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提供了政治借鉴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录了刘邦的政 治实践和成败得失,为后世的政治家和统 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借鉴和经验教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通过描绘刘邦以 德治国的形象,弘扬了德治理念的价值, 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
历史事实
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出刘邦的历史 地位和影响。
艺术虚构
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如情节的调整、 人物的塑造等,以增强故事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历史评价与艺术表现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反思,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历史的 厚重感和人文关怀。
起义经过
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支持下,于沛县起兵反秦, 后加入项梁的义军。
重要战役
刘邦参与了多次战役,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 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建立汉朝与巩固政权
建立汉朝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成 为开国皇帝。
巩固政权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如分封异 姓王、消灭异己、削弱相权等。
05
《高祖本纪》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1
丰富了史学研究内容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不仅记录了刘 邦的生平事迹,还通过其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丰富了史学研究的 内容和领域。
2
提高了史料的可靠性
司马迁在撰写《高祖本纪》时,进行了 大量的考证和核实,使得该作品成为研 究汉初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可 靠性。
3 促进了史学的独立发展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摆脱了先秦史 传的束缚,以独立的篇章和客观的叙述 方式,为后世史学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即汉高祖)的个人事迹和
政治治理。

以下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知识点:
1. 秦末乱世:高祖本纪开篇记载了秦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情况,说明了当时
民众的苦难和对新君主的期望。

2. 功勋崛起:记述了刘邦在起义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如垓下
之战、巨鹿之战等,以及他逐渐崭露头角,并被推为领袖的过程。

3. 统一天下:详细描述了刘邦在战争中的智谋和战略,并介绍了刘邦与项羽的争霸,
最终刘邦取胜,建立了西汉王朝,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

4. 政治措施:记述了刘邦建立国家的一些重要政治措施,如废除苛捐杂税、立宪宗室、赏罚分明、实行丞相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5. 皇帝制度:谈到了刘邦在位期间建立起的皇帝制度,包括建立皇帝的威严和尊号、
划分封地、封爵王子等。

这一制度为汉朝以后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

6. 平乱治国:记述了刘邦稳定国内外局势的一些措施,如加强军队管理、改革官制、
减轻赋税负担、推行司法改革等,使国家得以迅速恢复并稳定发展。

7. 朝代传承:张释之后,介绍了刘邦的后代如何继承刘邦的遗志,并执掌政权,确立
了汉族统治的基础。

这些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高祖本纪,可以更加全面
地了解汉高祖刘邦及其建立的西汉王朝的历史和意义。

(完整word版)《史记·高祖本纪》原文及译文

(完整word版)《史记·高祖本纪》原文及译文

《史记·高祖本纪》原文及译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史记·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原文: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译文: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

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

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原文: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後。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

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

”卒与刘季。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

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相鲁元,亦皆贵。

老父已去,高祖適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高祖问,曰:“未远。

”乃追及,问老父。

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兒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高祖本纪》原文翻译配套课件

《高祖本纪》原文翻译配套课件

民间文艺繁荣
艺术表达与历史记载
国家改革
政治制度及社会经济变革
刘邦的行事风格
1
暴力与权谋
刘邦的狡黠与手段
2
仁慈与宽容
对待敌人与臣民的态度
3
智勇双全
善于决策与战略规划
音乐与艺术
民间歌曲
代代流传的抒发民情之作
书法与诗词
艺术表达的精华之一
戏剧与舞蹈
人物塑造与故事演绎
理念与道德
儒家思想
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
阴阳哲学
宇宙万物的平衡与和谐
法家观念
法制与行政管理
《高祖本纪》的价值和意义
这部经典作品不仅是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 社会变迁的重要参考。
《高祖本纪》原文翻译配 套课件
《高祖本纪》原文翻译配套课件
目录
1 1.
介绍《高祖本纪》
3 3.
夏朝结束之后的情景
2 2.
作者简介
4 4.
纪录刘邦的生平
刘邦的家族背景
1 1.
起义和封王之战
3 3.
摄政者和大将军的角色
2 2.人心所向,势不Fra bibliotek挡4 4.
战争升级,新皇帝登基
政治和文化革新
起义与封王
刘邦乘隙聚义,树立威信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

高祖讳渊,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

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

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

拜太原留守。

是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

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

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

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

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

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

是时,刘武周起马邑,称皇帝,攻汾阳宫。

高祖乃集将吏告曰:“今吾为留守,而贼据离宫,纵贼不诛,罪当死。

然出兵必待报,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将吏皆曰:“国家之利可专者,公也。

”高祖曰:“善。

”乃募兵,旬日间得众一万。

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见兵大集,疑有变,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

高祖觉之,乃阴为备。

五月甲子,高祖及威、君雅视事,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君雅反,即坐上执之。

丙寅,突厥犯边,高祖令军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

”遂杀之以起兵。

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

六月己卯,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

戊午,隋帝逊于位,以刑部尚书萧造、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绂于唐王,三让乃受。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纵酒纳赂以自晦晦:隐藏B.高祖初阳不许阳:表面上C.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驰:骑马奔驰D.国家之利可专者专:专断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隋炀帝心胸狭隘,对大臣多所猜忌,使大臣们心生畏惧,最终起而造反。

B. 李世民与裴寂密谋举事,裴寂向高祖报告后,高祖拒绝并制止了他们。

(完整word版)《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

(完整word版)《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篇一:《高祖本纪》翻译《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使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沛县县令跟你交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为什么你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

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兄以秦苛法为苦很久了,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而语的处死刑。

6.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封他为雍王,在关中称王。

现在如果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使自己在天下人的约定中落在后面。

篇二:《高祖本纪》翻译《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传)翻译神龙之子:高祖,姓刘,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

