a y e n r i c h m e n t d e t e c t i o n[J].B i o i n f o r m a t i c s,2012,28(19):2534.[17]黄婷婷,李艳双,焦明丽,等.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手术患者病理标本送检差错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71G474.[18]阮景,潘继红.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减少新生儿科高危药物外渗及损伤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64G66.[19]K A B L E A K,G I B B E R D RW,S P I G E L MA N A D.A d v e r s ee v e n t s i ns u r g i c a l p a t i e n t s i nA u s t r a l i a[J].I n t JQ u a lH e a l t hC a r e,2002,14(4):269G276.[20]Z O U A H,P A N X F,C H E N Q.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 C A a n dF M E Ai n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J].A e r o s p a c em e d i c i n e,2014,25(1):88G89.(收稿日期:2018G08G13㊀修回日期:2018G11G20)。
医院审计现状分析及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医院审计现状分析及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医院作为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治患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
由于医院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些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可能会在医院运营中存在。
为了更好地对医院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审计部门经常对医院的财务、业务及管理进行审计。
本文将对医院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医院审计现状分析1.审计内容医院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审计和业务审计两大类。
财务审计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报表、账目、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审计,目的是发现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业务审计则主要是对医院的临床诊疗、药品使用、设备管理等业务运营情况进行审计,以确认医院的业务运营是否规范和合规。
2.审计重点医院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药品采购及使用、医疗费用开支、临床诊疗质量、医疗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审计人员会着重关注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药品和设备的合规采购及使用情况、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质量等关键环节。
3.审计难点医院审计的难点主要在于医院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
医院的管理体系复杂,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环节,审计人员难以全面了解医院各项业务的运营情况;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也使得医院的审计工作更加困难,例如医疗费用开支的合规性审计、医疗服务质量的审计等都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医疗专业知识,才能开展相关工作。
4.审计发现在医院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常常会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不规范、药品采购存在风险隐患、医疗服务质量存在问题、设备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这些审计发现可能对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对医院的声誉和信誉造成损害。
二、审计风险防范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医院审计工作,发现和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以下是一些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1.强化内部管理医院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核心管理环节的监控和控制。
浅谈绩效审计的技巧

浅谈绩效审计的技巧浅谈绩效审计的技巧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的是,绩效审计没有严格的审计准则可供遵循,其报告格式也多样。
它吸取了管理询问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同时严格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报告的技术要求。
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运用了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批阅、观看、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了调查争论和统计分析技术。
调查是一种既简洁又简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也可以用来调查对特定问题的看法。
目前现存的调查种类有当面调查、电话调查和邮函调查。
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不行避开的缺点,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一般要结合运用。
调查方法易于操作,但精确性差,需要审计人员较多的推断,所以,审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确定的样本量。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
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缘由。
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
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确定的技术和力气,但精确性强,结论相对牢靠。
除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外,绩效审计中还要运用非统计抽样分析技术、业务测试、量——本——利分析等方法。
在实施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要依据具体状况准备接受哪一种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不论审计人员准备接受(什么)技术和方法,都必需以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原则。
绩效审计的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因审计评价的.对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被审计对象的一般状况、运用评价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建议等。
上面介绍的美国会计总署(关于)联邦政府向医疗卫生专业同学供应贷款和奖学金项目的效果性审计的报告中还包括了卫生、教育、社会福利部对审计结论的反应。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作者:秦茜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第01期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绩效审计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财务部门做帐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合规,对于合同进行抽查是否有舞弊情况。