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

一天,刘媪在湖边上休息,梦中与神相遇。

高祖本纪 - 副本

高祖本纪 - 副本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出自《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原文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注解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父亲太公,母亲叫刘媪(对老年妇人的称呼,即刘邦的母亲)。

刘媪到紧靠着大泽的自家农田劳作,干了一会儿,感觉有点劳累和睡意朦胧,就和衣而卧在地头的河坡边。

在似睡非睡中看到天空中降下一位神人,向自己走来并对她说:“天神将要赐予你一个贵人”,忽然不见了。

这时,电闪雷鸣,天将要下雨了。

刘邦的父亲在家里看到天气转阴,赶紧去喊勤劳的夫人回家。

到地里没有找到,向她常休息的河坡边一看,正把头枕在手上睡觉。

这时雷电交加,一条金光四射的神龙从天而降,落在他夫人的身上而且交合。

从此一后刘媪就有了身孕,后来产下刘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教学案编制:吴祥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文言实虚词及重要句式。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教学重点:“目的1、2、3”。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

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整体感知。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泛读)1-4:出生不凡,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思夺取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洛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

18-20: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3.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

4.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

第二部分(5-15):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6-20):称帝之后。

(以上建议为第一课时内容)(二)疏通本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1.说说各个部分中哪些词语需要注意的。

(精读)(1)按组阅读,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

分组讨论回答。

(2)教师同时补充各组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字词以及句子。

(3)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在预习中划出的不懂以及难懂的问题。

2.总结文言现象(详见后页)(以上建议为第二课时内容)三、人物形象(一)学生讨论: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

“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

尤其是彭城之败,大军损失殆尽,诸候纷纷叛汉归楚,刘邦几乎是只身逃入关中,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立太子”“大赦罪人”,并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

入咸阳,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秋毫无所取”“悉除秦法”,“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三教九流”,兼收并蓄。

郦生进谏,知错就改。

刘邦随机应变,百折不挠。

汉四年“广武对话”,汉王数羽十罪,羽恼羞成怒,暗中用弩射中王胸,为了不让军中因主帅负重伤而军心动摇,他立刻弯下身子捂住自己的脚指头,大喊:“敌人射中了我的脚指!”鸿门宴上,差点遭暗算;兵败彭城,几乎被捕获;荥阳被围,不是纪信替代,定死羽手;广武伤胸,奄卧病创;平城之难,被匈奴困七日,九死一生┅┅可以说刘邦在兴汉灭楚的战争中,久经磨难,备尝艰辛,却从来不向命运屈服。

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

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刘邦自私狠毒、睚眦必报的庸俗心态,未央宫大宴,众臣面前奚落其父。

丰邑本是他的生地,竟不提“复丰”事,“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刘邦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

项羽一灭,对其功臣一一剪除。

(二)总结形象1.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抱负非凡,“仁而爱人”,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随机应变,百折不挠。

同时又是一个“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具有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

2.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没有一味褒扬。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残酷迫害、罗织罪名、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司马迁秉笔直书刘邦的种种劣迹,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没有一味贬抑---实录的精神。

四、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

(一)由补充材料看刘邦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

”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

讨论课本50页第3题,可补充:①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

家贫。

有姊,能鼓琴。

”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万石张叔列传》)②汉四年,遂皆降平齐。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愿为假王便。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

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淮阴侯列传》)③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沛公出舍。

沛公不听。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留侯世家》)④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

”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

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

”楚军皆呼万岁。

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

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项王烧杀纪信。

(《项羽本纪》)(二)明确这是《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互见法”。

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

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

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

这样既做到保持本篇文章自身的匀称,又不至于和有关系的其它篇章重复,同时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

(三)讨论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方法。

1.文中处处以刘项对比来突出刘邦,深化主题。

①“遣兵入关”中,怀王诸老将的对比评议。

②刘项入咸阳、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杀义帝,秦人、诸侯的完全不同的褒贬态度。

③记叙项羽、刘邦两支军队分兵入关中击秦时,对项羽军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将皆附。

”使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除了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达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④写刘邦、项羽对待各路诸侯的策略。

项羽一听到有自立为王的消息,便“大怒”,便“发兵”;而当刘邦听到韩信自请立为“假王”时,开始头脑发热,打算攻打韩信,但一经张良提醒,立刻转变态度,“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形势下,在争取同盟者方面,又是刘邦高出一筹。

⑤本篇还特别记下了刘邦在平定天下后,“高祖置酒雒阳南宫”,君臣共议得失天下的原因所说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是用人方面的对比。

项羽刚愎自专,而刘邦则虚怀若谷,知人善任。

⑥汉十二年“高祖还乡”这一威武壮观的场面,表现了刘邦壮志已酬,衣锦还乡,作为一个胜利者的欢畅喜悦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项羽被围垓下“悲歌慷慨”,“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是踌躇满志,一是英雄末路,不仅从对照中使两个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对比,逐层推进,从而揭示了楚汉之争的必然结局。

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人物。

(为太上皇祝寿)3.用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

(踞见郦生)4.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五、总结:《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其中楼台殿阁布置有序,雕栏画栋也惹人喜爱。

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全传记刘邦一生六十二年间事,按时间顺序大体分为:从开头到二世元年起事前,记刘邦贫贱时事;从“二世元年秋”到入咸阳推翻暴秦统治,写刘项响应陈胜起义,共诛暴秦的功绩;从汉元年到五年,写刘邦灭楚兴汉的功绩;从六年到十二年事,写刘邦南征北战,初步巩固了西汉统一政权的功绩。

篇末为太史公论赞。

六、补充材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

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