医院内部审计目的只是针对发现错误进行改正,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作用不大。
公立医院和一般企业不同,医院服务于每一个患者,患者不仅仅关注医院的收费情况是否合理,同时关注治病效果及效率。
如果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进行绩效审计,对医院各部门经济事项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也会有很大帮助。
医院内部结构和一般性企业不同,主要包含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
这三类科室各有特点,对这三类科室进行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也应各有不同。
医疗科室主要面对患者进行服务,医疗科室的内部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如表1:医院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医疗科室以上指标的评价,可以让各医疗科室发现本科室运营出现哪些问题,并加以改正,医疗科室是医院的收入来源,医疗科室的绩效审计帮助医疗科室更好的运营将会最终传导整个医院的运营完善。
医技科室主要面对医疗科室和患者进行进行服务,医技科室内部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如表2:各医技科室大多保有大型医疗设备,如CT机、核磁共振机,因此在评价各医技科室时,对于大型设备的评价至关重要。
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设备维修成本和设备成本回收期,医技科室应该加强对于大型设备的保护及保养,尽量延长设备维修期限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大型医疗设备往往价格昂贵,医技科室在申请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时应该充分考虑设备成本的回收期限,使得医院的资金投入可以尽快回收;医技科室需要同时服务到医疗科室和患者,医技科室在为患者更快、更准确的检查同时应规范有关记录和报告,使得医疗科室在使用检查结果时可以更加简单明了。
行政后勤科室主要面对医疗科室、医技科室和患者进行服务,行政后勤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支持着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更好的开展工作。
医疗机构内部绩效审计问题探讨

医疗机构内部绩效审计问题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内部绩效核算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出来。
文章就医疗机构内部绩效审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医疗机构开展内部绩效审计的思路和看法。
关键词:医疗改革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绩效审计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91-02我们知道目前在对于绩效审计并没有取得国际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际组织间以及西方的发达国家对绩效审计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
国际审计组织通常把绩效审计称为现金价值审计。
具体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通常是把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且较多地集中在对财务成果的分析上。
同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的内部审计定义中,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旨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主旨的运营。
{1}因此绩效审计主要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
由于存在行业间的差异,所以本文仅对医疗机构的内部绩效审计谈几点看法。
一、开展医疗机构内部绩效审计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改革逐渐涉足深水区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现实情况下影响和制约医疗机构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重要的内容之一。
作为向人民大众提供社会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其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开展内部绩效审计不仅能够促使医疗机构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能够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性、有效性方面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有序、良好、正常发展。
二、开展医疗机构内部绩效审计工作的可行性医疗机构首先应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筛选出当年的具体审计项目。
由于是医疗机构内部的审计工作,所以原始资料的获取相对来说较为容易。
浅论新常态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

ACCOUNTING LEARNING123浅论新常态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文/周瑾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医药卫生体制也不断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必将带动社会管理的“新常态”,也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招标审计、合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转型为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等多领域审计。
在“新常态”转型过程中,医院积极开展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工作,并将审计成果运用于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及管理中,加强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
关键词:新常态;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步骤;要点;建议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医药卫生体制也不断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也必将带动社会管理的“新常态”,也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招标审计、合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转型为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等多领域审计。
在“新常态”转型过程中,医院积极开展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工作,如A 医院连续对2011年—2014年每年新增单价5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从医疗设备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计,并将审计成果运用于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及管理中,加强了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能。
本文以A 三甲医院为实例探讨新常态下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绩效审计。
一、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的步骤(一)准备阶段1. 确定审计范围通过查阅财务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实物管理部门医疗设备实物明细账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总体情况,以每年新购单台一定金额为起点或者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较多的使用部门来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范围。
如A 医院以年新增单价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为标准来筛选审计范围。
2. 初步了解医疗设备管理、使用情况采用调查、座谈等方式向设备科、财务科、物价室、信息网络中心、设备使用科室等部门了解相关医疗设备管理、使用和信息系统数据记录等情况。
3. 设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研效益三个方面,主要采用的经济指标包括购置价值、收费标准、工作量、年均净收入、年均折旧成本、年均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工作量预算完成率、收入预算完成率等;社会效益主要为检查结果阳性率、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等,科研效益主要为设备对科研项目研究数据辅助情况等。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与内部审计研究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与内部审计研究摘要:新形势下,公立医院面对外部政策压力与内部运营风险,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绩效管理与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激励导向和内部控制。
实践中,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与内部审计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科室建设不足、人才梯队不强、执行能力不高等问题,为达到绩效管理与内部审计“双剑合璧”的管理效果,需提高意识、组建队伍、完善体系,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关键字: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内部审计随着新医改和国家集采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提出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必须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
从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员工幸福等方面,提高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
绩效管理和内部审计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绩效管理与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一)绩效管理促进医院运营发展绩效管理是指通过绩效方案设计、绩效分配、绩效考核等手段达到管理目的的过程,绩效管理发挥着“指挥棒”作用,能够引导职工明确工作目标,对职工工作成果检验和考核,通过影响职工行为,实现管理目标,促进职工成长。
公立医院提升新技术、高难项目、三四级手术、医德医风等管理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绩效管理方案,定向激励从而达到管理目标,补足医院运营短板。
(二)内部审计保障医院运营规范内部审计是三大类审计之一,是单位内部的自我监督、自我检查,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评价手段,通过对单位内部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活动、管理行为的检查和监管,排除单位内部风险,保障单位管理的合规性、合法性。
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内部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立医院开展内部审计,规范医疗行为,发现运营风险,维护财经纪律,实现内部控制闭环管理。
(三)绩效管理与内部审计有机结合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绩效管理是人员激励和考核的有效抓手,通过绩效政策调整,扶持新科室、开展新业务,维持科室间平衡与竞争。
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及方法

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及方法【摘要】医院内部效益审计是为了评估医疗机构内部资源利用和管理状况的审计活动。
本文首先介绍了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概念,明确了其在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中的作用。
随后分析了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强调了其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制定改进措施。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性,指出其对于医院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
最后展望了未来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发展方向,强调了持续改进和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对医院内部效益审计进行全面审视,可以不断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关键词】医院内部效益审计、概念、必要性、方法、数据收集、分析、改进措施、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寻求提高效益的途径。
随着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内部效益审计成为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医院内部效益审计是指对医院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审核、评价和监督,以确保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绩效的持续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对医院内部各项活动的审核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概念、必要性以及方法,并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以期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
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如何有效地进行内部效益审计,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院内部效益审计的概念与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
虽然医院普遍认识到内部效益审计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运营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绩效审计浅析
[摘要] 如何真实反映和客观评价医院各种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和各类业务经济活动的效益优劣,从而根据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论证,找出效益高的运行机制、管理经验和效益低的问题及原因,合理引导和促进各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为制定计划、宏观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试图通过审计目标、审计方式方法、审计评价标准选用和审计内容等方面对医院绩效审计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医院绩效审计方法浅析
一、确定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
1、通过绩效审计对医院综合效益情况进行绩效审计,揭示影响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
2、在检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的同时,重点审查分析有关支出的科学、合理性,设备物资的管理情况,组织结构、人力及设备等资源与其业务相配比情况;重点检查医院财务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医疗设备采购使用及维护管理、药品采购、药品管理、卫生材料及高值耗材管理等有关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通过审计医院的整体绩效,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纵向和横向比较医院不同时期、不同医院之间的差别,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绩效的意见和建议。
二、采用科学的审计方式、方法
1、审计方式对医院各项支出进行就地审计,对有关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对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重要审计结论进行专家咨询,召开专题审计论证会。
2、审计评价方法
(1)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医院财务收支和管理绩效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综合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情况;
(2)采用指标对比方法对当年与前三个年度医院绩效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的情况;(
(3)采用符合性测试的方法对医院管理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医院管理程序执行及财务管理的状况。
3、审计和绩效评价标准选用医院绩效情况的审计评价标准引用国家和市医院行业平均数值。
合规性审计评价依据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
4、搞好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完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尤其是财务数据的局限性,要求审计人员对大量的被审计单位工作流程和其他业务进行了解和评价;通常绩效审计目标会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意愿,即促进、改善目标的一致性,使审计与被审计这种监督与被监督对立的矛盾缩小,而更多地从加强管理、改进工作的共同目标出发,使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达到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也有助于绩效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重点审计的内容
医院经绩效审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医院偿债能力的审查;医院获益能力的审计;医院经营能力的审查。
1、医院经营能力审查是对医院资金利用效率和运营能力的审查,通过分析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情况。
主要审查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1)审查医院存货周转率指标就是对医院一定时期的医疗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进行审查。
这一指标说明一定时期内被审医院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被审医院的医疗经营效率和存货利用效率。
这一指标越高,说明医院运营资金周转越快,收益率越高;反之,说明库存物资积压,资金沉淀,库存管理不善,或是医院医疗经营状况不良。
(2)审查医院流动资产周转率就是对医院医疗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进行审查。
这一指标反映被审医院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这项指标越高,说明医院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3)审查医院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对医院医疗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进行审查。
这一比率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比率越高,说明医院固定资产利用率越高,反之越低。
(4)审查医院总资产周转率是对医院医疗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进行审查。
这一比率反映被审医院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
比率越高,也说明医院全部资产利用率越高,反之越低。
2、医院获益能力的审计
审查医院经营效果指标:
(1)审查医疗收入增长率指标。
就是对医院(科室)经营效益总的情况进行的审查,以分析业务收入总趋势。
(2)审查医疗收益达标率指标。
就是对被审单位创收任务完成情况和年度经济目标值预测科学性的审查。
医疗收益是毛收入减去成本部分,也称之为纯收入。
(3)审查医疗收益增长率指标。
主要是对被审医院经营效果及管理水平总情况的审查。
审查医院资源利用指标:
(1)人均收益增长率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评价被审医院期内人均收益水平。
由于医院各岗位分工不同,应用“增长率”横向比较的可比性更强。
(2)物化劳动收益增长率指标:①医用设备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医疗设备创收和管理情况。
②医用器材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医用器材创利和管理情况。
③药品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药品创利和管理情况。
④病床日均收益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估被审医院床位创收和管理情况。
以上医院资源利用指标收益增长率越高,说明医院资源利用率越好,反之次之。
审查医院经营成本指标:
(1)医疗成本降低率指标。
这个指标反映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评价被审医院医疗经营中的成本管理、分析业务成本总趋势情况。
(2)直接成本收益增长率。
医疗直接成本包括药品、医用器材、血液及血液制品等。
此指标吸收了企业的成本利润率的原理,取评估期内医疗收益与直接成本之间的比率,成为直接成本收益率,以反映降低直接成本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直接成本效益增长率可分析被审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及成本趋势。
审查医院普通基金结余率指标就是对被审医院实现结余情况进行审查。
这一指标反映投入医院基金的获取结余的能力。
比率越高,说明医院实现结余较多,经营状况良好,反之较差。
3、医院偿债能力的审查
审查医院资产负债率指标就是对医院的资产负债水平和资产结构进行审查,以评估医院的经营状况。
这个揭示医院经营状况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医院利用债权人资金的规模,也反映了医院的风险程度。
当医院的资产负债率接近100%时,就达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一旦超过100%,医院就进入了破产的境地。
审查医院流动比率指标和速动比率指标:
(1)审查医院流动比率指标。
就是对衡量医院在某一时点偿还即将到期债务能力进行的审查。
流动比率过高,意味着医院过多的资金停留在流动资产上。
虽然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强于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资产,但其获利能力弱于固定资产,从而流动比率过高会影响医院获利能力;反之,流动比率过低,说明医院偿债能力较差。
(2)审查医院速动比率指标。
就是对衡量医院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流动债务能力进行的审查。
对医院经营者来说,速动比率也不能过高。
因为速动比率过高,意味着医院的资金过多地停留在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变现能力较强,但获利能力较差的速动资产上,从而影响医院的获利能力。
四、提高医院绩效的措施
1、在规划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发展时,必须注重基本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效益的结合,在不增加卫生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改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和不足的状况;
2、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效率水平下,控制负债规模,增强医院经营实力和运营能力,提高资产运行速度,定期进行绩效审计,增加医院收支结余和医疗收入;
3、未来医疗市场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竞争。
医院应以服务量、费用、效率等要素共同组成的指标作为核心,进行规模、结构、功能的定位,挖掘内部潜力,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准则汇编》(2003).
[2]《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指南》(2002.11).
[3]《浅析医院经济效益审计》(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